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9600000010

第10章 伯 乐 相 马

第十章伯乐相马

中国古代,有个伯乐相马的故事。

是说,叱咤风云的楚国国王,想买一匹驰骋疆场的千里马。探听良久,得知伯乐善于相马。于是,楚王委托伯乐,去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但是,伯乐受命之后向楚王说明,真正的千里马很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认真地到各地去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会尽力将这件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重点对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做了仔细寻访,辛苦倍至,却还是没发现中意的千里马。有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路上行进。马累得呼呼直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地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它的还才不遇。伯乐立即从洪亮的嘶鸣声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如果这匹马放到疆场上去驰骋,很可能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你与其让这匹马拉车,还不如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卖给了伯乐。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而去。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朋友,我给你找到好主人了。”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爱马如痴的楚王,听到这响彻云霄的骏马嘶鸣声,疾步走出宫外寻找。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看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骨瘦如柴,认为伯乐是在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去给我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还能上战场驰骋吗?”伯乐说:“启禀大王,这确实是匹千里骏马,不过它原来的主人使用不当,让它天天拉重车,又不能精心喂养,所以看起来很瘦。然而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重现英俊。”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过了半月左右,马变得精壮神骏,威风凛凛。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气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楚王自是爱不释手。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信任和敬重。

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确,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伯乐,比千里马更重要。

苏轼的第一位伯乐应该是张方平。张方平,字安道,曾在西夏扰边、辽国进犯的危难之际,为朝廷出谋划策,为朝廷解忧排难。因此,深得皇上器重。后来,以户部侍郎坐镇西蜀,任成都知府。忠君爱国的张方平,一到任便忙着寻贤举能,为朝廷网罗人才。听说苏轼之父苏洵‘有王佐之才’;‘隐居以求其志,行文以达其道’。求贤若渴的张方平,当即提笔修书一封给苏洵,请速来成都一晤。苏洵从十九岁参加科考,屡战屡败,本来对仕途早已心灰意冷;张大人的一封信,又点燃了他胸中的熊熊烈火。接到来信,苏洵受宠若惊,立即回信,感谢知府知遇之恩。并着手从杂乱无章的书稿中,精选了几篇自己中意的政论文章,附在信中。称:“我在这几篇文章中,详细分析论述了历史上政治之利害得失,所总结出来的帝王之道,御权之术,可操作性很强,绝非纸上谈兵。现在随手选几篇给,望您指教。”表明“草茅贫贱之人”我即将动身去成都,“数百里一拜于前”。

张方平认真读了苏洵的几篇政论文章,大加赞扬。认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大有司马迁《史记》之风骨。当即申报成都书院教习,可惜朝廷没有批准。给苏洵泼了一身凉水,心想算了吧,自己也一大把年纪了,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俩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吧。就跟张方平说:“尽管我仕途无望,尚要感谢您的知遇之恩。两位犬子苏轼、苏辙,自幼饱读诗书,尚算才思敏捷,也许称得上千里良驹,还请您这位伯乐相马。”说这双手呈上哥儿俩写的一大摞诗词文章,请张知府过目。并拉出两位公子给知府行拜见之礼。

张方平看苏轼,身材伟岸,器宇轩昂,浓眉大眼,眉宇间透发着勃勃英气,豪迈大气,飘逸潇洒;再看苏辙,儒雅秀气,谦恭谨慎周身蕴藏着内秀。知府一看哥儿俩,都一表人才,心下喜欢。接着知府与二人做了交谈。问苏轼在读何书?答曰:“正在第二遍读《汉书》。””啊,你读书习惯读几遍吗?我早年家贫,买不起书;只好借书读。逼得我只能看一遍,而且一遍就得记下来。于是逼得我一个月内将《史记》、《汉书》和《三国志》通读了一遍;而且,已得其详。”张知府说。说着背了几段《汉书》。苏轼觉得准确无误;怪不得不读第二遍,原来读一遍就能过目不忘。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苏轼道:“晚生读书,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做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做一次,亦如之,他皆仿此。”俩人交流《汉书》读书心得,知府觉得苏轼读一遍有一边的收获,能读出新意,见解非常深刻。感到苏轼一本书读多变,确有必要。

接着,张方平出了几道题,对哥儿俩进行了笔试。自己躲在窗外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考试进行中,苏辙有一题典故不知出自何处,指给哥哥看。苏轼会意,把手中的毛笔倒过来,竖在书桌上,,用手指弹弹笔管,苏辙笑笑,知道典故出自《管子》。张方平看后窃笑。两份答卷,都非常优秀。

张方平对苏洵说:“二子皆天才,皆千里宝驹也。良玉经琢,定成伟器。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给俩人作出肯定的评价。此后,张方平对苏轼比其严父更加严厉,决心把这匹良驹,训练成日行千里的宝马;把一块璞玉,打磨成为光彩绚丽的伟器。把苏轼写的文章,从头到尾认真进行了批改。这是苏轼第一位独具匠心的导师。

本来,苏家两兄弟,先要经过乡试,然后才能进京赶考。张方平认为,像苏轼哥儿俩这样的宝马良驹,再经过如此繁琐的乡试,简直是瞎耽误工夫,真正参加乡试,那肯定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干脆带上推荐信,直接进京参加六科之选得了!张方平认为,就是参加六科之选,他们也还是有劲使不出来!

另一位赏识苏门三父子的是雅州太守雷简夫。他给欧阳修和韩琦分别写了一封推荐信极力吹嘘了三位大才子的文章和才华。说苏洵,“用则可为帝王师,不用则幽谷一叟尔!”说,这位老才子,有王佐之才,用他,能教给帝王治理天下之道;可是,如果不用他,他只不过是一芥山野村夫罢了;太可惜了。然而,苏洵拜见了韩琦、富弼等老政治家,他们认为,文章是写得不错,但不过是文人论政,夸夸其谈,难以实现,没有可操作性;倒是两位公子,潜力颇大,后劲无穷。

当时全国文坛的盟主是大名鼎鼎的翰林学士欧阳修。张方平和欧阳修政见不同,因此,相处也并不融洽,但是,出于爱国选才的公心,为了年轻人的锦绣前程,他们都能搁置争议,捐弃前嫌,共同举荐贤者,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高尚人格,堪为后世楷模。张方平立即提笔修书给欧阳修,极力推荐苏轼三父子,洋洋洒洒数千言,充满溢美之词。而且说:“我自己无足轻重,然而选拔有才能的知识分子,为朝廷所用,是您的职责啊!”但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并不因为他是政敌推荐的而怠慢,反而击节道:“后来文豪当在此!”他考虑: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得通过科考看成绩;当务之急是先把年已48岁的苏洵推荐出去。于是,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说:“伏见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亦尝一举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当时,欧阳修看了苏洵的论文很赏识,认为这是当今最明白流畅的议论,最铿锵有力的推理,文笔雄健、畅达。欧阳修平时非常器重有才华的学者,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将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受到朝廷的重视。一时间,震动朝廷上下,京城内外的学者传阅他的文章,人人都赞不绝口,并且争相效仿苏询的文章写作方法和散文风格。苏洵这位晚学成才的散文家,也从此闻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还广泛流传着赞誉苏洵文章的民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宋朝羊肉价格大约是牛肉的20倍,,所以《水浒传》里,武松、李逵都是大碗喝酒,一顿好几斤的吃牛肉;一次,李逵进酒店要喝酒,吃牛肉。然而,店小二欺他穷,说:“小店只有羊肉,不买牛肉。”那时,羊肉只有阔人才吃得起。说明苏洵政论文章影响之大。经欧阳修推荐,士大夫的认可,苏洵终于跻身于‘唐宋八大家’之行列,尤长于政论散文的写作。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震京师。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文坛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境贫寒,买不起‘文房四宝’,母亲郑氏就用芦荻画地,教儿子识字;儿子聪明、勤奋,学得很快。这便是传诵千古的‘画荻教子‘的故事。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像成人写的文章。他叔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我看这孩子可不一般,将来必定大有出息!不只能光宗耀祖,发迹我欧阳家族;而且将来也必定是当代名人。”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优良的种子。

欧阳修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23岁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景祐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为文坛输入了新鲜血液,对北宋文风转变有极大影响。

欧阳修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成才。他23岁中进士。知成才之不易,使他更求贤若渴,极力为朝廷举荐人才。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曾巩,给文坛泰斗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表达政见。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赏识不已,他在回信中说:“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充分肯定了曾巩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曾巩擅长古文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一直埋没于草莽。为此,欧阳修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又把曾巩纳入门下,当成最堪造就的学生,悉心教导,还盛赞曾巩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于嘉祐二年(1057年)高中进士,从此一鸣天下知。显然,曾巩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

欧阳修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和导师,虽然通过张方平的推荐和他们提交的论文,欧阳修已为两位小帅哥出众的文才所折服;对他们的诗词文章,都赞不绝口,认为他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文坛的未来应该是属于他们的。然而,真正看中苏轼、苏辙这两匹宝马良驹,是作为主考官阅读他们考卷的时候。苏轼一生都恭恭敬敬尊重欧阳修和张方平两位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和导师,称:“出入四十余年间,虽物议二人各不同,而亦未尝敢有纤毫轻重于其间也。”

那么,在严肃的科考试场上,苏轼是如何尽情发挥、游刃有余、才气过人,惊动两位主考官的?且看下章。

同类推荐
  • 李黑

    李黑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漫步西关,风流少年征伐前尘,激起刀兵水煮江山,社稷宏图李黑一介布衣臣民,如何在即将没落的文明中再造不世传奇,如何抵抗来自位面界的入侵...........................(看过的好朋友别急着走,收藏一下呗,书架撑下几千本书不成问题)
  • 草根王爷
  • 梦断金陵

    梦断金陵

    这本书讲述的是郑国由强盛转为亡国的故事,郑国国都金陵城最终沦陷,故而取名梦断金陵,?故事由郑国的“一文两武”展开,其中“文当伯奇,只字转乾坤”中的伯奇是“南有崇文才八斗,京都钟鸣知古今”的钟鸣之子?两武则是“鸿立浩门上,北国不敢前”金陵城谢国公之子谢泽甫和“横扫卫千城,十年惧战屠”天丰城赵域之子赵洪瀚。?故事从他们的立场讲述磅礴大气国恨争霸,以及细腻的爱恨情仇…
  • 汉末崛起

    汉末崛起

    难道,我要像历史的那个刘协一样,被曹操欺辱,成为大汉的亡国君?难道,我一定要按照历史的轨迹,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被迫禅位?难道,我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还有被迫娶曹操的三个女儿,最终郁郁而终?.......刘协的心底一阵阵抽搐,“不,我要改变命运!”
  • 大宋投资商

    大宋投资商

    投资是为了什么?赚钱?还有呢?大宋朝豪门之间争夺真的只是为了钱吗?商人与政治家到底有什么关系?身世成迷的年轻人如何玩转复杂的政商两界?斗豪强、逼贪官、争歌女、娶公主……
热门推荐
  • 末世帝国与潘多拉

    末世帝国与潘多拉

    一个时代的终结,迎来的若不是末日,那...便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腐朽的帝国,已经敲响了黄昏的钟声,夜暮的倒计时,正伴随着毁灭的脚步,‘踏踏踏’的响起。黑暗降临,人类面临空前危机,谁将拯救?夕阳血照大地,他自地狱而来,撑起人类最后一根脊梁!从此,世间战神只余一人!星空,已离人类不远矣。
  • 宠妻入骨:Boss放过我!

    宠妻入骨:Boss放过我!

    人人都说他深不可测,年纪轻轻,执掌整个飞腾公司。可他却永远只属于她,宠她入骨,即便天天要面对一个撒起泼来毫不逊色于菜市场大妈的她,却也甘愿。传言,飞腾公司总裁从不近女色,是个gay,有人还拍到她与一男子进出酒店,可,天天折腾他到半夜的那个男人又是谁?任小小望了望身旁的男子,无力挠墙
  • 龙归傲天

    龙归傲天

    一次任务,失去了最爱的人和最亲的兄弟……本以为已失去所有,却发现……自己又踏入了一个更大的阴谋,选择了另一条路,我的世界已经改变,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 杀戮大道

    杀戮大道

    剑乃杀器,兵器之皇者;剑之极道,莫非剑皇!少年本是天帝之子,流着鸿蒙祖血而生;身拥至强法诀武技,集天界万千宠爱于一身!可一朝被打落凡尘,只能孤单成长于一个下界小大陆!年至十六,被书院判定为天道的弃儿,遭天弃不能修炼,小小少年又该何去何从?孤身卷入阴谋,至亲无端被杀,天下满目皆敌!少年仗剑怒起,一个人,一把剑,斩天道、碎命运,剑动九天,走出一条杀戮大道,却留下一个无尽传说!
  • 六仙英侠传

    六仙英侠传

    唐高宗后期,社会虽然安定,但江湖中暗潮涌动。男主角意外结识了女主角,并卷入了一场隐藏很深的阴谋当中。在经历了一段段的生死离别,一场场阴谋诡计,一次次背叛与意外之后,男主角逐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更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最终背负国仇家恨,与大反派决一高低,还江湖一个太平。
  • 我来到了女尊世界

    我来到了女尊世界

    我一觉睡醒,发现自己身处古代,周围人的衣服都是男女颠倒,难道我穿越到了女尊世界。这里的美男成群,个个向姐招手,一个热情似火,一个冷若冰霜,一个柔情似水,一个腹黑无比,一个天真无邪。姐招架不住了,都收怀中。可这跟姐的现代婚姻观不符啊,不管了,先吃了再说,且看姐在女尊世界混得风生水起,闯荡江湖,经营生意,斗智慧,收美男。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小发明

    小发明

    文章讲述了方便垃圾桶、蛇皮袋撑扶器、多功能反转晾鞋架、深孔伸缩取物器、能取出自来水管内接断裂物的扳手等内容。
  • 综漫的奇迹之旅

    综漫的奇迹之旅

    逗比少年变成逗比少女奇迹种族又代表着什么穿越世界的卡片是什么这个世界的真实又是什么!···········实际上···本书不是那么严肃~~~ps本书原名综漫变身超能行
  • 狂神诀

    狂神诀

    一个人与魔并存的魔法世界,徐峰,一个拥有人、兽、魔三族血脉,卑微的混血儿,强势崛起,为救所爱,冲上天界,斩尽九天十地,怒战漫天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