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600000013

第13章 心态调整与感触(4)

(六)是真学问便有受用有受用没受用仍就在能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对于一切异说杂见都没有摇惑,而身心通泰,恰然有以自得。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摆着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所以没有问题,因为他学问已经通了。因其有得于己,故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拿出来的不是那个,而是一些幼稚的拙笨的,甚至本能的反射运动,或应付不了,跑回来搬请老师。这种情形在学术界里,多可看见。可惜一套武艺都白学了。

(七)旁人得失长短一望而知这时候学问过程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皆曾翻过身来,一切的深浅精粗的层次都经过。

(八)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因为这时心里没有一点不透的了。此思精理熟之象也。

现在把上面的话结束起来。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虽天分较低的人,也不至于全无结果。盖学至于高明之域,诚不能不赖有高明之资。然但得心思剀切事理,而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而所谓高明正无奥义可言,亦不过俗祛蔽解之真到家者耳。此理,前人早开掘出以遗我,第苦后人不能领取。诚循此路,必能取益;能取益古人则亦庶几矣。

至于我个人,于学问实说不上。上述八层,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国家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在,若不如是不得心安者。后此不知如何,终恐草草负此生耳。

末了,我要向诸位郑重声明的: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品读感悟

心态调整

读《心理的关系》与《心理的调整》,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奇迹,这些奇迹很多就是由自己的潜能所创造的。梁漱溟先生说,人的生命之内,原来就潜藏着无尽的可能。我们只是在无意识地等待着某个时候把这个火种点燃,那时,它就会熊熊燃起,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点亮我们的生命。

人的心情不仅能够让其他的草木快乐或忧伤,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自己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例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一笑,就会发觉其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反之亦然。在心中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抬头看一看,又会是一片蓝天。

当给自己好的暗示时,生活会渐渐转向美好的一面。同时,梁漱溟先生又说:"最怕自己心虚,自己暗示。"如果一直在想着社会是多么丑陋,那么在还没跨入社会之前,你就为自己设置了一道丑陋的屏障。

梁漱溟先生说:"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时随便,就很难得成为一气。"

认真生活的人,态度是不随便的,他们懂得弹簧有松有紧才有弹力,人的生活也是如此。若绷得太紧,这根弦反而容易断。古人讲究忙里偷闲,在忙的时候忙得不亦乐乎,在闲暇的时候也要休息得尽情尽兴,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才能做到梁漱溟先生所说的:"我们地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它有力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当做一个情绪稳定、思维清晰的人,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论是办事情,还是思考问题,都如此。不然,要么如小说家一样,把自己的事业搞得一团糟,还可能在困境中难以自如应对,迈不过人生中的坎儿。而在思想上,特别是思考问题的节骨眼上,容易犯错,做出错误的选择或是判断……这对任何一个要追求成功的人来说,都是应当规避的。

正如梁先生所界定的:智慧的优长或贫乏,待看他真冷静与否。人生于世,一个人成功与否,也要看他冷静与否。冷静则情平,情平则思清;反之,则亦反之。

因此,不论是在逆境中,还是在顺境中,我们始终都要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的天平失衡。失衡便是灾难的开始。因为个人的心愿能否实现,其实现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思维的清晰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人的生命就在看似忙碌的状态下度过。这种与生物类似的机械性是很可怕的。机械性,就是不自主。梁漱溟先生认为,人在这种机械状态下,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类最大的可怜就在此"。

很多人日复一日地做着手头的工作,似乎很充实、很上进,其实也是一种懒散和不振,没有用心思考自己的生命。

不论是陷入外物的支配,还是自己习性的驱使,都不是件好事。梁漱溟先生说:"人若只能在本能支配下过生活,只在习惯里面动弹,那就太可怜了。"这个时候的人,令他前进的不是对前方的向往,而是出于后面的推力。自己不知应当有何作为,又怎能有所作为?

再来看梁先生《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他说:"古人云:"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这就是说人不易看清楚自己的面孔,即看清了又不易随时可以自主地调理自己。"

人生于世,难以自举其身。人们常说,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话是如此,然而,现实生活告诉人们,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有发光的机会。"毛遂自荐"当然也是一种解决方式,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如毛遂一样有着足够的自信与勇气。因此,若要让自己才有所施,不被屈就,就需要有"伯乐"的欣赏与举荐。人生中,我们能否取得成功,能否有大成就,能否走对路,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有没有欣赏自己的"伯乐"。当然,真才实学是前提。但这并不是说,没有某一种真才实学就认为自己是废物了,要知道,这世上没有生来的废物,只有不肯用脑筋的蠢物。

事实上,人不仅难以自举其身,也难以自见其面。对此,梁先生也表赞同。为此,梁先生提议,调整自己必须亲师取友。

但是,梁先生提倡亲师取友以自见其面,与此同时还提醒人们,朋友彼此帮忙时要以同情为根本,以了解为前提。由此可见,亲师取友,也不能没有选择。特别是朋友之间,假如双方了解不深、不够,若要达到"见其面"的目的,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假如朋友之间了解不深,就难以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对方。而在对方向自己寻求帮助的时候,可能就难以给出中肯的意见,如此一来,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出现"帮倒忙"的后果。

梁先生是深知亲师取友的好处的,因此一生中,遇到诸多问题求而不得的时候,他总能思及师友,在他看来,师友是造就自己、提升自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都知道,梁先生一生以思考问题为乐趣。但是他在冥思苦想之后仍然无所得时,他不会苦苦纠结其中,更不会钻牛角尖,而会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思及亲友,亲师取友。梁父既是梁先生的父亲,更是他的老师,十六七岁时,父子俩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切磋学问,这对梁先生解决很多苦思无解的问题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正因为如此,集众家所长,所以梁先生的观点与思想总是独特而深刻的。梁先生说:"朋友相交,大概在趣味上相合,才能成为真朋友。"谈及《朋友与社会信用》《朋友与信》,我们可以体会到梁老先生对择友的要求。梁先生一生交友甚广,即便是和国共两党的最高领袖,也有着较深的交情。

然而,不论是哪一类人,只要称其为朋友的,梁先生都秉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要有相合的趣味,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朋友。

苟合之交,对自己可能百害无一益。古往今来,那些因为滥交朋友而自取灭亡的人,数不胜数。而慎重交友,强调要有相同的志趣的人,才能因为朋友而让自己受益,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人生感触

读《秋意》,品人生。人生是需要品味的。梁漱溟先生说:"人人都应当领略人生。"他认为,"心粗的人也应当反省反省人生。"其实这样的人并不是没有对人生的感觉,只是比较迟钝。不管各人之间所理解的人生差别有多大,他们都有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品味,只是有的人体会得深,有些人体会得浅而已。人生就像一趟旅行,不在乎出发地,也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梁漱溟先生认为,不管某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如何转化,无论他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家长,或者作为军人,或者作为教师,都在和自己的生命同行,在同行的过程中领略。

史铁生在遭遇了双腿变残的命运后,也曾埋怨、绝望,但最后,透彻地看待着自己曾经的过往和将要走的路,整个人生像一卷画纸,清晰地铺在他的面前:因为自身的遭遇,所以他更清楚生命的脆弱,但是尽管如此,生命的价值不容否认。所以,他悲悯、敏锐地洞察着草木花虫的一呼一吸,因为悲悯而宁静。

领略人生,不仅仅是把路途中更多的风景纳入眼底,有时候还需要面壁和反省,文学是其中一条贴近的道路,哲学也是,只是文学对常人来说是一种更为普遍,更为易得的方式。梁漱溟先生说:"人在世上生活,如无人生的反省,则其一生过得太粗浅,太无味了。"反省是为了领略,而领略则是为了感受生活之乐。而这个乐并非是简单的高兴,而是百般滋味皆在其中,就像春夏秋冬那样,各有滋味。

人生就是一个春夏秋冬接着下一个春夏秋冬,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这四景其实就是人生各种片段的交叠。能够从中取得乐趣的,那么对由其组合成的人生也就有了别样的体会,更能够以自在从容的态度去看待事态的变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未必不美。

梁漱溟先生在《新年的感触》里说道:"人活着不难,活着不胜厌离之感难。"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如果因此而选择遁入空门或者其他方式来回避现实生活的话,这样的人已经否定了快乐,也就无法再得到快乐。邓弼最后选择做道士,正是因为已经对人生心灰意冷,如此,还有何乐趣可言呢?细水长流是每个人都渴望到达的状态,希望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永远创造奇迹。但是人的状态本就有起有伏,谁也无法让自己随时都能够灿若夏花,随时处在上升的趋势之中。最好的办法是:用责任心来提醒自己,用它来带动自己继续向前进。责任看似严肃,但却是和我们生命的内在规律契合的--为人不就是该善始善终的吗?既然已经选择开始,那么就应该坚持到最后,用自己最完美的状态去尽力做到最好。

谁都知道人生是一条单行道,往而不复。但是依然有很多人选择了得过且过的生活。他们就像是一地的蓬蒿,粗糙而有生命力,却难以完全舒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力。究其原因,往往是自己的惰性和旁人的惰性糅在一起,无形中就成了一摊烂泥,拖住了你的步伐。原本可能是知道自己糊涂的,因为周围的人也是这么糊涂过来的,于是就把这种生活当作了常态。

在《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中,梁先生认为:判定一种学问究竟有受用还是没有受用,关键看这种学问能不能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果所学所得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就不能说这种学问有受用。"所以没有问题,因为他学问已经通了。"从反面来看,所以有问题,就是因为学问没有学通。也就是说,没有收获真正的学问。

要拥有真正的学问,不仅需要因学而得,也要将所得灵活地运用起来。而要实现运用自如的目标,就必须将学后的所得及时地消化,否则,"虽有一车兵器而不能用",这是不可取的。真学问是"老僧虽只寸铁,便能杀人"的出神入化,这也正是真学问有受用的具体表现。而这,也正是梁先生的独特之处。

求学的过程中,若想学而有成,有所建树,这是应当为我们所规避的现象。换句话说,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而不能站在巨人站过的地方原地踏步。要知道,伟人、哲人的观点未必都是对的,我们要敢于质疑。比如亚里士多德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人们曾认为是宇宙的真理,最终在哥白尼的质疑下,才有了今天正确的认识--日心说。

若是在为学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容易沦为别人的思想傀儡。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能参考别人的观点,更不能拒绝接纳别人的思想,相反,我们应当在参考甚至是接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思想也一样。有想法就要敢于说出来,有问题就要敢于提出来,不要怕被嘲笑,被质疑,几乎所有真知最初都是被人嘲讽的。但是,这也不是说天马行空才是为学之道。相反,我们既要敢于大胆地假设,更要小心地去求证。而这一过程实现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主见。如此一来,才会不断地获求支撑自己的观点的知识,另辟蹊径,寻找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别样的角度。而这最终得到的不就是自己的学问吗?

同类推荐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热门推荐
  • 位列仙班

    位列仙班

    青云之上,困难重重。不证本心,不斩荆棘,不能成道。我当效仿上古先贤,提剑上云霄,本心斩荆棘,求得大道,位列仙班。------------------------------------如果觉得还可以还请顺手收藏一下,我会认真将这本书写好的保证每天都会有更新,一定会把这本书写到最后。谢谢大家支持~.~
  • 仙道无涯

    仙道无涯

    三清化凡,幻灭凝灵,度厄九劫,仙道无涯。
  • 小说选刊(2013年第7期)

    小说选刊(2013年第7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季栋梁的《大地钢琴》,陈仓的《女儿进城》和蒋一谈的《故乡》等,以飨读者。
  • 爆萌无极限:呆萌丫头别靠近

    爆萌无极限:呆萌丫头别靠近

    支持新作:《男神万万岁:扑倒男神NO.1》
  • 清录

    清录

    清录?清?清净!那一本在他们灵魂、骨血中流传下来的书,书的笔迹永远是最动人的红色......1949年2月13日北纬、东经、南极在这里的风雪中,故事开启。多年后夏风的存在的世界里,路人妹子裙底藏刀、历史老师会催眠术,随后在中二老师的私人领域里,世界清洗异族的新篇章开写.....
  • 网游之匿名蛊魂

    网游之匿名蛊魂

    他有不得不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的理由——无非是获得权力,终结战争。这很乏味,但是他的自私告诉他不能输给任何人。他要做的是活下去,他不能死,在杀死所有人之前。有关于一个孤儿的故事,他仰赖着神活下去,一次次从地上爬起来。当他希望破灭之际,那懦弱和稚气也随着失去信仰而粉碎。
  • 焚城之火

    焚城之火

    十年前,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女孩来到乡下,隐藏了起来。而到乡下后,他的丈夫也因强奸罪锒铛入狱,她只得孤身带着女儿在乡下生活。而同村的两个坏小子,杜威和江伟,为了争夺妇人的女儿陈晓冉,展开了各种各样的争斗。最后,杜威胜出。但等待他的,却不是如意新娘,而是一个绝密的刺杀计划……
  • 异化入侵:25世纪

    异化入侵:25世纪

    什么是真理?五百年前的战争,将这个世界的真理毁于一旦。人们成了无根浮萍、无影之月。新的掌权者在旧城市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城市,他们接纳人们成为市民。一旦成为市民,就要遵守这一城的规定。如此人们安逸生活了五百年,没有战争、没有犯罪。这个世界在新城市、新统治者管理下,成了乌托邦。
  •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本书分别对当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阐述,介绍了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知识。
  • 网游之漫步人生

    网游之漫步人生

    一个贫困家庭的少年,在失去父亲的日子里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唯一的好朋友移民国外的时候为了能时常和他见面而送给了他一个当前最火游戏的游戏仓,在10.1全国放假的日子里,少年和其他人一样进入了游戏,,在游戏里,他用和别人完全另类的升级方式来进行他的《人生》之路。究竟他的命运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