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面对热门行业不要盲目跟风,因为这种热门行业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到头来还会耽误自己。如果能沿着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以平常心对待职场风云,也许这就是最优决策,你也会是最早达到成功的那一个人!
3.成为职场中的少数优秀者——二八效应
晓霞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跨国公司当会计,很快升到中层管理职位。她总是按时上下班,面对领导的询问,也都能立刻拿出正确的财务报表。但是,慢慢地,晓霞觉得公司一些重大决策越来越与她无关了,而她的名字再也进不了晋升名单。
晓丽是一家软件企业的市场分析师。有一天,她发现一份关于公司过去10年间所有重要项目的财务文件,每一笔都写得非常详细。她很好奇,想知道大项目的利润是否比小项目高。经过分析,她发现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有些大项目甚至不如小项目利润高。第二天,她向主管做了汇报,并提议:公司不但要赢得更多项目,更要赢得对的项目,那样才确保利润最大化。从此之后,晓丽的工作开始不一样了。她除了做日常的市场研究外,还被主管要求对公司的事业做更深入地分析。她的分析报告都会直接递给公司高层,这让她比别人有更多机会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发挥最大影响,最后导致公司大规模的改变市场策略。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晓霞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循规蹈矩地上班,做该做的事,是个踏实的员工。但从某种角度看,她也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她和一些运动员类似,参加所有比赛,却从未赢过重要大赛。她虽然工作努力,但和别人没有任何不同,也就是可替代性非常强,最终她会变成公司可取代的人。
相反,在工作实践中,晓丽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角色,从“协助赢得生意”到“协助赢得对的生意”。正因为如此,她常被邀请参与许多超越原先权责范围,但有助于职业提升的活动,得到别人没有的机会和经验,她也就有了职业晋升的空间。
为什么这两个人会在工作中有如此差异的表现呢?事实上,这就是职场中的“二八效应”。著名的“二八效应”相信很多人已经听说过,但真正理解它并把它运用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的人恐怕不多,当然这也是“二八效应”起到的影响。
“二八效应”是什么?它是著名的经济学经典理论之一。“二八效应”又称80/20原理,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效应”。
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经济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效应”,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而20%的员工创造80%的财富。
二八效应:80/20法则(80/20 Rule)又称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犹太法则。此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80/20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
“二八效应”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要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点,这样你才能够成为职场中20%的成功人士。下面先来看看职场中20%的成功者和80%的失败者有何区别。
(1)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2)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3)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4)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5)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6)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7)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8)20%的人懂得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9)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10)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开始想今天要做什么。
(11)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12)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13)20%的人总是想“如何能办到”,80%的人总是想“不可能办到”。
(14)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15)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漫骂、批评。
(16)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一般来说,管理者一般视表现最出色的20%的员工为公司的精英分子。资源和机会都向他们倾斜,丰厚的奖励、充分的资源、周密的心思被用来培养、发展这一小部分人。
在民营企业每年年底发年终奖的时候,每个人的红包应该是不同的,而且是不允许互相打听的。其实,老板发红包也会遵循“二八效应”,20%的精英员工拿走了80%的年终奖,其余的员工每个人的奖金会很少,甚至有的人干脆没有年终奖。
“二八效应”的灵魂就是,只要抓住了核心价值关系,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抓住职场中“二八效应”的灵魂,就能使走向职场晋升的路更顺畅、更快捷,也会使职场中利益最大化。
不可否认,职场中大部分人都是那80%中的一员。每日兢兢业业地按时上班,在办公室的日光灯下蒸发青春,在若有若无的环境中磨光了锐气。但是,很多人在心目中还是很想加入那20%的人群。那么如何运用“二八效应”,怎样才能成为职场中20%的精英分子呢?
在职场中使用“二八效应”,就是让你的老板记住你最擅长的20%。具体来说,就是做对的事,比多做事要重要。事实上,我们的工作中,有80%的内容是单调的,实在很难靠这些事让自己与众不同。但是,我们只要赢得那些关键的战役,就能实现与众不同。“二八效应”的重点就在于,清楚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卓越的职业人士总是懂得把最该做的20%放在最前面。
要成为职场中的20%的人士,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你按照以下原则来行事。
(1)要得到关键人物的认可
众所周知,你所在的企业是由你的老板来驱动和管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就是关键人物,他的意志就是公司的意志。他掌握着资源、任务、人事的调配任用权,负责对目标的达成,对规则的解读,对是非的裁决。
作为职场中的“运动员”,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裁判”是老板。记住,标准不是你心目中的公平规则。如果你把自己的价值观当成了游戏规则,那么你离危险就很近了。懂得这一个原则,你就握住了职场“二八效应”的灵魂,简单而有效。
(2)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企业是因目标而建立、存在和发展的,如果认真分析一下什么样的职位可以获得高薪,你就知道为什么结果如此重要。
因此,对结果承担直接责任的职位,是职业发展的优选方向。实现结果的复杂度越高、占用资源越多、专业需求越深、风险越不确定,所拥有的价值就越大。如果你想要成为关键人物,把你奋斗的目标瞄准这类职位,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老板记住你最擅长的20%
在职场中,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大型的企业,动辄有几百名员工,领导不可能会记住每个普通的员工,毕竟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但是,如果他能够记住你最擅长的20%,那么你离职场中的晋升就不远了。
曾先生是一家大型金融企业的普通员工。工作几年后,他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没有丝毫的变化。
怎样才能成为公司的精英人物呢?
他曾经为此苦恼不已。后来,有一家报社联系到曾先生,问他能不能帮忙写一篇评论金融危机的文章。曾先生就写了一篇,没想到得到了读者的追捧和报社的表扬。自此以后,曾先生就不断在各种财经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来还出版了几本投资理财方面的书。这样,曾先生开始名声大噪,公司的老板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不但表扬了他,而且迅速提拔他为公司的首席理财师。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如何使用二八效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老板和领导的使用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在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中,最关注20%的重要事件,最注重奖励20%的优秀职工,最热衷于20%的重要信息反馈和决策。弄清楚了老板和领导的思路,我们就可以从容应对了,如80%的精力放在处理20%的重要工作上,在20%的核心业务上追求卓越,让老板记住你20%的特长等。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如果能够遵循以上3个原则,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职场中20%的精英分子。当然,职场中有用的价值关系还很多,但是,由于“二八效应”的威力,只要你能掌握好这3个要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余的都可以做弹性处理了。
4.建立“个人品牌”,树立品牌效应
1973年,当世界危机波及中国香港的时候,塑料原料由于全部依赖进口,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大。危机爆发前每磅塑料原料的价格是0.65港元,危机爆发后涨到每磅4~5港元。这时,香港首富李嘉诚做了一件令人非常震撼的事情,至今仍被香港商界传为佳话。当时李嘉诚由于其在塑料业的实力及在经商过程中的良好声誉,担任了香港潮联塑料制造业商会主席,但他的经营重点已经逐步转移到地产上了。因此,这场塑料危机,对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况且,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本身也有充足的原料储备。
尽管这件事与自己的利害关系不大,但李嘉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拯救危机。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数百家塑料厂入股组建了联合塑料原料公司。原先单个塑料厂家的购货量太小,无法达到交易额度,现在由联合塑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塑料原料进行交易。所购进的原料,全部按市价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也就不攻自破了,致使笼罩全香港塑料业达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被消除了。
不仅如此,李嘉诚在这次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实业集团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实业集团的20万磅的配额,以原价优先转让给需求量大的厂家。
在此次危难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有几百余家。李嘉诚因此被称为香港塑料业的“救世主”。
既然这次危机和李嘉诚关系并不大,他为什么还要帮助其他几百家小公司,而不是趁乱收购、兼并呢?李嘉诚说过:“个人品牌是无形资产,财富是有形资产,如果一个商人想要出人头地,必须要懂得经营和挖掘自己的无形资产,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
个人品牌:指某人被相关者持有的、较一致的印象或口碑,即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或内在修养所传递的独特的、鲜明的、确定的、易被感知的特征,比如较高的个人魅力、影响力、优秀的管理才能、优秀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等。
因此,李嘉诚特别注重经营和挖掘自己的无形资产,也非常重视名气。在他看来,做生意就要先做名气,名气一响,生意就会兴隆,财富就会滚滚而来。李嘉诚正是因为经营有方,往往赢得双丰收,不仅有名,而且获利。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李嘉诚非常珍惜、呵护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正因为如此,他才能稳坐香港首富几十年。
那么,究竟什么是“品牌”呢?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很多的品牌,最典型的就是服装市场上的品牌。服装市场上的衣服有千百种,很多非品牌衣服会被挤压在大堆服装之中,很少人会将它们上边的衣服拨开,将它们挑出来。还有很多人面对着品牌店中橱窗里模特身上的漂亮衣服会不自主地停下脚步,仔细地品味、观赏,甚至想将它穿在身上展示自己的亮丽神采。
衣服本身没有区别,但是,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区别呢?主要的原因是有的衣服是品牌服装,有的是非品牌服装。一般来说,品牌与非品牌的差别除了受关注度的不同,价格也相差甚远。著名品牌的衣服价格用千元、万元来计算,普通的服装价格只有几十元甚至几元,这就是品牌,品牌使它们的待遇如此的不同。
品牌效应:品牌在产品上的使用,为品牌的使用者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是品牌使用的作用。品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初的品牌使用是为了使产品便于识别。品牌是在近代和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其得以迅速发展即在于品牌使用给商品的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然,生活中到处存在的品牌效应,不仅仅只体现在衣服上,其他方面(如吃、住、行、用)在品牌的体现上也都非常显著。品牌代表的是一种保证,包括质量与服务上的保证。
而在现实的职场中,一个人的事业已经从做一份工作、追求一个职业,发展到要建立个人品牌。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曾经提出: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他认为,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个人也需要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那么,个人品牌的含义是什么呢?
“个人品牌”就是指个人在工作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通俗来说,“个人品牌”就是指“身价”,有了个人品牌就有了“身价”,“身价”是一个人收入、能力的直接证明,是永不失业的保证。它就像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样,要有知名度,更要有忠诚度。具体而言,个人品牌有4个特征。
(1)个人品牌最基本特征是质量保障
这一点跟产品品牌一样。它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业务技能上的高质量;另一方面是人品质量。一个职场人士,如果仅仅工作能力强而道德水平不高,是无法建立个人品牌的。
(2)个人品牌讲究持久性和可靠性
建立了个人品牌,就说明你的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证的,也一定会为企业创造较大的价值。企业使用这样的人是可以信任和放心的。
(3)个人品牌的形成是一个培养和积累的过程
任何产品或企业的品牌都不是自封的,而要经过各方检验、认可才能形成。对个人品牌而言,也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公认的。
(4)个人品牌形成后,与职场的关系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像一个企业一样,如果有了品牌,它做任何事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同样,对个人来讲,一旦建立了品牌,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那么建立个人品牌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先来看一个反面案例。
三国时期的吕布可谓一员虎将,战功赫赫,众人皆知其能力卓著,最初被荆州刺史丁原任用为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