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59

第59章 自觉与行佛(1)

——二○○四年九月三日台湾佛光山

国际佛光会十次世界会员代表大会

各位贵宾、各位会员,大家好!

今天是国际佛光会创会以来第十次召开世界会员代表大会,也是第三次回到台湾佛光山举行,感谢大家从世界各地不远千里而来参加。

今年是我出家六十六年、弘法迈入第五十六个年头;去年出版《云水三千》时曾有人问我:什么叫云水三千?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经常在五大洲来回奔忙?我回答:天上的白云飘来又飘去,地下的河水流去又流回来;出家人行脚就是云水。云水到哪里去呢?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云水就是“行佛”。

这数十年来,看到佛教在台湾乃至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不但信仰佛教的人口逐年增加,尤其佛教所办的各种弘法活动,也都普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参与,这真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感于这么多年来,一般佛教徒的信仰始终停顿在“信佛”、“拜佛”、“求佛”的阶段,不免想到过去佛教之所以衰微、没有力量,就是因佛教徒没有在生活中落实佛法。例如,佛教要我们慈悲,多少佛教徒有真正的慈悲?佛教要我们喜舍,多少佛教徒具有喜舍的性格?佛教要我们有般若,多少佛教徒是真正的明理、有智慧?身为佛教徒而没有佛法,佛教怎么不衰微呢?

为了提升佛教徒的信仰层次,最近我提倡“行佛”运动,并且订定今年为佛光会的“行佛年”,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确实实践佛法。例如佛要我们慈悲,则不可轻易伤害生命;佛要我们忍辱,则不可嗔心怒骂;佛要我们广结善缘,则不可以自私自利……唯有大家真正落实“信仰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在二六时中,不管行住坐卧都能自动自发、自觉自悟的“行佛所行”,如此自己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佛教也才能根植人间。所以今年的大会我以“自觉与行佛”为主题,提出四点意见,希望做为大家未来努力的目标。

一、用自觉心升华自我

人,从小就有父母来教育我们;及长入学,必须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走出家庭、学校,则有社会教育。在很多的教育当中,以“自觉”的教育最为重要。

“自觉”就是一种自我教育,佛经讲:“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自我教育;“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也都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自觉心”是修学佛法的一个重点,当初佛陀所说的教法,无非是为了让众生悟入“觉”的境界,导引有情悟入佛的知见,而与佛平等;就是佛陀自己本身也是因“自觉”而成道。佛陀因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自觉),而又本着无尽的慈心悲愿,以真理来教化众生(觉他),所以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觉者。佛陀以他自己名号的意义,就是要我们效法他,学佛要靠自己觉悟;一个人能够“自觉”,继而“觉他”,才能成就“觉行圆满”的功德。

自觉的教育,考之于西方社会,他们从小就训练学生要懂得自己思考、懂得发觉问题、懂得解决问题。老师平时只是启发、引导学生找资料、写报告,甚至课堂上也由学生自己讲说,而不是由老师讲给学生听,让老师来帮学生读书。反之,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受囿于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都是由老师单方面的上对下传授,这是一种框框,让学生失去自我教育的本能。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学习、自我充实、自我反省,而不是只想依赖别人;平时自问、自觉、自发、自悟,透过自我的观照而能找到自己,这就是自我教育成功。

佛教的自我教育,诸如忏悔、认错、反省、禅思、自我观照等。佛教的教育有时用闻思修来受教,有时用参访来受教,有时用冥思来受教,有时用悟性来受教。甚至,有时候一个人自己学不来、读不来,如果你发心教人,所谓教学相长,反而能教得会,这就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凡事要反求诸己。禅宗有一则公案,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不堪跋山涉水之疲困,几次三番闹着要回去。道谦安慰他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宗圆问道:“哪五件事呢?”道谦非常自然地说:“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意思是说,你要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一起上路。

人要靠自己自知、自觉、自悟,才能成功,别人的帮助终究有限。因为别人吃饭,我不能当饱;别人走路,我不能到达目标。自己有病了,别人更不能替我痛苦;身体疲倦了,别人也不能替我休息。开悟证果,修行成道,尤其要靠自己来,如赵州禅师说:“像小便这么简单的事,还得我自己去做,何况成佛的大事,别人岂能代替得了?”所以凡事自我要求,一切从自我出发,才有成功的一天。

“自觉”的重要,在《宗镜录》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群盲眼开,分明照境,验象真体,终不摸其尾牙。”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于金刚座上菩提树下悟道时,对人间发出的第一句宣言就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佛性!”每一个人都具有成佛的性能,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与佛本来是平等无二,但由于凡夫一念不觉,因此长沦生死。学佛,就是要开发自性,要觉悟自性。

“觉”有发现、察觉的功能,和发明不一样。发明是透过创新,研究出一种新的东西,而发现则是就本有的东西加以察觉。如举世熟悉的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发现“地心引力”,这就是一种“察觉”的功能,因为即使牛顿不发现,地心引力依然存在。甚至当初佛陀证悟成道,他也只是发觉了“缘起”的真理,而非创新,所以《杂阿含经》说:“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但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地心引力?因为牛顿比一般人更有敏锐的观察力,以佛法来说,就是他的“觉性”比一般人高出许多。觉性的高低对一个人智慧的开发影响很深。佛法非常重视对有情众生之觉性的开发,有了觉性才能开发智慧,才能看出和体验出解脱之道。

在佛教的“十法界”中,“四圣”之一的“缘觉”,他是“无师自悟”而“不由他觉”;缘觉因为出于没有佛陀出世,或者没有佛法的时代,他是观十二因缘而觉悟真谛之理,因此称为缘觉。乃至佛陀的弟子大迦叶,他曾经自豪地说:“如果我不能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一样也能成为独觉的圣者。”

因为大迦叶尊者的觉性高,所以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与会百万人天大众皆面面相觑,无法会意,唯有迦叶尊者当下灵犀相应,破颜而笑,于是佛陀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禅也因此在“拈花微笑”、师徒心意相契的刹那之间流传下来,这就是“自觉”。

在中国的禅门一直很讲究“觉悟”,凡事要靠自己去参,不能说破。有一次香严智闲因为师兄沩山灵佑禅师问他:“未出娘胎前,什么是你的本分事?”智闲懵然不知应对,他请师兄为他道一句,沩山禅师说:“我说了,那是我的见解;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智闲于是回到僧堂,把所有语录经卷搬出来,左翻右翻,竟然没有一句合乎应对的话.不禁叹息道:“说食不能当饱,画饼岂可充饥?”于是把所有典籍付之一炬,发誓说:“这辈子不研究义学了,从今以后要好好做个粥饭僧,免得浪费心神。”

智闲拜辞沩山禅师,来到南阳慧忠国师住过的遗址禁足潜修。有一天,在割除杂草时,无意中瓦砾击中石子,发出响声,他廓然顿悟,说偈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当初如果沩山禅师一语道破,何来智闲的廓然顿悟呢?所以六祖大师说:“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自己,不管修学什么,都是别人的。此即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从心流出,才是本性”。

人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教导、老师的训诫、社会大众的帮助、长官的提携、朋友的勉励;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自觉”。如果自己不能自觉,光是依靠别人,就如自己的身体,血管里的血液是自己的,是自发的营养,对增进健康有最大的功效与帮助;如果靠打针、注射营养剂,总是外来的,利益有限。所以平常我们说“皈依三宝”,其实是皈依自己的自性三宝,是为了找到自己、认识自己。人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因为一念不觉,不能自知,故而忘失自家本来面目,所以沉沦苦海。学佛,就是要开发自己的真心,摘下自己的面具,诚恳的剖析自己、认识自己。但是这一切,不能依靠别人完成,唯有自觉,才能达成目标。

“觉”就是证悟涅槃妙理的智慧,我们常说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何谓菩萨?《大智度论》卷四说:“自觉复能觉他,是名菩萨。”如果将这一份功德再行提升,再行圆满,就是成佛的境界。成就佛的功德主要是从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中来,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要时常以觉性的启发来面对当前的生活,以恒常觉性的圆满来成就佛道。所以,菩提心、菩萨道基本上是在说明,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条觉悟之路。

要开发自己的觉性其实并不是难事,可以说只要留心,处处都是觉悟的表现。儒家的“一日三省吾身”,佛教的“往昔所造诸恶业,一切我今皆忏悔”,都是自觉的功夫。宋朝大慧普觉禅师更说:“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一个人一旦发觉自己有了过失,必须要有“自觉心”来自我改造。如梁启超说:“今日之我不惜与昨日之我宣战。”儒家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我改造之言;佛教里的沙门生活规范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困能时时自觉而拥有戒定慧的武器,当然就能降伏贪嗔痴。所以,懂得自觉、自悟,才能自我进步。

自觉是一条趋向自我解脱的道路,自己一句“我会了”、“我懂了”、“我明白了”,比别人的千言万语教导我,还要管用;反之,如果自己不求觉悟,光靠别人,就如《遗教经》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咎不在导;我如良医,应病与药,汝若不服,过不在医。”又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执相而求,终是离道愈远;唯有自觉,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天真佛,才能发掘自己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因此,希望今后所有佛光会员大众,大家都能用自觉心来升华自我,平时要发心听经闻法,要自我思想来“闻所成慧”、“思所成慧”,进而“解行并重”的精进修行,透过“修所成慧”的实修来体证自我的觉悟,如此才能圆满自己。

二、用本土化发展佛教

随着时代进步,在资讯发达、交通便利的带动下,整个世界的大环境正朝向全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地球村”的时代已俨然成形。然而在此同时,“本土化”的议题却从来不曾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消失过,最近台湾的政治囤便对此展开广泛而热烈的讨沦。

其实,在佛教里,天堂也分三十三天,也有三界之别,所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甚至佛的国土也有东方与西方之不同。在现实人生里,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种族的不同,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各种不同当中,彼此最怕的就是被侵略、被征服,不但国土不容侵略,文化更不希望被征服。

记得过去我在世界各地云游弘法,有一次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讲演。会后有一位约翰麦克雷教授跟我说:“你来美国弘法可以,但是不能老是拿中华文化来压迫美国人,开口闭口都是中华文化,好像是来征服美国文化的。”当时我听了心中就有一个觉悟:我应该要尊重别人的文化,我们来只是为了奉献、服务,如同佛教徒以香花供养诸佛菩萨一样。所以对于不同的国家、文化,大家要互相尊重,要容许不同的存在,就如东方琉璃净土有琉璃净土的特色,西方极乐世界有极乐世界的殊胜,甚至山林佛教有山林佛教的风格,人间佛教有人间佛教的性向。能够“异中求同,同中存异”,世界才会多彩多姿。

回想当初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土,印度比丘到中国来都只是从事翻译经典的工作,建寺庙的责任则让给中国比丘去做,所以才有现在的中国佛教。假如当时印度的迦叶摩腾、竺法兰等人都不回印度,而移民到中国来建寺弘法,哪里会有现在中国佛教的特色呢?甚至当初达摩祖师东来,将大法传给慧可,为什么?只为了本土化。所以,佛光山在多年前,我把住持之位传给心平法师继承,心平法师是台湾人,这也是本土化的落实。

所谓“本土化”,我所提倡的本土化是奉献的、是友好的、是融和的、是增加的,不是排斥的,不是否决的。例如,过去我看一般华人在美国参加国庆日游行时,虽然他们都已移民美国,取得美国公民的身份,但是他们的心中并未认定美国是他们的国家,所谓“人在曹营心在汉”,所以我就鼓励佛光会员在游行时,高喊口号“我是美国人”,因为我们来到别人的国家,既然身在美国、生活在美国,就不希望一直把自己当成“中国人”,做人家的“国中之国”。

当然,文化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但是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把立场互换,自然也不希望在中国里还有“美利坚合众国”,或是“大日本帝国”的存在。所以现代的新移民,不管走到哪里,要有“落地生根”的思想,要本土化,要融人当地,不能老是在别人的国家里还要“国中有国”的发展自己。

欧洲有欧洲的文化,美洲有美洲的文化,澳洲有澳洲的文化,我们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用中华文化与当地的文化融和交流,不要用我们的文化去征服别人的文化。所以每个国家、种族,都要本土化,乃至今后的佛教,大家来自于世界各地,也一定要发扬本土化。

佛教的传播,虽然其根本教义是不容改变的,甚至戒律也有它的坚持,但是佛教传到中国、日本、韩国,就是北传佛教;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即成南传佛教;传到中国的新疆、西藏、以及蒙古国,就是藏传佛教。这是因为气候、地理、风俗、民情不同,所以要随顺世间。如同天主教的丁松筠神父曾经对我说:“如果你生长在西方,可能会当神父;如果我生长在东方,也可能会去做和尚。”这也是受到当地的地理、文化、教育、民俗、风情等影响所致,就如出产木材之地,人民使用的桌椅等家具,必定大都是木制的;出产石头之地,则多数是石材用物。此乃“就地取材”,是受环境影响的关系,不是好或不好的问题。

现在讲到用“本土化”来发展佛教,因为佛教不是用来做为一个国家征服他人文化的工具,而是要同体共生,共同发展,共存共荣。所以佛光会奉行人间佛教,只要在人间,都要发展当地的佛教。就等于美国有五十一州,除了有中央法制外,另外各州有各州的州法。中国有省,也有少数民族区自治区、特区.因此我们传播佛教的人,传承期要尽量发心落实本土,在很多的不同中,如米谷果蔬都有不同的品种,让佛教在各地也有不同的特色,除了根本教义不变以外,都应该随顺当地风俗民情的需要,容许和歌颂他们的存在。

同类推荐
  • 成大事必知的50条金科玉律

    成大事必知的50条金科玉律

    本书详细介绍了50种心理效应的巧妙运用,帮助读者提升个人魅力、调控自我,从而在职场、交际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鱼得水、畅快自如,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 超级记忆力训练

    超级记忆力训练

    记忆是思考的基石。倘若脑海中没有已经记住的知识,你就不会深思熟虑,不能定义周遭,亦不可能以理服人,自作决策,更不要提自主创新或是贡献社会了。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请你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我想你肯定已经意识到了,否则你就不会拿起这本书。没有记忆是没有知识可言的(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你忘记了拼音和汉字,你就读不懂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了)。《超级记忆力训练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会教给你许多记忆的诀窍,让你学起来容易,用起来也有趣。这些诀窍不仅对你的学业会有所帮助,而且对于你日后的生活也会大有裨益。学会这些易学易记的诀窍后,再去记忆需要记忆的...
  • 秘密背后的秘密

    秘密背后的秘密

    本书是由两本启发世界级畅销书《秘密》的经典《万能金钥:心想事成的24堂课》和《失落的致富法则》组成。如果没有《失落的致富法则》,就不可能有超级畅销书《秘密》的出现!《万能金钥》在《秘密》一书中共被提到19次!本书讲求实务,而非哲理;是一本实战教本,而非理论专著。本书专为迫切需要用钱的人撰写、本书也特别为一些至今仍没有时间、方法或机会去仔细探究形上学,但却希望运用这些研究结果、科学结论作为行动基础的人撰写,他们并不需要亲身参与导出这些结论的过程。
  • 猎冰者

    猎冰者

    本书通过新猎冰者艾文的历险故事,阐述了怎样协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以及新人如何职业化成长的主旨,对职场菜鸟和管理者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来自山西焦煤汾矿集团紫金煤业的周志刚先生,花费数年心血,编选了一本有关做人做事之道的书,嘱我为其作序。初稿是用电脑打印的厚厚的两大本,上卷为做人之道,以“尊、孝、仁、义、礼、智、信、节、忍、诚、谦、宽”为题分为十二个部分;下卷为做事之道,又以“勤、俭、静、思、情、理、法、度、志、毅、谨、恒”也分了十二个部分。
热门推荐
  • 第五尸祖

    第五尸祖

    一个战火时期活下来的少年,却只能沦为乞丐,被人活活打死,抛尸半山腰洞中,在一切机缘下以僵尸的身份从生,看透生死,誓要成皇,破冥界,收妖,收魔,斗神、斗佛、斗破苍穹…
  • 王文恪公笔记

    王文恪公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谋杀似水年华

    谋杀似水年华

    暴雨之夜,十二岁的秋收透过门缝,眼睁睁看着母亲被一条紫色丝巾勒死,但凶手一直逍遥法外。十五年来,秋收漂泊四方寻找凶手。为了引蛇出洞,他开了一家网店,专门售卖那款特别的紫色丝巾。在守候了许多天之后,终于,一个神秘的女孩买下了一条丝巾。秋收暗暗追踪,发现她和十五年前的谋杀案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亡离神界

    亡离神界

    在神秘的神界,作为兄弟的龙玄龙影在一次大战后发现了一个神魔共体的婴儿,于是神界第一神王的龙玄将他带回神界中心进行培养,但作为神魔共体的他究竟会有这样的命运呢……
  • 穿越之玩转新民国

    穿越之玩转新民国

    玩星际游戏,居然带着满载未来科技的星际货船,穿越到一个平行空间,那里正处于民国时期。热血青年,岂能放过一雪华夏民族耻辱历史的大好机会?超越当前的先进武器频频亮相,飞行车,克隆兵,机器人……斗军阀,热血抗战,扬我国威!
  • 恶魔校草的独家小甜心

    恶魔校草的独家小甜心

    我叫苏朵朵,是一名高中生,一直以来过着平静的日子。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一所贵族学院的通知书;为了不辜负爸妈对我的期望,我便同意了。可是,命运跟我开了个很大的玩笑,让我惹了不该惹的人,看我一介平民将如何应对呢。而我以后的日子注定不会平凡了......
  • 缉拿带球小逃妻

    缉拿带球小逃妻

    传说中萧氏总裁是一位温文尔雅豁达的美男子!我呸!纯属谣言!那厮根本就是一个阴狠小气之徒。实习记者苗小玉不过是无意中踹了萧公子一脚,就被逼得丢了工作、进了警局、欠下巨额外债、最后成了他贴身女仆。谁说她苗小玉逆来顺受,扮猪吃虎是她的强项,既然已经被欺负的无处遁逃,那么萧某人,接招吧!
  • 重铸米兰王朝

    重铸米兰王朝

    米兰米兰只愿拥护你米兰米兰永远为了你我们走在英雄的旁边绿地上蓝天下你们又获得一颗星闪烁在我们之间我们齐声歌唱米兰在心中在灵魂深处你真正的朋友米兰米兰愿你远离暴力的污染……只要我们聚集在一起就是米兰历史的见证我们为米兰而生我们为米兰的悲欢喜泣而激励着……既然田径场上,中国出了个刘翔。篮球场上,中国出了个姚明。斯诺克台球场上,中国出了个丁俊晖。那么足球场上,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个巨星呢?——————————————————————————《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本书QQ群号:20024403
  • 堕落凡帝

    堕落凡帝

    林中少年唐山偶然获得一本破书,从此改变他的一生…出林?是福还是祸…修炼之途路漫漫,究竟最后是助他成神还是堕入魔道…一生宛如梦境…蓦然回首之时;一切…早已发生!"为了我最爱的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一首歌的时间

    一首歌的时间

    内容简介:7年前,他是高高在上,站在镁光灯下,只可远观的大明星,而我是躲在角落,偷偷爱慕他的疯狂粉丝。7年后,因为一件意外,我们原本平行的生活居然有了交集!时间虽然流逝,但是当初那种心动的感觉并没有消失,当粉丝遇上偶像,怎样的结局才算是完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