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60

第60章 自觉与行佛(2)

今年(二○○四年)三月,国际佛光会与大陆佛教界携手合办的“海峡两岸以及中华佛教音乐展演会”,由两岸汉传、藏传、南传佛教,八大名寺百余位僧人在台湾“国父纪念馆”、美国洛杉矶柯达剧院、加拿大英女皇剧院联合演出佛教梵呗,大家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但是在一起各有梵音嘹亮,才更加美妙。

也就是说,佛教虽有大乘、小乘、南传、北传、藏传等不同,彼此各有特色。特色不要改变;甚至各自的语言、唱腔不同,服装颜色也不同。尽管不同,但是在同一个佛教下发展,唯有“本土化”才能更深耕,才能更扩大,才能更发展。

有鉴于此,二○○一年四月十九日在南非约堡杉腾饭店会议中心举行“国际佛光会第三届第一次理事会议”时,我曾在会中提出“四化”的主张,即:“佛法人间化”、“生活书香化”、“僧信平等化”、“寺院本土化”。所谓“寺院本土化”,就是凡佛光山的信徒和佛光会的会员,在世界共创的数百间寺院道场与弘法事业,不为某一人所有,此乃大家的共财;然而佛光人有一心愿,即在二十年、三十年之间,将使世界各地的寺院予以“本土化”。

当时我告诉大家,假如现在佛光山海外的分别院,西来寺是由美籍的出家人当住持,南天寺、中天寺由澳洲籍的出家人当住持,南华寺由非洲籍的出家人当住持,其他的各个地方都是由当地的人住持;如果佛光山现在把佛教发展到这个程度,那将是一个怎么样的盛况呢?

所以我希望从现在起,二十年到五十年间,让我们辅导当地本土的出家人来负责本土的道场,如此佛法必定能更加快速的发展。尤其目前在佛光山佛学院受教育的学生,各国弟子都有,未来希望更扩大种族的吸收,使其都能成为佛光人,将来组织寺院,发展佛光普照,使佛法真正流传于三千世界。我想,这也是最好的“行佛”之实践。

三、用新事业增广净财

人生在世,必须要有正当的事业,透过勤奋经营,使得衣食丰足,生活安定,然后才能从事种种的善事,此即所谓“衣食足,然后礼乐兴”也。

衣食住行不但是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件,即使成了觉行圆满的佛陀,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的生活。因此,修学佛法不一定要以穷苦为清高,佛教鼓励在家信众可以聚财营生,可以拥有正当的资用生活,甚至可以荣华富贵。如《大宝积经》说“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非不如法。”只要“平直正求”,而且有了财富以后要“给事父母妻子,给施亲友、眷属、知识,然后施法”。

意思是说,在家营生,要积聚有道,要合乎八正道的正业与正命,如《杂阿含经》说:“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只要能将本求利,勤劳赚取,无论是农牧收成,或是经商贸易、企业经营、投资生息所得等等,都是佛教所认可的经济营生。

佛教所谓的“正业”,又叫作“正行”,即指离杀生、不与取等行为,也是指正当的职业;“正命”,就是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如法追求衣服、饮食,乃至什物.远离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正常而合理的经济生活是生存的基本要素,举凡不会危害社会大众的士农工商等职业,佛教认为都可以从事。佛教主张应该存财于百姓,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强盛,佛教有了净财也才能兴隆,因此合理的经济生活是佛教所认可的。

然而遗憾的是,过去一些弘法的大德法师们,常常用出家人的修行标准来要求在家信众。譬如谈到金钱,就说“黄金是毒蛇,好可怕哦!”谈到夫妻,则是“不是冤家不聚头”;讲到儿女,都是一群讨债鬼;论及世间,凡事都是苦空无常。这种度化的方式可以说完全悖离人性,不契合众生的根机,难怪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一听到要他信仰佛教,莫不避之唯恐不及。

其实,过去一般人都以为佛教讲四大皆空,应该只重视精神生活,而不重视物质生活。但是根据《阿弥陀经》之说,极乐世界不但“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而且黄金铺地,宫殿楼阁皆为七宝所成,另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四边阶道,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等宝合成,所有菩萨莫不宝冠顶戴,璎珞披身,可以说极尽庄严堂皇,富贵无比。

不过,长久以来有一点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许多佛教徒轻视当前的福乐财富,而把希望寄托在琉璃净土或极乐世界;今生贫穷不要紧,只愿未来能生到他方世界,享受福乐财富。因此不少佛教徒以苦行为修行,以贫穷为有道,在此理念之下,也使得佛教的传播受到很多的障碍。

记得多年前有一次在欧洲各国参观博物馆,看到天主教的教堂都是金碧辉煌,他们讲究富有,极力发展事业。反观三四十年前的台湾,举凡教堂、银行都建在十字路口、三角窗、大街小巷的出人口等精华地段;但是如果你要到某一间寺院访问,只要走到无路的陋巷,环境卫生最差的地方,寺院道场就到了。

事实上,人间化的佛教,主张今生就可以拥有无限的福乐财富,佛教不是叫人不要钱财、不可以享乐;佛教要我们获得净财越多越好,享受禅悦越妙越好。即使世间上的福乐财富有限,我们也可以体会佛法里的法喜,探索信仰里的财富,享受心里的世界,拥有全面的人间,这才是建设真正福乐财富的人间。

再说,佛教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国、韩国、日本等地,之所以能在当地社会普遍被接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佛教能重视资生利众的事业,正确解决民生的问题。佛教寺院不仅是传法、办道的地方,往往是结合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的文化中心,并与农业生产、商业经济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相联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甚至自古寺院建筑,朱檐碧瓦,雕梁画栋,富丽庄严;亭台楼阁、廊院相接,重重叠叠,幽远深邃,因此有谓“佛门净土”。佛门其实就是一个清净庄严的世界,一个安乐富有的世界。佛教虽然主张淡泊物质,反对过分耽迷于物质享受,但在普通社会里,适度的拥有物质文明的享受是合乎道德的;佛教虽然不太重视资用生活,但是世间还是要借物质来表达庄严。一个寺庙里,大雄宝殿如果不是巍峨堂皇,怎么会有人来参拜?佛像如果没有装金,怎么会有人尊敬?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黄金铺地,七宝楼阁,富丽堂皇,所以才能接引众生,欣然往生其国。

因此,佛教虽然讲究个人的生活要简单朴素,但对大众则建广单,接纳十方大众挂单。正如杜甫的《草堂诗》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得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佛教虽然主张出家人可以清茶淡饭,所谓“三衣一钵”、“衣单二斤半”、“头陀十八物”,但对广大的佛教徒要给予新的求生观念。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贫贱夫妻百事哀”,一个在家修行的人不能没有钱财,否则如何孝养父母?如何安顿家庭的生活?何况修行办道、布施救济,都需要钱财作为助缘资粮。即使是国家社会的各项发展,也需要丰实的国库作为后盾。而佛教本身必须提供弘法利生、医疗慈善、教育文化等服务来净化社会,造福人群.如果没有净财,又怎能办成这些佛教事业呢?因此,佛教不排斥钱财,只要是来路明白、用途正当的“净财”、“善财”、“圣财”,都是佛教所容许的。

在佛教里常常讲“发心”,若照佛教的发心来说,发增上生心的在家居士,在社会上营求功名富贵,并且过着妻子儿女的伦常生活,这是佛法所允许的。如《维摩经》里,维摩居士在世间奉行佛道,他和世俗的人一样,开商店、做生意、种田耕地、赚钱营生,但是金银财宝在他手中,一点也没有妨碍,他身带金钱,到各种不同的场所随缘度化众生,使得这个世界成为净化的人间净土。

在佛教教团中,本来就包括僧信二众,维摩居士以在家优婆塞的身份经营事业,获取利益,这是说明治生事业与佛法并不相违背,因为有充分的经济能力,才有办法推动佛教的法轮。

我们看现在的社会,集团有集团的事业,个人也有个人的跨国公司,教会有教产,这就是企业化。企业化不是只为赚钱,要有组织、任用人才、为人服务、拓展管理方法。佛教徒为了光大佛法,远绍如来家业,常有一句话说:“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出世的佛教虽然不以营利为弘法事业的目标,却不能因此否定佛教事业的成就和贡献,因为人间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特别注重信徒现生的幸福安乐。因此佛光山一向本着“非佛不做”的原则,发展文化、教育、慈善等佛化事业。因为我们认为,虽然过去的佛教重视道业、学业,不重视事业,但是山林比丘可以通过闭关修行,用道业的成就来受人供养;人间比丘则应该通过说法著作,用宣扬来教化、推广佛教。

除此之外,佛教还需要有在家信众从事佛光事业,例如设立滴水坊、文物流通处、素食馆、交通旅游、顾问公司等,借以发展结缘的事业,提升服务的品质。或是开办工厂、农场、电力公司、自来水厂、百货公司、大饭店等民生所需的事业,以及保险、报纸、电台、电视台,乃至安养院、育幼院、儿童之家、幼儿园、托儿所等。甚至将来佛教有办法,也可以发展电脑、网络,让全球共享佛法与资讯。

另外,过去寺院培养山林,给人休憩,现在佛教也可以发展园林观光之无烟囱工业。现在的时代,“受益者付费”的观念已经普受社会人士所认同,一般参观博物馆、风景名胜等都要付费买门票,这在全世界早已成为惯例。未来佛教设立的文物陈列馆、园林景观也可以酌收维护费,只是信徒如果是到寺院礼佛参拜则不可以收费,因为信徒自然会添油香,两者要有所分别,这个问题目前在中国大陆、韩国、日本等地,都有检讨的必要。

现在佛教办学校、医院,也如过去的寺院收租一样。过去寺院都是用田产、房屋来收取租金,现在也可以开设大旅社、会议室,一样可以收租金。甚至可以开银行,为信徒贷款,如过去寺院也开设当铺,并非没有先例。

同类推荐
  • 做自己想做的人全集

    做自己想做的人全集

    在生活中,有这样三种人:一种是只想不做,另一种是只做不想,还有一种是善想会做。三者何为上?第一种人是空想家,这种人可以把所有的梦想和目标都放在脑中,就是看不到一点行动的痕迹,结果终于使那些美丽的梦想和目标枯萎至死;第二种人是苦干家,这种人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精神可嘉,但思路不灵,不能寻找成功的捷径;第三种人是聪明人,一边思考一边行动,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思考,能够修补自己的人生方案,确定适合自己的最巧人生战术。那么,你是哪一种人呢?
  • 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眼高手低,自认为很了不起,却偏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此,牢骚、埋怨、不满等坏情绪四处蔓延,而事实上是如此吗?恰恰相反。只有把胳膊拉回来,伸出去的拳头才能更有力。出人头地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有安心工作,不急不躁,你的价值自然会体殃出来。记住:老板的眼中没有空缺的位置。本书阐述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和老板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出人头地。并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 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醉里挑灯读历史:那些厉害人物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更有五千年的智慧传承。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本书从古人的为人处世故事中节选出一段又一段的智慧历史,准备了36辑历史智慧故事,分别从“舍、取、借、谏、谦、礼、柔、仁、衡……”36个角度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智慧,相信能对你有所启迪。
  • 大颠覆一念之间

    大颠覆一念之间

    这本书用一些小故事讲述人生的大智慧。“快乐和悲哀”“学历”“成功”等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以及追求;后现代的今天,颠覆曾经的世说俗语,我们获得一个全新的头脑;佛禅的反拨之花让你在岁月中成长。这是一本智慧的书,文字精美流畅、章节短小精湛,方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品上一杯香茶,淡淡地品读,渐渐地幽思。
  • 伏尔泰思想录

    伏尔泰思想录

    本书分为品德·情操、友谊·爱情、善美·幸福、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宗教·信仰、自由·平等、科学·教育、哲学·哲理、人生·命运以及伏尔泰年谱等13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复仇三公主之复仇游戏

    复仇三公主之复仇游戏

    三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三个狠心的父母。十四年前,她们被赶出家门,十四年后的现在,她们回来了,她们的复仇游戏,正式开始。当踏进圣亚学院的第一步时,她们也就此遇到命中注定的白马王子。在他们见的第一面,他们的爱便悄然而起、复仇对象一次次的破坏,终究会影响他们吗?她们的复仇,他们的恋情,又会撞出怎样的火花?
  • 山河染

    山河染

    魂穿异域,顾小池在一片花海中惊醒,这一世她不再是别人手中的棋子,迎接她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未来,然而,随着顾小池的苏醒,沉寂了几千年的世界再度暗潮翻涌,一股无形大手暗中操控,在各方势力的围剿中,机缘巧合之下,解开层层生世之谜,主宰天地。山河破碎,一双人影,“我想要的,不过是一山一水,一竹楼。”“我想要,就只有你。”相视一笑,龙凰聚,青涎笔,点染万里山河。
  • 重生之我有女神系统

    重生之我有女神系统

    (建议大家从15章开始看起,前面有些无脑QAQ)刘雅静莫名其妙回到初三那年,突然冒出来个系统,说是她拍卖的女神大礼包到了,而她有重生的念头,就让她重生了。可是,她不懂彩票,不懂股票,不懂房产啊,这让她怎么逆袭?系统邪魅一笑:“哼,跟着本系统,保准你逆袭成功(???_??)?”PS:文案渣,还是看文吧,虽说文也渣。女主蠢苏白,请自带避雷针,爽文。不喜勿喷,接受合理建议。不喜欢就退出,不要人身攻击~女主是个渣,女主是个渣,女主是个渣。
  • 武荡天穹

    武荡天穹

    一次莫名其妙却是别有原因的穿越!开始了一段迷迷糊糊、哭笑不得的旅途!在一个于绝然不同隋朝世界中,这里以武为尊,玄妙的武技、丹药、器具造构筑这个世界的多彩。且看带着奇特的身世主角,如何在全新的世界中武震世界,武荡天穹。(已有完本,请放心收藏,多谢!)
  • 几幅画和道听途说的故事

    几幅画和道听途说的故事

    这是一篇寓言。假如你的另一半突然有一天不再说话,生活会变成什么样?那个时候,北京还没有遭受水淹,小说预言了久旱之后城市遭受暴雨的可怕灾难,“露过吊桥的时候,洪水咆哮着几乎要扑上来,水中有一辆汽车打着滚却怎样也钻不出桥洞。多年淤下的垃圾堵住了河道。有哭喊声和呼救声从河的上游隐隐传来。”“街上到处都是熄火的车,趴在那儿像一头头僵死怪物,拦住路,拦住水,使本来就设施不完善的排水系统更家操蛋,街上的水位不断上涨,人们对这些车从来没有这样愤怒。”
  • 长安大陆

    长安大陆

    长安大陆,一个战乱纷飞的世界,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世界,在这里没有绝对的王者,想要站在巅峰,你必须站在无数人的肩膀上。让我们一起见证那些曾经存在而又不为人知的英雄,看他们如何在刺杀与反刺杀中生存,如何在杂乱无章的战争中前进,如何在取与舍之中选择。。。。。。
  • 那彼岸

    那彼岸

    一群阳光下追逐的年轻人,绽放着青春的无限光彩,体会着爱情的酸甜苦辣,在磨砺中成长,在失败中坚强......
  •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本套书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希区柯克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而他的悬疑故事集,也重点突出了心理的较量,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灵魂的诗。故事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惊险曲折,引人人胜,令人拍案叫绝。
  • 王源,因为遇到你

    王源,因为遇到你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得到,她幸福就好。一个人,能被别人抢走,就能被抢回来,但,没必要。如果你爱我,那,请放开我,让我幸福。——陈雪语录
  • 大叔,你犯规!

    大叔,你犯规!

    大叔,如果不带上这张完美的面具,你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有个叫苏瑾的女孩真的真的很喜欢你。她不奢求你也像她喜欢你一样,喜欢她。她只希望你能稍微关心她一些,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