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小邹上班时间与同事聊天,又被经理抓个正着。经理只是简单地说:“以后上班时间不要聊天”就离开了。小邹慢慢地发现,这个经理是个“软柿子”,看起来虽然威严,但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却几乎不管不问,非但没有感谢经理的“恩情”,反而更变本加厉:上班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会旷工,上班时间不遵守团队纪律经常与同事聊天,上QQ,甚至玩游戏。有时候借口出去谈客户,结果却是去陪朋友吃饭……小邹的行为得到更多同事的羡慕:“你看人小邹,整天轻轻松松的,还不是照样拿这么多工资,哪像我们,累得像牛,也没有比小邹多多少钱……”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有意或无意抵制经理的政策和目标下放,也有很多下属开始阳奉阴违。等经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却发现事态已经无法挽回。公司老总发现新部门经理上任后业绩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不少。于是有一天“微服私访”,当发现部门上班时间没有任何气氛,有的员工在发呆、有的在聊天、有的在说笑时,老总勃然大怒,辞退了经理。
当经理收到辞退信时,还在幻想自己的“以柔克刚”终究会有见效的一天,还认为老总辞退他是个错误的决定。但是经理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弱”和“不管”已经把员工给“惯”到无组织无纪律,让管理者在员工心目中好像纸老虎般,根本没有任何震慑力,又怎么可能领情呢?
原则上来说,管理者不应该让员工感到过于威严或过多的压力,但一定要有管理者的权力和尊严。如果管理者为了实现“以柔克刚”而针对所有下属都柔到软弱,或多次对员工的“触线”(违规)无动于衷,就会让员工滋生“犯错也无所谓”的想法。长此以往,公司的处罚政策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成为一纸空谈。而当一个团队没有纪律和组织观念时,就会形成一盘散沙,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
管理者应该适当地“柔”,把握“柔”的处事原则和次数,也要针对懂得“见好就收”的员工施以柔治。而对于那些本来就没有团队精神,自以为是的成员来说,对他们的“柔”就是在毁坏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战绩。
10.和谐之道:知和曰常——和谐
“柔弱”或“示弱”都是为了处在下处,让其他人得到荣誉和地位。
这种行为忽视个人利益,而重视他人,因此可以让大家都无争,无争则无不和,进而达到“和”的效果。现在中国媒体上出现最多的两个字是“和谐”,而中国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也是因为和谐才发展到今天。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多次提到和谐:例如“天地之所以能长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例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例如“物壮则老,不道早已”……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有顺从自然之道才能长久不败。所以“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管理中的“和谐而治”。
中国有很多关于“和”的古话:“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家和是因为子女孝顺,妯娌通情达理,不争不夺,所以才能达到和谐和万事兴的效果。经商的“和气”是正确应对客户的投诉和疑问,并以柔声细语的处理方式让客户满意,只有客户满意才能“生财有道”。而与朋友处事、与客户交流、与上级沟通、与员工交流都应该“以和为贵”。
各种和谐的表现
对于下属来说,“和谐而治”可以让下属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可以让员工感到领导的贴心、细微的关怀,可以让员工以企业为家,以公司的使命为自我使命,视领导为父母兄妹。下属之间虽然会有不同的工作意见和看法,但在经过商议并决定作战战略和方案后,能够舍弃原先的观念,有劲向一处使,朝着同样的目标前进。这样的团队不仅工作氛围健康,而且下属员工会同心协力,亲如兄妹,和如一家人,这样的团队就可以把团队战斗力发挥到极致,实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效果。
和谐的企业,高层领导能够知道政策下放的情况,中层领导的执行情况;中层领导始终为公司的利益考虑,并用合适的方法激励下属,使其认识到公司如果能得到利益,自己也一定可以收益;能够让领导认为中层管理可以有效地处理下属之间的纷争,帮企业高层减少了很多麻烦,并能放心地下放计划给中层管理执行。
对于朋友来说,和谐可以让朋友时刻意识到身边有一位良师益友。
在最艰难的时候,朋友没有嘲笑,只有最温暖的安慰和鼓励。在胜利的时候,除了真心的称赞和祝福外,还会有一两句警告“胜利不常在,要继续努力”……在没落的时候,可以有一个说知心话的人;在喜悦时可以找到能共同分享的人。当朋友已经成为亲人或密不可分的伙伴时,就是朋友之“和”的最高境界了。
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意思是道德浑厚朴实的人好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毒虫不会蛰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儿不抓他。他(婴儿)的筋骨虽然柔弱但拳头却始终握得很紧。
他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却经常勃起挺举,这就是精气神充沛的表现。
他们终日啼哭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和气导致的结果。知道“和”的就是“常”,知道“常”就会达到“明”。
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结聚精气归于柔顺,能像无欲无求的婴儿吗?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提到婴儿的“柔”。但是在后天环境的熏陶和错误的教育下,婴儿的无知无欲无索无求,逐渐走向反面,变得贪得无厌、争强好胜,失去了“德”的庇护。
老子希望“厚德”和懂得“常明”的有道管理者应该先“和”,像婴儿一样,精神充足,和气充沛,这样不仅可以有精力做事,更会以和谐的处事方式把事情做到最好。老子认为“婴儿”是最符合人类生存的表现方式,这一点为人处事之道,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
本章精华: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意思是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而死亡后身体会慢慢变硬。草木在活着时非常柔脆,死亡后就会变得枯萎干燥。坚强(强硬)是死亡的表现,柔弱是有生命的表现。所以用兵过于强硬就会失败,树木过于强壮就会被砍伐。强大的物体总是处在下方,而柔弱反而能站在上方。
老子通过人生前身体的柔软和死后身体的僵硬,生前柔脆的草木和死后干枯的草木做案例,证明柔代表有生命力,而强则代表死亡。“兵强则灭”,管理者如果过于强硬,就会导致最终的灭亡。所以有道的管理者会明白“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管理方式,并能正确应用“柔治”。
中国是武术之乡,其中最有名的武功之一当属太极拳了。相对于咏春拳的迅速,少林拳的迅猛来说,太极拳仿佛既慢又没有攻击性,但真正的太极高手却可以四两拨千斤。太极的“柔”让对手不屑一顾,但太极拳的战斗力却非常强。
《天龙八部》中,乔峰的降龙十八掌被金庸大师描述得神乎其神,再加上电视中的特技效果,让很多武侠迷都为之倾倒。但是在与扫地僧一战中,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的扫地僧却连连击败乔峰父子和慕容复父子,这也是柔胜刚强的表现。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管理者为了体现威武而故意伪装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处处以强人自居,最终顾了面子,却不一定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和赞赏。而不争的柔和,却从另一个方面让员工认识到管理者的可爱和随和,这样管理者才能与下属打成一片。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物体了,但是强硬的物体却不能战胜水的柔弱,是因为没有物体能取代水的作用。所以软弱能胜强硬,柔和能战胜刚强,天下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却很少有人能照此行事。
世人都知道示弱可以保全,弱能胜强的道理。就像很多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酒后不能开车”、“早睡早起才健康”却很少有人做到一样。这个社会的真相并不少,管理行业的真理和经验也非常多,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对的,应该这样做,但关键是很少有人做得到,这就是人的可悲之处。
延伸思索:
1.你认为你的管理方式属于柔还是刚
2.你在管理中柔或刚的表现(案例)
3.你对“柔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和谐”的看法
4.太极拳和降龙十八掌谁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