登陆注册
7131100000037

第37章 附录(1)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今之治诸子学者,自章太炎先生以下,皆主九流出于王官之说。此说关于诸子学说之根据,不可以不辩也。此说始见《汉书·艺文志》,盖本于刘歆《七略》,其说曰: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农家者流,盖出于社稷之官。……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本十家。原文有“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之语。故但言九流。)

此所说诸家所自出,皆汉儒附会揣测之辞,其言全无凭据,而后之学者乃奉为师法,以为九流果皆出于王官。甚矣,先入之言之足以蔽人聪明也。夫言诸家之学说,间有近于王官之所守,如阴阳家之近于古占候之官,此犹可说也。即谓古者学在官府,非吏无所得师,亦犹可说也。至谓王官为诸子所自出,甚至以墨家为出于清庙之守,以法家为出于理官,则不独言之无所依据,亦大悖于学术思想兴衰之迹矣。今试论此说之谬。分四端言之。

第一,刘歆以前之论周末诸子学派者,皆无此说也

(甲)《庄子·天下篇》。

(乙)《荀子·非十二子篇》。

(丙)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丁)《淮南子·要略》。

古之论诸子学说者,莫备于此四书。而此四书皆无出于王官之说。《淮南子·要略》(自“文王之时,纣为天下”以下)专论诸家学说所自出,以为诸子之学皆起于救世之弊,应时而兴。故有殷、周之争,而太公之阴谋生;有周公之遗风,而儒者之学兴;有儒学之弊、礼文之烦扰,而后墨者之教起;有齐国之地势、桓公之霸业,而后管子之书作;有战国之兵祸,而后纵横修短之术出;有韩国之法令“新故相反、前后相缪”,而后申子刑名之书生;有秦孝公之图治,而后商殃之法兴焉。此所论列,虽间有考之未精,然其大旨以为学术之兴皆本于世变之所急,其说最近理。即此一说,已足推破九流出于王官之陋说矣。

第二,九流无出于王官之理也《周官》司徒掌邦教,儒家以六经设教。而论者遂谓儒家为出于司徒之官。不知儒家之六籍,多非司徒之官之所能梦见。此所施教,故非彼所谓教也。此其说已不能成立。其最谬者,莫如以墨家为出于清庙之守。夫以“墨”名家,其为创说,更何待言。墨者之学,仪态万方,岂清庙小官所能产生?《七略》之言曰: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

此其所言,无一不谬。墨家贵俭,与茅屋采椽何关?茹毛饮血,穴居野处,不更俭耶?又何不谓墨家为出于洪荒之世乎?养三老五更,犹不足以尽兼爱。墨家兼爱,本之其所谓“天志”,其意欲兼而爱人,兼而利人,与陋儒之养老异矣。选士大射,岂属清庙之守?其说已为离本。至谓“宗祀严父,是以右鬼,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则更荒谬矣。墨家爱无差等,何得宗祀严父?其上同之说,谓一同天下之义,与儒家之以孝治天下,全无关系也。墨家非命之说要在使人知祸福由于自召,丰歉有待耕耘,正攻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之说。若“顺四时而行”,适成有命之说,更何“非命”之可言!

凡此诸端,皆足征墨家之不出于王官。举此一家,可例其他。如云纵横之术出于行人之官。不知行人自是行人,纵横自是纵横。一是官守,一为政术,二者岂相为渊源耶?《周礼》尝有掌皮之官矣,岂可谓今日制革之术为出于此耶。

第三,《艺文志》所分九流乃汉儒陋说,未得诸家派别之实也古无九流之目。《艺文志》强为之分别,其说多支离无据。如晏子岂可在儒家,管子岂可在道家?管子既在道家,韩非又安可属法家?至于《伊尹》、《太公》、《孔甲》、《盘盂》种种伪书,皆一律收录。其为昏谬,更不待言。其最谬者,莫如论名家,古无名家之名也。凡一家之学,无不有其为学之方术。此方术即是其“逻辑”。是以老子有无名之说,孔子有正名之论,墨子有三表之法,《别墨》有墨辩之书(即今《墨子》书中之《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诸篇),荀子有正名之篇,公孙龙有名实之论,尹文子有刑名之论,庄周有齐物之篇:皆其“名学”也。古无有无“名学”之家,故“名家”不成为一家之言。(此说吾于所著《先秦名学史》中详论之,非数言所能尽也。)惠施、公孙龙,皆墨者也。观《列子·仲尼篇》所称公孙龙之说七事,《庄子·天下篇》所称二十一事,及今所传《公孙龙子》书中《坚白》、《通变》、《名实》诸篇,无一不尝见于《墨辩》(晋人如张湛、鲁胜之徒颇知此理。至于惠施主兼爱万物,公孙龙主偃兵,尤易见),皆其证也。其后学散失,汉儒固陋,但知掇拾诸家之伦理政治学说,而不明诸家为学之方术,于是凡“苛察缴绕”(司马谈语)之言,概谓之“名家”。名家之目立,而先秦学术之方法论亡矣。刘歆、班固承其谬说,列名家为九流之一,而不知其非也。先秦显学,本只有儒墨道三家。后世所称法家如韩非“管子”(管仲本无书。今所传《管子》,乃伪书耳),皆自属道家。任法、任术、任势,以为治,皆“道”也。其他如《吕览》之类,皆杂糅不成一家之言。知汉人所立“九流”之名之无征,则其九流出于王官之说不攻而自破矣。

第四,章太炎先生之说亦不能成立近人说诸子出于王官者,唯太炎先生为最详(其说见《诸子学略说》。此篇今不列于《章氏丛书》)。然其言亦颇破碎不完。如引《艺文志》之说而以为“此诸子出于王官之证”。此如《惠施》所云以弹说弹(见《说苑》),不成论证也。其称老聃为柱下史,为征藏史,以为道家固出于史官;然则孔丘尝为乘田矣,尝为委吏矣,岂可遂谓孔氏之学固出于此耶?又云“墨家先有史佚,为成王师,其后墨翟亦受学于史角”,史佚之书今无所考,其名但见《艺文志》。其书之在墨家,亦犹晏子之在儒家与伊尹太公之在道家耳。若以墨翟之学于史角,为诸子出于王官之证,则孔子所师者尤众矣。况史佚、史角既非清庙之官,则《艺文志》墨家出于清庙之说亦不能成立。又云“其他虽无征验而大抵出于王官”,然则太炎先生亦知其为无征验矣。

太炎先生又曰:古之学者多出于王官。世卿用事之时,百姓当家则务农商畜牧,无所谓学问也。其欲学者,不得不给事官府,为之胥徒,或乃供酒扫为仆役焉。故《曲礼》云:官学事师。学字本或作御。所谓宦者,谓为其宦寺也(适按此说似未必然。郑注云:宦,仕也。《正义》引《左传》宣二年服虔注云:宦,学也。谓学仕官之事。其说似近是)所谓御者,谓为其仆御也(适按,原作学,本可通。《正义》谓学习六艺是也。即作御,亦是六艺之一。古者车战之世,射御并重。孔子亦有执御矣之言。未必是仆役之贱职也)。……《说文》云:仕,学也。仕何以训为学?所谓官于大夫,犹今之学习行走耳。是故‘非仕无学,非学无仕’”(《诸子学略说》)。又曰:“不仕则无所受书”。(《订孔》上)适按此言古代书册司于官府,故教育之权柄于王官。非仕无所受书,非吏无所得师,此或实有其事亦未可知。然此另是一问题。古者学在王官,是一事。诸子之学是否出于王官,又是一事。吾意以为,即令此说而信,亦不足证诸子出于王官。盖古代之王官,定无学术可言。《周礼》伪书本不足据(无论如何,周礼绝非周公时之制度)。即以《周礼》所言“十有二教”及“乡三物”观之,皆不足以言学术。徒以古代为学皆以求仕,故智能之士或多萃于官府。此如欧洲中世教会柄世政,才秀之士多为祭司神甫,而书籍亦多聚于寺院。以故,其时求学者,皆以祭司为师。故谓教会为握欧洲中古教育之柄可也。然岂可遂谓近世之学术皆出于教会耶?吾意我国古代,或亦如此。当周室盛时,教育之权或尽操于王官。然其所谓教,必不外乎祀典卜筮之文,礼乐射御之末。其所谓“师儒”,亦如近世“训导”,“教授”之类耳。其视诸子之学术,正如天地之悬绝。诸子之学,不但绝不能出于王官,果使能与王官并世,亦定不为所容而必为所焚烧坑杀耳。此如欧洲教会尝操中古教育之权,以文艺复兴之后,私家学术隆起,而教会以其不利于己,乃出其全力以抑阻之。哲人如卜鲁诺(Bruno),乃遭焚杀之惨。其时科学哲学之书多遭禁毁。笛卡儿至自毁其已著未刊之《天地论》。使教会当时竟得行其志,则欧洲今世之学术文化尚有兴起之望耶?是故教会之失败,欧洲学术之大幸也;王官之废绝,保氏之失守,先秦学术之大幸也。而世之学者乃更拘守刘歆之谬说,谓诸子之学皆出于王官,亦大昧于学术隆替之迹已。

太炎先生《国故论衡》之论诸子学,其精辟远过其《诸子学略说》矣,然终不废九流出于王官之说(其说又散见他书,如《孝经用夏法说》,《订孔》上诸篇)。其言曰:“是故九流皆出王官。及其发舒,王官所不能与。官人守要,而九流究宣其义,是以滋长。”(《原学》)此亦无征验之言。其言“官人守要而九流究宣其义”,大足贻误后学。夫义之未宣,更何要之能守?学术之兴,由简而繁,由易而赜,其简其易,皆属草创不完之际,非谓其要义已尽具于是也。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与王官无涉。诸子既群起,乃交相为影响,虽明相攻击,而冥冥之中已受所攻击者之熏化。是故孔子攻“报怨以德”之言,而其言无为之治则老聃之影响也。墨子非儒,而其言曰:“义者,正也。必从上之正下,无从下之正上”则同于“政者正也”之说矣。又言必称尧舜古圣王,则亦儒家之流毒也。孟子非墨家功利之说,而其言政无一非功利之事。又非兼爱,而盛称禹稷之行,与不忍人之政,则亦庄生所谓“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者耳。荀子非墨,而其论正名,实大受墨者之影响。诸如此类,不可悉数。其间交互影响之迹,宛然可寻,而皆与王官无涉也。故诸子之学皆春秋战国之时势世变所产生。其一家之兴,无非应时而起。及时变事异,则向之应世之学,翻成无用之文,于是后起之哲人乃张新帜而起。新者已兴而旧者未踣,其是非攻难之力往往亦能使旧者更新。儒家之有孟、荀,墨家之有“别墨”(别墨之名,始见于《庄子·天下》篇),其造诣远过孔、墨之旧矣。有时一家之言,蔽于一曲,坐使妙理晦塞,而其间接之影响,乃更成新学之新基。如庄周之言天地万物进化之理,本为绝世妙论,惜其“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卿之语),遂沦为任天安命达观之说(此说流毒中国最深。《庄子》书中如《大宗师》诸篇,皆极有弊)。然荀卿、韩非受其进化论,而救之以人治胜天之说,遂变出世主义而为救时主义,变乘化待尽之说而为戡天之论,变“法先王”之儒家而为“法后王”之儒家、法家。学术之发生兴替,其道固非一端也。明于先秦诸子兴废沿革之迹,乃可以寻知诸家学说意旨所在。知其命意所指,然后可与论其得失之理也。若谓九流皆出于王官,则成周小吏之圣知,定远过于孔丘、墨翟。此与谓素王作《春秋》为汉朝立法者,其信古之陋何以异耶?

民国六年四月草于赫贞江上寓楼

《墨子·小取》篇新诂

序例

(一)这是我的《墨辩新诂》的最后一篇。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释《经上》、《经说上》,第二篇释《经下》、《经说下》,第三篇释《大取》篇,第四篇就是这一篇。这一篇先写定了,现在先发表出来,请当代治墨学的学者大家指正。

(二)本书原稿是两年前在美国做的。今年大加删改,但因为时间不够,故不能把全篇都改成白话。

(三)全篇共分九节,现在逐节分写。本文逐字隔开,注解用五号字,注之注用六号字。

(四)每节的训诂解释,皆是先举前人的话,次评其是非得失,然后加上我自己的解说。

中华民国八年三月著者

小取篇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此第一节,总论辩。

此一节当作一长句读。孙诒让以焉字属下读,是也。焉作乃字解,说详王念孙《读书杂志》七之一,页一,及余编上,页十三。

辩即今人所谓推论,乃是分别是非真伪之方法。《经上》云:“辩,争佊也。辩胜,当也。”《经说上》云:“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佊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不当若犬。”《经说下》云:“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参看我的《墨家哲学》,页四十七;或《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第八篇第三章。)

此言先言辩之用有六: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是也。欲应此六用,乃“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

《说文》:“摹,规也。”《汉书·扬雄传》音义引《字林》:“摹,广求也。”又《太玄·玄图》篇注:“摹者,索而得之。”又《太玄·法》篇注:“摹,索取也。”《广雅·释沽》:“略,求也。”又《方言》二:“略,求也。就室曰,于道曰略。”据以上诸书,是摹略有探讨搜求之义。王念孙以为“无虑”之转,非也。

俞樾曰:“然字无义,疑当作状。状误为,因误为然。”俞说非也,然字不误。《经下》云:“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说》曰:“物或伤之,然也。见之,智也。告之,使智也。”此然字之义。然即如此。

“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二分句是推论之大法。谓搜讨万物之现象,而以言辞表示之,以便比较参观而求知其间交互之关系。例如“牛有角,马无角”,皆所谓群言之比也。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三分句论推论之手续。

《经说上》云:“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一切事物皆是实,实之称谓为名。《公孙龙子》:“夫名,实谓也。”是也。《经上》云:“举,拟实也。”孙云:“说文,拟,度也。谓量度其实而言之。”《经说》说举字云:“举,告以文名举彼实也。”文名即是文字,古曰名,今曰字。名之为用,所以拟度一物之物德,被以文字,使可举以相告。若无名则必须指此物而后知为此,指彼物而后知为彼,不惟不胜其烦,其用亦易穷矣。

辞即今人所谓“判断”(Judgement)。从辛,有决狱理辜之义,正合判断本义。判断之表示为“命辞”(Proposition),或称“命题”,或称“词”。作“词”者甚不当,段玉裁曰,“积词而成辞”,是也。凡名皆词也。英文谓之Terms。合异实之名以表一意乃谓之辞,故曰:“以辞抒意。”《荀子·正名》篇曰:“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

说即今人所谓“前提”(Premise)。《经上》云:“说,所以明也。”故即《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之故,今人谓之“原因”,谓之“理由”。如《经下》云:“狂举不可以知异,说在有不可”,其说即所用以明所立辞之故也。

“以类取,以类予”,二分句综上二分句而言。以名举实而成辞,合辞而成辩说,其综合之根据,要不外乎辨别同异有无,以类相从;要不外乎“以类取,以类予”而已。《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有所选择之谓取,有所是可之谓予。取即是举例,予即是判断。于物之中举牛马,是以类取也。曰:“牛马皆四足兽也”,是以类予也。

《经说上》曰:“有以同,类同也。”既以甲乙为同类矣,则甲所有不以非诸乙,乙所无亦不以求诸甲。故曰:“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以上释第一节竟。

或也者,不尽也。假也者,今不然也。效也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

此第二节,论辩之七法。今分释之。

同类推荐
  •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六种,内容取自已公开出版的胡适著作。书稿以胡适讲西学为线索,遴选胡适讲述西方文化特征的文章,特别是讲述西方哲学的较为通俗的著作,反映了胡适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观点。由于胡适深受西学,特别是其中的实用主义的影响,他对西方文化的解读是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阐释,有助于一般读者准确了解西方文化的精神,形成对西方文化较为客观的看法。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热门推荐
  • 追逐天外仙

    追逐天外仙

    神仙不会生老病死,不会忍饥挨冻,最重的是,可以离开这个穷乡僻壤噩梦连连的鬼地方!穿到六界共存的空间,这是覃青在经历两次生死徘徊之后得出的答案。他叫莲雾,是九天之上的逍遥上仙,是天下第一修仙门派覆云门的师祖。他温润如玉,引得群芳争艳,却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他叫楚风琅,冷戾无情,邪魅倾城,是魔宫之首墨虚宫的少宫主。她的愿望很小,只因为那个人那一句“我的青儿是覆云门最顶尖的弟子”,她便一直朝着目标前进。面对暴戾掌门人的刁难,就算几经生死,她都在血泊中咬牙坚持。纵然她是修炼法术的惊世奇才,偏偏仙门想将她扫地出门,而魔宫之门却大敞开,迎接着她的归来,从此仙魔不两立,情归何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尊奢宠:豪娶第一夫人

    帝尊奢宠:豪娶第一夫人

    他是暗夜里的帝王,权倾天下,掌握一国生死,冷情残忍,谁也想不到这样高高在上,不近女色的男人回到家里之后,竟然是个妻!奴!“这些人看起来好可怜,放了他们好不好?”看着他的俘虏,不明真相的小妻子如是说,他微微一勾唇,“好。”“总督大人好像不怎么喜欢我?怎么办?”小妻子看着他,委屈哒哒,男人目光一凛,隔天把总督揪下来换人做!去了一趟总统府,她看着总统夫人的皇冠眼睛发亮,男人问她,“想要?”她点点头又摇摇头。没过多久,总统被推翻,她莫名其妙地成了第一夫人!
  • 寻回前世

    寻回前世

    《寻回前世》是一本穿越小说。21世纪,杀手界的精英竟穿越到废材身上,真是悲催啊!就让我来改变这个事实吧。
  • 龙贲绝

    龙贲绝

    魔龙界海,乃上古神兽,性情暴虐,为祸人间。三千年前,冠云寺三百神僧率人族百万大军共伐之。于九魂山与魔族鏖战三日夜,终不敌,界海欲乘势灭绝人族。天神震怒,降下雷劫。界海亡,然其真元不灭,众神合力封之。至此,人间安定,四海升平。然则冥冥天机,祸福相存。天下大局,岂可测乎?
  • 末世洪流

    末世洪流

    不朽的战鼓已经擂动,纪元的浩劫悄然而至,相对和平的末法时代已经结束,神秘的木乃伊冲出了埋葬地,凶猛的史前巨兽,惊天的武者,诡异的西方法师。。。。。。被历史遗忘的真相,布局万古,为争一朝,究竟是历史造就人,还是人造就历史。。。。。。
  • EXO滴血蔷薇

    EXO滴血蔷薇

    路西法因为拒绝臣服于圣子亚当,率天众三分之一的天使于天界北境举起反旗。经过三天的天界剧战,路西法的叛军被圣子击溃,并被打入永劫的无底地狱中,其他所有跟随他的天使则都蜕变成丑恶的形象,所以仍保有天使光辉的翼形象。另一说是上帝不忍看到自己最杰出的作品蒙尘,所以让他就算在地狱里也能放光。自从炽天使路西法??堕落??之后,不少的天使和他一起从天使堕落成了恶魔,与上帝为敌。也不停的与上帝打战,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依然毫无进展,以平手告终。
  • 嘿咻,任性小公举请回家

    嘿咻,任性小公举请回家

    某一天在梦里梦见月光下的地点你的影子盘旋在我身边我思念花与泪的那一瞬间……————你们好我叫分割线————我一直都很爱你,可是我问你的那个问题你沉默不语。我又问你喜不喜欢我你犹豫了。所以我们只能这样了。女。你问我她是怎么回事我没说话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又问我我喜不喜欢你我有些犹豫了。对不起回到我身边好吗?男。这是一个故事……欢迎阅读。
  • 化剑为仇

    化剑为仇

    主角风云墨为了替父报仇而不得不走上复仇之路,这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少年成长故事,种种磨难使他坚强,次次考验使他勇敢
  • 小羽丝丝洛满裳

    小羽丝丝洛满裳

    这是一部典型的校园青春爱情剧,即使学校三令五声严禁恋爱,可是有的人偏偏就喜欢和学校对着干!校园里能整出多少爱情冷笑话!于是,这部文文会带你经历青春的校园爱恋!不一样的生活态度,不一样的主调旋律,不一样的精彩青春。
  • 校之恋挑战高智商王子

    校之恋挑战高智商王子

    第一次见面,她给了他1000块钱。第二次见面,他给了她2000块钱。………………第n次见面,他单膝下跪拿着一枚戒指说,“嫁给我吧!”,她却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