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6页。
“不寒而栗”一语见于《史记·酷吏列传》。说的是汉武帝时有个出名的酷吏,名叫义纵,他在担任长陵和长安的地方长官时,依照法律办事,对犯法的皇亲国戚也毫不客气。后来,在任定襄太守时,为了治理定襄的混乱局面,他把押在狱中的200多名重罪犯人首先严禁起来,同时,把200多名私自探监帮助犯人解脱罪责的入逮捕,并把200多名重罪犯人同日处以死刑。这件事在定襄地区引起了很大震动,“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猥民佐夫为治。”意思是说人人心惊胆寒,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闹事了。
毛泽东指出,从经济状况来看,小资产阶级的左翼“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也就是说他们的经济地位随着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或者说随着中国社会受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和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的日益加深,越来越不如从前了。正“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以至于“瞻念前途,不寒而栗”,即对前途感到无比的绝望。因此,在小资产阶级阵营里,这部分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最大,对于革命运动的态度也最明朗,是小资产阶级当中最具革命性的一部分。
综合毛泽东对小资产阶级三个部分的分析来看,他用“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来形容小资产阶级右翼惟利是图的本性,用“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等来揭示小资产阶级中间派与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及买办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用“瞻念前途,不寒而栗”来形容小资产阶级左翼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绝望,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小资产阶级几个部分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不同境遇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态度,从中得出他们对革命抱有不同态度的结论,并且进一步指出:“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这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问题所作出的科学论断。这个结论对于我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解决革命动力和同盟军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