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3100000010

第10章 做大事不靠别人而要靠自己(2)

其实他对一些具有冒险精神不断以新投资获得利润的企业也比较关注。但他不愿意那样做,因为他不愿意"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一次又一次去冒险,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因为集团有上千人的身家性命,想办一个长久性的企业。他觉得那种不断以投资变化获得利润的企业经营方法太过投机,要求你每一次投资都必须看准。也许你前面九次投资都赚了,但第十次看错了,那就可能全军覆没。柳传志总觉得还是扎扎实实做实业好。因为要做百年老字号的企业,就必须在一个专业领域里至少做到有相当规模才会考虑别的投资。柳传志就明确规定投入多元化的项目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联想集团资产的20%。这也表现了柳传志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一贯主张。

联想集团是一个没有巨额投资、创业时间不长的企业,它的企业成员全部是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多年的科技从业人员,这样一种情况和百年老字号的目标就决定了它必须在电脑行业全力以赴。不是放在一个篮子是指联想集团已经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成功构筑了电脑整机、电脑板卡;世界市场;自有品牌产品、分销产品这样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经营格局。联想的产业结构是单一的,但它的产品、市场结构是多元的,这就形成了多个利润来源。应该说在处理"集中兵力打歼来灭战"和"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两者关系上,联想集团所走过的路具有深刻启示。

自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企业群落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几十年的传统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通常容易造成没有长远的目标;第二类是为摆脱贫穷诞生的农村乡镇企业和城市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由于人才素质低和资本资源微弱,绝大多数处于什么赚钱干什么没有明确目标的状态;第三类是类似联想集团这样"国有民营"的新型企业,这类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多年、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有抱负,愿意做市场经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柳传志属于这种人。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具有创新精神的同时又具有经验。所以,他们取得成绩时,很多人会认为他们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而面对他们的行为过程时,很多人尤其年轻人又会认为他们过于保守,不接受新观念。而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他们的出色之处,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特点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交织所必然存在的复杂性。所以,他们就不会简单地把激进的西方市场通常做法硬套到自己管理的企业上,当然也不会沿用传统国营企业的做法。柳传志曾说,做事有几个原则,其中一条是"当确认脚下是黄土地以后,撒脚就跑。""确认"两个字说明务实精神,说明必须可靠;"撒腿就跑"是他们进取精神的体现。

企业制定一个发展目标并不难,难的是两点:一是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二是制定目标之后不为其他因素所动,能够坚决地不管不顾地去做。

的确,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关键是你要做到要做成一件事,就必须有一股"别无选择"的信念。当诱惑出现的时候,想一想你的目标吧!

大胆进行产权革命

现代公司制改革是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这条艰巨的改革道路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思路,其中联想集团的"国有民营"的创新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联想走了一条既不同于国有企业,又不同于民营企业的产权之路,而且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联想集团的决策者成功地克服了国有企业经营中的许多弊端。

1984年,联想前身计算所公司在创办之初,根本顾不上考虑产权的问题,联想的创业者们当时只是因为在"文革"中"憋"得不行,出于想赶快做些事的心情创办了公司,至于公司办大后到底是谁的问题,并没有仔细考虑过。现代企业都有三个组成部分,即责、权、利,而柳传志当时只拿到了责和权,并没有拿到利。这种办企业的产权形式后来在中国,甚至产生一个专门名词"国有民营"来界定这种产权的形式。

中国不少企业一开始都是国家让企业家去干,然而给企业家很少的投资,使企业家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和风险,中间遇到挫折和矛盾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我凭什么还要干下去"的疑问。

中国企业家没有产权,却拥有由产权派生出来的经营决策权、人事任免权和财务支配权,这大约就是中国企业的特殊性。柳传志在使用这些权力方面丝毫也没有客气,要交的税交了,该交给所里的钱给了,剩下的钱,计算所公司完全打乱了原来体制下的分配方式,重新按照员工对公司贡献的大小按劳取酬。要使用好重新分配报酬的激励方式,国有民营企业要过两关:一是要避免掌握财务支配权的人贪污;二是要解决在重新分配过程中的过分谨慎,不敢使用或者不使用财务支配权。

企业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企业的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也是人的发展,而这个创业群体中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够跟得上企业发展的脚步,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关于这个问题,柳传志承认联想发展到1993年,因为新老班子交替问题使公司发展遇到了第一个瓶颈,公司在这一年第一次没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

但是接班易,交班难。早期创业者几乎是赤手空拳,刚刚打下江山又要拱手出让,不要说他们,就是柳传志自己,也想不通。针对这一点,柳传志认为这种不公平,不能只拿到责和权,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产权。柳传志认为如果上交控制权的同时能让他们获得相应的资产收益权,他们会交得平稳,而自己,也会收得安心。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决心已定。于是从1989年开始,柳传志就一步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奖金,稳定军心。与此同时,他主动出击,力争东家中科院的更大信任。

其实联想在中科院一直是小有口碑的,但柳传志不满足,他决定更上一层楼。联想对中科院的回报每年有增加,至1993年达到200万。虽然中科院从来都悉数返还给计算所,但联想和领头人柳传志显然给中科院留下了良好印象。他们给外界另一个良好印象来自于联想的透明度。联想几公乎开了公司的所有事务。年初怎么说,到年底怎么回事,一目了然。

联想内部也有人不理解,他们向柳传志抱怨:院里只给我们投资那么少,我们干嘛不向院里要块地,要几幢房子?柳传志回答:房子和地对院里来说是最珍贵的东西,对我们不是。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他们能给。

1993年下半年,联想向中科院提出35%的分红权。1994年,中科院批准。

最富戏剧性也是最能体现柳传志良苦用心的情节在于,1992年,也就是向中科院提出分红的那一年,柳传志已经把这35%的分红权在内部分配掉了。"如果中科院批准下来,分红权的内部分配也是个大难题。"因为创业者没有一个人投过一分钱,他们之间也从来不曾形成过任何关于资产收益权的合约。"但是在批准之前,空头支票就好分多了。"

但事实上这个小小计谋不可能成为顺利分配分红权的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首先在于柳传志的权威。联想至此8年,柳传志的地位始终不曾动摇。单就联想产权问题的解决来说,这一点可谓联想之福。柳传志自己也承认:"在老同志那儿,我说话还管一点用。"

柳传志的牺牲精神应该算作第二个决定因素。获批的35%的分红权又分作3份,其中的35%分给"参与创业的重要老同志,"20%分给"一般老同志",另外45%留给1988年以后进入的新员工。他们共同组成员工持股会。

柳传志没有把自己单列出来。他把自己视作"参与创业的重要老同志",这个群体由15人构成,一共18份,柳传志拿3份,常务副总裁李勤拿2份,其他人1人1份。在柳传志最早提出的方案里,他自己拿2份,李勤拿15份,其他人一人一份,后来,中科院分别给他俩上调了一点。

"一般老同志"为120人,柳传志和其他几位核心领导为他们一一打分,最高者12分,最低者五分。

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没有人跳出来声称自己拿得少,因为每人都觉得,比起该得的那份,拿得最少的是柳传志。这样,早期创业者打下的江山,没有白白让出,老同志们揣着分红权欣然退位。

总之,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科学院同意拿出联想35%的股份作为联想创业股,分给1988年以前联想的创业者,有了这35%的股份,使联想兑现了"谁栽树,谁乘凉",让创业者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下顺利地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如果没有这35%份作为物质利益的后盾,让老一辈创业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仅与情理不符,也很难在现实中得以实施。老一辈创业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仅与情理不符,也很难再得以实施。联想老一辈创业者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柳传志对联想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调整,1994年,30岁的杨元庆临危受命,出任集团微机事业部总经理。而在此之前,郭为已经独当一面。年轻的"领军人物"们登上甲板,为联想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分红权毕竟不是股权。

1994年分红权获批之后,联想内部就有人主张趁热打铁,将分红权明确为股权,柳按兵不动。他觉得触动太大,可能弄巧成拙。并且,分红权已经足以解决交接班的问题,产权障碍已经暂时退后。柳传志继续等待时机。

打造自己的未来舰队

企业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企业在创业阶段,规模小、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也就是柳传志说的"平底快船"模式,联想就是通过这种模式,很快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创业艰难百战多,凡是有成就的公司在创业时都是艰难的,联想也是如此,公司刚成立时,除了20万元的投资,20平方米的房子,11个人之外,几乎是一无所有。11个人挤在两间原是传达室的平房里,没有招牌,没有门市部,也无需门市部,因为他们事实上也没有产品可供销售。

由于缺乏资本,柳传志他们想到了政治经济学的术语---资本原始积累。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他们积累资本的办法是为人家维修机器、讲课、帮人家攻克技术难题、做销售维修代理等。为了积累资本,有人累得晕晕乎乎,下班时撞到电线杆子上;有人低血糖,工作中当场昏倒;有人累得哇哇吐血;还有人在风雨中迎接人掉进了一人多深的泄水井……可他们却从中找到了自我。

几个月过去了,他们居然赚子70万元人民币和6万美元,柳传志笑了。这是他们资本积累的第一大战果。通常的原始积累是疯狂榨取别人,而他们这些书生则是疯狂地榨取自己。这70万元为他们开发产品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后来,柳传志把创业初期的这一段拼搏形象地戏称为"提篮小卖"。

联想自成立起,始终坚持一个宗旨:"以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做贡献。"当时,我国进口了几十万台PC微型机,由于文字障碍和懂得计算机科学的人员有限,大批微机闲置或只顶一台打字机用,原因就在于计算机"汉化"这个国际关注的难题上。柳传志等领导敏锐地看到了微机汉化与祖国各项事业的紧密关系,只要能使计算机网络彻底汉化,就能赢得用户,打开市场,为社会做贡献了。于是,他们五六个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干起来。1985年11月,"联想武汉卡"正式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的鉴定。国外学者认为,"中科院计算机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居世界首位",是"对中文发展的一大贡献。"联想式汉卡的推出,使公司也由此而得名。

经过几年奋斗,联想已开发出156项计算机技术实用产品,有明显经济效益的27项,公司自制产品和第二次开发的产品占总营业额的80%以上。公司开发生产的主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全国各地,有些还远销国际市场。同时,公司的资产、人员、营业额、税利等也在迅速增长。但是,公司总裁柳传志却不满足,联想"还只是一叶飘零的小舟,经不得大风大浪的冲击"。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988年柳传志便制定并实施了一个海外发展战略,开始探索进军海外市场的途径。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财、物等不断增加,原来"平底快船"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这种变化了,柳传志以不变应万变,又不失时机地建立了企业组织的"大船模式"。

改革开放20年,外国的公司已有34万多家进入中国、与中国企业同台献艺。人家要进来,你也要出动。面对全球化的汹涌之势,柳传志认为,应走出去,但是要走出去要有过硬的条件,柳传志等联想的决策者认识到了没有一支组织严密、战斗力很强的队伍,企业就成不了气候,也就不能走出去,也就无从谈起进军海外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柳传志提出了"大船结构"管理模式。

"大船结构"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具体包括五层意思。

1.集中指挥,统一协调。公司以开发、生产、经营三大系统为主体,围绕这三大主体,公司设置了一个决策系统,一套服务系统,一个供货渠道,一个财务部门,实行人员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管理。根据市场竞争规律,统一号令,接近于半军事化管理。

2.各"船舱"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1988年起,公司按工作性质划分了各专业部,比如业务部下设:汉卡、微机、网络、小型机、CAD控、软件、资料等专业部,实行"船舱式"管理,任务明确,流水作业,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实现按劳分配,调动职工积极性,体现企业主人翁地位。

3.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从1998年起,公司开始完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比如,财务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干部聘任制度、库房管理制度等等。着意进行规范化企业管理,为创建大规模外向型企业作准备。实行制度管理,使各"船舱"衔接起来,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要提高各自工作效率,又要顾全整体目标和利益。制度化管理使企业不但有了强大的动力机制,同时也建立起一套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以保证企业高速正常运转。

4.实行集体领导,董事会下设总经理(裁)室。总经理室四名成员,两个在国内,实行海内外统一指挥,公司高度重视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表率作用。由于领导班子成员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思想基础,又配合默契,使总经理一班人成为公司的坚强核心,在职工面前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并保证了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不在竞争中产生失误和失利。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

    本书正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销售活动,涉及心理学和营销学两个学科的内容,以销售活动为主线,配合相关的心理学术语,系统而科学地讲述了心理学在销售活动中的应用。对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消费者的不同心理,以及销售人员应该怎样去面对客户等方面都作了详细介绍,相信会对销售人员的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销售就是心与心的较量!本书融合多年销售实战经验,透过案例分析解读销售心理的种种玄机,并提供行动建议,帮助销售新手成为销售老手,帮助销售老手成为销售高手。
  •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的驱动力,并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影响。全书集中研究模块化生产对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变化的影响,特别例举了福特和丰田汽车的两个案例分析。
  • 早知道这样管理就好了

    早知道这样管理就好了

    本书结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论述了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最常用的管理定律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并从实现科学决策、沟通交流、任用人才、有效激励、减少内耗、严肃纪律、应对危机等各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
  • 绝对成交心理

    绝对成交心理

    销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顶尖的销售人员,都是经过了不断的磨炼、学习而培养出来的。不论你从事任何销售的行业,成功的销售几个步骤、过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所以,具备并不断地使用这些知识和能力,是成为一个卓越的销售人员所不可或缺的、必备的基本条件。
  • 在别人的盲点中谋利

    在别人的盲点中谋利

    本书内容包括干得好的永远是有头脑的、看得有多远,走得就有多远、细节之中藏着大生意、守候机遇,乘势而发、蛮干不如巧做等。列举了如“章光101”、“江西果喜集团”以及美国“可口可乐”等众多知名企业成功经营的事例,围绕在别人“盲点”中获利的立意,阐述致富的生意经。《在别人的盲点中谋利》的面世给正在创业和征战商场的人们提供借鉴和帮助。
热门推荐
  • 奇翼传说

    奇翼传说

    额,暂时没想好,以后再补吧,这是小沫想了好久的作品,大灰狼的传奇经历小沫要弃文了,在这小沫保证不会再犯了,就这样了
  • 末道仙寻

    末道仙寻

    太素之前,乃是一片玄静幽清的溟滓鸿蒙。不知过了多少年,鸿蒙深处悄然泛起了隐隐幽芒,这时候元气也随之聚拢。又不知经历了多少年,金光忽生散尽,在浩渺无边的虚空中,此时出现一座铭碑,飘飘荡荡散逸着青红两股微茫,青轻者上浮而为天,赤重者下凝而为地,久而久之聚炁成形,天地因而分开。大道衍生万物,天道复生其理,然而这一世的天道......
  • 独自的孤独

    独自的孤独

    当我是人类时,与恶魔签订契约。当我是恶魔时,恶魔离开了我。生活有了光,也有了黑暗。是光明多,还是黑暗呢?
  • 绝世独宠:腹黑小姐要逆天

    绝世独宠:腹黑小姐要逆天

    他,是异世大陆家喻户晓的存在,冰冷毒辣,毫不留情。她,是21世纪豪门夜家的唯一继承人,被最亲近的人杀害,穿越异世。他苦苦追着她,费尽心思,为她铺平未来之路,而她却因为上一世的背叛而心如死灰,发誓不会再爱上一个人!她穿越过来一直顶着草包废柴的称号,而她却毫不在意。誓要成为这片大陆最高的存在!而他,则是在身后默默的支持他,为她撑起一片天。他说:“丫头,相信我,只要我在,没人能伤害你!”可她却说:“我的心早已千疮百孔,再装不下任何人!请不要试图进去,我怕疼!”可这个誓言过于沉重,她担负不起后果,虽然她外表看似坚强,谁又能看到她内心那已支离破碎的地方?他深知她不愿接受,那他便等!直到她愿意为止!
  • 潜修高手不好惹

    潜修高手不好惹

    一石在手,绝技全有,什么背景在我面前都是空气!
  • 高冷公主不好追:王子殿下加把劲

    高冷公主不好追:王子殿下加把劲

    她,在三岁失踪,被苏氏收养,认识了两位朋友。她,火辣邪魅。她可爱活泼。他,冰冷英俊。他,花心暴力。他,温柔逗比。他们在一块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莫家七姐妹

    莫家七姐妹

    莫府的七个姐妹。大姐成熟稳重,二姐俏皮善良,三姐高傲任性,四妹文静腼腆,五妹默默无闻,六妹冷傲不屑,七妹活泼可爱。他们七个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会遇到怎样的爱情?(竟然还有人是穿越过来的!!)
  • 辟仙

    辟仙

    我要登天,登天为逆天;我要修仙,修仙为辟仙。一个少年,眼看那一剑光寒,要阻仙佛登天路!一段长旅,长生路上最无情,大道本心孰为重?十方世界,三教源流,且看一个小小蝼蚁,踏万山,习万法,超凡入圣,一念辟仙!
  • 三国外传之最衰先锋

    三国外传之最衰先锋

    三国不过百年,被后人评说了上千年。三国的人物很多,能够贯穿始终的人很少。“蜀汉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三国演义中出身黄巾战斗到蜀亡的人物是否真的那么衰?野史中有很多关于廖化的传说,其中有比过五关斩六将更真实,更传奇的故事。考虑到写三国前期的人很多,归刘前只做必要的铺垫,归刘后逐渐丰满。本书在改进中,欢迎三国爱好者评论、指导乃至合写。把关于廖化的正史、野史、传说都归入本书是我最大的心愿。
  • 一屋子烟味儿

    一屋子烟味儿

    故事发生于八十年代末的一所大学校园,女主人公梅影性格倔强、偏执,豪情不羁,骨子里生就一种江湖情结,她至情至情,却又淡泊人生。她历经了早恋、堕胎、结婚、离婚,一次彻骨的爱和一段轮回之恋。她在改革的时代毅然辞职,受尽了艰辛与磨难。婚姻的失败,真爱的男人死去,后流落异乡,与她十二年前迷恋过的男人相遇,十二年前的丑小鸭变成了天鹅,他想起了十二年前递给她的那支烟,于是一段痴缠绝恋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