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000000011

第11章 辑二校园思见(2)

耶鲁的好学生很多,毕竟不是只有一个史力文。况且大多数学生是到过中国留学以后更加热爱学中文的,所以,学期结束,我随后就把史力文的话题淡忘了。只是我也开始注意到,学生中这种“爱之深、责之切”的现象很普遍——越是对中文、中国和中国文化投注心力情感的学生,带着越多浪漫的心理预期,就越是容易形成心理落差,受到“中国”真实面相的伤害。我想,真实的中国(包括任何国家),不是为任何“美好想象”而设的。进入一种异质的语言文化,很像进入一个婚姻的“围城”,“因陌生而相恋,因了解而分开”,“在外面的想攻进去,在里面的想冲出来”,毋宁说,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一种无奈,也是人性的共同弱点所致吧?这么想着,我也就没太把它放在心上。

第二年夏天。史力文还是请我写的推荐信,再一次申请到了“莱特暑期奖学金”去中国进修中文。我知道,除了他内心里其实无法割舍中文以外,还加上一个具体原因——他以前告诉过我的“暑期恐慌症”:因为母亲还关在监狱里,寄养家庭已对他关上大门,他实际上一到暑假就变得无家可归,利用漫长的假期到中国去学中文,正好成为他一种“回家”的方式。只是,我却对他这种“回家”的寄托,存有暗暗的担心。我告诉过他,他去年上的那个xxx中文项目是个特例,只是被你倒霉地撞上了。北京、南京、上海其他许多暑期中文项目,都比它强多了,你尽可以放心选修。大三那年开学,史力文第二次从中国留学回来,敲开我办公室的门,带着一口滑溜的、充满卷舌音的京片子,向我讲述他在中国的各种经历见闻(有正面的、负面的,好玩的、不好玩的),最后,当他向我平静道出他决定中止学习中文的理由,并放弃他原来选定的中文专业时,一时之间,还真是让我错愕不已——

“苏老师,我生气我自己,”他的中文句式依然不正确,“我发现,我的中文学得越好,我人就变得越坏,真的。”他看我狐疑的眼神,“不骗你,我已经知道我在中国可以怎么‘混’了,而且我可以。混’得很不错。”他闪过一个调皮的眼色,用的字眼却准确无比,“可是,我自己会变得这么——混,”他把“混”字仔细咬成了第二声,“对,就是‘混蛋,的‘混’,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我‘混’完了,就生气我自己,我真的不愿意。”

我压住惊诧,脸上还勉力笑着:“你说说看,你在中国,怎么——‘混’?”

“Fake,”他冒出一个英文词,“只要你学会Fake,习惯各种Fake,就行了。”

“你是说,假——说假话,骗人?”

“对,先骗自己,再骗别人。”

“怎么叫——先骗自己,再骗别人?”

“就是先骗自己,你说中文的时候,你不是那个Steven,”他说的是他的英文名字,“然后,你把自己变成这个——‘史、力、文’,就可以Fake了。”

“你怎么‘Fake’呢?”我很好奇。

“随便什么理由都可以Fake呀,中国人爱听好听的话,我就说好听的;他们说不喜欢美国人,我就说我是新疆来的;他们要打听美国的事呢,我就说我是耶鲁的学生。北京话叫做‘油’,我这个史、力、文,现在真是挺油的……”

我打量着眼前的——“史、力、文”,想开一句什么玩笑,可是我笑不出来,只是,我还想着要开导他,我说:“史力文——我还是叫你史、力、文,而不是——Steven。我不相信,在中国,说中文的史、力、文,真的就会变得那么——‘混’。”

“谢谢你的不相信,苏老师,”他还是用那样的“不正确句型”,口气却异常平静,“所以,我决定quit(退出)中文。”

“好像,这不应该是一个quit的理由。”我坚持说。

可是,史力文最后诚恳道出的“理由”,却又一次让我哑了声。

“苏老师,你知道我很尊重你,你早就是我的好朋友了。我最生气我自己的,就是我发现我的中文越好,我就开始好像越来越不尊重中文了。这样学下去,结果就会是——中文和中国,我都不尊重了,我不愿意这样。”这时候,他的中文好像慢慢表达得流畅、达意了,“苏老师,我知道很多人学中文,是为了去做生意,为了中国的大市场。——我不是。我是为了我自己。我自己最早的自信、尊严,别人对我的尊重,都是中文给我的,我怕我最后要失掉它,所以,我要——quit。”

他脸上的平静神色,像窗外天上那片澄静的蓝。我再没有劝阻他。那天送他出门的时候,他给了我一个“hug”(拥抱),那是美国人在一个认真告别的场合的肢体语言。我知道,那个“hug”,也是他给中文的——他从此再没有敲过我的门,再没有踏足过我们东亚系这座红砖小楼。

也许,史力文只足一个独特而又独特的个案。

他太敏感。成长于寄养家庭的特殊经历,使他对“尊严”、“自尊”、“尊重”几乎带着神经质的敏感。这种“神经质的敏感”,自然很难说是“正确”的、客观的,甚至,也许是带着“西方的、白种的、男人的”偏见的(这是英文里讨论“政治正确”经常会使用的字眼)。但是,把史力文离去的身影,置放在今天被中西媒体炒得很热的那些字眼——“大国崛起”、“盛世”、“中国世纪”、“中华新帝国”(《时代周刊》语)等这样一些大背景之上,史力文的“quit”,他对“尊严”、“自尊”和“尊重”等的敏感,还是触动了我的——不管是自身哪一种角色认同的——敏感。

限于文字篇幅,我决定删去我由此引发的一大堆感慨和议论,而把相应的思考和泌论空间,留给读者。

末了,再回到史力文:在那以后,我在校园里还遇见过史力文两三回。他还是那样眯着在洋人中显得略小的眼睛,朝我嘻嘻笑着,仍用中文跟我说话,只是冈为长久缺少练习而显得生疏、磕巴,所以不时要用英文补充。他告诉我:他已经重新把西班牙语“捡”了回来。大三的暑假,他申请到一个奖学金到南美洲参加一个救助穷人的基金会的工作,收获很大。他决定毕业后到南美去工作,他的学艺术史的女朋友也支持他,会跟他一起去。“可是,她的个子长得比我高,我记得在北京,我这要算——三等残废的,让我有点……嘿嘿,自卑感。”这是我记得的,史力文对我说的最后一个准确而漂亮的中文句子。

一个并非虚构的寓言

——小S的故事

“怪人”?

写完美国学生史力文的故事,我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一写我在耶鲁教过的中国学生小S?

犹豫,是生怕造成二度伤害。

促使我决意提笔的原因,我后面再具体言及。——怎么说呢,为着减免前面的忧虑,我将不单姑隐其名,也对真实细节略作移动、修饰,读者不妨把它当做一个寓言性的故事来读,但我可以保证一点:这是一个并非虚构的寓言。

数年前的一个中午,在耶鲁西尼门学院餐厅每周例行的“中文桌子”上——这是美国大学语言教学中的一种“语言午餐”的形式——我听到几位美国学生夹杂着中、英文,在悄悄地、但相当热烈地在议论着一个什么人。我探过身去打听究竟,他们迟疑了一下,然后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这么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大一学生的“怪人”故事(他们用的是“Weird”这个英文词,原意是“怪异”)。

就叫他小S吧——因为他名字中的这个S的发音很特别,使我很快就在后续的故事里可以对号入座——小S,是近些年耶鲁敞开大门,直接从中国大陆的高中生里招收的一位本科生(以往,中国留学生中一般以研究生为多)。据我所知,和很多美国大学一样,这样过五关斩六将——从SAT考试到派人到当地面试,最后获得高额奖学金,从中国大陆的高中直接进入耶鲁校园就读的幸运儿,近年来在逐渐增多。从若干年前的两三名,四五名,一直增加到近来每年维持在15至20名左右。从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正在往深层次、年轻化的方向推进(同理,美国近年来已经从高中开始就向中国派送留学生,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名叫“海外学年”的美中合办的专设项目)。我在前面的文字里一再提及,就历史渊源而言,耶鲁校园内的“中国符号”本来就特别多,在近年的“中国热”和“中文热”中,这种“中国话题”几乎无处不在的氛围,更是小s来到耶鲁后就立刻感受到的。问题在于,这样的“中国话题”众多,反而成为小S远离中国土地之后最大的心理障碍了。

和大多数美国一流大学一样,耶鲁在大学本科的低年级阶段,实行的是不分专业的“通才教学”,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极高。不管是出于一种乡思乡恋,还是为着学业考虑找一道便利的入门台阶,小S在大一开学后,一口气选修了两三门跟中国有关的课程(一般本科生修课,一个学期不超过五门),从历史学、社会学一直到国际政治。小S没有想到的是,几乎在每一门课程里读到的“中国”,大都迥异于他在中国大陆的教育中所学到的——在许多方面,要么是学校里不教的那些他闻所未问的故事,要么是他觉得被严重歪曲、受到诋毁的人物和史实(恕我不便在此一一列举)。

出于他从小养成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他决定:要为中华民族争气,坚强地站起来.抗争到底。本来.在此间大学校园内,左、中、右各种观点对历史不同的解读,是课程的常态。一般任课教授,也都喜欢用争议、辩难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越新奇越极端的见解,反而往往越受到重视,耶鲁尤其如此。但小s的情况略微不同:因为有这种代表一个民族的尊严发言的自我期许,他在每一次讨论的发言里,都是相当义正词严和慷慨激昂的。不独如此,课后,他会找每一位跟他意见不同的同学认真讨沦,以求更加详尽地发表他在课堂上不能有充足时间表达的意见。

写到这里,我其实完全不敢用调侃、戏谑的文字语气。因为据这些学生说:小s人非常好,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开始他们都很客气、很有耐心地听他讲述自己的不同看法,除了他说活的声调有点“Weird”(怪异),说的也都是他们早就熟悉的“报纸上的说法”之外,他们也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但是,自从上学期末,他在一门课中交出了一篇围绕一个当代著名历史事件的读书报告,用非常激烈的浯气反驳、批判课程中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TA(助教)找他谈话,询问他的真实意图。因为任课教授以为他是故意用“后现代”式的“戏仿”——开玩笑的反讽方式来完成这篇报告的,“因为,这本来只是一个常识性(commonscnse)的话题啊!”为此,小S被彻底激怒了。他几乎逢人就要提出这一个话题来争辩,从宿舍到餐厅,从课上到课外,从教授、TA、室友到路遇的同学甲、同学乙,逮着一个说话的,就滔滔说个没完。后来大家开始害怕了,惹不起还要躲得起,见了他就绕路走,或者他刚一开口,就想法子转移话题。越是这样,他反而就越是变得情绪激动。很快,他发现自己变得孤立无援,失去了任何对话伙伴,为此百思莫解,郁闷烦躁;渐渐,便茶饭不思,沉默自闭,夜夜失眠;以至,竟然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业了。学监带他去看了几回心理医生也收效不彰,医生诊断他得了“新生忧郁症”——那是大一学生适应不良的常见心理疾病,于是,批准他“leaveabsent”——休学一年。

“我的天,”这位美国学生感慨道,“这个学期,学舍里少了他的声音,确实清静了许多;只是,我也少了很多练习说中文的机会了。他的中文说得标准极啦,就像CCTV里听到的一样。”

“好学生”?

世事的凑巧,有时候会巧得让你觉得是造物主的一种捉弄。

这以后的某一年秋季开学,在我任教的“中国现代小说选读”课上,在例行的选课学生自我介绍中,我突然听到了一个“中文标准得就像CCTV一样”的声音。他的自报家门让我暗暗吃了一惊:他名字里很特别的这个S发音,让我一下子想到前面听到的那个传闻中很“Weird”(怪异)的中国学生的名字。但我很是纳闷,便说:按你的说法,你已经在中国接受完了全部中学教育,是完全没有必要来修读我这门中文课的——这门课虽然用的是文学材料,但只是一门针对美国学生的高级语言课程。他端坐着,有点着急,却仍然字正腔圆地跟我解释:“是这样的,苏老师,因为我去年得了病,休学了一年,我刚从中国回来,学监建议:为了让我重新适应学校生活,允许我修读一门容易进入的课程。我经过反复认真的考虑,就选了您的课。学监说:需要的话,他会给您写一封信作说明。”

我仔细端量他一眼:显然,他就是那位——小S。(随后接到的学监的电子邮件,更加确认了这一点)。与其说他“怪”(Weird),不如说他“乖”——实在是太乖了。这是一位长相朴实、坐相端重、性格安静的“邻家少年”。他说话一而贯之用的全是“您”的尊称,而且吐字清晰,发音抑扬顿挫,果真是像“CCTV”一样标准的腔调。在我这个经常要闹“问一问你”和“吻一吻你”笑话,“我要请你吃水饺”和“我要请你去睡觉”搅扰不清的洋课堂上,他的标准播音体的普通话,不但显得有点过于鹤立鸡群,简直,要把口音虽然标准、但毕竟带点“老广”南方腔的“苏老师”,比下去啦!

不过,他在课堂上倒是从来不抢风头,决不会让我这个任课教师为难。这门课所教的“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与巴金、老舍、曹禺),再加上我补充进去的“沈张萧”(沈从文、张爱玲、萧红),也是他相对熟悉却依旧有新鲜感的,并且也不牵涉太多争议性的话题,所以,我注意到他学得很高兴,也很用功。每一课的作业和作文,都写得端端整整、无可挑剔的按时交来;内容或许对于他显得实在太轻浅了一些,却让我感到一丝隐隐的安慰——他告诉过我,虽然一直吃着药,但为了怕他再犯病,这一回是他妈妈亲自陪他从中国过来,就在耶鲁附近租了房子“陪读”。看儿子在课上学得愉快而顺畅,做母亲的还直说要邀“苏老师”到家里去包饺子,以表谢意哩——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只是,渐渐地,那个“Weird”(怪异),在课堂上浮现出来了。不但因为,尽管我向学生们做了详尽解释而获得谅解,他的完美的中文程度在洋同学中还是时时显出一种“混课”似的尴尬;尤其是,他在班上永远是那么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样子,对谁都是“您”、“您”、“您”地说话,一到讨论发言,总是那么一副字正腔圆的“CCTV朗诵体”腔调,便总跟活泼的课堂气氛有点格格不入。但这些美国孩子们(包括亚裔学生)一般都很有涵养,每次他声调铿锵、抑扬顿挫地发完言,围满一个长圆桌的同学中间只是一片沉默,顶多互相递个眼色,绝对不会有任何唐突、冒犯的表示。课程也就一直这样略带沉闷、但相安无事地进行下去。

略略引起我震动的,是这样两件事情:

首先,是中文作文。我在从前写的校园随笔中曾表述过:我教过的耶鲁学生,每每会在中文作文中敞开心怀,直抒胸臆,善于从一个切身具体的话题切入,写来或许会有文法瑕疵,却往往生动有趣、令人动容。改小s的作文却让我很伤脑筋:它毫无文法、句型的问题,从语言教师的角度应该是一篇得“A”的作文;可是,却通篇充满了各种空洞的大话、套话,类似“祖国大地鲜花盛开,改革开放日新月异”,“从大兴安岭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喜马拉雅山……”,或者“继承……,发扬……”,“走……道路,奔向……目标”之类的熟语套式。

同类推荐
  • 洁白的梦境 为谁而来

    洁白的梦境 为谁而来

    高石皑皑,林雪沃沃,傲走崂山,行者如烟,那。粼粼河谷在梦境遇到什么,崂山落叶松在梦境遇到什么,草虫鸟雀在梦境遇到什么,竹竿帮队友在梦境遇到什么,北滑流口的雪在梦境遇到什么。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天下美文成长卷: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天下美文成长卷: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这是一本温情的暖心读本,以清新恬淡的文字,通过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记叙了关于青春、关于生活、关于苦难的往事与感悟。让你学会善待回忆,学会转换角度品读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能于回忆中多一分从容,在生活中多一分诗意,面对困难时多一分乐观。
  • 往日的情书

    往日的情书

    《往日的情书》可说是一部真情实录,其中收录了叶辛和当年的恋人王淑君从萌生初恋到进入热恋及两地相思期间的所有通信。时间跨度是从1969年的12月至1973年的5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时,出版社酝酿出版一套《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当时由于叶辛参与主持上海作协日常工作,天天上班,挤不出时间撰写大块的回忆文章。出版社复印了叶辛夫妇这段时间的通信,除了一些辨认不清的字句,几乎是原封原样编撰了这本书,当年印刷了一万五千册销售一空。这一次收进文集,仅在体例上做了调整,所有文字仍按复印信件出版。虽是年轻恋人的通信,可在字里行间,仍能读出知青生活里男女情人间的相思和意味。
  • 苏雪林散文精选

    苏雪林散文精选

    苏雪林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杏坛执教50载,创作生涯70年,出版著作40部。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她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名家散文经典:苏雪林散文精选》收录了其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系统王者

    重生之系统王者

    帮友推荐《异世芊影之魔妃倾天下》加群457172220也欢迎加入重生之无限穿越二次元群488947035我是新手见谅
  • 合家欢喜

    合家欢喜

    这是神马情况?才刚穿越就被无良老爹打包嫁人额,相公长相不错,脾气也挺温和,可惜是个傻的便宜儿子,非常可爱,只是常下套子夫家娘家极品亲戚一大堆生活这种东西,虐虐更健康!(感谢无名指的束缚提供的封面)
  • 极品都市:异术黄金瞳

    极品都市:异术黄金瞳

    牧杨!一个拥有黄金瞳的奇异特种兵,却被长官派去保护一女子。从而得知,阴谋的背后竟然来自于一个大学里!更有另一个势力崛起!称霸世界,改变格局!重建农民时代!整个计划竟只是为了杀了他?
  • 杜琳琳加油

    杜琳琳加油

    其实主角就是我,上面写了所有关于我的经历,我的感受,什么都一样。就是名字不一样,我也不想写自己的真名啦,名字一个字都不一样。不喜勿喷
  • 千面夫君:盛宠淡定妃

    千面夫君:盛宠淡定妃

    云雀国柳将军家的痴傻三小姐从棺材里爬出来,原本那双呆滞的双眼光芒乍现。她勾起清浅冷笑,“你的人生从此由我来改写。”绝色姿容,武霸天下。风云突起,傲视九霄。黑暗中,面具千百张的男人邪魅低笑,“天下与我,都是你的。”只是,当冷心冷情遇上盛世冠宠,她真的还能淡定如初吗?
  • 护花高手在都市

    护花高手在都市

    平凡小修士意外穿越,来到繁华都市,这里没有修真者,更没有大神,这说明什么?杨宇嘿嘿地偷笑:“这说明,我是唯一会修真的人!”
  • 器魂天道

    器魂天道

    “昂,真好吃!”雨天鼎拿着一个果子,用力咬了一口,另外一只手拿着一个罗盘法宝,如同吃大饼一样,咬了上去:“这个味道也不错!”我吃,我吃,我吃吃吃......丹药配法宝,味道挺不错的啊。雨天鼎抬头看着面前的一个人,疑惑的问道:“你要送法宝给我吃?真奇怪,这年头法宝都有人送上门来。”“不过~我接受了,你要我吃你哪个法宝?”雨天鼎指着面前的一堆法宝说道。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生命里那片微弱的蓝

    生命里那片微弱的蓝

    “李鱼,你遇上我,就注定了会爱上我。”冷漠的泽希遇上了单纯的李鱼。生命就是这么奇妙,爱情一旦来了,就会没有办法阻挡,李鱼沦陷在泽希霸道的爱里,却在她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幸福的时候,出现了失踪五年的瑞儿,一切都变得不一样,种种事情都表明泽希爱的其实是瑞儿,李鱼失去了爱情,整个人堕落了.......
  • 6分钟的温暖

    6分钟的温暖

    一个伫立在田野中的稻草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身边的小鸟木木误打误撞请来了一位仙女姐姐,她的帮助使稻草人得到了自由,可是命运却犹如游戏一般戏弄他,木木死了。当他即将失去自由时,他才发现原来木木一直都在他的身边,终于,他发现原来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待在自己身边的多年的木木。
  • 红尘一现惊天下

    红尘一现惊天下

    一朝穿越,既然被人骂成是废物?!呵,废物又如何,我将闯出一片天地让你们瞧瞧!我可不是好惹的,让你们看看,我是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