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意思是处理事情要先从简单容易的开始,想要大有所为必须从重视细节开始;天下间的难事必定从简单开始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之处开始。
老子的辩证主义思想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高重视,在几千年前老子就已经意识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道理,不得不说老子智慧的卓绝。
在小时候考试老师都会三令五申:“考试时一定要先做简单的,遇到不会的难题先放在一边,把简单的做完后再返回来做复杂的。”这就是“图难于其易”的道理。假设考生在遇到难题时不跳过,而是一定要按顺序做题,可能因为一道题就花费大量时间,等要交卷时才发现很多简单的题目已经没有时间答了。先易后难,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激励考生的自信,容易做的都做了,难做的只剩下几个。其次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容易做的做完后再去做难的会发现不会心急,反正会做的都做了,剩下的时间就是要“啃”这几根难啃的骨头。最后可以让考生不急不躁地完成考卷。因为考试最害怕怯场,如果在某一道难题上花费的时间过长,虽然时间充足,考生也会产生急躁心理,本来容易做的或会做的题目可能因为心慌而做错了。
现代企业管理者经常会发现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并因此头疼。
如果可以花时间去分析,管理者会发现“做不完的事情”就像幼时的考卷。这些事情中有紧急的、重要的,不紧急、不重要的,经过分析后管理者就可以确定解决问题的先后:重要又紧急的最先解决;紧急不重要的其次;重要不紧急的第三;不重要不紧急的最后。
对于重要和紧急的事务再次进行细分:先做紧急事物中比较简单的,然后再处理花时间较长或比较难的,重要事务也是如此。管理者的“循序渐进”是为了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更有效地完成计划,这样自己也能有一个轻松的好心情。
郑强对销售员与客户交往中的要求如下(节选):
1.首先分析客户的类型,重要的客户要特殊标明,并花最大的精力和最多的时间跟进;普通客户次之,对公司产品无需求的客户直接排除。
2.在已跟进的客户资料中,进行细分。客户比较难以跟进的,制定周期较长的复跟进时间;客户比较重要紧急的,主动询问客户的复跟进时间。
3.新入职销售员在拿到客户资料时首先跟进非重要客户,如果客户资料短缺可以先联系老销售员联系过的客户。经过公司考核后,再下放重要客户资料。
4.销售员在跟进客户中不能过于急切地要求客户下单,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性格适当延长客户考虑时间。
5.……从郑强对销售员的要求中可以看出,他遵循了老子“由易入难”的思想,并对客户资料进行了详细归纳分类,这样可以实现客户资料的最大作用,也可以让销售员的成单可能性大大提升。
从一元积蓄到一百元和从一万元积蓄到一百万都是相差了一百倍,但一块钱积攒到一百元非常简单,而一万元积攒到一百万就难上加难了。倍数相同,难度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何在?
谁都可以拥有一元钱或一百元,所以从一元到一百元过于简单,甚至只需要一天就可以赚到一百元。但拥有一万元就需要付出一些心血和行动才行,有些人可能要工作一年才可以赚到。一天和一年都是一,但365却差了倍。
小说的高手比武中,也经常看到两人都不出招,只是静观对手,待受到外界声音或其他干扰时才出手。这种行为就是“伺机而动”的表现。在群体作战中,“集中兵力,一鼓作气”,是跟兵力(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作战最有效的抗击手段,企业之间也是如此。想要打败同行,抢占市场,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在创业初期或公司起步发展阶段,不要盲目地硬碰硬,而应该巧妙地避开行业老大,静静等待时机。如果一开始就要做比尔盖茨,就对外宣称要做行业第一的企业,这种行为只会被同行嘲笑,或提前曝光自己的实力,而让同行产生戒备。一旦有了戒备之心,就会成为行业中的众矢之的。由于对手的资金、客户、服务等都要比你的实力强很多,想要打败你,几乎是易如反掌。所以如果自”(一元和一百元,一万和一百万,都是百倍的差距,却实际差了很远。
遵循“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执行原则,将会使管理者明白时间和计划分析的重要性,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蓄力量,伺机而动
看《人与自然》时,经常可以看到老虎猎豹在扑食过程中,都会慢慢靠近猎物,找到最合适的时机,才会一扑而上,擒获猎物。而在武侠身能力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或没有找到最适合的时机,就盲目行动,结果肯定是“自取灭亡”。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意思是:治理国家、养护身心,没有比珍惜精力更好的方法。珍惜精力,是尽早服从自然之道。尽早顺从大道,就是不断积蓄“德”,当“德”
积蓄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战无不胜,战无不胜,就没有人能估计到他的能力有多大,无法估计他的能力,就可以成为一国之主,并保证长治久安。这就是天地万物能根深蒂固、长盛不衰的道理所在。
在老子看来,想要国家长盛不衰,先要有统领百姓的能力,而想要百姓信服,就要有攻无不克的优势,想要得到这些的根本在于“啬”:
珍惜精力,积蓄力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尤其是最近几年,经常会听到某某董事长三十多岁就失去生命,或得不治之症。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不仅要承担社会、家庭的压力,还要整天考虑公司的运营情况,整日忙于工作,难以清闲。长时间身心疲惫的工作状态,会导致精力逐渐下降。人的精力有限,长时间透支,终究会得到身体的“报复”。不仅管理者,普通员工也迫于工作压力,不善锻炼保养、放松心情,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多数人的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英年早逝就“顺其自然”了。
想要执行有效,既要学会保存实力,伺机而发,又要爱惜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带领下属一起冲刺,群龙无首,团队的概念也不复存在。想要获取更高更远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8.学会抗压:受国之垢——抗压为基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能够承担得起国家屈辱的人才能担当国家的领导人;能够承担国家的灾难,才能成为天下王。
古代勾践的卧薪尝胆就是“受国之垢”的表现,为了重新称王,勾践承受了无尽的屈辱,最终终于打败吴国重新夺来王位,一报前仇。而康熙的亲政和为政过程则可说是“受国不祥”的表现,尚且年幼就登基称帝,虽然称帝却没有实权。打倒鳌拜后,康熙又不得不着手解决河运问题,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正是因为康熙的“受国不祥”才使得他荣获“千古一帝”的称号,成为千百年来皇帝中的佼佼者。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也需要承担各方面的压力,领导、员工、客户、家庭……在压力面前,很多管理者都会选择逃避或退缩。扛得起压力,才有资格承担成功的喜悦。其实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压力是为了最终的风光,假如勾践没有被吴国打败,没有卧薪尝胆,他的事迹就不会千古流传;假如康熙没有年少亲政,没有面对鳌拜专权、三藩之乱、台湾割据、葛尔丹之乱的压力而不倒,他也不会成为“千古一帝”。由此可见,越大的压力越可以证明成功的不易,越可以证明管理者的能力。
郑强在刚进入公司接手部门主管职位时,曾一度面临一个月未出一单的尴尬状况。期间郑强曾分析了所有原因,但结果却一直没有出单,郑强曾想到过放弃,但向老总递交辞职报告后却被老总退了回来。郑强很感动,更加用心地分析原因,经过努力,终于在两个月后有同事出单,可自此之后又陷入无单的尴尬状况。但领导的话始终在郑强耳边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