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0400000039

第39章 第十一讲(2)

第五个方面,我们通过上面的这个分析、探讨就可以知道,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人所认为的IQ智商,很多人会把这个般若智慧当作是一种知识性的聪明,其实搞错了。现代人形容一个人是否聪明,通常会说,你看他的IQ就知道了。

一般人IQ有80-90就算不错了,如果你的IQ能够达到140,那么世间的一切知识和学问,你都可以自学。但是IQ再高,都只是用大脑思惟。因为它的特色就是记得快、记得准、记得多、反应正确。运用记忆和解读,都是大脑思惟。这就与般若无关,这正是我们我见、我相、我执的根源。你想想,你一直用大脑思惟,你一直说你要破人我执、破法我执,那怎么可能呢?人我执、法我执的根源其实就在这个你大脑思惟。所以要知道,用大脑思惟,你就是IQ再高,都是与般若无关。般若智慧是灵性生命思惟,般若智慧使我们活在当下,停止妄想,停止攀缘,停止为了将来的幸福而损害现在身心的做法,有些人是这样的。像我举例划船,他只关注划船到达的目的地,而没有觉知当下他身在何处。所以我们要学会觉照和欣赏,能够欣赏当下的安宁与快乐。

一个真正有般若智慧的人,他在任何环境之中,都是欢喜自在的,都是快乐无忧的。为什么?因为他懂得觉照和欣赏。所以说无有少法可得就是得菩提,一法不生则般若生。

释迦牟尼佛因地运用灵性生命思惟,觉照世出世间一切染净诸法相有体无,都是如梦幻泡影,能取、所取都不可得,不可得中亦不可得,所以是名为无上正等正觉。正如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所说的:“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世界海中沤,一切贤圣如电拂。”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分还是说究竟菩提的正觉圆成,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要点是解释经义。佛陀又说:须菩提啊,—切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法性真实义。诸法平等,不单是指轮回涅槃平等,也是指显现和空性平等,世俗谛和胜义谛平等。一切都是平等平等。

《维摩经》说:无论显现和空性,众生和佛陀全部平等。《华严经》也说:“我与一切佛,自性平等住。”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得更加地通俗:“一切诸法从本性来说都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

第二个要点,就是这一段经文其实也是接着前而的经文而来的。前面已经说了,佛陀成佛,是得无所得,我在前面就分析得比较清晰了。佛陀因地就是用灵性生命思惟,灵性生命思惟就是得无所得,就是当下觉知和欣赏,所以他成佛的时候,也就能够果地上圆满成佛,得无所得。那么因为成佛是以无所得的妙智,来契合无所得的如如,成就一切法如实相的圆满现觉,当然是无有少法可得。

那么在如如的无上正等正觉中,一切法是平等而无有高下的。前面讲了得无所得,得无所得所以她是平等的。如果有高下,那就会有分别,有分别就会有取舍,就不是得无所得了。但是凡夫众生总会分别,总会妄执佛果为高,凡夫为下。但是平等法界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这就名为无上正等正觉。

第三个要点,(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法,是指众生本具的真如自性,是指觉悟的能力,是指般若实相本体。般若实相本体,生佛同具,迷悟一如。正如《首楞严经》所说:“众生本元真如,与诸如来,成佛真体,无二无别,故曰平等。”黄檗断际禅师在《传心法要》里面也说:“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历恒河沙劫,终不能得阿耨菩提。”所以如果你有高下心,你不能够真正体悟到是法平等,那么难以成佛。

《金刚经心印疏》就更加把平等两个字推到一个总持法的高度。《心印疏》上面说:“平等二字,乃诸佛出世本怀,亦此经教教眼,序文中,如来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次第而乞。”这是如来行平等之事。

经云:“次第乞已,还至本处,收衣钵,洗足而坐。”这是显如来证得平等之理。在经的正文里面,问答发挥,都是如来说平等之法。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以降伏妄心,无住而住这都是彰平等之用。为什么平等?因为站在灵性生命的立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乃至于佛陀得佛菩提,也是得无所得。这是显平等之体。故知“是法平等”一句,乃如来画龙点睛,只要诸人向破壁飞腾而去。你真正能够悟到这个平等,那么当然就能够把握住修行的精髓。六祖说:“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修行要先转第六意识的分别和第七末那识的执著。要不分别、不执著,那就是要有平等心。所以,只有不执著才能够平等,只有深悟法性才能平等。

那么可见,真正的菩提就是一切法平等不二。正如《坛经》所说:“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这是菩提平等觉照的境界。如果你听闻《金刚经》,还不能开悟,你就应该要听《六祖坛经》。《坛经》就更加直接地来讲心性的实修方法。六祖大师由《金刚经》开悟,将证悟《金刚经》的一切心要都在《坛经》之中。

龙树菩萨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只有彻底通达这个道理,才是觉者,才能够真正地成就远离一切执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够远离一切执著,就是成佛,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蔷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这一节是讲修一切善法也不能执著。可分为四个要点:

第一要点就是佛开示说:远离我、人、众生、寿者等一切执著,修持一切善法,就可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须菩提啊,所谓的善法如来说不是善法,而假名为善法。不执著而修,切善法,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真正能够彻底不执著,修一切善法,那就是佛。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一切不执著,然后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是佛果位,所以说是最有福报的人。如果修善法而有执著,虽然能够暂时地感得功德,但是还是难以超出轮回。

因此智慧不能够离开大悲,大悲也不能够离开智慧,二者双运一味,以这样的正见来摄一切法,才是真正的学佛、解脱之道。一定要能够三轮体空来修一切善法,才能够成为究竟解脱的正因。只有在空性正见基础上,远离四相,修持善法,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无上正等止觉佛果位。

第二个要点就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知道,这一句就是我们全经实修的纲要,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无四相就是实相智,修诸善就是方便智。无四相是真谛,修诸善则是俗谛。无四相是无我律,修诸善就是因果律。无四相是不住世间,修诸善是不住涅槃。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这四相是能够超越凡夫的不觉,而成正觉。修诸善能够超越二乘的偏于真谛,而成正等正觉。然后,无四相修一切普法圆满,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无四相是不取,修一切善是不舍。无四相是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修一切善是以大悲故不住涅槃,所以不取不舍就是见性成佛道。玄觉禅师也说:“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佛陀就进一步开示:须菩提啊,在修善中远离了对一切善法的执著,才是无漏的真实善法。所以说,所苦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第三个要点,修善法而有执著,就还是轮回之因。有一位法师,用了一个很通俗的比方,他就说:不管你黑狗、白狗,咬出来的血都是红包。同样的道理,不管你是对善法的执著,还是对恶法的执著,其实都会成为轮回的因。你执著善法也不过是感人天福报,还在轮回里面。另一个方面,初学者也要警惕,不可以堕入到断见那一边,误认为说一切不执著了,那就是一切善法都不用修持了,那就是大错特错,那就是业际颠倒。

无上佛果,要依靠两大法门来圆成,一是以般若空慧来通达平等大空性,不取著我人四相:第二就是修习施戒忍进禅等等一切善法,来积集无边的福德。虽然平等大空性之中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成佛也是如幻如化,得无所得。但是,如果不加功用行广集资粮,还是难以成佛。所以要无我人四相而修一切善法,就是终日无住,终日生心。虽然修一切善法而能够离四相,就是终日生心,而终日无住。真俗圆融,空有无碍,平等平等,所以成就无上菩提。

第四个要点就是《金刚经六祖口诀》上面就说了:“此菩提法者,上至诸佛,下至昆虫,尽含种智与佛无异,故言平等,无有高下。”那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之中对一切都要有平等心,但是我们真的在生活中能够有平等心吗?不是了。我们是常怀高下心。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如果要丢垃圾,你就把东西随便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因为总是要丢弃的,所以就不管它了。但是如果你到百货商店去买东西,你一定要叫人帮你把它包装得好好的,很漂亮,你才拿回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别呢?这就是两法不平等。我们丢掉的东西,总是觉得无所谓,所以就认为很低下。凡夫众生总是有分别,把一切东西都分为我想要的和我要丢掉的。我要丢掉的就不管它,我想要的就很重视。不平等就是用大脑思惟,用大脑思惟所以就不平等,就失去了觉照;用灵性生命思惟…切都平等。

六祖大师说:以菩提无二故,但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则得菩提……修一切善法者,于一切法,无有染著,对一切境,不动不摇,于出世法,不贪不著不爱,于一切处,常行方便,随顺众生,使之欢喜信服,为说正法,令悟菩提,如是始名修行,故言修一切善法。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这一分是方便道里面第一次校量功德,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前面般若道里面讲了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众生,此处说到七宝聚集像须弥山那么高拿来布施,那当然这个数量比前面的就大得多。但是持用布施所得的功德,还是不及读诵或者为他人说《金刚经》四句偈的功德。佛陀开示说:须菩提啊,如果聚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像须弥山一样大的金银等七宝,布施给众生,功德当然不可思议,无法言喻。但是与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比起来,不必说念诵、受持全经,并日.为他人说,哪怕仅仅只足受持《金刚经》其中的四句偈为他人说的功德,就已经远远超过前面的功德。那么可见,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功德比不上法施功德的百分之一,酉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算数譬喻都无法表达、衡量,可见这个法施功德浩瀚无边。因为财施是有漏功德,法施是无漏解脱的因,所以这个当然是无法比喻。

这是佛陀进一步称赞本经的功德,受持读诵乃至于四句偈,都能够破迷开悟,见性成佛,功德不可思议。六祖大师就因为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然后成为一代祖师度众生。你看,后世都是六祖的子孙,当然这个功德比你用三千七宝的功德要浩瀚,要多得多。因为种的是无漏因,将来能够感无漏佛果,当然不是世间有漏的财布施功德所能比的。

第二个要点,就是我们来探讨为什么般若功德超胜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一,因为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即般若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众出生的母亲。持诵《金刚经》实际上就是当下修持成佛之因。

原因二,因为我们读诵般若经就是在自相续之中真正生起如来智慧之因,就是显现法身之因。所以仅仅是以四句偈来持诵为他人说,都是种下解脱成佛的善根,所以其功德广大超胜过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作布施的功德。

原因三,财布施是人天福报之因,可以招感生到人天善道之中,乃至于做转轮圣王等等受用圆满的果位。而持诵《金刚经》这种般若空性的经典,可以证悟诸法实相,是最殊胜圆满的成佛之因。所以唐玄宗为《金刚经》写了一些偈米表达他对《金刚经》的理解。唐玄宗说:“三千七宝虽多,用尽还归生灭,四句经文虽少,悟之直至菩提。”无论你用怎样庞大的财布施,如果没有般若智慧的摄受,也只是感得人天福报,也还是无常生灭法,并非成佛之因。如果已经证悟了哪怕是很少的四句般若经文,就当下获证菩提果。所以说,四句经文虽少,悟之直至菩提。

原因四,《六祖坛经》说:“若起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直至菩提。”可见,财施功德大,但是令他人在心相续之中生起般若智慧,功德更大。所以因为这四个原因,我们可以知道般若确实功德殊胜。

第三个要点,我用更浅显的话来说,福智无比分,佛陀对我们的开示。佛陀就开示我们:色身布施再多,不如法身体验。我们的生命是由包身和法身构成的。色身就是我们的肉体生命,精神生命;法身是灵性生命。色身是生灭的,我们过去世的色身已经坏掉了,今生的色身一样会坏掉,未来生的包身也将会坏掉。但是法身是不生不灭的,是无始无终的,生命的活力是不断涌现的。

如果我们只是重视色身,那么生命的品质必将堕落。因为你根本上就没有悟到你的灵性生命,所以你只会停留在对财色名食睡的追逐上,贪瞋痴慢疑就会从身语意中爆发出来,那么你就在三恶道里面轮回了。如果你学佛只是为了求财色名食睡,那你把这个佛法都变成世俗法了,变成轮同法了,根本上就学错了。如果我们把生命的重心往法身这边靠,那么对于财色名食睡就会淡薄,就会随遇而安,自然就会在悟入生命的真相上努力。那么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分法身香都会增长,生命的品质就会往上提升。那么生命品质提升了,即使我们这个色身毁坏了,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因为有这么高的生命品质,如果你要具足信愿就可以随意往生诸佛净土。你要愿意、有把握,继续示现在这个娑婆度众生,你也能够成为菩萨示现。

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这就说得非常明白了,凡夫众生总是迷执,“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心里面一直造贪瞋痴的恶业,一直用大脑思惟。行动上,表面上还是会去做一些修福的事情,你要想以修福来抵消你的罪吗?不可能的。你将来以这个布施的因,能够感得福报的果,但是罪业及心中的无明实执要依靠般若慧力。所以,我们的生命要以法身体验为重心。所以为什么说福智无比分,特别拿这个在方便道里面用四句偈解说的功德,来与三千七宝布施的功德作比较呢?就是启发我们,色身布施再多,不如法身体验,要以提升生命品质为依归。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本书为读者精心搜集了最经典的禅宗小故事,每一则佛禅意蕴的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蕴含着人生真谛。书中从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有助于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升华。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东北死亡诡车

    东北死亡诡车

    一双只有眼白的眼睛,一列一定要客人上来的列车;千年前的恩恩怨怨,十世中的飘零沉浮;鬼门开,冤魂出,怨念散人间。无数的奇渊怪果,都将在这一世中,逐渐呈现……
  • 熠熠发光的三小只

    熠熠发光的三小只

    十年后的tfboys依旧在舞台上熠熠发光,十年后可以改变许多,包括你我。
  • 逆天萌妃:极品废柴二小姐

    逆天萌妃:极品废柴二小姐

    她上官千落,是21世纪的金牌卧底,却因意外而穿越到了一个以武为尊名叫云天大陆的地方,居然还穿越成了丞相府的二小姐,还是一个废柴!他南宫卿殇,萧烨国的烨王,千百年的绝世天才,惊才艳艳的他和她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偶然间的惊鸿一瞥,造成了一段传奇佳话。看他们如何笑看天下。
  • 与科特勒对话营销诀窍

    与科特勒对话营销诀窍

    本书从营销实践的角度提出问题,结合科特勒的理论给出答案,帮助读者理解和借鉴,在中国市场中实现营销制胜。
  • 极锋之源

    极锋之源

    命运的指引-极锋之源的降临-揭开宿命星辰面纱-打破混沌无极的奥义-尘归尘、土归土。那是-尖刺的萌芽,在悄然发光。
  • 云宗剑门

    云宗剑门

    人生最悲惨的是,当你醒来突然发现失忆了,当你洗个澡却为此被小魔女暴打一顿。霉运缠身的沈云还被强迫做起了跟班,从此开始了一段欢快的旅程……
  • 重生还躺枪

    重生还躺枪

    林加可上辈子加这辈子永远都在被自己的朋友圈连累,所谓的躺着也中枪说的就是她。身为名门淑媛,虽然本来的目标是公主风淑女,不过既然生活都变成这样了,那不如直接——成为女王御姐踩死那群糟心的小妖精吧!
  • 毒辛

    毒辛

    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严薇薇是受了委屈无法倾诉,倾诉了也不会有人信任的小孩。青春,无关乎对错,无关乎疼痛,如果说后悔,那,任何人对于她来说,不过是换了副皮囊的他们。也许,真的会有那个人愿意面对所以猜疑,牵起你的手,笑对众人说,陪你一生,可他,终是被你严薇薇推了出去。冷夕月怀抱着严薇薇说:“不要怕,我们会很好!”可是,辗转后,她严薇薇还是不温不火。喝醉了,才会哭问,说好的爱情呢?
  • 溢水凭昇

    溢水凭昇

    因为害怕郁闷,所以从来避开悲伤结尾的一切事物。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