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0600000044

第44章 文化拾遗(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试图将其分门别类,但各种文化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找到明确的分界线。大致将其归类之后,又发现很多遗漏的文化精华,所以,急忙拣拾起来,这就是中国文化拾遗的由来。

龙的由来

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它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传说龙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来,龙成为皇权的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有人认为,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在远古图腾时代,传说中的人类的祖先女娲氏和伏羲氏都是人头蛇身的。历史的发展, 部落的联合, 特别是炎、黄二帝在保定以北联合后, 各部落纷纷加入到这个大家族中。当马图腾部落加入进来, 就在蛇头上加马头, 鹿图腾部落合并进来, 就在马头上添鹿角, 鱼部落进来, 就在蛇身上增鱼鳞。于是,龙身上综合体现了多种动物的特征。龙的形成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主和谐, 部落不分大小合并进来就亲如一家, 这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创举。

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 这种民族大融合到唐尧时基本完成, 从而确定了龙的形象。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自春秋时代起,经以后历代不断改进与完善,于秦汉时期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其在天文学上的地位。

二十四节气把太阳沿黄经(自零度起)每运行15度,所用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太阳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谦辞

谦辞,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谦辞可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古代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自己为在下;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为小可,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如《水浒传》中的宋江;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贱窃;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尊称

尊称是一种表示尊敬客气的称呼,也叫“敬称”。

对帝王的尊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天命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尊称对方或对方亲属常用令、尊、贤、仁等。令是美好的意思,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府(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尊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玄奘与《西游记》

玄奘是唐朝举世闻名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是中外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玄奘俗姓陈,本名祎,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自幼爱好佛学,十一岁时就能诵读佛经,十三岁时在洛阳出家,之后到全国各地遍访名师,刻苦钻研佛教理论。十八岁时,玄奘在佛教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玄奘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律、论三藏,被人们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对佛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觉得当时的佛经译得不完全,不确切。为了深入探求佛学的底蕴,他决定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

公元627年,玄奘从唐朝的国都长安(今西安)出发,开始了去印度那烂陀寺的征程。那烂陀寺是佛教的最高学府,当时建寺已有七百多年,是印度佛学的权威,也是佛教徒向往的地方。

徒步由中国中部去印度,途中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原始森林和中国西北部的大雪山。这在1300多年前,人类缺乏地理知识,交通条件又极为落后的状况下,是极其困难的事。但是对佛教的虔诚使玄奘最终克服了千辛万苦,最终于公元629年的夏天,到达印度北部,以后又进入印度中部,瞻仰了佛教的六大圣地。

公元631年,玄奘进入印度的那烂陀寺学习。在那里苦学五年,遍览了佛教经典之后,他又用了六年时间,到印度各地游学,先后向十多位佛学大师求教,学识达到了十分精深的境地,成为当时一流的佛教学者。在一次全印度的佛理辩论大会上,玄奘回答了所有佛教徒的诘难,从此在佛教界名声显赫。

公元643年春,玄奘启程回国,随身携带了他多年搜集的佛经、佛像。当时的中国皇帝唐太宗亲自派人迎接。玄奘谢绝了皇帝要他还俗做官的要求,进住长安弘福寺。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征召各地高僧、学者,专心致志地投入译经工作。十九年中,玄奘共主持译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系统地翻译介绍了当时反映印度佛教全貌的基本著作。在晚年,玄奘译出了佛教经籍中最大的一部经《大般若经》600卷。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 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而且忠于原意。

玄奘一面译经,一面创教。中国佛教史上的法相宗就是由他创建的。他的日本弟子道昭返国后开创了日本的法相宗,流传至今。朝鲜弟子圆测回国后传教,形成了朝鲜的法相宗。

除了佛学著作,玄奘还根据自己的经历,由他口述,弟子辩机记录,用一年多的时间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一一陈述了他十多年中所游历的一百多个国家的历史沿革、地理区划、民族源流、物产气候、文化政治等,内容广泛,至今仍是研究中亚细亚古代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后来,《大唐西域记》被译成法、英、日、德等多个国家的文字。

玄奘的文化影响,已远远超过了他西行取经的主观目的和直接效果,在中国以及东方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事迹轰动一时,也引发了历代文人的情思和灵感。从唐代开始,文人们就以艺术手法描述玄奘及其事迹,宋代出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后来发展到明代的神化小说《西游记》。一千多年来,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天文四象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各方位。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它们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之王,而朱雀却是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曾经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此暗喻玄武。

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

“三教”,指的是儒、释,道。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但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得像宗教一样,并在祭孔的典礼中掺入了宗教仪式,这样就被人看作宗教了。

在封建社会,人们把“九流”分为上、中、下三种。“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员外六流客,七烧八当九庄田。”其中“客”指商客,“烧”是烧锅,“当”是开当铺的。“中九流”是:“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工,七僧八道九琴棋。”其中“风鉴”就是看风水的阴阳先生,“批”指批八字的。“下九流”是:“一修脚,二剃头,三从四班五抹油,六把七娼八戏九吹手。”其中“班”是班头衙役, “抹油”指开饭馆的,“把”是江湖上卖艺的人。

博士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徐慎的《五经异义》中说:“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

秦代至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

汉代博士为太常属官,官秩为六百石,员额多至十人。汉代武帝采用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魏晋以后,常任用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宫廷礼仪;任用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宫廷祭祀享宴作乐歌舞;任用精通医术的人为术医博士、医药博士;任用精通天文、星历、卜筮之术的人为天文博士、漏刻博士、历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专掌天文、历法、占卜等事。

到了唐代,设置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另有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之称,均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学传授儒经学官的专称。此外,人们把对某一种职业专门精通的人也称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博士的选用,西汉和东汉以前采取征拜和荐举的方法,而且有一定的标准,正像《汉书·成帝记》中所说的那样,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如今,博士已成为一种学位。

此外,古代的硕士和学士与现在所表示的意思也不相同。

硕土,我国五代时期就有。《五代史》记载:“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宋代著名散文家曾巩在《与杜相公书》中说:“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岩野,宿师硕土,杰立相望。”可见,硕士在古代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识的人。

学士,最早出于周代。《周礼·春官》:“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史记·儒林传序》:“天下之学士靡然成风矣。”这说明,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成文入学者。

考勤的由来

我国的考勤制度起源甚早,但当时所谓考勤,主要是对国家官吏而言。至于考勤表的使用,根据文献记载,当不早于清代。

清初,国家官吏实行坐班制,每日办公皆在衙署。至乾隆中,此制渐弛。清人昭涟《啸亭杂录·卷十》记载,军机大臣和珅擅权时,曾经自立私寓,“不与诸大臣同堂办事,而命诸司员传语其间”。后来,有许多官吏也呆在家里办公,不坐班。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卷七》中写道:“自乾隆以后,重臣兼职者多,遂不恒入署。而阅折判牍,移于私宅。”为此,清政府在国家机构中设置“画到簿”专司考勤。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录民歌二百多首,根据歌词内容分为“生活类”、“传说故事类”、“爱情类”等。
  •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

    海上丝绸之路是1840年之前中国通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两大干线组成:一是从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从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把世界不同的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港口、造船、航海术、航线、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民间的商品贸易、外贸管理体制、货物流通、人员往来、文化传播、民俗信仰等众多方面,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由于各国学者都在关注这个领域,所以,它又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热门推荐
  • 轻雨霏雪

    轻雨霏雪

    一个少女从天而降,你绝对想不到她是穿越而来!没错,就是这么狗血,她被高冷帅气的三王爷慕容?接住了!且看这少女如何调教三王爷,如何成为三王妃!
  • 不谙世事的小妮子

    不谙世事的小妮子

    曾几何时,我们都有过年少轻狂、叛逆的时候。可以说是油烟不进,越不让做的事越要做,走了很多弯路。往往在经历过痛过之后才幡然醒悟。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妮子,在她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做了常人认为是脑子有病的事。而在她看来是在维护,并不后悔。
  • 求欢

    求欢

    她真是最倒霉、最可怜、也最苦命的格格了!只不过是负气小小的离家出走结果却莫名其妙地流落在外受罪还成了被人论斤计两买卖的女奴!为了不让自己就此含冤凄惨客死蒙古大漠她硬是咽下所有骄傲,甘愿成为这个男人的玩物──认真说起来,这个男人的容貌算是挺入她的眼可惜就配了副欠人修理的性格老惹得她像只猫儿对他张牙舞爪!不过他对「驯兽」倒是有一套居然能让她从泼辣野猫变成温驯爱撒娇的小猫咪只是……这样的热情能持续多久?她只能和他约定,当他对她这个「宠物」不再眷宠也就是放她回京城独自舔舐伤口的时候……
  • 少将

    少将

    教教书,带带兵哪里需要哪里去……研究的课题很奇怪,如何在军费不富足的现在实现全军特种化?如何在十余万敌军中以百十来人信马由缰?如何在两个月内把战火烧到倭国全境?如何兵不血刃的瓦解丑国?所有的问题交给主角就是了……
  • THE TWO DESTINIES

    THE TWO DESTIN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闺梦裏人

    春闺梦裏人

    1940:“这是一个发生在战火纷飞时代的故事,我也曾看过她,她明朗的笑容早已消失,变的多么憔悴,我告诉过她,离开那个男人,到我临终才知道,我哪懂痴情人。”
  • 晗隽散

    晗隽散

    一场喜庆的婚礼,一位不速之客,触发了我心底最深的悲伤青春故事:12岁那年,我与他初次相遇,一次演出,我们彼此配合,成为了“铁哥们”;高中的再次相遇,便注定我们的一生;18岁,那天下午微风轻拂,时光正好,他终于向我表白“沁晗,今夕何夕,见此邂逅,既已邂逅,我便顺从天意,因为你我必是命中注定!”当一次意外降临,我们……从此,我便孤独一生;,他,也一样……
  • 阳光宝宝系列·樱桃班

    阳光宝宝系列·樱桃班

    本书介绍了宝宝在6~9个月应锻炼爬的动作。爬行是宝宝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极好的全身运动,能锻炼肌力,为站立和行走作准备,还能促进宝宝手、眼、脚的协调运动,促进小脑的平衡。
  • 纯洁的田伯光

    纯洁的田伯光

    机缘巧合,一个纯洁的的少年被系统偶然挑中,拥有了一个特殊的《江湖》身份——轻功独步天下的“采花大盗”田伯光。从此,披着“田伯光”外衣的少年在这不可预支的江湖上,究竟有哪些奇遇呢?又将如何慢慢蜕变成长?请持续关注!~【原著剧情本书只会借鉴一部分,剧情之后的“大江湖模式”才是本书的重点,前期剧情发展都是在挖坑和铺垫】【本书是RPG角色扮演,所以主角只是有田伯光的身份,相当于只是一个名叫“田伯光”的玩家而已,此条切记!】【本书以轻松欢乐为基础,江湖生活为本色,网络游戏为外衣,承诺主角绝不称霸……】【最后一句:宝藏全在那里!去寻找吧!——于是,“大江湖”时代来临了!】PS:过年期间,尽量保持每天一更,等到过完年再恢复更新量,请各位看官谅解~
  • 魔笛之声

    魔笛之声

    一个少年,与魔笛为生,与日月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