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1400000015

第15章 释迦牟尼答长爪问

——悖论之一

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时,有一名叫长爪的修行者来访。长爪说,自己的观点是“一切于我皆不可”。佛陀敏锐地发现其观点包含着逻辑矛盾,便询问道:“那你对自己的观点‘一切于我皆不可’是否认可?”这一句,便把对方问住了。

在因明——印度佛教逻辑学中,有一条立论的原则,就是不能“自语相违”,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不能自相矛盾。

在因明中,“我母是石女”是“自语相违”的一个实例。因明家分析说:既然告诉别人“我母”,明明是说有子女;又说“我母”是不会生育的“石女”,不可能有子女。“自言既已乖反,对敌何所申立?”意思是你自己的立论都自相矛盾,还拿什么去向敌方宣传自己的主张呢?因此立宗——立论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不能自语相违。

“我母是石女”,包含着矛盾,可以说一目了然,立论者不大会去树立这种显然荒谬的供人批判的靶子。在印度佛教因明的著作中,“自语相违”的另一实例是“一切言皆妄”。这句话与长爪的“一切与我皆不可”相类似。没有一定的逻辑修养,恐怕很难洞察其谬。

唐代玄奘译场中担任“证义”的一位叫神泰的高僧评论说:说“一切语皆是妄”的人,你口中这句是实(真)呢,还是妄(假)呢?

如果说是实,那么为什么说一切语皆是妄语呢?如果你口中这句话是妄,那么应承认一切语皆实。

即使你补救一句:“除我口中所语,其余一切语皆是妄”,也无济于事。这时又有第二者听了你这句补救的话之后,指出“你这句补救的话是大实话”。请问,这第二者的话是实,还是妄?

如果说第二者的话是妄,那么就会推出你的补救的话是虚假的;如果第二者的话是实,你又有什么理由说“除我所说”呢?

假定你再补救一句:“除了这个评论我的第二者的话是实以外,其余一切言论统统是假的。”如果这样的话,又会有第三个人接着评论说:“这第二个人说的话也是实话。”这第三个人的话算是假的,还算是真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说是假的,那么说第二个人以及第一个人说的话是真的就不对了;如果第三个人的话是真的,又凭什么说“除我语及此人,其余都虚妄”呢?

神泰的这一连串的推论,除了从“自言是妄”(“一切语皆妄”是虚假的)推出“即应一切语皆实”不合逻辑外,后面的推论都是正确的。因为全称肯定判断“一切语皆妄”与全称否定判断“一切语皆实”是反对判断,可以同假,不能同真。由其中一真可推另一假,但不能由其中一假推出另一真。

按照神泰的推论,第四人、第五人……依此类推,以至无穷。你说“一切语皆妄”是真的,可是“一切语皆妄”本身也是“一切语”中的一句,因此又推出“一切语皆妄”这句话本身是假的。你看到推出了矛盾,作个补救,说什么除我口中之语以外,其余一切都是妄,但这样一来,又会出现无穷多个“例外”,例外也就不成其为例外了。总之,“一切语皆妄”,自语相违,隐藏着矛盾。

我们说,“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凡人皆有死”,“物质不灭”,“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等等。我们要认识世界并且改造世界,就要认识许许多多的“一切”。“一切”怎么样一般都反映着事物的规律,换句话说,无数的规律、定律、定理是以“一切”的形式加以概括的。但是在“一切”中也有例外,当“一切”涉及自身的时候,就要出问题了。

科学史上有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说,他一定能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一切物品都可以被它溶解。爱迪生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大家知道,批评是个好东西,它是解决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之间矛盾的好办法。可是,有人说,批评是不好的,甚至断言一切批评都是要不得的。假定“一切批评都是要不得的”是对的,是真的,那么“一切批评都是要不得的”,本身也是一种批评,自然也在“要不得”之列。

在世界三大逻辑体系的发源地印度、中国和希腊,古代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并研究了悖论这种特殊的逻辑矛盾。

在中国古代的《墨经》中至少提到过三个悖论。其一,“以言为尽悖,悖”。“言尽悖”相当于“一切言皆妄”。墨家明确指出,说“言尽悖”是错误的,错就错在自身。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就有一句话是对的,说“言尽悖”就错了。接下来的分析不好理解。

其二,“非诽者,悖”。“诽,明恶也”,即批评别人的错误。《墨经》认为,反对批评本身就是对别人的一种批评。

其三,“学之无益也,说在诽者”。《墨经》认为,有人主张“学无益”是不对的。你既然主张“学无益”,又教别人学你这“学无益”的知识,岂不自相矛盾?

有人主张“一切判断都是真的”,亚里士多德便进行归谬推论,假定“一切判断都是真的”是真的,又由于“有的判断不是真的”也是判断,从而“有的判断不是真的”也是真的,简而言之,从“一切判断都是真的”推出了“有的判断不是真的”。亚里士多德也批评过反对者主张的“一切判断都是假的”,这句话同因明、《墨经》所批评的“一切言皆妄”、“言尽悖”是完全一样的。

熟悉逻辑的读者都知道,本文提到的自语相违现象(除“我母是石女”以外),都称为悖论。这些悖论都是不完全的悖论。古代对悖论的研究是很粗浅的,这跟悖论本身的形式不完全有关系。在希腊,悖论产生的最早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人埃匹门尼德说:“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这就是著名的“克里特岛人说谎者悖论”。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则他自己(是克里特岛人)便说谎,从而这句话为假;如果这句话为假,则克里特岛人不说谎,而这句话便可为真。读者注意,分号后面的推导是不合逻辑的,我们在前面对神泰的推导作过修正,人们认为,如果将那个克里特岛人的话进一步改为:“我这句话是假的”,那么悖论就完全了。

古希腊人对悖论百思不得其解。据说斯多噶学派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六篇关于“说谎者悖论”的论文,后来都散佚不存。还有位诗人很另类,他瘦得弱不禁风,要在脚上绑上铅块才不至于被风吹跑。为解答这些悖论,他苦思冥想,最终落得个英年早逝。

什么是悖论?从字面上说,悖论是指荒谬的理论或自相矛盾的语句、命题。悖论与一般的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不同的是,它是这样的一类命题,由肯定它真,就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就推出它真。这类命题也可以表述为:一个命题A,A蕴涵非A,并且非A蕴涵A,A与非A等值。它有如下特点:一是推理的前提明显合理(按常识或直觉都是合理的或可接受的)。二是推理过程合乎逻辑(不是错误推导的结果)。三是推理的结果是自相矛盾的命题或这样的命题的等价式。

由于悖论的捣鬼,现代数学掀起过一场被称为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轩然大波。悖论,成了当代数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讨论的热门话题。

同类推荐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句解人生:古典名句中的生命智慧

    句解人生:古典名句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精选的中国古代经史子集中的名言警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做人、处世的各个方面,大多数除了本身具有艺术价值外,还具有劝世的功能。这些名句有的饱含人生哲理,读之能启人心智;有的慷慨陈词,忧国忧民,读之令人振奋;有的循循善诱,借物言志,读之令人顿悟;有的抒发豪情,正气凛然,读之令人奋进;有的论述精辟,句句中的,读之使人智慧;有的文字优美,意境雅致,读之如沐春风。相信读者阅后,在对人生的感受、思考、探讨和领悟过程中,会有所启迪,有所提高。
热门推荐
  • 小楼姑娘

    小楼姑娘

    十七岁的少年沈一君因为家庭原因回到乡下小镇上学,独自一人住在外婆留下来的房子里。这座宅子有一个传说:唐府的小楼姑娘惨死府中,却依然在等待着她的相公归来。等待着,等待着,已有几百年。若有谁破坏了老宅,必定会遭到恐怖的报应。沈一君当这是迷信,却在某日夜晚,看到了那个少女……
  • 虎皮腰牌

    虎皮腰牌

    这是一本纯粹的武侠,武为载体,侠为精髓。虎皮腰牌,一件当世不二英雄才能拥有的神物,却被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无意间获得。然而,这件神物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名利和运气,不久之后他的父母就被神秘黑衣人所杀害,这少年从此走上了漫漫寻仇路……玄宗皇帝李隆基的朝堂上暗流涌动;大唐域外的异族势力蠢蠢欲发;武林中的几大势力勾心斗角……盛唐之下,异动势力逐步现形。而那少年却发现,这些似乎都与父母的被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许才是那虎皮腰牌的真正意义。
  • 上古求生记

    上古求生记

    当无意间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当温饱成为问题,当生存遭受挑战,活下去成为目的。在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世界,一个人的求生记。
  • 天赐修仙路

    天赐修仙路

    在李家村隐居避难的一个老郎中意外捡到的一个婴儿,也许是天意如此吧,或者说是缘,郎中给他取名天赐。九岁那年天赐这个平凡的孩子因为天赋步入战争学院从此开始走上了一条与村里人不同的路。
  • 古剑奇谭之花开镜圆

    古剑奇谭之花开镜圆

    上帝复活了百里屠苏,但让他失去了记忆,虽然消除了他的煞气,但因身体里含有鬼厉之气,所以在一些时候他会变成鬼厉。
  • 魔法的悲鸣之抉择

    魔法的悲鸣之抉择

    诅咒之主终于被消灭了,但故事却依旧没有结束,等待魔法师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 富人富什么

    富人富什么

    富人何以能富裕?本书详尽地搜索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而且极其形象化地用十个动词勾勒出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凭借富人这些凭借的东西,你也可以成为富人。富人是凭什么富的呢?这正是本书力图要告诉给读者的。本书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尽可能地搜索详尽,而且极其形象化地用十个动词勾勒出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希望能让读者朋友从中受益!
  • 男神艳如妖

    男神艳如妖

    刚从军营结束生活归来的红叶面对家族制定的婚姻果断……跑了!天知道他怎么想的,贵族背后的身份是隐藏着的行者……突然出现的神秘人,一连串的事件背后显现出来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突如其来的妖孽女友、突然出现的家族指婚对象到底怎么办……一只冷艳的男神、一根呆板的木头、三只与众不同的妖孽鬼女、事件背后的神秘人、异能世界的主导者……这些都在等你去揭晓。这是一个异能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你不知道的东西,你发现了吗?你周围有很多不同的事情……你认为这是言情小说吗?是的!你说这是玄幻?有点!这是武侠吗?也算吧。总之这里有你期待的,有你想要的,有你久违的热血和你想要的爱情!
  • 遗忘最美好
  • 世界程序

    世界程序

    你看见的世界,真的是世界吗?你确定它不是一段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