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9600000011

第11章 游 刃 有 余

第十一章游刃有余

中国封建社会,在隋炀帝之前。靠‘恩荫’和‘举荐’选拔官吏。所谓‘恩荫’就是家中一人做官或有功,子孙也受其荫护而做官;举荐,更是官官相护,相互推荐,这样形成的结果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换而言之,当官的,世世做官;务农的,代代种地,难以进入‘公务员’系列。暴君隋炀帝虽说是劣迹斑斑,甚至可以说罪恶罄竹难书;但至少有一件事,即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还是值得称道的。它彻底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不平等现象,实现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考试合格,人人有均等的机会成为国家官员,进入国家‘公务员’系列。无论如何,这在当时确有积极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从隋炀帝时代起,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止,全国共考出进士约十万名;举人约百万名。‘学而优则仕’,进士、举人成为这一时期国家官员——公务员系列的最主要来源。

到了‘重文抑武’的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国家****考试制度。

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即皇帝亲自主持的国家考试。

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朝廷也是想杜绝百年为患的‘朋党之争’。殿试后分三甲放榜。

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历代各朝纷纷仿效,以后遂成定制。

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两年不定。到了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按照张方平知府的建议,苏轼、苏这两兄弟这两匹宝马良驹,就别瞎耽误工夫再参加州里的乡试了;直接带上推荐信去京城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父子三人从西蜀成都出发,经旱路,骑马,坐车,步行,经两个多月路途的车马劳顿,于嘉佑元年(1056年)三月,到达东京汴梁。住进了安国寺。当时的寺庙,也如今日,也得想办法搞点副业养活僧人。因为寺院内比较安静,适于读书备考,考生大都喜欢住到这里。适应考期需要,寺庙干脆把僧人平时的澡堂隔成方格,一床一桌一盏灯,专给考生租用,因为各地来的考生多,倒也赚了不少钱。

学子们考试的地方叫‘号舍’,五尺长,四尺宽,八尺高,一人一床一考桌。几十个‘号舍’连成一长溜,像一条长巷,称‘号巷’。禁卫森严。考生要在里面考三天,确是三天痛苦的煎熬。

三天考试,考生们要交出的试卷是:诗、赋、论各一篇,时务策五道,帖论语十段。诗赋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基础和文采;策论,是当年的考试要点,要考察的是考生的思维和从政能力,是录取的主要参考。考生在统一发的选址试卷上填写了姓名、年龄、籍贯、家庭等基本情况后,,统一贴封,称为‘密封卷’。主考官欧阳修当年出的策论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出自《尚书。大禹谟》的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意思是刑法有疑问,应当从轻;赏赐有疑问,应该从众,这就算忠厚的极致了。要求有理有据地论述刑罚和奖赏的尺度。题目一出,忙坏了众考生,有人主张‘重赏’;有人主张‘严打’;还有人写道:这好办。就像大人对孩子,乖乖听话的,赏给两块糖吃;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竹板子屁股上使劲打,让他长点记性。立论真是五花八门,论述也是千奇百怪。那么,让我们仔细看看,实际的‘高考状元’苏轼是如何交出这张最满意答案的?他写道: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咱们试把苏轼的这篇大作翻译成现代汉语:

远在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圣贤时代,他们是那么真挚地牵挂着百姓、深深地关切着人民;而且用长者的君子风度来对待天下人。如果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在奖赏他之外,还用歌曲去歌唱他、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端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下去,继续做好事;如果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在处罚他之后,又哀怜和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种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广泛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谨慎地使用刑法。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古书上说,“奖赏的时候,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国家的恩泽;处罚的时候,遇有可疑者,则从应处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帝当政的时候,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犯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的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秦楚地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至了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如果愤怒,祸乱就会很快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奇异的法术吗?他不过是恰当适时地应喜则喜,应怒则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在严厉,责人贵在宽厚。根据它褒奖和贬责的大意来制定赏罚,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高考状元’苏轼的这篇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井然有序,逻辑性很强。最后推导出的结论是:“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说,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到了极至啊!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平易、明白、流畅。

阅卷官梅尧臣一见此卷,便大加推许,要求主考官欧阳修将其录为第一。欧阳修看了也十分赞赏,极力推崇,赞赏有加。认为,文章理论精当,推论井然有序,结论精辟,文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地好文章恐怕只有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才能写得出来。心想:写此文者,舍曾巩其谁?本意是想给个第一名;转念又想:曾巩毕竟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别让别人说闲话,再扯到“朋党”之中去,干脆大笔一挥,给了个第二名。当年,为了绝对公平,不但要密封试卷;而且,设有誊录院,考生试卷要有该院书吏一分一分重新誊写,主考官们看到的是这份誊写后的副本,使之也无法从笔迹辨认考生。欧阳修为了避嫌,把实际上是苏轼的出色考卷,误认为是门生曾巩的,给了第二名;而把后面该是第二名的的建安才子章衡拔成第一名。打开密封卷一看那份最出色的试卷,原来是苏轼!

经皇上殿试钦定,状元是建安章衡,探花是眉山苏轼。本来应该是第三名的曾巩,仍居榜眼;欧阳修的自信也没错,曾巩的成绩的确也名列前茅。本来应该是第二名探花的章衡赚了个便宜,叫欧阳修避嫌,点了状元;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同榜中了进士。

这次省试,对苏轼、苏辙哥儿俩来说,由于基础扎实,训练有素,高智商充分发挥,这次省试,犹如包公解牛,游刃有余。

在这篇文章中,苏轼杜撰了一个典故,难倒了阅卷官尧梅臣、主考官欧阳修。这则典故是:“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是说,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此典故出自何处?尧梅臣搜断枯肠,百思不得其解。就去问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也不知道。哥儿俩双双中了进士,苏洵带领俩儿子去回拜恩师欧阳修。

欧阳修问苏轼:“你文中典故出自何处?”

答曰:“并无经典出处,实为晚生杜撰。”

“啊,是你所杜撰?!”欧阳修大惊。

“以圣帝尧的仁厚、圣明,他这么说也自然是意料中事。”苏轼从容不迫地回答。

欧阳修略加思忖,拍手赞道:“妙哉,妙哉!你真是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活学活用,创意思维!”梅尧臣也以为:“用得恰当就好,何必一定要有出处?!”

苏东坡正是:

随心用典难考官,

任意挥洒创新意。

在反封建文化为中心的“五四“运动中。把八股文、科举制,做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奋力把它砸烂。可是也不尽然,古文到了苏轼这里,反而有了创新、赋予了新的创意。遇到欧阳修,那算是苏轼走大运了。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坛盟主,极力反对五代以来的辞藻华丽、艰深奇诡、晦涩难懂、空洞无物的浮躁文风;极力推崇韩愈明白通常、言之有物、实实在在、文以载道的朴实文风。这正是苏轼的一贯文风。正是这样,才让苏轼在这次省试中得以,

又潇洒了一把!

欧阳修把苏轼的文章及来信反复读了几遍惊叹道:“读苏轼的文章,使人不觉大汗淋漓,痛快,痛快!老夫我理当让开路,让他出人头地!”这便是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欧阳修曾对儿子说:“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果然,在欧阳修死后数十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朝野内外,人们谈论的都是苏轼,确无人再热议欧阳修了。从来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李杜文章代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自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时说,人生有四大得意: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苏轼、苏辙哥儿俩双双金榜题名,苏家三父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二子金榜题名,前程似锦,闲来无事,爷仨逛逛京都,权作消遣。北宋时代的四京是: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东京汴梁当时是世界第一大都会,是大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七朝古都,千年梦华。人口过百万,当时欧洲最大城市人口不过十几万。汴梁内城七里,外城周长50余里。人文荟萃,都市繁华,商业兴盛,餐饮发达。市内酒楼林立,大酒店叫正店,有72家;小酒店称‘脚店’,约近万家。最大的是樊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五星级酒店了。苏洵高兴了,爷仨也去享受了一把。酒足饭饱之后,绕石径,过虹桥,穿行街市间,登临楼阁上,听曲艺,看皮影,观斗鸡……。蓦然回首,园门旗幌迎风飘扬,择端手托画卷;放眼远观,汴河蜿蜒,楼宇鳞次。城外是深十余丈的护城河,两旁种着高大的杨柳,城墙刷成粉红色。城内的大道两旁种植着柳树和榆树,夹道成荫。城外小桥流水,杨柳拂面;城内区楼台烟雨,繁华冷艳。看一看官瓷,听一听盘鼓,在愉悦中尽情享受大宋京都风情。御街向南去,有一些小吃店,像张家酒店、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等等,有时兴之所至,爷儿仨,也到小吃店打打牙祭,特别吃些野味。有很多野生动物,今天没有了。我们随便看看当时的菜谱吧:爊肉、干脯、貛儿、野狐、肉脯、梅鹿、家鹅、野鸡、野兔肚肺、鳝鱼包子、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须脑子肉……,别垂涎三尺了,今天都吃不上了。总之,爷儿仨这几天是大饱口福。吃完了,爷儿仨去听大鼓书、看字画、赏古玩,或登上汴河游艇,赏赏沿岸风光。《水浒传》开篇有首邵雍的诗: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天下太平无事日,鸳花无限日高眠。正是千年前北宋京都汴梁生活的真实写照。

爷儿仨酒饱饭足,逛遍京都,心情舒畅,倍感惬意。正是:

金榜题名日,

春风得意时!

同类推荐
  • 万里龙吟寒江渡

    万里龙吟寒江渡

    天下盟,江湖路,任武林前尘尽翻覆。帝王业,空杀戮,看万里龙吟寒江渡。--是非恩怨,刀光剑影,尽在归处。奇葩的历史,华丽的战斗,变态的主角,未知的谜团,我的江湖你来主宰。
  • 直播洪荒

    直播洪荒

    【闲扯地球通史】历史起源于《道德》,生长于地水火风,植物与龙凤诞生,光变暗,龙族引发浩劫……天崩地坼后,人类诞生,重蹈覆辙。洪荒之中,奥丁诸神皆贼,唯独洛基算为正义,诸神黄昏洪水洗地后,才到了天下三分,东土开始了蛮荒纪元……中土开始了漂泊纪元……西土却陷入了混乱。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历乱

    历乱

    当新生的西方文明和古老的东方文明对撞;当‘君权天授’遭到质疑;当他带着世界人类的文明成果回到积弱的祖国……变法革新已然开始,于是,古老的东方大陆枯骨遍野,血流成河。他站在万千枯骨上宣布:一切试图阻挡历史巨轮转动者,都是吾功劳簿上之战功。
  • 我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

    我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

    亲历唐山大地震,深感大自然的残酷,只有认识大自然才能造福人类。
热门推荐
  • 虫脑

    虫脑

    为了一个阴谋,为了一个真想。他踏上了战天斗地旅程,一路高歌,将所有敌人才在脚下。挡我者,杀、杀、杀逆我者。亡、亡、亡,我与逆天,于天一斗,斩天灭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穿越之梦幻仙子

    穿越之梦幻仙子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个有趣的穿越戏!!!!
  • 守剑求生

    守剑求生

    玄幻世界突遭外星文明入侵,一时间,各世界末日降临。武者变成丧尸!虫族吞噬宝器进化!机甲战士能对抗领悟规则力量的强者!巨大战舰穿梭世界掠夺资源……在此危难爆发之际,少年陈搏穿越而来,手持长剑,开始了挣扎求生,一路奔逃的亡命之旅。或生或死,茫茫不知……
  • 荡平天下

    荡平天下

    本书为【凤凰剑】下部,【荡平天下】上部的【凤凰剑】已完结。剧情上下衔接,由江湖篇转战到了朝野疆场。——她是那个要做一代女帝明主,要帝王为奴,要天下臣服的战神后裔!她本想荡平天下女帝称霸。奈何天道不公,神堕成魔。她本想好好过安稳日子,却火烧桃花源。她死里逃生,寻仇兰陵王,却将人家军营翻了天!她又一夕入朝,认贼作父当了万户侯。女扮男装的君侯爷扮猪吃虎,耍纨绔,斗地痞,闹的京城人仰马翻!只不过是去了趟男馆还被傀儡皇帝当成了妓子,闹着要给侯爷赎身!何为时来运转?就是君侯太会随机应变,将朝野混的如鱼得水,霸的帝王为娈奴,混迹风月花都!君侯于是将皇帝反压,证实了女攻本色!大周天和五年秋,帝伐君侯征齐州。临阵,贪官却不识万户侯,扔个百夫长就让上战场!君侯一怒生擒兰陵王,被拜一品百夫长。一战启荡平天下大业。也应了倾覆天下毒咒。都说女君侯最风流,可她却能让帝王为娈奴,王侯成面首,傲骨将军身下做受。谁是何意百炼刚,又为谁化为绕指柔?三国混战九年春秋,乱世最艳的色彩就是——女枭雄美君侯。绝对女尊女,要翻男朝天!
  • 时光告诉你的旧秘密

    时光告诉你的旧秘密

    是你先来招惹我的,是你先问我有没有喜欢的人的,是你先来问我有没有女朋友的,我用了12年来爱你,没有在多一个十二年来爱一个人了,所以,非你不可!
  • 暗恋是一场纸上谈兵
  • 蓦然回首处

    蓦然回首处

    太阳底下无新事,再高大上的爱情都逃不脱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竟至于曲终人散的窠巢,即便如此也挡不住人人都坚定地认为自己遭遇了最绝世独立的爱情,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 倾世双娇

    倾世双娇

    她们本是至亲姐妹,穿越后,姐姐想过平淡生活,而妹妹却为权势而不择手段。阴差阳错之下,姐姐成为妹妹夺权之路最大的障碍,姐妹之间的较量一触即发,一个步步紧逼,一个一心想挽回亲情,最终是狠心的妹妹上位,还是姐姐笑冠后宫?
  • Captain Stormfield's Visit to Heaven

    Captain Stormfield's Visit to Heav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跟巴菲特学炒股

    跟巴菲特学炒股

    巴菲特的天才之处就是其驾驭股市的能力。他的性格严谨、理性、而这些普通的性格,对于搏击股票市场的人是必不可少的。巴菲特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是其成功的关键,他习惯于阅读财务报表,从枯燥的账目中了解市场的波动和发展趋势,对研究出来的有发展前景、快速增长的公司全力投入,同时进行全面的跟踪了解.从各种渠道了解掌握公司的基本情况,并时时跟踪注意公司基本面的发展变化。故而。学习股神巴菲特的炒股精髓。并不是一味的模仿或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将方法融会己有化,将技巧领悟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