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1900000033

第33章 朝阳还是夕阳(2)

大气豪华的频道包装,抓住区位优势和观众心理积淀,新口号演绎“北京时间”,提出“天涯共此时,北京卫视”的频道口号,定位北京台不仅是北京人的,还是全国和全世界的。北京卫视频道的形象彻底更新,口号、标识、视觉、编排、节目、主持人……一切都令观众眼前一亮。

定位为“文化品位阳光幸福”的北京卫视“七大秀场”,安排在每天的21点35分至22点20分晚间时段,紧跟在19点39至21点30分两集强档电视剧之后,借着电视剧高收视的惯性,分别是《顶尖秀》《巨星秀》《焦点秀》《幸福秀》《喜剧秀》《收藏秀》《非凡秀》。借北京得天独厚的地域和人脉优势,将国内影视娱乐明星、社会公众人物请上这些“秀场”。一时间,收视率迅猛上涨,最高单期收视率达8.4%,超过《北京新闻》及央视《新闻联播》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位列第二,仅次于天气预报。在全国27个省级卫视收视排行中,2011年第一季度北京卫视从十名以后,一下跃居第四位。从第一季度收视份额看,北京卫视增幅30%,仅落后于湖南卫视,排名全国第二。在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北京卫视的“七大秀场”、《剧说》《身边》《养生堂》《档案》等节目,取得良好的口碑,成为品牌栏目群。虽然,在单个栏目的收视率和全国收视占有率(份额)上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还有差距,但在整体实力和栏目群体水平上已经显现出后来居上的上升势头。

但2011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限娱令”出台后,北京卫视又很快做了调整,摒弃“秀场”概念,重新改版推出了《倾听》《好人故事》《大戏看北京》等栏目。

各电视台可以通过“特色”打收视率,想法很好,但战法是否有效,还待检验。“特色”首先要建立在文化品质和服务意识的基础上,以商业为龙头或以噱头为主导,也许可以获得高收视率,却不一定意味着“好”、意味着节目的高质量。而只盯特色,不重质量,或者以牺牲质量和口碑,换取收视率和名头,这样的“个性”对整个行业产生的负作用也是令人担忧的。为了公益或主旋律,不考虑收视率和市场,节目没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不是好节目。

好的节目,一定是又有品质又有收视率的节目。

3、粮草好找,骏马难求

电视业的竞争,已经不是资金的竞争、资源的垄断,

而是体制的竞争、观念的竞争,用人机制的变革。

电视业的竞争和发展,靠的是人的才能与智慧。

常听老百姓抱怨,你们电视台怎么没有一个好主持人?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就找不出人来了?这是观众对电视台节目的不满,对电视台平庸主持人的抱怨。

其实,身在其中的电视人,更对自己的台、自己的频道、自己的栏目使用不到好的主持人着急。当前电视台最稀缺的人才的确是节目主持人,准确地讲,是太缺少好主持人。当然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央电视台。有人开玩笑说:“央视就像皇上选宫女,看上谁家的闺女好都要选进宫来”。国内各地方台只要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被央视看中,即刻抛出橄榄枝,多数都被网罗进来。看看央视优秀主持人队伍,从地方台“被”抢亲来的,数不胜数。当然,也有例外。湖南卫视的汪涵、江苏卫视的孟非就谢绝了央视的邀请,继续留在家乡当“山大王”,而且把自己的省级卫视节目做得响当当,收视率和影响力都不在央视之下,甚至超过央视的节目,在全国所有上星卫视中名列前茅。

当前多数的电视台,好主持人都稀缺。以北京电视台为例,北京台的10个频道若干个栏目,在北京观众中最有影响、收视率最好的栏目中很多是谈话节目,但这些节目的主持人,男主持人只有王旭东、曹一楠隶属电视台,其他几个大腕男主持,如王刚、英达、蔡国庆等都是高价请来的名人,最忙的董路也是台外的人,他还在甘肃、山东卫视主持节目,随时可能被人高薪挖走。

很多电视台男女主持人一大群,不缺靓丽、帅气的,可要说得上好的主持人太少了,男的优秀主持人就更少。节目的竞争使得制片人把希望寄托在主持人身上,自然在主持人选择上就特别挑剔,只得高价从外边挖,可请来的这些大腕也被大家挣来挣去,一人主持着好几个栏目,档期都排不开,而且说不干就不干,说撤就撤,没有保证。有时,一个节目就要频繁更换主持人。关于主持人问题,各台的领导也挠头,通过各种渠道选才,可即使费很大劲选拔出来优秀新人,没几年的励练也撑不起来,成不了一个游刃有余的成熟主持人。

电视“人才”还是大问题。能熟练制作节目的一般人才不缺,但缺少优秀的具有创新素质的研发人才和电视管理人才,而优秀主持人这一电视骨干分子更是奇缺。究其原因,与我国电视行业的用人机制又有很大关系。

就说“制播分离“的改革好多年了,可至今也没完全搞成!电视圈里,甚至媒体界的人都清楚啥叫“制播分离”,普通观众、读者也许听说过,但不很清楚。“制播分离”就是制作节目的单位和播出节目部门分开。

比如,现在国内的所有电视台既是节目的制作单位,又是播出单位。几乎所有制作电视节目的栏目组都隶属于电视台,分属各个频道、各个部门,只有个别栏目是由外面公司制作,再由电视台监制。而国外电视业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国家所有、还是私人所有的电视台,其体制大都是制作与播出分离的。就好比电影院是放电影的,不管拍摄制作电影,电影是由电影制作公司来完成的,它制作完成了再将拷贝卖给电影院。国外的电视台(或叫广播电视公司、有线新闻网等)大多是播出机构,它的节目都是“采购”而来(新闻类节目大都是自己专门成立编采部门制作),谁的节目好,就购买谁的,只不过有的是长期采购,有的是临时采购,有的是定制。他们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是洞悉电视市场的“采购人员”(编辑、总编辑)和市场分析统计人员、广告销售人员和播出技术人员。而制作节目的都是大大小小的电视制作公司和它下面的节目制作人。比如,英国有1000多家电视制作公司为各个电视台制作节目,有的电视台自己根本不制作任何节目。

我国目前真正做到制播分离的是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

再回到我们的电视产业现状。由于体制的原因,从央视到各省、市、县都有电视台,它们都是国有经营的,节目办得好与不好,“打的到鱼打不到鱼”,这艘“船”都不会被没收,“船员”们不会没工作,大不了换“船长”,因为“船”是国家的。各台电视节目的制作都是台属的各部门下边栏目组来完成,并不向体制外的社会制作公司开放(或很少采购他们的节目)。所以,我们的体制使得竞争是有限的,保障是无限的。这种状况下,国内的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生存空间是很有限的。只有少数电视制作公司跟电视台能以“合作”形式,在近乎苛刻的条件下弄到播出时段,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如银汉公司制作的一些很不错的节目弄到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这样的状况,制约了电视业人才的成长、竞争、交流。

近年来,这一局面有所突破。比如: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等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创造超高收视的节目,都是由电视制作公司担当制作和营销。尽管这些制作公司与电视台血脉相连,但公司化的运作模式还是给现有的电视体制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回过头来再说“主持人”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出现很多在体制外的身份自由的主持人,在各电视台跳来跳去、自由流动,有点类似转会的职业运动员,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被各地电视台用高薪挖来挖去。这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电视台之间竞争的结果优秀主持人的有续流动,电视台合理和充分使用好主持人,并以签约、转会的机制加以规范,不失为一个好措施。

4、危机,也是生机

电视人现在整日被收视率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他们更大的困惑是什么呢?

尽管他们每天都在想尽办法讨好观众,

精心为“上帝们”烹饪着“精神大餐”,

可为什么留不住年轻的观众?

他们越来越弄不明白,究竟该为谁做节目?

究竟怎么才能做好节目?

不搞电视的人是无法体会电视人的苦恼和困惑的。当你在家,挑剔地用遥控器不断搜寻你感兴趣的节目时,那些点灯熬油、没日没夜制作节目的电视人,却在一门心思地琢磨电视机前的你究竟想看什么。为什么电视机前的观众多数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年轻观众哪去了?我们到底给谁做节目,到底怎么做节目?

这似乎是难以琢磨的高深问题,但如果你问现在的电视人,他们大多会给出这样的回答:我们只要把做节目的主要精力和服务对象放在中老年观众身上,就会有收视率,有广告,能生存。这似乎是电视人普遍的共识。其实,事实还并非如此。

我们不妨把现代人的年龄结构和国内电视观众放在一起分析一下。美国有一种时髦的划分法:1965~1979年出生的人叫X一代,1965及以前出生的叫X前代;1980~1989年出生的叫Y一代,1990年之后出生的叫千禧代。

X前代(1965以前出生的人)现在都已46岁以上。对他们而言,他们的儿童、少年、青年时代,伴随着电视从发展、壮大到繁荣,对电视是最有感情和依赖的。所以,至今46岁以上的人群才是当前电视观众的主力(二、三线城市及农村的情况略有不同,这些地区的主力电视观众年龄比一、二线城市观众年龄低一些)。

我认识的很多电视台的80后年轻编导们,他们自己从事电视工作,但他们自己并不怎么看电视节目,有时只是必须要了解同行的节目,才看电视。他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做节目。

年轻人则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网上。

2011年5月,官方公布了一个数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1年5月16日播出)我国网民已经达到4.7亿人。40岁以下的网民占总数的90%,这中间年龄在18~24岁的网民又占32%。而网民比例最高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广东、深圳这些一线发达城市。网民人数越多、网民年龄结构越低、学历越高的城市,电视观众的老龄化越严重。也就是说,越是偏远的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的地区(山区农村)对电视的依赖性越强,而越是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越高的地区,对电视的依赖性越低,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高。

尽管电视人们都想争取到年轻的电视观众,但只有少数像婚恋交友类节目还能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而其他类的电视节目,根本留不住他们。

现在的年轻一代,你如果挨个问他们“没有电视是否会别扭”的问题,他们有一多半会回答:“无所谓。”可当你问他们“能否接受没有电脑不能上网”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绝大多数会说:“那可不成,没法活!”。“没法活”可能夸张些,但不能上网他们会很不适应。80后、90后基本上是网族。

电视广告客户动摇了

现在,让电视人还能沾沾自喜、危机感不强的原因,主要是各大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还在逐年增长,不少好的电视剧、电视栏目的收视率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

其实,大多数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是被中老年观众支撑着的,而高收视率就必然有大量电视广告跟进,这样局面却已经悄悄地发生变化。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一个营销学的基本常识——广告的主要目标消费群体是中青年。青年人是最有希望和最敢于消费的群体;中年人是社会上是最有购买力和经济实力的消费人群;老年人群是最没有购买冲动的群体。在电视观众逐渐老龄化,青年观众逐渐被互联网拉走的今天,电视的广告价值也在走下坡路。

现在随着广播节目的再次崛起、互联网上各种专业和综合网站成为广告商的新宠,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分割,广告市场这块大蛋糕将重新被分配。电视行业的那一份也正在被其他媒体分割。

2010年中国广告投放总量是7100亿,虽然电视行业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增长幅度达11.5%;但互联网媒体的广告投放量增幅最迅猛,高达50%,总量达140亿,已超过广播和杂志的广告投放总量;而在几年前,互联网媒体的广告投放量还不到现在的零头。

2011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限娱令”及《电视剧广告播出的新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的出台,使得全国电视系统的广告收入一下子损失了上百亿,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几家着名视频网站,土豆、优酷、搜狐的广告收入将有望增长40~50%,中小视频网站增长也达到20%左右。

2012年3月12日,两大视频网站土豆、优酷结束竞争进行战略合并,优酷坐稳国内网络视频领域的头把交椅。据我一位从电视台跳槽到优酷的朋友透露,优酷购买赵宝刚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北京青年》,单集的价格超过了各省级卫视电视台,可见网络上电视剧的点击收视越来越客观,广告收益也越来越大。这位朋友还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不仅为电视台吸金十几个亿广告费,在优酷以几百万元买下其网络播出权后,居然也带来了一千八百多万元的网络广告费,同样挣了大钱。

网络视频发展迅猛,气势咄咄逼人。所以,电视人应该忧虑和恐慌的还不是如何做节目,怎么迎合和保住观众,而是在不远的将来,如何面对生存的危机。

5、当每个人都是“媒体”时

DV普及了,相机、手机也都可以拍视频,

形式多样的视频摄录和传输工具就像马路上的各种交通工具,

而电视就像铁路上定点、定时发出的火车。

网络视频异军突起,风起云涌,正在悄悄地蚕食电视的地盘,

电视人才被悄悄地挖走,

电视业面临来自新媒体的冲击和威胁。

谁在蚕食传统电视

现在城市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里,有几项是必需的,也是最基本的,其中一项是“电话费、网费”,尤其在大城市的“漂族”。比如在北京的“北漂”,租房子除了看房子大小,装修好不好,有无家具,家电、交通是否便利等,更主要的一条是看有没有网线,能不能上网。上网成为最基本的条件,甚至是年轻人的首要条件,电视已在次要条件里,可有可无。他们的开销中,房租、吃饭、交通和互联网费是基本的,穿衣、娱乐都在其后。

正当电视人还在高喊“内容为王”、把握好政治导向、一切为了收视率、“三贴近”地为电视观众服好务、大搞大上高清播出时,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的娱乐新闻、社会新闻视频和大量突发事件的影像和画面,不仅来自电视机,更多的是来自于电脑、手机、公共交通移动电视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不看电视,却不能离开网络(包括电视人自己)。就像后来年轻人慢慢抛弃了报纸,而从网上、手机上看新闻一样。

同类推荐
  • 了不起的中国人

    了不起的中国人

    本书作者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具体内容包括:了不起的中国人、成功学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温州人的成功等。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为什么有人总担心自己会出丑?为什么老大很强势、老幺很叛逆?为什么险境中更容易产生恋情?印象有没有欺骗你?……如何用心理学理论剖析生活中的常见行为与社会现象?其中又蕴含了哪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上百个最具科学性与社会效应的人类行为,并揭示了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种种心理奥秘。
  •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南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指南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热门推荐
  • 我们一起追过的球星:足球人

    我们一起追过的球星:足球人

    当话痨克鲁伊夫被对方三名队员压在身下,还要叽里呱啦指导队友进攻时,少年齐达内正在达达广场苦练日后使他扬名立万的“马赛回旋”,而此刻的法布雷加斯可能正依偎在祖父怀中,在诺坎普球场第一次观看巴萨队的比赛,仅比他年长一岁的梅西那时还在阿根廷,十年之后,已显出足够足球天分的他,为了不让身高问题扼断自己的足球梦,将与家人一起远赴西班牙……
  • 血之皇图

    血之皇图

    三千世界,谁主沉浮?就为那回眸一瞥的温柔,我愿以一生的时光去追寻。
  • 许你三生三世,三千年

    许你三生三世,三千年

    她,青紫双煞中的代号“紫”,为救好姐妹身陷火海,死无葬身之地。她是惊才艳艳,却又懦弱胆小的狐族六公主。当前者成为后者,当杀手穿越成公主,哼,本该属于她的,她会一一夺回。储君之位?王位?她都要了!天劫因祸得福,她见到了孤寂的他。也因他,她又因福得祸,成魔、身死、三生三世的三千年轮回。三千年后,他们又能否守得住最初的爱情,能否守住他们想要守住的一切……
  • 小小妃子貌倾天下

    小小妃子貌倾天下

    极品小恶魔暴力女穿越回前世解开各种恩怨,她能否成功?在各种恩怨瓜葛的牵绊下,红线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谜团?欣欣在异世界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 时空武圣

    时空武圣

    当时空商人赤小豆得到了死侍的血液,把他的异能融入了己身后,从此便开始了游走第四面墙,穿梭多元世界的倒卖发家的旅程。你有法宝,我有宇宙魔方。你是炼丹高手,我可以用百分之百合成。你有移山倒海的神通,我有核弹也有神通。你会练体,我有N多变种基因。
  • 调皮俏王妃:遇见你真好

    调皮俏王妃:遇见你真好

    她,孙雪宁,去爬个山,却被人骗着穿了越,糊里糊涂的变成了长孙雪宁,遇上了一对有着小说情节而在一起的父母,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却又被扣上了另一个身份——月族的圣女,她要承担起她的使命。而她爱上的人却是他们的死对头魔族的人。经历过一场生死之恋,他们的爱将何去何从
  • 美人如云

    美人如云

    遭人算计,意外离世。却不想穿越到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人身上,变成将军府里的三小姐。本来只想平平淡淡自己一个人过完这辈子。却不想遇上他。第一次见面,自己遭人算计,异常狼狈。第二次见面,自己女扮男装却一眼被他认出。第三次见面,就开始莫名其妙被缠上。不是说风流王爷从来不会和一个女子在一起超过三日吗?那现在是什么情况?
  • 幽默图解经济学

    幽默图解经济学

    GDP、CPI、通货膨胀、失业率、附加价值、边际效应……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学究竟学什么?你是否真的了解它?本书把经济学还原为生活,让你以更经济、有效率的阅读方式读懂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并轻松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好玩、幽默;经济学可以这样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笑着学,躺着学,玩着学……从现在开始,向板着面孔的经济学说再见!
  • 刘志宏,我等你

    刘志宏,我等你

    “刘志宏,我已经18岁了,可以恋爱了”“你还太小!”
  • 救赎

    救赎

    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何国典跟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了上海,在这个大都市里他经历了种种来自灵魂深处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折磨,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同样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作家李西闽用他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描绘了灾难给人带来的残害,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为幸存者的心理重建作了深刻的探索。《救赎》不仅仅给受地震灾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救助的文本,而且给所有经历过灾劫的人的心灵安抚提供了一种可能。在黑暗的心灵中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