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0400000010

第10章 第三讲(3)

经文的意思就是佛陀问须菩提是为了启发他:“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呢?东方的虚空能以分别心来思惟它的边际吗?”须菩提回答:“无法思量,世尊。”这其实都是一种具体的观修,不是马上冲口而出,而是实际地来观修。东方虚空当然是不可以用这种凡夫的分别念来测量其边际,故须菩提作此回答。

佛陀再问:“南方、西方、北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这四维的虚空以及上下的虚空,如是十方虚空可思量吗?可以用凡夫的分别心来思量它的边际吗?”须菩提回答:“无法思量。”佛陀就对须菩提说:“菩萨不住于相来修布施,所感得的福德也像虚空一样,无法用思惟来想象”。菩萨应用如上所说的这些方法来修无住布施。外不住于境,内不住心,亦不住于空,无住而住。所以说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前面讲到布施不住六尘,这一段不住相行布施感得的福德才会像虚空一样浩瀚,无垠广大,如果着相当然就是有限,是有漏的有量。

一则公案说,有位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殊胜,每次讲经信徒都把整个殿堂挤得水泄不通,因此就有人提出来要扩建一个更大的讲堂让禅师说法。其中一位信徒有一天就很发心,他用一个布袋子装了一百两黄金到寺院里送给禅师,并且说明是作为捐建讲堂之用。

禅师收下以后就赶着忙于去处理别的事情,这个信徒觉得不满,心里就想:一百两黄金可不是个小数目,怎么师父收到以后连一个谢谢都没有呢?他执著于自己的布施供养,以为师父太忙了,不晓得他那里面是一百两黄金,所以他就一直跟在师父后面提醒他:“师父啊,那袋子里面是一百两黄金。”师父就淡然一笑说:“你已经说过,我也知道你是要来建讲堂的。”之后又忙于做其它事情去了。

这个信徒就更生气了,他就提高嗓门大叫:“师父!我今天是捐一百两黄金给你,您怎么连一个谢谢都没有呢!?”禅师刚好走到大殿,就一回头说:“哦,这样啊,你捐钱给佛祖,功德是你自己的啊,如果你要把这个布放当做是一种买卖,那我就代替释迦牟尼佛向你说一声谢谢,从此以后你和佛祖的关系就是银货两讫了。”

意思是说,如果以一种住相的布施所感得的福德就是有相、有限、有量的。可见无相布施,福德难量,无量无边。《大般若经》581卷上面说:“诸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应观法空,缘一切智。具胜功德,愍念有情,而行布施,心无所著。”

《金刚经》就是破我们对有的执著,破阿罗汉对空的执著,破菩萨住相修行的执著。

如理实见分第五

这里开始就讲明心菩提: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上一分妙行无住分就是讲无住相布施。布是普遍,施是散尽。就是说,以外在种种的施为来普遍地散尽心中的妄念习气,能内破悭吝之心,外行利众之事,这才是真布施。关键是要把所有的执著心、分别心都检点出来舍尽它,不要刻意去做善事,而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善行里,那你的福德就是无量无边,因为这种善行是任运无间断的,是如虚空一样广大无垠的,是与真性本体相应,称性起修的。

如果是刻意去做善事,你就必须要休息,因为你用力,它是一个非常态,你用力做完以后就得休息,所以关键要知道不住于相而行布施,内心之中要能舍种种妄想、分别、执著这些凡夫的妄念,能真正内心之中充满无住的智慧,你遇到任何时空都会自然地去利益众生,所以他是任运无间断地修六度。

可见,住相布施还有自我存在,自我如果存在就永远跟空性绝缘,你所修的布施招感的是有限、有量的,所招感的是人天福报。不住相布施就是在无我的明觉状态下自然流露出来的本性的慈悲,一个不住相行布施的修行人是时时刻刻能与空性连接的,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人,他就时时刻刻都永远活在自然、轻松、清凉、自在的生命源头活水里,就能无有恐怖。

为什么凡夫众生会时时刻刻都在恐惧中呢?恐惧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不晓得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不晓得将来什么时候会生病。正如一个小孩子,年纪很小就被父母遗弃在荒山之中,他不晓得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同样,凡夫众生是因为跟自己不生不灭的真心本体隔开了,联系斩断了,才会像那个小孩一样有恐惧心,所以我们要能通过修学《金刚经》,与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连接起来,与生命的源头活水连接起来,就是“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不住相是修智慧资粮,布施是修福德资粮。

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佛身分为色身和法身,通过修积福德资粮生起如来的二种色身——报身与化身。通过修积智慧资粮成就如来的法身。那修布施度的福德就能招感到将来示现成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庄严妙身相。但是在胜义谛中,不可以用相好身相而认为是见到如来的本来面目,因为胜义谛中不生不灭。

在如理实见分第五里面,佛陀进一步为了启发须菩提,就提问:“须菩提啊,依你的想法,能否以见到具足相好的佛身就认为是见到了真正的如来呢?”是不是你看到如来的三十二相就认为真正见到如来了呢?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不能以见相好的佛身而认为是见到了如来的本来面目。为什么?由于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身体也是世俗谛之中因缘和合而起的妙用。在胜义谛之中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身相。”所以说:“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非身相是从体上讲的,体是真的。如来所说的身相是从相上来讲的,相和用是随时在变的。一切相都是虚妄的,因为虚妄所以不能执著,但可以受用。世间万事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起执著而能受用它。

对这整段经文,江味农居士有两个非常精辟的见解:

第一个见解就是〔可以身相见如来不?〕过去的大德解释身相都是指三十二相的应化身佛,但江居士就认为身相其实就是指众生的本身。如来是指众生自性本具的法身性德。就是说可以由凡夫的身相而见到凡夫自性没有的法身吗?佛陀就问:“汝等众生能即身相而见自己的本性吗?”因为一切凡夫都是从无始以来迷心而逐物,迷失了真心本性而向外去追逐,所以就有了种种的欲望,只认得相不认得性。向外去驰求,所以背觉合尘心外求法,转求转远,将自己的本来面目忘却了,这是一个很精辟的见解。

第二个精辟的见解是〔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江居士把它分作四句话来读,以前的人都把它分作三句来读。

〔不可〕不可以相作性,就身相见如来。

〔以身相见如来〕就是相由性现,也可以以身相见如来,在生灭身中见到不生不灭的真性。关键的差别就在于是不是执著,如果不执著,就在这身相的生灭里见到不生不灭的法身本体。

这样断句就能空有两边双遮双照,性即相之体,相即性之用。相非性不融,性非相不显。离相无所谓性,离性即无所谓相。

如果不执著,即相就可以见性;如果执著,外相就成为障碍,一执著就执著于它实有,障碍就起来,不得见性。

以前的古德是把它连起来读的:〔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就是性相不能融,表示须菩提所悟到的相是相,性是性,性和相还是没有双融。只是见到性体的一边,还是属于小乘的见解,落在偏空里,不是第一义的空。如果那样,须菩提就不能称为解空第一。

所以把这一句就分作四段: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这样就性相圆融,性相不二,相不障碍性,表示他悟的空性很圆满。

所以修持用功,一定要能真正通达缘起性空,真正地知道因果律和无我律在这个世间的相宛然。但这些相,如果我们能够开显自己不生不灭的真心,能够真正发菩提心就是由真性本体而起修,是真修。同时又能不坏缘起法,即不昧因果,乃至于示现成佛都是在因果律之中,因此也要能够懂得这些方便法。

如南岳南台寺有一位石头希迁祖师,石头路滑似油。石头希迁祖师是广东高要人,很小的时候就依止六祖惠能大师修学后明心见性。他帮助禅人开悟的方法往往几句话就能点破。

中国的《易经》有三种传承:《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现在看得到的就是《周易》。夏朝和商朝的《连山易》、《归藏易》,外面没有了,但禅门中有保留。石头希迁祖师有这个法流,开悟见性的人当然能够通达。我们读他的《参同契》和《草庵歌》,上面都把那些修行的窃诀包含在其中了。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等等这些都是怎样参禅开悟。虽说禅悟是直了见性,不需要什么次第,但对于凡夫众生来说,要破执著还是有方法的,所以曹洞宗《宝镜三昧》就讲得更细,源头就在石头希迁祖师这里。

祖师将入涅槃以前一个月就不吃饭了,自己到山上采很多草药,每天熬一锅水,天天来喝。越喝越红光满面,越显现一个童子相,入涅槃以后,肉身金刚不坏,一直保存下来。

同类推荐
  •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将对以下内容作出论述:一、命运真的存在吗?如何改变命运?二、人生真如梦境一样是虚幻的吗?一个人活着的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三、到底是心在脑中,还是脑也无非是心中一物?终极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四、灵魂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是“无我”的?这与灵魂是否存在有什么关系?五、如何悟道?涅槃境界究竟在哪里?又如何证入涅槃?六、真正修入禅定到底入的是什么?真实入定境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如何入定?入定的基本步骤和细节是什么?七、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因“见性“而悟道,那么如何见性?见性是见什么?如何通过量子佛学方式快速见性?本书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方式,让你直趋明心见性和顿悟佛学实相。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用好你的富缘

    用好你的富缘

    什么是人们该追求的真正财富?如何营造自己的财富场?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修好财富的通道,胸襟越大,收获越广。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如此尊重财富,财富会越来越多。福报,一直播种下去才会一直拥有。而当既能拥有财富还能给别人也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命也就更有价值。
  • 根本没烦恼

    根本没烦恼

    本书作者辜琮瑜透过唯识学,侦察出“烦恼”的真面目以后,有了这样的灵光乍现!如果能够明白各种烦恼的身世由来、性情特征,是不是可以化敌为友,转烦恼为菩提?本书希望能萃取佛教的千年智慧,就着唯识学的烦恼分类法,让这些烦恼贼一一现形。作者不但以“透视烦恼”短文,揭除了三十一种烦恼的面具,让我们认识它们的真面目;更以六十篇心灵随笔,分享她与这些烦恼互动的种种心情故事。不论是做为优美的散文品读,或是实用的炒药解烦,本书都能把烦恼融化为清凉甘露,那就根本没烦恼啦!
热门推荐
  • 苍穹独武

    苍穹独武

    在荒域,世人眼中的天才指的是资质奇佳。根骨奇佳者,修炼如顺水行舟,可谓天之眷顾。叶龙,武当山经阁看守者,意外降临异世青岚镇,变成一位天资极差的废柴。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不被看好的‘废柴’,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强者之路。……荒域的那些所谓天才为了能听大能讲课而削尖了脑袋争斗。好不容易获得资格之后,才发现讲课的大能正是叶龙!……自创武技,自行顿悟,天才叶龙遇强则强,傲视云端。PS:爽文!!!求一切支持!!!
  • 绝色倾城之女相为后

    绝色倾城之女相为后

    她是京城声名狼藉的纨绔少爷,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他是皇宫娇娇弱弱的绝美皇子,自幼多疾,饱受欺凌。她是魔一样的罗刹宫宫主,腹黑冷酷,嗜血无情,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他是仙一般的流仙阁阁主,仙姿飘渺,姿容无双,引无数美女投怀送抱。两强相遇,相爱相杀!
  •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缘主宰

    梦缘主宰

    是重生还是轮回,是梦境还是现实,当苏醒之时一切终将改变
  • 《道极乾坤》

    《道极乾坤》

    冰冷与黑暗并存的宇宙深处,一艘幽灵船逐渐向道气大陆靠近,这是神灵下凡,还是恶魔来袭?在这个道气世界,他逆阴阳,破苍穹,动乾坤……不为永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刀剑神录

    刀剑神录

    许下婚约便遭遇劫杀,失踪十年,重返宗门杀出腥风血雨。
  • 极品创世界

    极品创世界

    好人有好报,英雄救美获得一枚次元空间戒指!传奇一生就此开始……在次元空间里面种种人参和兰花,养养甲鱼和娃娃鱼,一年轻松赚个三五亿,根本不需要为缺钱花而烦心,没事还带着漂亮女人进入次元空间度假,轻松自在……这样的日子,谁不喜欢?没有太大理想的主角本想潇潇洒洒过一生,可是事与愿违,世界末日来临,怪物横行,人类已经不再是地球的统治者,一部人人拥有了异能,整个地球变得混乱,他,本文的主角,李自清以兼济天下的己任,领导者华夏民族在废墟中走向复兴!
  • 你以为你是王子就那么拽啊

    你以为你是王子就那么拽啊

    李丝诺她不倒霉还很幸运呢,莫名其妙有了张贵族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去就去吧,有啥大不了的,学费都免了不读白不读。哇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还是个“王子们的学院”,帅哥一打打的,当然粉丝团也是一排排的,尤其是眼前这个帅锅就很欠扁的,不就撞了他一次就这么过分。为什么那些个有“王子”称号的家伙们都喜欢围着自己转啊,为嘛啊为嘛,太闲了么。李丝诺,一个相貌平平、身材平平、家世平平,被人称为“平菇”的灰姑娘和一群……一群优秀的少年们的RP故事——不断出现的莉莉斯的签名是什么意思——谁才是自己的天命?
  • 阴婚老公黏上我

    阴婚老公黏上我

    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阴婚,白小白被困地府五百年不能投胎,好不容易遇上地府改革开放,却没想到被判落入畜生道。别人都是随身带个老爷爷,白小白随身带了只老公……
  • 异界之血誓

    异界之血誓

    女主一觉醒来,却已身在异世。还没反应过来,又被亲生母亲抱着跳了崖。女主抱怨“这才刚来呢,怎么又要死啊”。活是活下来了,却背上了沉重的仇恨,在这个异界,以复仇之名,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