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但是对学习有成绩的,就要奖赏,有赏有罚,赏罚严明。
《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180页。
语出《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原文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u)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腐烂的木头无法加以雕刻,污秽的土墙无法加以粉饰。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收拾的事。
毛泽东在分析发起学习运动的必要性时指出,从根本上原因上来说,学习运动和生产运动一样,都有它的普遍意义和永久意义。所谓普遍意义就是:“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全世界的人也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要知道更多的古今。”永久意义就是:“不但我们要学习,后人也要学习。”从直接原因上来说,发起学习运动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是我们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几十万、几百万共产党员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共产党人就应该懂得各种各样的事情,就要学习。其二,是工作中的缺陷迫切需要克服。也就是要改善我们的工作。毛泽东指出,要使工作做得好,就要多懂一点,单靠过去懂的一点还不够。无论党、政、军、民、学的干部,都要增加知识,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其三,是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这样就需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
在透彻地分析了发起学习运动的必要性之后,毛泽东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亲切地向到会的干部提出勉励,要大家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他用孔子责备宰予的一句话“朽木不可雕也”对在学习中躲懒的同志提出委婉的批评。不过,毛泽东对此并没有一批评了之,紧接着,他对不学习、躲懒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学习上应当提倡的两种精神,即“挤”和“钻”的精神。
毛泽东分析说,有些同志不学习,躲懒,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忙得很,一个是看不懂。毛泽东说,在忙的中间,要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子,用钉子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就成功了。我们现在工作忙得很,也可以用“挤”的法子,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个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人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个小时来学习的。他又说,看不懂也有一个法子,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钻”就是要进攻。对于难,我们要像仇人一样地进攻它,对于仇人我们是不讲感情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固然很难,如果我们以“仇人”的态度不讲感情地攻它,一定是无攻不破的,一定可以把它的堡垒攻下来。毛泽东总结说,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