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000000009

第9章 辑一讲坛拾趣(5)

从小店走出来,我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摸摸自己被一双80岁还工作的老人的手仔细抚弄收拾了半天的脑袋,那种冬日里氤氲的暖意让我想要倾吐一点什么。但我发现,我不能用任何现成、既有的“学理”或经验去描述我的感受。这家隶属耶鲁却份属私人的60年老店,这位82岁不愿退休每周坚持工作三天,同时不忘打高尔夫却从不上教堂的前老板现半职员工的心情故事,你把它搁在哪一种“主义”框架里它都要溢出来:既不符合马克思的阶级、劳资经典定义,也不好套进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警论述,甚至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经验层面,它也未必是因果对应的。但这么偶然化、个体化的“生活事件”,你却又在此地生活中随时可以感受到它的普遍性和日常化。——我可以怎么样去描述它呢?

这么想着的时候我心里突然一动:你为什么非要把活生生的生活感受套到什么本质化的概念框架之中去描述不可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离开舶来的术语概念我们就似乎要“失语”——几乎无以言说任何话题呢?理性的思考、知识的讨论,为什么非得要套上某个单一的“主义”靴子而不能举步前行呢?我忽然想到捷克的书生总统哈维尔那句名言:“回到真实。”所谓“真实”,即是真实的生活感受,即是真实常识所构筑的经验世界,即是丰富多义、纬度无垠、无以单一名之的具体存在。如果不能充分感受生活真实里蕴含的多重以至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怎么可能充分、深刻地描述生活里寓含的真实意义呢?

原来,所谓“学理”,首先必须是建筑在真实的“事理”之上的。而“事理”,就是常识范围的道理,就是平常事物所构成的基本面相,就是人之为人的自然人性所不能悖逆的基本法则。回到文首提及的那点疑惑:我们的思考触觉究竟应该“植根何处”?不是这个玄奥的这个“学理”那个“主义”,而是——老子说的“归朴”——首先应该还原到真实、常识、日常经验的真实感受,从切身的社会、历史体验里真实感受到的平常之见。所谓“平常心”——历史的平常心与社会的平常心,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时潮迭变的时代,实在非常重要。

这一悟让我至少想到:哪怕是这么琐细的日常际遇故事都很难以单一的“主义立场”名之,何况多元复杂的大千世界呢?在今天的多元世界,即便同一范畴的同一命题,马克思与凯恩斯、哈耶克与哈贝马斯,完全都可能或可以各据真理的一端,但也都决无法代替真理的全部。我自己的言说,又何必划地为牢、囿于一见之扰呢?今天是“哈耶克”,明天用“哈贝马斯”,又有什么不可以?这倒应得上“后现代”大家福柯20世纪80年代初说过的那句有名的话:“或许,当前的目标并不在于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拒绝我们是谁。”

会议生活

不在乎开会的议题,但在乎来的是什么人。

开会?这是在美国,会还没开够吗?

校园里每天都有会,“伊妹儿”(email)上的单子见天一大串。康正果问我:去,还是不去?

孙康宜张罗的会。李陀、刘禾来了,王德威、张旭东也要来,能不去吗?

康正果总是能比我免俗。朋友的面子比天大,就是研究吐火罗文与《金瓶梅》关系的奇谭,恐怕也得硬着头皮“躬逢其盛”。

他贼精,开幕酒会上露个脸,首场演讲点个卯,随即蒸发,但日程表上的晚宴一顿不拉。我愚笨有加,天天把自己装点得人五人六的(否则不合“常青藤”规矩),抱着一大摞论文稿本,听得两眼发直头皮发麻也得正襟危坐。犯困的时候得十二万分小心,千万不要发出如同邻座一样杀风景的鼻鼾声。

《诗经》与阐释学,宋明理学与康德,咖啡馆、酒吧与哈贝马斯,全球化语境下的汉学传统,新左、自由派与中产阶级趣味既得利益集团,《英雄》与伊拉克战争及新帝国主义,SARS疫情与政治改革新闻自由……

咖啡休息时间,领着李陀逃会。她在就算你在,让刘禾盯场就行。“正是江南好风景”。过完艾略特的“残酷的四月”,五月是新英格兰的最好季节。樱花刚谢,妍红粉白夹道。不是想看耶鲁和纽黑文的建筑吗?这里有小建筑博物馆之称。设计华盛顿越战纪念碑的耶鲁华裔毕业生林樱又为校园贡献了一座永久设计——“女人桌”。是吗,林樱真的是林徽因的侄女吗?这条小街是新大陆最古老的住区,每一座房子都有不同的门脸故事。看看那排罗马大柱,可惜是木头上的漆。让康正果陪你去淘旧书店,我得溜回办公室查查电邮(email)好应付学生的期末考试提问。其实是抓空在沙发小眯了一会儿,抖抖精神又装着没事儿人一样混回会场,把论文稿本哗啦哗啦翻到刚好的那一页。台湾学者正在讨论韩国的儒学传统。有一个提问者故意把问题设定在诡异的前提上,然后加以别出心裁的发挥。有人喝彩。议题主席提醒他超时了。我还能提第二个问题吗?这回是真正的问题。众人哄笑。

可能最重要的场合是每一场招待酒会。听会是否在场或许无关宏旨,但会议上气氛最松弛最自由的交际场合却万万不可缺席。好久不见很高兴又见到你最近一定不错大卫朱娣怎么样;我是克鲁克早就听过你的大名你在哪里高就?轻松空洞不一定就是说了白说。据说是哈佛学生的名句:“教授在哪里?教授在空气里(intheair,在天上)。”校园里为本科生开坛讲课的都是嫩麻杆儿的TA(助教),哈佛名教授们全在“空气里”飞来飞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会议,就是此地学术的“空气”,而招待酒会,则是那顿“天上”的筵席。这反而是最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重在参与。”能交出什么成色的学术论文太不重要了,受邀不受邀、出席不出席却是顶顶重要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一大拨学者为“非典”挡道废了一身武功无语问苍天。那位欧洲来的忧郁教授为无人主动跟他打招呼生了一整天闷气。联络感情的方式也是彼此确认的方式。江湖地位、学术层阶往往因此而改观。下年度亚洲学年会议题主讲人的安排,此一行当彼一专业终身教职的空缺及其最新动向,研究生找工作请名教授写推荐信的最好时机,任何一个偶然都可能造成人生际遇的天壤之别,上帝的微笑一定就在下一个瞬间升起。介绍一下,这是我们耶鲁鼎鼎大名的史景迁教授,他开的中国明清史课常常一次500到700个学生来选,是耶鲁校园的著名景观。史景迁还用介绍吗?我刚刚读过北岛写的《上帝的中国儿子》。他刚刚结婚了你知道吗?是谁结婚?北岛还是上帝的儿子?

她确实是不错的。她每一篇论文提出的都是新问题,用的是新材料,给相关领域提出一道新的标杆。他成吗?他中文都说不顺溜,用哈贝马斯、马尔库塞、詹姆逊、利奥塔研究北京大众流行文化,是在高射炮打蚊子吧?她做的工作放在中国就是“国家级重点课题”,非集一国之力无以完成,她却自己单枪匹马纠合乌合之众在数年之间完成了,绝对是开创性的大工程。了无新意。这么重要新鲜的议题被他说得淡出了鸟来。本来我就是冲这个题目干坐了半天等着开眼界的,扫兴扫兴。查建英写给《纽约时报》的文章你怎么看?你说她是反战的还是主战的?问题意识!主义与问题,学问和思想,孰重孰轻?你这是在回避真实问题。这完全是一个假命题。谄媚霸权这是学术的堕落。迎合专制难道就不堕落吗?有没有可能是同一张思想学术版图,大家只是各据一端?你这不是包容,你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没有意义的和稀泥。好像只有你们中国学者开会才会这样讨论问题的,美国学者之间……

一位曾经的研究生如此陈述现在再不愿意“研究”的理由:“每天读书十几个小时,绞尽脑汁做那种只给教授一个人看的文章。那种文章是从这本书抄到那本书的‘杂拌儿’,但教授要看的就是这种杂拌儿,你引的书越多,说明你越有能耐——渊博!在这种价值观的推动下,事情变得滑稽起来。我们在研究艺术史,却已经轮不到去研究作品本身,你必须去研究所有对这张作品的研究。前人的研究仿佛是这张作品的路障,你得越过这些路障设法走到最前面去。然后,你的研究将成为另一道添置的路障,给后面的人挡道。整个事情就是这样,能越过别人的路障是一种能耐,能挡住别人是另一种能耐,我们这群人于是就在这种累人的游戏里互换这两种角色。我们没法跟艺术家神交,没法对作品说出直觉感受——因为别人已经说过了的话.你得小心绕过去,哪怕别人说的是对的,你也要绕过去,不能重复,重复是你没能耐。你必须拼命设法跟别人说得不一样,这被定义为创造力。这是一个可怕的接力赛,不知道这样无休止的研究会把我们最终引到哪里去。”(王瑞芸《美国浮世绘》,上海三联书店,2003)

唉唉唉,所谓现代性.其实就是以文明开解一种愚昧,然后再用文明编织另一种愚昧。

午后散会,王德威在教员俱乐部长长的领取自助餐的队伍里凑过头来说:每次都是这样,匆匆来了说了就走了,也来不及好好说一会儿话。张旭东把我拉到一边,悄声说,咱们再约上几位哥们儿姐们儿,到外面泡一阵子咖啡馆,怎么样?

同类推荐
  • 铁血英雄

    铁血英雄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武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官兵喜爱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多部图书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确定的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些出版物在指导部队推动工作、引导官兵鼓舞士气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细雨轻飞

    细雨轻飞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主要内容为对景物、人物、思想感情的描述,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
  • 高平作家丛书:远去的故乡

    高平作家丛书:远去的故乡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读名家名作就是大师的心灵在晤谈。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
  • 千家诗

    千家诗

    本书汇聚《千家诗》的各种今注今译成果,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编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顺序。除订正讹误外,还作了详尽的注解,加入丰富的译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尽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配以古典雅致的画作,使读者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然天成。本书为每首诗都标注汉语拼音,为孩子们扫清阅读障碍,更易诵读。
热门推荐
  • 如何统治世界

    如何统治世界

    一个穷学生,在初次尝试逃学时.....本书在真实的情感中融入想象,风格朴实,绝对耐读
  • 庶女太妖娆

    庶女太妖娆

    一朝穿越,变成尼姑了,还是有萌萌哒儿子的尼姑!白芷荞风中凌乱了,这也可以?阴谋阳谋,明争暗夺,白芷荞只能伪装成人畜无害的小绵羊!只可惜,羊入虎口,怎么拔都拔不出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Poems of Cheer

    Poems of Che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风恶

    东风恶

    传闻大燕国五皇子巽王,霸道非常,只消心头一怒,便可取其所有。娇弱白嫩的豆腐西施香香,她坚韧隐忍,如同权贵世界中的无根浮萍。生逢乱世,香香被土匪所掳,逃跑时又被大燕国前来剿匪的官兵捉住。正惊恐欲绝时,巽王命人将她带到自己帐中……
  • 少生气的智慧

    少生气的智慧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不顺心的事情,会让我们生气。每个人都会生气,倘若只是一味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运用我们的智慧,好好想出对策。没有人一辈子不生气,这是一本劝人少生气,以及生气了,如何去正面面对的书。
  • 关于我最喜欢的你

    关于我最喜欢的你

    【我遇到过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可最喜欢的还是你】简之然曾单纯的认为自己和季洺寒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也曾天真的觉得她会和一个喜欢的人长长久久走下去,可是当季洺寒突然归来,身边还站着一个巧笑嫣然的女生的时候,胸口处传来隐隐的疼痛感让她不得不承认她吃醋了;“季洺寒我生日许的愿望是希望你吻我,现在你可以帮我实现愿望了。”霸道的不可一世的口气果然最适合她,所谓女追男,隔层纱,既然季大少不肯自己过来,那么她主动就好,总有一天生米会煮成熟饭,他是跑不掉了!
  • 我的幻想与现实

    我的幻想与现实

    “…”片刻的沉默,让我有些怀疑是某个人的恶作剧,正准备挂掉时,里面传出了声音:“喂,是小轩吗?”熟悉的声音让我有种窒息的感觉,我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因为在我的看来,这辈子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听到这个声音了。声音很脆很甜,听了有种让人着迷感觉。而这种熟悉感,一下子打开了我早已不想记起的回忆。是她,林雅楠!那个在最纯真的年代里,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底深处的人。我有些颤抖的回道:“恩,是我。你…你还好吗?”
  • 黑暗之潮:千年浩劫

    黑暗之潮:千年浩劫

    两千年前,十二先贤踏入神之庭院,依照自己的执念选择了不同力量,触碰到禁忌之力的先贤已不再是凡人,征服的欲望与毁灭的快感令他们迷失在无穷无尽的神力之中。两千年来的平静令人们早已忘却流离失所的痛苦,三座大陆暗流涌动,西大陆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古老的英雄们相继死去,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英雄,只是不知道这次,我们的英雄是会依旧选择毁灭,还是……
  • 傲慢的地产

    傲慢的地产

    如果老百姓买不起房,谁买去了?!GDP演绎悲情后遗症:房地产绑架GDP的原罪,则是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和这个集团掠夺民间财富的模式,利益集团靠炮制一个又一个谎言度日,借拉动GDP之名行架空中国经济之实。
  • 老千的巅峰

    老千的巅峰

    作者曾经是一名职业老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老千是一条歧路。无论在赢钱时多么的风光,都无法掩盖背后的凄凉。没有能跟家人分享的成就,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阳光下,谁知道下一个局会不会要了你的命?谁知道今天还亲兄热弟的朋友,会不会在赌场忽然翻脸无情,设计陷害?作者用那些确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告诉所有心存侥幸的人,赌是万恶之源,不管你暂时是输是赢,最终的结果都是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