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1700000017

第17章 北宋军事外交的强盛(4)

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南10县为名,统帅辽军大举南下攻打北宋。虽然北宋朝廷及时调整了边关将领,并对兵力作出重新部署,但面对辽军迂回穿插、长驱直入的态势,依然震惊万分。在战争开始之初,当宋真宗获悉辽军南下进犯边关的奏报后,表示,既然我军的精锐部队已经部署在河北一线,朕就一定要亲征,和辽军一决雌雄。宋真宗询问文武百官,何时出兵时机最好。此时,群臣对宋真宗是否应该御驾亲征的问题发生分歧。毕士安是一个文弱书生,见不得动刀动枪,出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认为现在军事上已部署妥当,皇帝只要督战就可以了。如果非要亲征,也不要前往战争的最前线,只要到澶州即可。而且御驾与大军不可驻扎时间太长,晚去是为上策。寇准则认为,正因为大军在外,将士们才希望皇帝亲征,前往澶州,这样才能使我军士气旺盛,而且还要早些去。经过御前会议的讨论,宋真宗亲征行动的预案制定好了,只是他并没有实战经验,加上自己英明神武的父亲都两次败给了辽军,内心对亲征有阴影,于是,御驾亲征的计划被搁置起来。

辽军南下的消息不断传来,边关告急文奏频频告危,袭岚军、攻莫州、打瀛州,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安。寇准有意扣押奏报,等到事态急迫时再转呈真宗。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来自于江南,他认为,真宗应该南逃到升州(今江苏南京),以保存国运。枢密院的副长官陈尧叟是四川籍人,奏请真宗避难到益州(今四川成都)。宋真宗在听到这些提议后,有些动摇,于是就此事向寇准询问。寇准了解到此中内情,故意装作不知,他当着王钦若、陈尧叟的面说:“谁为皇帝出此策略,其罪应该杀头。”他认为,真宗皇帝应该亲征,文武官员应团结协作,这样人心振奋,辽兵自会退去。而宋军将领应该不断地袭扰辽军,破坏其进攻计划;也可以坚壁清野、坚守城池,等辽军疲劳之时予以痛击。倘若退保江南或是巴蜀,则人心涣散,辽军必然乘势紧逼,皇上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历代祖先?王钦若和陈尧叟听到这些后,无言与寇准辩驳,心中更加忌恨寇准。

于是,真宗考虑到北边重镇大名府乃是河朔中枢,想派一名朝廷重臣前往驻守,以屏障汴京。宰相寇准提名参知政事王钦若,当着王钦若的面启奏道:“应该派王大人前往,现在不是臣子推辞的时候,参知政事当会体谅此意。”王钦若没有办法,只得出任大名府知州,来部署人马抵抗辽军。

景德元年(1004)十月,真宗御驾亲征,由李继隆和石保吉担任驾前排阵使。当大军抵达韦城(今河北滑县)时,一些人再次劝真宗临幸升州(今江苏南京)。真宗犹豫不决。寇准说道:“现在辽军迫近,四方告急。只可以进尺,不可以退寸。若要回辇退步,则万众瓦解,敌人尾随,要去江南也不得。”禁军统帅太尉高琼进言道:“禁军将士大多出自北方,若是他们不愿南下升州,惟恐要出大的乱子。”听到这些,真宗只得继续北上,御驾进抵澶州南城(今河南濮阳)。

澶州,因古有称为澶渊的湖泊而得名。州治南北横跨黄河为城,南城大而北城小,而且南城较北城安全,但宋军主力布防在北城。多数随行朝臣见到辽军声势浩大,感到后怕,建议真宗驻跸南城来观望形势,千万不可渡河到北岸。寇准力主要求真宗亲赴北城,以鼓励将士气势,彰显大宋国威。高琼用锤击打驾御辇的车夫的背,说道:“官家如不过河,则河北百姓如丧考妣。”一旁的任签署枢密院事冯拯呵斥高琼说话毫无臣子之礼,高琼激愤地反驳说:“汝以文采升为二府,今日敌骑就在眼前,还指责我的无礼,汝何不赋诗一首以退敌骑?”说完命令将士护卫真宗渡过黄河,登上澶州北城城楼,慰见前线将士。当城楼上出现天子的旗罗伞盖时,城下宋军将士士气高涨,大受鼓舞,立即高呼“万岁”,欢呼踊跃之声闻传数十里。

在巡视完毕后,宋真宗就将抗击辽军的军事事务全权交予寇准来决断,自己则回转南城行宫。寇准在北城镇守,号令明肃,将士们皆愿听从。虽然真宗将一切事务委托于寇准,但心中仍不免担心,如果寇准处理不当,则会使自己陷于险境。于是派侍从前去探视寇准的动静。在闻知寇准与制知诰杨亿一起通宵达旦地饮酒唱乐,戏谑喧闹,真宗高兴地说:“寇准如此,我有何忧愁!”但这是寇准为使真宗安心的举动。寇准在澶州战事中的处乱不惊、力挽狂澜的举措,百年后的陈瓘评价道:“当时若无寇准,天下分南北矣。”就是说做得不好,赵构南渡的局面会早发生一个世纪。

宋辽两军列阵相持10多天,辽军大将萧挞凛亲自临阵督战,在开战前前往勘察地形,被宋军藏于暗处的床子弩机发箭射中,萧挞凛伤重而死。两军未战,先折大将,使得辽军气势一落千丈。萧太后痛哭道:“萧挞凛将军智勇双全,现在不幸阵亡,将士们如何是好?”其他将领说道:“太后不必伤心,血债血偿,现在我们带兵杀将过去,为萧将军报仇。”萧太后经过一番思考后,深知形势的发展有利于宋军而不利于自己一方,辽军的力量尚未达到直取开封、迫使赵宋统治者投降的地步,想要凭借大军南下的余威,在与宋的谈判上获取尚未得到的东西。因此,她一边传令军队继续向南进攻,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另一边叫来降将王继忠商讨和谈之事。

§§§第六节 天子亲征,澶渊会盟(下)

实际上,辽朝在兴兵之际,萧太后就通过王继忠,保持着和宋朝讨论和议的渠道。王继忠乃是宋真宗作藩王时的潜邸旧臣,在对辽的一次战斗中被辽军所俘,因此他便成为辽宋议和的最终人选。王继忠在萧太后的授意下,写了有意议和的信函,送给宋真宗,要求宋朝派使者前来议和。宋真宗在亲征之前,想通过谈判来保持边境安宁,便派曹利用为使臣,前往大名府。当时,判大名府的王钦若看出辽军攻势猛烈,未有和谈意思,便将曹利用留滞在大名府。当接到信件后,真宗就派留滞在大名府的曹利用前往谈判。曹利用进入辽军营帐,面见萧太后。萧太后一看宋军派使者前来,大为高兴,大肆摆宴为曹利用接风。宴会上,萧太后对曹利用说:“我派使臣带上国书随你返回。”可以说第一次和谈毫无结果。

辽国使臣来到澶州,宋朝文臣隆重接风,还赏赐了金带、鞍马等一大堆东西。真宗在拿到辽国的国书后,就立即召开御前会议和大臣商量,如何应对辽国所提出的条件。大臣们多数认为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关南地区岂能归还,希望通过花钱来买下和平。真宗自己也已经不愿再打仗了。于是再次派遣曹利用前往辽军那里,谈判具体的和约内容。临行前,真宗对曹利用说:“割地是万万不可以的,只能给他们钱财,如果辽国的胃口太大,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是给一百万也行。”当时的北宋经济已是高度发达,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500万贯,而明朝276年间的总铸钱量也仅1000万贯,可见宋朝商业之繁荣。宋的年财政收入,折算为银绢为7千万两/匹以上。故当时真宗鉴于辽入侵对北方的破坏,准备承担“岁币”百万之数,以求和平。但当时也有人指出,辽已强弩之末,可战而胜之。但考虑到即使战胜,双方也势必长期交战,没被采纳。真宗心想果然像原先所想,现在既然议和,那一点儿钱又算什么呢。寇准闻听到真宗的话语,心想本可以一举消灭辽军,现在却要议和,真是可悲,还要给一百万钱,这不是苦坏老百姓吗?因此心里十分不痛快。于是寇准急忙把曹利用叫来,警告地说:“虽然官家已经答应可以凭100万为上限,但是你要是敢超过30万,回来的时候我就斩了你。”

谈判中,曹利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萧太后说:“你们如果狮子打开口,漫天要价,别说地盘捞不着,钱财也得不到,我们只好在战场上相见。”萧太后一看,如果强硬,则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接受通过金钱来换取议和的条件。因为曹利用害怕被杀头,所以和辽军在金钱数目上讨价还价。最终使得契丹所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宋每年送契丹银10万两、绢20万匹,大大低于宋的估计,不到宋年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五,可见契丹确已无力再战,此条件宋接受了;二是要宋归还“侵占”的瀛、莫二州(辽称“关南”之地),被宋严辞拒绝。契丹和平心切,也未坚持。要知道,此二州当时已在契丹军占领之下啊!

曹利用在和议成功后,高高兴兴地回转澶州,进见真宗。当曹利用赶到行宫时,正逢真宗吃饭时间,一听曹利用回来了,真宗一面赶紧吃饭,一面让太监出去问问曹利用,到底给了辽国多少钱。曹利用不管小太监怎样问讯,就是不说,问急了,告诉说:“这是国家机密,必须面见皇上。”真宗在里边等急了,又派小太监来问话,“就算是机密,先说个大概数字”。可是曹利用始终不开口,只是得意地伸出三个手指,往自己的脸蛋上轻轻敲打。意味你要我去谈判,你出价100万,我30万就搞定了,我可是大大的忠臣啊。小太监见得不到回答,就回禀真宗:“他就是伸出三个手指,莫非是300万吗?”真宗闻听,一哆嗦将筷子掉落,脱口说道:“这也太多了。”但他忽然觉得,总算打发了辽国这尊瘟神,只好默默心痛钱财损失太多。在匆忙吃完饭后,真宗召见了曹利用,急忙询问究竟答应了多少。曹利用也真会表演,连忙跪倒叩头,说道:“臣有罪,臣有罪,我答应的财帛太多了。”真宗可真急了,“到底多少”。 曹利用回答道:“30万。”真宗闻听只有30万,高兴得脸都抖动起来,重重赏赐了曹利用。

宋辽两国最后达成的条约为,宋年送契丹“岁币”,契丹退出已占领的华北数十州之地,并在事实上承认瀛、莫二州为宋朝领土。两国解除战争状态,各守疆界,互不为敌。边界上不得增加新的军事堡垒,双方不得招纳对方的叛将人员。对宋而言,这已是外交胜利。然后双方共同申明,永结同盟,由“大宋皇帝”和“大契丹皇帝”签约。此后,宋辽120年里未开战事。

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对宋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敲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亦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双方达成和议,宋、辽双方互派使者。议定的和约条款规定,宋朝廷每年输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尊辽方太后为叔母。历史上把这次议和称为“澶渊之盟”。虽然这仍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但此后宋、辽双方在一个时期内,连绵不断的战争获得了暂时平息。而这笔巨额赔款,长期成为北宋人民额外的沉重负担。对宋而言,“澶渊之盟”不过是以贿赂来取和平,甚至可说是丧权辱国。

不过,“澶渊之盟”的订立,使得双方边境的和平稳定,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契丹人民大量吸收汉族文化,为契丹民族最终消失、主流融入汉族打下了基础。

“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着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也只有在这种地缘政治的影响之下,我们今日仍感觉得到,几百千年历史的阴影仍不时出现于我们的脚跟后面。

“澶渊之盟”后,由于寇准坚持抗战有功,宋真宗开始待他很优厚,非常敬重他。但原来主张逃跑的王钦若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劝其亲征,是把皇帝当赌注,孤注一掷,简直是国家的一大耻辱。从此宋真宗待寇准便越来越淡薄,不予重用。

下面来说一说为何在“澶渊之盟”中立下功劳的寇准的命运会如此。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生长在一个官宦之家。澶州一战,使寇准的声望提高,景德二年(1005)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这更引起朝中大臣王钦若等人的忌恨。景德三年三月,王钦若对宋真宗说,寇准硬逼官家亲征,经澶州一战订立了城下盟约,这哪是君主的胜利,是耻辱。真宗当时并没有计较,但事后对寇准的疑忌加重了。不久寇准罢相,出任刑部尚书衔知任陕州。后来,因宋辽关系再次紧张,真宗才召回寇准,以兵部尚书衔权知东京留守。

天禧元年(1017),寇准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又出镇永兴军。当时真宗大力崇拜道教,百姓皆不愿听从,朱能遂诈言天书降,真宗访求朝中大臣。有人上奏说,只有平素不相信这种活动的寇准出面,才能使百姓折服。而寇准不愿意参与,寇准门人也反对。但他的女婿在一些人的授意下致书寇准。寇准陷入圈套,遂上天书。此事颇为时议所非。上天书后,寇准被拜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禧三年(1019)进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

寇准性情刚烈,行事无所顾忌。早在太宗朝时,就对得到晋升的官员,多为贤能之士,但也有平庸之辈,却未按顺序而晋升,感到不满,因而引发一场争端。寇准为自己辩解,并在太宗面前表示不服。惹得太宗将其罢免,出任邓州知州。在真宗朝,寇准在相位时,用人不拘一格。习惯于按例升迁的同僚,对此颇为不满。寇准却将这些不放在心上,说宰相的职责就是进用贤臣,退去不肖;如果墨守成规,那只是一个小吏所能做的事。他厌恶丁谓、钱惟演、林特以及曹利用这些人。

丁谓是为寇准起用的,官至参知政事,丁谓奉事寇准小心谨慎。在中书堂吃饭时,见到汤汁溅到寇准的胡须,连忙起身擦拭,却被寇准借机奚落一番,由此二人结下深怨。林特在任三司使时,催缴河北岁绢甚急,寇准素来讨厌他,就帮助转运使李士衡与林特对立,因此积累下了深怨。这些人相互结交,成为陷害寇准的政敌。寇准在真宗得风疾时,进言要求选择方正大臣来辅佐太子,对于像丁谓、钱惟演这些奸佞,小人不可委以重任。真宗同意,于是寇准命令杨亿起草诏书,请太子赵祯监国,以杨亿代替丁谓。寇准生性喜欢饮酒,酒后失言,将机密泄露。丁谓、钱惟演等人将周怀政谋杀他们的事情怪罪寇准,因此将寇准贬为道州司马。乾兴元年(1022)二月又贬为雷州司马。天圣二年(1023),寇准在雷州寓所病故,后归葬洛阳。

宋真宗在弥留之际,还惦念寇准,说他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的重臣。这说明,寇准在真宗的心目中是一个忠臣。但寇准性情孤傲,在北宋官场上无异于另类,加之自己在某些问题上处理不当,仕途上的坎坷也在情理之中。

同类推荐
  • 日出月没

    日出月没

    本书主要描写从戊戌变法至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历史,甲午惨败吹响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号角,众多仁人志士冲出战壕,开始了救国之战。主要有三种救国之道,三者有分、有合交相辉映,最后武昌起义成功,大清王朝在恐慌、犹豫、无奈中退出权力舞台,袁世凯投机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贴身侍卫

    贴身侍卫

    保镖穿越,一双拳头打天下?扯淡!混口饭,找份工作糊口要紧。该干啥,重操老本,当,当啥?贴身侍卫!贴身侍卫,好好当我的护卫也罢,怎么莫名其妙就卷入争权之路了,什么?小姐要造反?上有老母,下有小妹,男子汉大丈夫责任一肩担。且看,小小人家,慕洋的传奇人生。
  • 死而生

    死而生

    一次意外,将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带到了另一个时空,变成一个古代诸侯国中的小农,他由死而生,凭着自己的机灵小狡猾,遇山过山,遇水踩水,遇人就骗,大话连天,却从没有人能揭穿他的谎言。在那个世界里,他亦步亦前。
  • 莱特湾大海战

    莱特湾大海战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英国历史读本:与《英国语文》同步的经典学生历史读本

    英国历史读本:与《英国语文》同步的经典学生历史读本

    两千年前,我们如今生活的这片国土几乎到处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狼群、黑熊、白鬃牛也时常在各处悠闲踱步。这个时期生活于此的不列颠人,便是今天威尔士人的祖先,不过那时的他们还是一个野蛮的、尚未开化的民族。那时的这片国土还是一块处女地,几乎不被外界其他邦国所知。
热门推荐
  • 候选死神

    候选死神

    雨中的老校舍,突然出现沉重的脚步声;诡异的黑色生命之符,开启无尽的末日阴影。在神灵的注目下,在一个个真假难辨的世界中挣扎、成长,刀剑的光影与鲜红的血雨将为我加冕,我的目标是与众神同列!而公元前1318年,是一切开始的起点……
  • 我姐姐哪有这么温柔

    我姐姐哪有这么温柔

    我的姐姐——胡亦菲,正是所谓的女博士。身为家人的我这么说也许不太客观,但她真真的是一个大美人儿。不过也正因为智慧和外表都极为出众的关系,老姐完全没有把我这做弟弟的放在眼里,作为一个成绩和样貌都是平平的高中生,我也不喜欢她的这种态度,所以好几年都没有好好地和她交谈过了。虽然经常被同学朋友羡慕,但我真的想大声说“即使有个天仙一样的姐姐,好事可是一件也没有啊”!但在某一天,当我不小心吃到一盒动物形状的巧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我竟然能拥有吃掉的巧克力动物的能力,可以隐身于环境的变色龙,力大无穷的蚂蚁,还有九条命的喵喵...就在我的人生轨迹发生巨变的时候,我那美丽的姐姐又找到了我,竟然向我做起了“人生咨询”!
  • 兰州历史文化(五):革命星火

    兰州历史文化(五):革命星火

    本书以“春雷激荡醒古城”、“披荆斩棘奋然行”、“众志成城抗顽敌”、“红旗招展天地新”为标题描写了从辛亥、五四革命时期直到1949年兰州解放的革命历史。
  • 逆天神医:王妃不好惹

    逆天神医:王妃不好惹

    穿越成了已婚人士?还有个刚出生的儿子?她不受宠?这说的是她么!她可是来自25世纪的神医啊!什么费尽心机只为了那王妃之位,滚一边去吧!她不稀罕!她有的是美男,萌宝!且看她如何玩转异世!
  • 墓奠谁

    墓奠谁

    一个张姓少年,究竟牵扯出多少恩怨往事。“这不是你的宿命,你可以选择离开。”“苏老板,我想好了,让我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 宠妻无度:农女喜当家

    宠妻无度:农女喜当家

    一觉醒来,冉风华觉得很憋屈。人家穿越,不是公主郡主就是名媛闺秀,再不济那也是小家碧玉,怎到了她这里就成了一个无权无势的懦弱小农女?更糟糕的是,她不但人小力小存在小,还家徒四壁。弱爹不亲偏心,母亲病弱,兄长冷淡不得志,姐妹争宠互打压,极品亲戚各个会装!她表示实在是鸭梨山大!“夫人,表这么冷淡嘛!人家可是好久都没有那个了!你就不心疼为夫这身子吗?就算你不心疼,也应该为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着想不是?夫人,你就从了为夫吧!”
  • 破灭诸天

    破灭诸天

    神秘大能收集混沌碎片炼制成一盏古老的青灯,将世界诞生与毁灭的精华转化成灯芯,然而一次世界破灭大劫过后,大能销声匿迹,青灯成了无主之物,飘荡在茫茫宇宙之中,等待着他新的主人出现。直到被一个叫做吴枫的待业青年从古董摊子里找到……
  • 奇门八卦遁

    奇门八卦遁

    奇门八卦,纵横大陆,让多少谋士君王位置狂热!然而却被一个孤儿多拥有,占地为城,享誉天下,开始他的争霸!
  • 灭绝之日

    灭绝之日

    许凡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有一次,他为了保护同学,被别班同学打成重伤,晕倒了。当他醒来,却发现自己在一家被洗劫的医院。等他以为自己安全地逃离了恐怖的医院,却发现了一件更恐怖的事。
  • 昼夜传说

    昼夜传说

    轮回不止,生生不息。这是剑与魔法,血与火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