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9900000011

第11章 南海雾(3)

"……刚才林方朋书记讲过,开放边防是谣言,越境是犯法的,请大家不要相信谣言,赶快回去生产。都已经改革开放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办经济特区就是要开放经济政策,让大家生活尽快好起来,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出犯法的傻事……我宣布,南门人带头回去,带头回去……"

接着,林方朋来到人群里。南门人大都认识这位林叔,有的朝他微笑,但大多数人低下头悄悄地往后退了,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他心里明白,也没多说,只说了一句,没事了都回去吧!

"周大嫂,你也来了。"他一眼瞧见了周屋围的女村长,她那颀长的身影一下子就被认出来。她虽已四十岁,但姿色出众,风韵犹存,在村里颇有点威信。

"来看热闹了。"她逃港潮看得多了,见多不怪。村里好多人来了,她得跟着看个究竟,另外还有自己的一件心事。

"就这么回事了,你把村里的人带回去。"

"是,我这就回去。"她忙答道。

"你有事吗?"林方朋见她说得仓促,便问。

"没什么,林书记你知道这谁割谁收的事我们周屋围先行,这可是犯了大错……"

他瞧了她一眼,安慰说:"这是为势所迫,我理解。洛书记说了,因地制宜也好。"

"这好了,可以放宽处理吗?"她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

"我看这个大气候还可以。"

"我呀,天都光了。"她转身招呼村人回去,熟识的人都听她的。这女人就是有这个本事,就有这种魅力。村人都缓慢地往后退了。

她却没有回去,独自挤进人群里寻找女儿去了。

人海茫茫,周素平哪见得着女儿。她焦急极了,都怪自己遇事不够冷静。她埋怨自己真的发瘟了,村里多少事她都能沉着应付过去,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一回乱了分寸。不管怎样,她得把女儿找回来,不好让她跑过河去。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了,难呀!

白林林一个人从北京下来南门。这姑娘就有这点特性,想做就去做,一往直前。她毕业后便分配到一个研究所。她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却对经济感兴趣,选了研究经济情报的专业,有心研创出一个研究经济情报的模式。这无疑是颇有创见的边缘科学,电脑经济学。为此她得到领导的赏识。她的选择说不清楚是受父亲白言的影响,还是出于自己的思考探索。她绝不是个肓从的人。听说要办经济特区,她又想了许多。大锅饭计划经济已是个死胡同,现在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资本主义世界走过的成功之路。我们来个古老当时兴,这倒是蛮有趣的事。她想知道这古老在哪,时兴又在哪,古老与时兴又该怎样巧妙地接轨。这一想又回到了爸爸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了。她这才明白爸爸坚持"黑点"的伟大。唉,一个带泪的可怜的伟大。因此从心底里说,她尊敬爸爸,但并不想学习爸爸。他活得太累了,太沉重了。

这也是她急着下来南门看看怎样引进资本主义的一个原因。她多想看一眼这个丰富多彩妖艳另类的商品市场经济世界。她从没看见过这个世界。爸爸这回出国讲学,要不是对付毕业考试,她真的要跟随去的。她顿时感到可悲,外面偌大一个世界也无缘看望一眼,自己太闭塞了。

她肩搭着个挎包,漫步走到内街。街两旁一式的双层低矮楼房,水泥铺就的人行道是发黑的,陈旧不堪。她禁不住一阵心酸,猛地自问道,这三十年干了些什么?!这是一种心灵的悲酸啊!

你一直住在北京,知道得多少啊?朋友,要稳定,重要的是心平气和。

她真的平静下来,默默地走着。

她想,洛古叔叔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她这回下来是要见见洛古书记的。

不一会,她来到了东门广场。这是南门唯一的广场,有个足球场般大,青草地已变得一片枯黄,还裸露出大块大块的秃土。南面是一个四周围砖砌中间填土的看台,简陋破落。这大抵是开群众大会庆祝节日用的庄严场地。她在广场临街的北面竖着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站住,凝望着周边晾晒着彩色间条的编织袋,铺满地的散发着霉味的鸡毛,沉默着。在这烈士流过鲜血的地方,已没有眼泪。

她还能说些什么呢?这大抵是引进资本主义的一个起点吧!

纪念碑前的鸡毛地上,放着一束鲜红的山稔花,鲜艳艳的,刚从山坡上采摘下来。一个姑娘默默地站着,低下头,眼泪盈眶,伤心得双手微微战抖。

"来看望爷爷吧!"她同情地说。

"今天是爷爷牺牲的日子,我是来向爷爷告别的。"姑娘望她一眼,忍住泪水说。

"这……"她心里一惊,这小姑娘不会出事吧。

小姑娘长得窈窕俊俏,一身牛仔衫裤,名牌运动鞋,青春夺人,活力四射。她见白林林面现焦虑,便说:"我对不起爷爷,真的,太丢人了。"她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她名叫王冬婧,是个孝女,中学毕业后留在妈妈身边,哪儿也不去,这辈子就陪着妈妈过了。这一趟偏偏是妈妈要她出逃,而且是非逃不可。她明白妈妈心里很苦,迫于无奈才出此下策。她家是光荣烈军属,爷爷是东江纵队的抗日英雄,一家光荣。只是到了六十年代出现逃港潮,她父亲竟也凑热闹跑过河去。唉,家乡穷困,眼见着过河去的兄弟都活得光光鲜鲜,且还有油米糖往家里捎,源源不断,心里也就忍不住了。肚饿不好受呀!要不是顾着这面光荣烈属牌,他早就过河去了。父亲春天走了之后,妈妈在冬至那日生下了她。此后,家里就成了逃港户了,也就不再光荣了。妈妈泪汪汪地哭了好长日子,内疚地自责,这太对不起父亲在天之灵,太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冬婧妈是周屋围村长周素平。她是托改草开放的福才当上村长的,改革开放后,逃港户的阴影一下子淡了下来。况且她为人正直,有文化,乐于助人,在村人眼里早就是个领头人了。

适逢乱世,人心浮动,各怀心事,皆抱希望,村人的心思可复杂烦乱了。这应该说是一个心灵的乱世。眼见晚造禾熟倒在田里,无人开镰,众人对吃大锅饭打大捞早已深恶痛绝。情急之下,她竟然先行谁割谁收的大逆之举,一下子把稻谷都抢割归家了。邻近村庄也纷纷学样。在庆幸之余,她才感到恐惧,犯了天条呀!刮起了单干风。她已预感到大劫难逃。夜里辗转反侧,合不上眼。她首先想的是如何保护女儿,千万不可伤了她那幼小纯净的心灵。不管怎样也不可以让她目睹妈妈被批斗的悲惨状啊!经过一番痛苦思索,她才下决心让女儿过河找她爸爸去。她哭了,她已哭不出眼泪了。母女相依了十八个年头,她与丈夫分居了十八年,女儿与爸爸没见过一面。如今是她劝女儿出逃。她痛苦极了,心也碎了。

白林林听了她的诉说之后说:"你妈妈做了件大好事,她真不简单啊!"

此时此刻,有谁敢说这样的话?她从心里敬佩这位初次谋面的漂亮姑娘。"可妈妈她……"

"她是给你买双保险,她疼你呀!她心里都很清楚。"

"那我以后还可见到妈妈吗?"

"我看可以,一定会见面的。现在是个什么气候了。"她相信改革开放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再也不可能回头了。然而,白林林没有劝她回去,她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那我过去看看爸爸啦!"冬婧天真地说。

"过去看看有什么不好呢!一个另类的世界。"

冬婧睨视着她说:"你从北京来,我相信你,也相信妈妈。"

她暗自笑笑这姑娘想得多美,便说:"你应该继续念书,上大学去,留在家里太可惜了,明白吗?"

"那你呢?大学毕业了也该到外面走走,外面世界很新鲜呢!怎样?"

"走吧!我带着你保证通行无阻,真的!"

是吗?她真的有点心动了。她从未见过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世界。

外面的世界多广阔啊!想做就去做吧!

逃港的积极面

人海茫茫,周素平哪见得着女儿。然而,她一心要找到女儿,不让她过河去。她像一条昏蒙了头的鱼儿,在茫茫的海水里游荡。

人潮还是稠密,但已见松散些了。

这时候,林方朋宣布,现在开始检查边防通行证,请大家遵守合作。凡是进入边防禁区的都得持有边防通行证,例行检查这没什么,人们都很安静。南门人不用边防通行证,只凭身份证就行了。大抵是有些人没有证件,便悄悄地往后面退缩,人潮又有些松散了。

经过一番检查劝说,人们陆陆续续地往后退了,后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外逃潮就这样出乎意料地迅速平静下来。这是从未见过的啊!

林方朋心里明白,人们还是相信政府,还是寄希望于改革开放,明天会好起来的。

那辆脱了红漆的消防车,依然储满着水收卷起那根粗黑的胶管。一切又恢复了原先的平静。

然而,在这场滚滚的人潮里,还是有人趁乱过了河,少说也有几百人冲了过去。

王冬婧拉着白林林也已过河去了。

周素平依然独自游荡在满地纸屑果皮报纸和塑胶拖鞋的水泥地上,沉重地一步一步地走着。然后又久久地凝望着河对岸黑灰灰的过人高的阴森的铁丝网。

人潮退尽的南门街空荡冷落,界河边上也是一片死寂。

洛古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住地。他很累,感到一阵冷冷的孤独。

他站在阳台上,望见河对岸墨黑的边防线上亮着的一长串橙黄色的边防灯火,沿着河边蜿蜒而去,活像一条绵延数十公里的火蛇。

这阴暗的朦胧的橙黄色的灯火。

他的内心复杂极了,冷落冷清冷寂冷漠,世界一下子都变冷了,冷的边防冷的南中国海。茫茫的南中国海落下冷雨,灰蒙蒙地洒下了一片阴冷的泪水,南海泪。一个声音在沉重地喊着,我们已经等了几十年了,错过了半个世纪,不能再等了,要跟上去,走快一点,走快点啊……

他睁着双眼睡不着。他想着林方朋说过的话,历史的经验说明逃港是堵不住的,人们对穷过渡早已厌烦极了。看来逃港是人们渴望开放的强烈要求和突出表现,是反抗禁锢的舍命表达,是寻求生路的一次又一次的进取。只有改变生存环境,有个温饱的日子,人们就不再逃港了。他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更多地想逃港的积极面了。想着想着,他感到改革开放办好经济特区真是太重要了。

他悄声地对自己说,就让我们从这里做起吧!

他躺在床上,望着蚊帐顶儿。南门蚊子成群结伙,出名的凶狠,在呜呜地轰鸣。

他未入睡,又见着那一片茫茫的南海泪!

历史在叩问

阴天无云。

省委书记史田天急急忙忙地从北京直下南门,他想看看经济特区这个窗口吹起了什么风雨。窗门页才推开,传闻纷纭,千奇百怪。

他到来时,南门已恢复平静,安宁如故。这回外逃潮竟如此迅速平息,安然无恙,他感到高兴,对洛古他们表示赞赏。

"在这骨节眼上千万不可以有任何闪失啊!"他高兴地叮嘱。

洛古连声说:"好得边防军警尽职尽责,加上林方朋很有经验,事件总算平息下来。"

"还有呢?"

"我们的群众还是听话的,他们都希望改革开放,相信改革开放。"洛古答道。

"这好,你们做得好。"史田天说。他这个人很难说句表扬称许的话。

洛古心里惦记的是周屋围的事。关于谁割谁收事件的报告已送省委,一直未见批示。报告是由何元展执笔的,实事求是地认为此举对平息外逃起到积极的稳定作用。正是这一点令洛古忐忑不安。他心里还印着塘鱼市场改革挨整的阴影。这个塘鱼阴影,正是改革开放的头啖苦汤啊!

"史书记,关于周屋围谁割谁收事件的报告已呈送省委,你看怎样?"

他想了想说:"我看过了,先放一放吧!"

"好的好的。"洛古连声说。他没想到史书记这回竟如此宽容,着实感到大气候开始宽松了。

史田天看出他的心思,便说:"报告搁在我这里好些。"

这又使洛古感到格外宽慰。

史田天下来是要给洛古传达北京的事。中央批准洛古任南门市委书记兼市长,并组织市委班子;同意沿海岸线划出三百九十平方公里设立经济特区,原南门县改设南安县,属南门市领导;同意经全国人大批准给予特区立法权。这当然是件大事了,几经议论斟酌研究的方案终于定下来了。

洛古原先想推举罗世宁任南门市市长的,但批下来的是副书记兼副市长。没想到要让他自己兼市长。原因嘛猜不准,史田天也没有说。说不定往后由北京派人下来吧!

使洛古满意的还是这个三百九十平方公里面积的经济特区。这个问题争议很大,有主张整个南门县设为特区的,有提议按国际惯例划出个三平方公里的,洛古林方朋几人力争现在三百九十平方公里的方案。理由是前者不适合实际,农村下面事情很多,不好管理,不堪负荷;后者面积太小,容纳不下几个大厂,更不用说是个经济综合特区了。尤其是经过这一回逃港风潮之后,事情就看得更清楚了。当然一切效果还得看今后的实践结果。不过话说回来,国内有的特区面积十五平方公里,有的特区才五平方公里,不同地域不同设置,多样试验,也足见中央对此事的慎重了。至于给予立法权的事,那简直是令人喜出望外,对兴办经济特区来说,百业待举,那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明白这是史田天极力争取中央批准的,来之不易。

史田天停了好一会儿说:"就这些了,你看着办好了,有困难就直说。"

洛古当然明白眼前中央的困难,偌大个摊子,处处待援,真是捉襟见肘,谈何容易。他还好说什么困难呢?

"我明白你有难处,办特区是件大事新事,连个起动经费也没有,省里也拿不出来。"史田天说。唉,全国到处一样,百废待举,大有大难,小有小难,样样都难。

洛古听了心里顿觉一阵温热,老领导说得动情了,已是同舟共济的时候了,便答道:"我明白,明白。"

他不由自主地感觉到同史书记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亲近了。

史田天充满感情地说:"我跟中央谈过,小平同志对我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我看就这个底线了,给我们一个"优惠政策,灵活措施",就拿着这个政策去变是了。"

"史书记,你放心,白手起家的事又不是没干过,再大的困难也没你们当年困难啊!"

他清楚史田天经历过国民党蒋介石经济封锁的困难。后来他参加了延安整风,遭遇了肃反扩大化,他一下子成了反革命"红旗党"的头头。当时洛古刚到延安,是个初中生,被分配到党校工作,他有点文化便当了个记录员。他哪见过这样恐怖的局面,共产党里竟有这么多坏蛋,而且是在延安。因此他把整人记录原原本本地向上面汇报了,引起上面的重视。后来毛主席知道了才给予制止抢救。从那个时候起,他认识了史田天这个传奇人物。只不过史田天还未认识他这个孩子罢了。想起这些,他心里也禁不住一阵唏嘘。

其实史田天是听过小记录员的事迹的,只不过是对不上号。这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常有的事。

"历史就让它过去好了。这三十年我们的失误太大了,太大了。我对不起你,让你受委屈了,我向你赔礼道歉。"史田天动情地说。他习惯地用右手按了按口袋里的钢笔。

洛古凝视着他说:"当年那是一支黑色派克笔!"他熟悉史田天的习惯动作,有意把话岔开了。

"那时候你也在延安?"

"在。"

"小记录!记起来了,是小记录。"史田天高兴地拥抱他。

当年在史田天一级的干部里,他是唯一拥有派克笔的人,也自然成了反革命特务的物证了。

"唉,洛古呀,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现在说不是很好吗!"他释然地说。

同类推荐
  • 第一桶金:我要大富贵

    第一桶金:我要大富贵

    一群毫不安分的年轻人,漂泊异乡孜孜追求属于自己的金钱、自由、爱情、幸福。为了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们或者脚踏实地,或者剑走偏锋,其结局也大相径庭,有的成为地产大亨,有的成为金融大鳄,更多的是在淘金的大潮中折戟沉沙……这不止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更是所有闯客的颂歌。
  • 神谕

    神谕

    《神谕》是一部反映我国清未帮会政治历史的长篇小说。描写洪门天地会一代枭雄阮大成趁机而起,旋即覆没的史实。
  • 罗家大院

    罗家大院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清史霸业之清王朝的缔造者

    清史霸业之清王朝的缔造者

    金戈铁马,所向披靡。是努尔哈赤缔造了这支战无不胜的八旗军队。他改国号为清,正式建立了大清王朝。皇太极的一生是在与明朝的交战中度过的。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称得上是一位传奇天子……
  • 电视台长

    电视台长

    一年一度的选秀即将拉开大幕,各大电视台之间硝烟味渐浓,为赢得收视率各出奇招、死磕到底……选秀“一哥”南城卫视一条路走到黑,继续玩性别概念造“伪娘”;地方台“大佬”滨城卫视放眼世界,引进偶像模式成就“草根帝”;后起之秀苏城卫视剑走偏锋,大搞相亲节目火了“拜金女”,到底鹿死谁手,谁又会功败垂成?本书以小说的形式,犀利揭示了电视选秀背后的潜规则和整个操刀过程,精彩展现了中国电视产业的操盘手电视台长,带着相同的“镣铐”,秉持各异的理念,一起舞动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大旗。
热门推荐
  • 乖乖女的冷少爷

    乖乖女的冷少爷

    他们因为一场意外错误的相遇,一年的同居曾让他们天真的以为,这样便可以一直永恒。可惜老天偏爱开玩笑。他的哥哥死了,庞大的家族企业不得不由他来支撑,他是那么不舍地离开了她……时间是无情的伤,再次相遇的他们却如同陌路人一般,他的冰冷,他的绝情,又该让她怎么办?那段曾今相爱的日子,那个曾今温柔的他是否能够再回来?芯雪群:183820238敲门砖:喜欢小雪~
  • 风华天下:师尊在上

    风华天下:师尊在上

    在大雪纷飞的赤雪山,他们第一次相见。为了看自己母亲一眼,凤纤华拜了帝墨为师。三个响头一磕,“师傅在上!”凤纤华那稚嫩的声音竟让寒冷的赤雪山有了一丝暖意。帝墨带着只有年仅五岁的凤纤华回到家族看到了自己母亲那甚至没有尸骨的身体,被自己的国人叫为祸国妖女!“师傅,带我走,然后我们回来毁了这里可好?”“华儿说什么,便是什么。”在凤纤华十七岁时,一袭红衣站在尸体堆成的小山上,笑着说:“师傅,抱我。”帝墨看着满身戾气的她,想着哪流传三界的预言:红衣风华,覆灭人间......
  • 星际代理人

    星际代理人

    一个普通的地球人杨天被外星人劫持改造后成了外星人的合伙人,在外星科技的帮助下杨天创造了种种奇迹。一个星际代理人的成长之路!!!!声明:请勿与现实过度联系,如果不爽就当是平行空间世界发生的事情好了!
  • 历代蒙求

    历代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错爱大秦:秦殇

    错爱大秦:秦殇

    时间呐!你不停的流淌,从来都不会因为一个誓言而逗留……时间呐!你常掩面而笑,讥讽那些被你抹去的海誓山盟……时间呐!你可曾知道?在这历史的顶峰有一位霸道而俊美的君王!他将对那王妃的深沉思念写入风中……时间呐!你可曾因此而惊诧?!
  • 大鸟

    大鸟

    赵光鸣小说里显示出的纯熟,分寸把握的得当,结局的处理,语言的地道和优美,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的准确,都是超乎寻常的,第一流的,读了,只想让人由衷地赞美。
  •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若干问题研究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若干问题研究

    系统梳理国内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献,运用契约理论、信息经济学、经济后果理论等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动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博弈和监管问题,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对于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义重大。
  • 轻浅时光

    轻浅时光

    谁说人生路上注定孤独,谁说青春路上都是笑语欢声。成长的路上,有我们,有我;有你们,还有你……
  • 仙御三界

    仙御三界

    上古的封印仙界的宝物流藏在身体血液中的神奇血脉生死轮回的尽头混乱的仙界战场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在诸天环敌的战场下,走上了一条通天仙路。
  • 遇见潜意识的自己:直觉修炼课

    遇见潜意识的自己:直觉修炼课

    本书从人的潜意识出发,指出每个人的心灵是一个“聚能点”,主动和自己的心灵交流,感知体内的潜能,不断地以明示和暗示的方法遇见潜意识的自己,正视过去,接纳不同的新观点,摒弃旧思想,创造新的生活模式,用全新的思维思考身边的人和事,迈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