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9000000003

第3章 引言(1)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职场问题

曾几何时,经济学是普通人望而生畏的概念,而在如今的职场中,却成为职场人士最为需要的学问。在职场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我们也常会听到身边的同事、周围的人们都在议论着这样那样的经济话题,这些话题与他们的经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战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与经济学相关的行为和现象,如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你在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是多少?你能洞悉职场上的经济学原理吗?要想成为职场中的大赢家,你就需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来思考职场问题。

一、职场中常见的经济学原理

职场中的种种行为都蕴含着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每个人都是理性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机会成本,“伤不起”的沉没成本,职场背后“看不见的手”等。这些经济学原理虽然听上去有些拗口,但是它们无处不在。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些原理,才会明白一些职场行为的真实目的。

1.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老家在河北的刘女士是广州一家外企的财务总监,年薪超过70万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金领”。虽然刘女士的收入非常高,但是她总是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喜欢投资期货的她总是赔钱,连续两年的薪水都打了水漂,还欠了近50万元的外债。

田小姐自小就生活在广州,大学毕业之后还是回到广州发展。她在一家外企上班,月薪超过1万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领”。虽然田小姐的收入水平在富豪云集的广州显得很一般,但是田小姐的生活却非常快乐。因为田小姐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由于她善于经营,一个月也有几千元的收入。

很巧的是,田小姐是刘女士的下属,她发现这位女上司很少露出笑容。起初,田小姐认为刘女士太过威严,后来在公司待久了才知道,原来刘女士是因为投资期货亏损才这样。

随着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田小姐和刘女士逐渐变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姐妹。随后,两个人谈论起了期货投资的事情。不久,两个人的第一次合伙投资就有了结果——血本无归。不过由于两人都只投了一点钱,因而都不是很在意。可是,田小姐却在遭受第一次损失之后决定自己再次投资期货。因为她发现她们第一次的投资就是太过于缺乏经济学知识,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根本把握不准,才导致失败的。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田小姐一直坚持去听一些投资讲座,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经过认真准备的田小姐在接下来的投资中获利颇丰,并且将刘女士的损失也挣了回来。

作为回报,刘女士给田小姐升职加薪,让她的薪资上涨至每月2万元,而且职位升至了主管。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不懂得经济学知识,就会在这个经济趋势变化极快的时代失去手中的财富。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成本在同类级的比较中控制到最小,他的收益就最大——生活就比别人富足,比别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就像一场交易,谁能够将自己的成本控制到最小,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职场中的很多行为中都蕴含了经济学的道理。经济学是建立在公理上的一门科学,这个公理就是“理性经济人”。可以说,整个经济学都是从理性经济人的公理出发,推出一系列的定理,构筑了现代经济学的大厦。它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和“资源稀缺”假设一起构成经济学分析的理论起点,类似于数学里面的“公理”,被人们普遍承认而无需证明。

理性经济人,又称“经济人假设”,经济学正是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利益最大化问题。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对国家而言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换句话说,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就是指一切行为的目标只为个人利益最大化。

很多年前,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就对理性经济人有着较为清晰的阐述: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表明了在社会的交换和实践中,消费者、商家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理性经济人假定:西方经济学家在做经济分析时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意思是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即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限度满足的理性的人。它包含两层意思:人是自利的,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做什么事情和怎样做事情才能有利于自己。

显然,经济人都是自利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选择的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机会,即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就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都会用最好的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利益。趋利避害既是每个人的本能,也是理性使然。在经济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例如,人们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绝不会希望买到“质次价高”的商品。因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会保持自利性和理性。

在上面的案例中,田小姐和刘女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田小姐帮助刘女士在期货投资上挣回了本金,她自己的收益是升职、加薪;而刘女士的收益是挽回了自己期货的亏损。这两个人都实现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同样,在职场经济学中,理性的经济人也是指时刻盘点自己的成本与收益、追求对自己最有利的人。从经济学角度讲,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么,职场中理性的经济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具体来说,职场中理性的经济人具有以下5个特征。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指使。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的而工作。

(4)多数人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促使他们努力工作。

(5)这些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合上述特征的人(多数);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并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类人一般应担当管理者的责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理性的经济人或者具有逃避工作的惰性,这样可以追求闲暇[闲暇:闲暇是作为劳动时间之外的时间来运用的,它被视为一种消费品。人们选择闲暇,是因为他们认为闲暇能比工作带来更大的效益。带来的满足感;或者为追求金钱和地位才努力工作。事实上,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具备理性经济人的特征。例如,每个人在职场中都追求升职加薪、追求自己的薪酬最大化,而绝对没有人追求自己付出最多的劳动,而要求得到最少的薪酬。

掌握了理性经济人的概念之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在职场中频繁跳槽,因为有人认为“跳槽是加薪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十年以上,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最大的利益和满足感等。这一切,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考虑的。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那么会不会出现雷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雷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我们都是理性经济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看付出多少成本和获得多少收益。而要获得收益,就必须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成本大于收益,一般都是不会去做的。或者可以这样认为,雷锋所做的一切助人为乐的事情,也是迎合了他内心满足的最大化。

职场中随处可以看到理性经济人的例子。一名在某大型外资IT企业工作了多年的资深经理人,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经常有一些IT圈内的其他企业向他抛来“橄榄枝”。其中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非常看好他,除了想让他担任公司的营运总监之外,还许诺给他一些期权当作激励。此时此刻,这位资深经理人该何去何从?这时,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要分析是继续留在外企,还是到民营企业寻求发展,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如何,自己更偏好哪种企业文化,还有不同的薪资水平以及期权究竟靠不靠谱等。这些因素都被全面分析之后,他将会做出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最有利的抉择。

除此之外,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根据利害关系而对各种激励[激励:经济学中认为,理性人会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有足够强烈的激励,人就会去做常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做的事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就是,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到各种商品,包括做各种事情的劳务。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老板为什么心甘情愿为你升职加薪,为下属的进步埋单?下属怎样才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老板为下属升职加薪实际上是一种激励手段,是看到了下属的身价确实匹配较高的薪水,下属升职加薪后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样,如果善于运用激励,下属为了得到更多的薪酬或者较高的职位,也会努力地工作,从而间接给老板带来利益。

总而言之,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础,职场中的每个人也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如果不能明白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认识职场中的经济学规律,也就不能客观看待职场中的各种行为。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如果你时刻做出清醒的决定,那么很多时候都会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同样,如果你能够克服内心的惰性,用理性的观点来分析职场中的问题,那么你就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职场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机会成本

张小姐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主管,公司的业务部经理调职了,于是公司决定在几个业绩比较好的业务主管中选择一个来担任业务部经理。张小姐就在后备人选中。她非常高兴,心想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

张小姐擅长弹古筝。正好这段时间有一个朋友告诉她有一个兼职家教的工作——教一个孩子弹古筝,工资也比较高。她认真盘算了一下,教一个星期挣的钱就快赶上她半个月的工资了,便一口答应了。

刚开始几天还好,公司也不忙,教孩子的东西也比较简单。可是没几天,公司的业务量加大了。她每天不得不白天跑业务,晚上教古筝,回家之后还要做白天在单位没完成的工作。一个星期过后,她由于工作状态不好,业务量越来越少,做的业务单子也总是出错。而且她晚上教孩子学古筝的时候也提不起精神来,有一天居然睡着了。

一个月以后,不仅单位升职的名单里没有张小姐,她还因为工作中的一些失误被扣了很多工资。而她在兼职家教时也常因为精神不佳,被孩子的家长看到,所以挣到的钱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多。

到了此时,张小姐才懊恼自己太贪心,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却得不偿失。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像张小姐一样,总是想得到更多,却因此失去了大好的机会。贪心的人总是希望鱼和熊掌都能同时得到,但往往因为这样,他们就更容易失败。

众所周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喻: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对于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鱼和熊掌的选择性问题同样值得深思。任何时候,选择都是有代价的,做任何事情都意味着要放弃某些东西。这时就涉及经济学概念中的“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中,我们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失去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例如,选择鱼就必须放弃熊掌,放弃的熊掌就是得到鱼的机会成本。人们经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存在着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也称选择成本。可见,机会成本决定人们某种选择的方向。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经济学以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己任。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1)人类欲望的无限发展与多样性。

(2)用以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数量与其可能用途的有限性。

(3)人类欲望的部分满足及非充分性。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类对资源的使用不得不小心谨慎,因为任何形式的资源使用都必须以牺牲其他欲望的满足为代价。

机会成本所要反映的,正是有限资源与无限欲望之间的这种矛盾性。就其本质而言,机会成本是指一定资源由于被用来满足特定欲望而放弃对其他欲望的满足,但由于资源很少能直接用来满足人类复杂多样的欲望,而需要经过加工转化为特定形式的产品。因此人们所看到的是资源被用在各个方面,最终以产品形式表现出来。由此,机会成本可定义为一定资源由于被使用在特定用途上而放弃在其他各种可能用途上所能获得的社会产品。

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任何个人、企业、政府的决策过程之中。在运用机会成本进行决策选择时,应该坚持机会成本最小的原则,以实现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做出一项决策时所要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要比预想中的多。以攻读硕士研究生为例,现在的学校普遍收费过高,那么,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和书本费之和是不是就是入学成本呢?当然不是,还不仅仅是这些。机会成本还必须包括用于学习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如果你将学习时间用于工作,你将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只是你因为学习占用了时间所以不得不放弃这笔可观的收入。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读研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就是“实际的花销”再加上“放弃的收入”。如果你在读研之前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就会发现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将变得更大。

同类推荐
  • “小橘灯”青春励志故事·科学求真卷

    “小橘灯”青春励志故事·科学求真卷

    本书主要选取的是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而奋斗在科研战线上的科学家们。他们为了追寻科学与真理,造福国家与人们而努力拼搏,为当今的青少年树立了榜样。
  •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许多风景我们无法亲自体验,有许多路我们无法一一走过,有许多人我们无法相识相知,有许多情感我们无法细细体会。然而,当你手捧这本书的时候,会马上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拥有一份意外的收获,它将帮助你在古今中外的时空隧道里任意驰骋,在人生情感的喜怒哀乐里信步徜徉。
  • 赢在执行(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赢在执行(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职场上的成功,需要我们通过执行去获得,我们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将每一项工作都出色地执行到位。本书用全新的视角与独特的思维,将执行者所需的能力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以求帮助人们彻底解决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培养最佳执行力,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最好的执行者。"
  • 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微笑是一句世界语:塑造青少年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本书收录的都是和成长息息相关的励志小故事,每一则小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每一段名人的人生片段细节浓缩了生命的真谛。这些名人的小故事正是一缕温情的阳光,将照耀人性的每一个角落,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将打开成功的通道,是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将和青少年一起提升人生的境界。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人安身立命不外乎两件事,即做人和做事,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能够影响一个人人生的走势和事业的成败,所以能够做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就可以不断发展自己、成就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既是做人的修养与品格,也是铸就事业辉煌的谋略和智慧。
热门推荐
  • 我们的爱情高度

    我们的爱情高度

    青春期的萌动,年少时的轻狂,是苍白无力的青春,也是绚烂多彩的人生。
  • 墨彩赋巫

    墨彩赋巫

    茗巫至小被家人呵护备至,宠爱有加,使得性子骄纵任性却不误作非为,单纯却不愚蠢,胆大却不莽撞......"你怎么出来了?莫非也失眠?还是被美人的琴音吸引而来?"茗巫尽量压低声音."是阿,寻着琴音而来,却见美人如此单薄地站在雪地,顿时心生怜惜,她怎的也不知我担心她的身体."孟悠离带着戏谑的笑温润地答道.没有人注意到茗巫悲凉的目光......他点点头,看着菀墨磬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随我回去."......
  • 禁闭之塔

    禁闭之塔

    禁闭之塔是MSA公司开发的一套脑电波储存数据游戏,为了一千万的美金,所有幸运玩家都开始攻略这个岛。作为第二批进入游戏中的幸运儿畅达也开始了他的游戏之路,渐渐,他开始发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这个游戏里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列奥纳多-畅达
  • 遗留的爱情

    遗留的爱情

    你说,天空是你的家,你要自由的飞,所以,你放我在红尘中,轻如尘埃。我却如草,沉默于大地,因爱扎下了根,守着天空,等你归来。爱或者不爱,也许是上天早就注定的缘,只是,我爱你,爱得如此深刻,舍却了所有,等你用心。
  • 英雄颂

    英雄颂

    战争创造了英雄,英雄代言了寂寞。少年叼着一根七块钱的红塔山从红塔走出,受到月神眷顾的他即将在这红塔大地谱写一曲英雄之歌。争一时之荣耀,陨一世之辉煌。叹悲歌,年少轻狂,怒斗苍穹。谁是最后的胜者,谁是最后的寞者。谁将回头望,那遍地的尸骨,猩红的血肉。惟有我,唯独我一人孤站山头,唱这曲英雄颂……他是罗家枪传人,他为爱而战、为荣耀而战。他冷,却不失温柔。他追求‘齐天’。不为扬名立万,只为自己心爱的女人……
  • 读档闯天下

    读档闯天下

    2100年,各种游戏中的能力原因不明地赐予了世界各地的凡人,部分获得神力的人类都潜在地想要成为世界唯一一个能力者,平静了100多年的世界为此开始动荡不安。唯一的AVG游戏能力者被迫卷入了能力者的厮杀当中,开始了一段独属于他自己的传奇。
  • 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领导者的工作效率

    本书由以下四位作者合著:Л·Н·波诺马廖夫(历史学博士、本书责任编辑)、В·П·奇奇卡诺夫(经济学博士,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Г·А·科瓦廖夫(经济学副博士),В·П·马泽林(经济学副博士)。本书综合分析了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中领导者工作的各种问题。研究了领导者与劳动集体的相互作用,创造高效率工作的条件及领导方法等问题。在对许多企业的经验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和综合概括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经济领导者工作组织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建议。
  • 你看不见的我一直在身后

    你看不见的我一直在身后

    她,因为出生的卑微不允许她向失败低头,所以她总是向前走不退后他,因为想要守护她而一直站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鼓励着却想不到,她却始终没有看见他,只是在意那个不爱她的他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霸宠美男之凤倾天下

    霸宠美男之凤倾天下

    这是一个爱看女尊小说的王牌杀手,穿越成九岁吃货大小姐,萝莉成长,收割美男、玩翻江山的故事。想打发时间的看客们,点下收藏,谢谢木马!当,长大的过程真的好无聊时——女主大人,闲闲的调戏了下隔壁孟家的正太做竹马;闲闲的搭救了个男扮女装的腹黑皇子做奴婢;闲闲的招惹了个清傲冷俊的未婚夫做闺蜜;哦,当这样欢脱的日子被黑势力的推波,湮灭后。女主大人被个模样帅翻的师兄救起,说了句让她三天不想吃饭的话;他说,女人,你这身肉包子是因为有只千年冰蚕在体内……于是,成功的让女主大人吐翻了胃。本文女主,呆萌偶尔冷傲、经常抽风,却也英勇机智。男主们,个个赏心悦目,本文NP,女主真心,不喜者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