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4600000015

第15章 大迦叶——头陀第一(2)

大迦叶知道这位可怜的被贫病所缠的老婆婆后,特别前去访问。老婆婆自从贫病加诸身上以后,从来就不曾有人访问过她。尊者到时,她挺起病身一看,原来是一位很庄严的乞食比丘,难道比丘比老婆婆还贫穷?所以她就说道:

“我的身体被贫病所煎迫,尘埃草堆就是我的家,你看我没有穿衣服就这样躺着。在这国中,没有比我再贫穷苦恼的人。唉!难道世上没有一个仁慈的人供养你们沙门吗?你为什么要来访问我?你应该先来设法救济救济我的贫苦!”

大迦叶回答道:

“在这个世上最尊贵最仁慈的人莫过于佛陀,或者是沐浴着佛陀教化的人!今天,我就是为了救济你的贫穷,才特地来向你乞食。我也想用物质来帮助你,虽然这样可以免你一时之苦,但那更会增加你的贫穷。不如你随便把身边的一点东西布施我,你以此功德,来世一定可以生在富豪的人家,或是生到天上,享受比较久的快乐。”

老婆婆虽为尊者的说教与慈悲所感动,但找不到一样东西可以布施。老婆婆就伤心地哭泣着说:

“伟大的沙门!你尊贵的教示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底,不过,你也知道我是一个贫穷下贱的人,我的身边既没有食物供养你,也没有衣服可以布施你。”

“老婆婆!有意布施的,即非穷人;知道惭愧的人也就是穿着法衣的人。你既拥有这两种稀世之宝,所以你决不是贫穷的人。看世上那些占有金银财宝的人,不知道布施,不懂得惭愧,才是极愚痴极贫穷的人。”

老婆婆听到这样的教示,欢喜得几乎跳起来,法喜洋溢在她的胸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忘记了自己污秽的身体,竟将瓦片里剩下的米汁,从竹篱上捧给大迦叶尊者,尊者也恭恭敬敬地把它接过来,为了避免她的疑惑,尊者立即把米汁喝干,老婆婆内心欢喜无比。

没有多久,老婆婆终于离开人世,往生忉利天宫,由于布施供养米汁的功德,她做了美丽的天女。有一次她念起前生的福业,想起大迦叶尊者的恩惠,曾下降人间将天华散在尊者的身上。

视察教团时的不满

有一次,佛陀命令大迦叶到旷野城视察教团中的情形。朝晨,他着衣持钵入城,威仪严肃地行乞。

他经过几条街道,发现人家见到他都把门关起来,他出城到乡村托钵也是同样的情况。他很怀疑,因为这里过去佛法很兴隆,为什么现在人民对于比丘一点恭敬供养的心都没有?

他找到过去认识的信者问道:

“佛陀离开旷野城还没有太久,这里还有比丘在教化,怎么大家这么快忘记对三宝的恭敬,连比丘托钵都不肯供养?”

那位信者回答道:

“尊者!自从佛陀走后,这里的比丘几年来大兴建筑工程,各自建筑房舍,说是佛陀允许的。本来,若是修建讲堂或精舍,以便弘法和集体共修,这是我们信众应该护持的,但现时此间的比丘,都是为了个人的安乐,建筑很多小小的僧房,挨门挨户地叫信众喜舍木料、砖瓦、绳索、运车等,信众感到这样的应付无穷无尽,因此城里城外的人见到比丘就关门。唉!说来我们真对不起佛陀!”

大迦叶听后,心中非常难过,他很快回到王舍城把这种情形报告佛陀,佛陀马上到旷野城召集这里所有的比丘,教诫他们不应该强请人家做过分的喜舍。佛陀说:

“诸比丘!我的正法流传,就要依赖僧团的清净与高尚,人到无求品自高,你们不能向众生有所要求,你们应该贡献众生,你们不能让信众看不起。你们重要的任务是弘法度生,不是为自己的住处打算。假若,你们为众生建筑说法的讲堂,为僧团建筑共修的精台,而不是为了自己,我嘉许你们的志愿!

建筑很多小的僧房,供养少数人的享受,这样会分散教团的力量。门户对立,各自为政,更容易增加自私的心理!”

佛陀向比丘们说后,回到王舍城,大迦叶留在那里重新建立人民的信心。

尊者不为自己的住处考虑,不为自己的生活打算,只是忙着把法喜之乐给人,等大家信解以后,他又出旷野城到其他的地方。以教团之祸为己祸,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后,马上就离开,不为自己有所求而为法工作,他那种崇高的圣者胸襟与人格,实在是值得我们敬佩!

阿难赠钵

大迦叶尊者为法的真诚,很得佛陀的信任,佛陀对于他,其爱护是无微不至。

在佛陀的教团里,有所谓六群比丘满宿等,专门结党犯恶,佛陀因此定下许多戒律。

有一个时期,佛陀住在祇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们又在努力地蓄钵。钵有铁钵和瓦钵两种,但由于产地、质料、颜色等的不同,所以分别有铁钵、苏摩国钵、乌伽国钵、黑钵、优伽国钵、赤钵等六种。那些六群比丘,在这些钵中,务求好的钵,把它收藏在自己的房中,好像开陶器店一样。

这六群比丘,从早到晚,不知用功修道,把精神都集中在这些事情上。因为在实行托钵乞食制度的教团里,是绝对禁止积蓄金银衣米财物的,所以他们就把兴趣移向收藏古董的方面去。

因此,佛陀便禁止蓄钵,制定戒律。佛陀说,如果谁再蓄钵,就是犯尼萨耆波逸提戒(舍堕的意思)。

佛陀正要制定这条戒律的时候,阿难陀正获得一个高贵的苏摩国的钵,想赠送给大迦叶,但不巧得很,大迦叶游化到别国去,暂时不会到舍卫国来。若是依照制定的戒律不蓄钵,则阿难陀就无法将这份礼物赠送给尊者大迦叶。阿难陀只得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佛陀,佛陀便问道:

“大迦叶来舍卫城的日子是哪一天?”

“大概要十天他才能赶来!”阿难陀回答。

佛陀就召集大众,讲说头陀严正之法,并称赞大迦叶奉行头陀法毫无缺点,教六群比丘们要跟他学习。最后,由于阿难陀所说赠钵的事情,特将这条戒修改成在十日以内可以蓄钵。

由这件事来推想,我们大略可以知道大迦叶在佛陀心中以及在教团里的地位是怎样崇高了!

乐于修苦道

大迦叶一向是安心修习他的头陀苦行。说起他的修习苦行,直到老年,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或是什么人劝说,他都不肯中断他的苦行。

凡是修习头陀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第二要过托钵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处,第四要一日一食,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第六要守三衣钵具,第七要常坐树下思维,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第九要穿着粪扫衣,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修学头陀苦行,就要过如此简单的生活,也是清净的生活。

对于大迦叶这样的人,不去度众生,而喜欢离群独居,过苦行的生活,比较积极的比丘们总不太同情,他利人的悲心可以说值得人敬仰,但他弘法的热情显然是不够。

除了佛陀,与外道辩论、教化僧团中诸比丘的大弟子,就是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而大迦叶则在佛陀与两大弟子在世时专心修道,间或对在家的居士说法。当佛陀灭度后,他所具有的代佛陀统理大众的实力,就是在这期间养成的。他如同巨钟一样,该沉默的时候就沉默,但一遇到因缘,他就可以发出响亮的洪声。

当初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也曾劝过他忘去自我,发菩提心来从事弘法利生的真理运动,大迦叶总是坚定地回答他们说:

“关于弘扬正法、教化众生,我实在是不行,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教导没有信心或恶智的人,我实在没有那种勇气和毅力。我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起更艰苦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的艰巨任务,全赖你们担当了。”

听了大迦叶话后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称赞道:

“长老能够在这方面树立法幢,也是非常难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实践自己的理想,我们为长老祝福!”

大迦叶最不喜欢住在竹林精舍或是祇园精舍过团体的生活,他甚至厌恶那里的和乐环境,他喜欢的是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他认为尸臭或骸骨,对于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才更合适。

大迦叶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的老年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

佛陀分半座

大迦叶终于渐渐地老了,可是他对头陀苦行的生活,是越过越认真。

有一次佛陀也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

那是佛陀法驾住在鹿母讲堂的时候,佛陀召见大迦叶,大迦叶穿着破衲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地走来,这里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认识他就是大迦叶,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过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佛陀。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思,很远就招呼道:

“大迦叶!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

诸比丘听佛陀这么一说,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叶尊者。他向前顶礼佛陀后,退下几步说道:

“佛陀!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佛陀所设的座位实不敢当!”

这时,佛陀就向大众叙说大迦叶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觉悟,证得独觉罗汉。

由这个事实,可知佛陀如何重视大迦叶尊者,甚至待他如宾,显示他在教团中地位的重要。

佛陀告诉他,不要继续苦行,把粪扫衣脱去,改穿信众所供养的轻衣,静静地养老,不要过度疲劳。

同类推荐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佛教常识问答

    佛教常识问答

    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虛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尝闻师言:世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轻重利害,不可比拟。佛法的实践,一般叫做修行。修是修理,这说明自性本来清;争自在,因受尘垢妄执的蒙蔽,所以要加以修理,以恢复本来的样子,否则就应该叫做建造:行是行行不息的活动,这说明修习佛法,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自强不息,行行重行行,深入又深入,不能时续时断,不能一曝十寒。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热门推荐
  • 我的余生都用来爱你

    我的余生都用来爱你

    那年的樱花,已开始不知不觉得凋落。头顶的流星,已在我们的爱情中,悄悄地的划过。犹记,你绝美的容颜,盛若夏花,此生有幸遇见你,足矣。只是不知,你还记得那年我们的约定吗?
  • 萌将传说

    萌将传说

    玄笔一诗,天道轮回,神曲天舞,将星群雄,命里无命可自创天道,命里有命可谱天下众生,无命唯她,无命唯我,命中之数,此乃因果,因萌将录而生,因萌将录而变,三千大道之外定会有我独创一道。
  • 修仙在路上

    修仙在路上

    佛言众生本善,却又因浑浊的世事而表现出恶,可我却不曾见到;佛说世间一切,皆如梦幻空花,如露亦如电,应当看破,可我眼前所见,皆是真实;佛道万法皆空,万法常圆,我更是不解,世间一切既是发生,便是真实,何来皆空常圆;佛曰游戏三昧,可我,却就此沉沦……
  • 拽公主的恶魔霸少

    拽公主的恶魔霸少

    男主和女主本是小时候的朋友,男主却因年龄,不得不出国,而女主却搬迁了!再次见面,男主却认得女主,而女主早已忘记小时的玩伴。然而再次的见面,会怎样,让我们敬请期待吧!
  • 棂传之——孽双生

    棂传之——孽双生

    人死不能复生,古人的定理是正确的吗?两个同时死亡的人,也许可以因为一个诅咒醒来,那个诅咒的结局是好还是坏的?是情侣?是敌人?是两个陌生人?不管是谁……“孽双生”的诅咒永远存在,是对于她,还是他?不同的性格,相同的目的。莫名其妙被牵动的心,是真的爱?还是因为诅咒带来的副作寒夜颜——“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忘了你,你还能存在吗?”灭云天——“我要用我的双手保护好你,就算……你不需要……”
  • 觅教校国

    觅教校国

    校规离谱,校长失踪,授课竟是穿越去“冥界,未来、外星……”进行实地观测。同学有着“谪仙、狐仙、外星智能”等不可思议的身份。为通过考核,还要学会“隐形、分身、通幽”等法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信仰觅教!——为离家近,觅正古转学到新建的“觅大附中”,才发现这个学校大有问题!
  • 如果你是妖

    如果你是妖

    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要他妈生的,阿七想了几十年,为什么她却没有妈妈,难道一根萝卜就不配有妖妈吗?
  • 《道始》

    《道始》

    大道之始。-----------------------------------穿越重生,生命重来一次,总不能再浑噩一生。融入世界,然后站在这个世界的顶峰。定下目标便不再改变。
  • 桃色千金攻

    桃色千金攻

    她横冲直撞的闯入他的心里,搂着他瘦削白皙的脖颈狠狠地留下舌吻,在他面前招摇过市的拎着一块‘此子是本小姐的,狐狸精们滚地远远的’霸道牌子,真正危险来临时,怎么?还当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白脸?他可以一边温柔的任她欺负,又可以一边为她斩尽危险荆棘,看霸道萌的她如何攻下忧郁小鲜肉。入洞房了,快点,别慢吞吞的!他嗤笑,心想没见过新娘子这么着急的,手脚并用的进入帘幔内。子时过后,还来吗?来个鸟!左云鸢你不是个受吗?左云鸢:适当逆袭有好处啊
  • 巫师奥义

    巫师奥义

    大学毕业四年的资深白领宋文,穿越到神秘的巫师世界。目睹了贵族残酷的生存法则,努力成为一名大骑士,在目睹了南方联盟与北方联盟的战争,毅然决然,踏上了寻找巫师学院之路,立志成为一名知识丰富,见识渊博、睿智的巫师............别克三盾01建了个交流群367469119欢迎来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