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25

第25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六讲(4)

所以菩萨商主以这样子的心,就杀掉那个强盗。所以事实上,他这个是一种大悲心,他这是代众生苦,代强盗去到恶道里面,愿意代强盗到恶道里面去受苦。这个是舍命杀恶众生,代众生苦。

第五种是由初,因为最初发心的时候呢,有菩提誓愿在先,所以菩萨愿意处在三恶道里面,处在恶趣里面去代众生受苦。

比方说《菩萨本生经》上讲,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无量劫前,也曾经有一生做一个国王。做国王的时候,有一年他们国家大旱,一年多都没有下一滴雨,所以没有任何收成,那人民都非常饥饿。非常饥饿呢,所有的余粮也都用尽了,草根树皮也都吃尽了,怎么办呢?菩萨国王他就发心代众生苦,愿意以自己身体的肉来布施给众生,然后他就发一个愿说,愿一切众生吃到我的身体的肉,都能够种下解脱的种子,都能够得解脱。

所以菩萨国王就跳到大河里面死掉了。因为他的愿力的缘故,他就受生为一条很大的鱼,摩竭大鱼,这个身体有几里路那么长。然后这个摩竭大鱼,就故意游到那个浅滩上来,就死掉了。然后让那些老百姓去挖取他的肉充饥。这个样子呢,以自己的身肉来施众生,这是代众生苦。

所以说第四舍命、第五由初,这个都是真实的代众生苦。所以四世班禅的修菩提心的口诀说,“苦愿自受,乐愿他取。”

第六是同真,以称真之愿代众生苦。那么因为这个愿是一真法界,是不生不灭真心发起的;而这个苦呢,其实它的本体也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以称真之愿,潜至称真之苦就是代苦。

第七就是指体,指体呢,就是指本体。本体来说,自他无异,自他不二,所以是代众生苦。菩萨以法界为身,自他不二,众生受苦,就是菩萨受苦,所以代苦。

那么第六、第七呢,这是观行,是圆妙的理观。

那么这样子的话,我们从这七个层面来理解,我皆代受众生的极重苦果。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跟着又发生了。什么问题呢?前面讲了,第四和第五这个两重意思里面,菩萨能够真实的代众生苦。你看菩萨,你看释迦牟尼佛他因地做国王,他代众生苦啊。既然菩萨能够代众生苦的话,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圆满成佛了,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大菩萨,都是真实发菩提心的,他们都愿代众生苦,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面还有众生在受苦呢?为什么?有两重原因。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众生在受苦。所以虽然诸佛代众生苦的愿力,已经圆满了,诸佛已经圆满成佛了,并且菩萨也真正有大菩提心,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能够代众生苦,但是仍然还有无量众生在受苦,为什么呢?因为有两重原因。

第一个是缘不足。第二个是可转之业就可以代;不可转之业,受苦,受苦果了,还不知道忏悔,那么就不能够与佛菩萨感应道交,那么不是菩萨不去代众生苦,而是他无法与诸佛感应道交。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还有众生在受苦。

我们先说第一个是缘不足。也就是说,不是菩萨他不愿代众生苦,而是众生与菩萨的缘分不够。所以说与菩萨缘分很深的呢,就能够得到菩萨代受苦,代受众生苦。

比方说,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之前,在那个尼连禅河里面沐浴,这个浴身的水,旁边的鱼,河里面的鱼吃了以后呢,就能够受三天的大乐,然后升天,然后迅速地成就解脱。

还有比方说,印度的那个大成就者谛洛巴。谛洛巴他就示现为一个渔夫,专门在河边去钓鱼。那个那洛巴去拜见谛洛巴的时候,就看到谛洛巴正在钓鱼,把鱼钓起来以后,就放在火堆里面烤焦,烤焦以后呢,又再扔到水里面去。很奇怪,但是那洛巴他仔细一观察就发现那些烤焦的鱼,扔到河里面去又活了,还依依不舍地向谛洛巴礼敬以后才走。

事实上也就说,谛洛巴他以他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把那些有缘的那些鱼,透过这个方法,已经把他们度到菩萨的彼岸去了。那么透过谛洛巴的加持,这个鱼的这个神识已经转变,整个转变过来,转变为菩萨的神识,那已经是示现在鱼里面的菩萨了。

所以你看看,我们就想,如果我们是释迦牟尼佛沐浴时候的一条鱼,或者是谛洛巴正在钓鱼时候的一条鱼,那我们该多好啊!啊,是不是啊?马上,你看钓起来烤焦以后,扔下去就成菩萨了,那是不是很好啊!(众笑)

可惜怎么样?可惜我们的缘分不足,是不是?所以这样子我们可以理解,不是说菩萨的这个代众生苦的这个愿力不圆满;是很圆满的。也不是说诸佛他们,这个代众生苦的这个愿力没有成就;已经成就了。但是还有无量的众生怎么样?众生无尽啦。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虚空无尽,众生界无尽,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所以还有众生与菩萨的缘分不足,所以就很难了。

第二是可转之业可以代;不可转之业,受苦,已经受了苦果了,然后还不知道悔改,就不能够与佛菩萨感应道交,没有办法与佛菩萨去感应道交,没有办法与菩萨的那个代众生苦的愿力相应。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不是佛菩萨他不代众生苦。我们要知道,佛菩萨那个愿力是非常真实的,不是菩萨不代众生苦。

打个比方,你看琉璃王。我们《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了,讲到这个公案。这个琉璃王他攻打佛陀的故乡,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杀了释迦种族,造了很大的恶业。造了很大的恶业以后,在回兵的路上,释迦牟尼佛在弟子大众之中,就以大悲心怜悯这个琉璃王,就预言说,“琉璃王如果不忏悔的话,他只有七天的寿命,七天之内,他一定会给大火烧死。”

事实上,这个是释迦牟尼佛的大悲心;事实上如果琉璃王能够知道忏悔,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力还是有办法,帮助他转业的啊。

但是可惜这个琉璃王业深障重,死到临头,还不觉悟。听信那个大臣的谗言,以为说,释迦牟尼佛,他哪里是什么预言啦,他那个预言不准的,因为我杀掉他的亲族,消灭他的祖国,所以他不高兴了,就吓唬我,说我只有七天命了,我就偏不信。

他就听信大臣的谗言,就造了一个大船,躲到,避到那个大海里面去。他就想着,你看大海里面四周都是水,我在海上漂七天。你不是说我七天就会给火烧死吗?我在海里漂七天,我如果不死的话,我回头再来嘲笑你。这样,他就以为他能够免被火烧死。

死到临头还不知忏悔,怎么样?最后结果还是给火烧死了。到第六天已经过了,第六天晚上的时候,那个大臣又洋洋得意站起来说,“哈,我们已经过了六天了,我们也还没有死。可见呢,释迦牟尼佛说的那个可能还不准吧。”

这个琉璃王就得意忘形,乐极生悲。马上宴请群臣,点了很多的蜡烛,连夜就大家大吃大喝,一直喝酒喝醉了,喝得迷迷糊糊,都还在继续喝。有一个人喝醉了,这个人往桌子上一倒,一推,桌子上的大蜡烛就倒在那个船上。船板上刚好有布堆在那里,马上就烧起来,整船的人都给火烧死了。

所以如果他能够知道忏悔的话呢,释迦如来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佛陀他的大慈悲心,是绝对没有分别的。极恶众生,佛陀更加怜悯他,绝对不会去起分别的了。但是不知忏悔呀。

另外一个国王他就比较有智慧,他就懂得忏悔,所以都能够得到佛陀代众生苦的加持力,都能够得解脱。是谁呢?阿阇世王。

这个阿阇世王年轻的时候,杀父、禁母,这个是《观无量寿经》的缘起。把母亲也关起来,把他父亲就活活饿死掉了。并且,那些大阿罗汉去为他父亲说法,他还要诽谤这些大阿罗汉。这些都是极重的恶业,但是他后来能够忏悔。后来身体生疮了,他很恐惧,得到善的大臣的劝导,他知道忏悔,到佛前忏悔呢,就能够转业啊。为什么?佛陀真实的大悲心,代众生苦,所以就转业了。一转业呢,阿阇世王他当生,就在此生此世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品位还很高,还是上品中生。

所以我们看到以后呢,我们就应该很有信心,对不对?你看那个阿阇世王,他那么重的业,因为能忏悔,因为能回心转意,因为能够真正地具有对佛陀的至诚无伪的信心和虔诚心,因为具足信愿行资粮,所以他能够往生,并且品位很高。何况我们此生此世没有造那种极恶的业,又能够精进修行呢?决定能够上辈往生啦。所以一定要学好《观无量寿经》。

所以可见,释迦如来是真实地代一切众生苦。

所以从这个两重意思,我们可以明白了,佛菩萨能代一切众生苦,为什么世间还有众生在受苦,我们可以明白了。

经典上面说,这个是观世音菩萨请法,在经典上面说,两种不可思议。

一、是佛菩萨的加持力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精进修行就能够迅速成佛。这是佛菩萨的加持力不可思议。

二、是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否则就不好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众生在受苦。所以我们这个两重不可思议都要明白。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护正知品第五》上面就说到,诸善由心生。

第一是布施度的圆满是依心。施心圆满,就是布施度修圆满了。“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心乐与众生,身财及果德,依此施度圆;故施唯依心。”如果布施度它的圆满是要依靠财物满足众生,要依靠去布施财物满足一切众生,才能够圆满的话,那么这个世间呢,早就不应该有贫穷饥饿的现象了。

但是我们在佛经里面可以看到,佛陀住世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穷人,也有很多没有什么福报的人。虽然说有六度万行已经究竟圆满的大觉佛陀出现于世,但是穷人依然存在。那么可见布施度,不是依施舍外在的财物给众生得满足,而布施度才修圆满的,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而是依心而圆满的。因为一切的功德都是由心而生,内心里面愿意将自己的所有的财产,将自己的身心性命,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将自己修行的善果,都毫无保留地施舍给众生,生起这种意乐,就圆满了布施度。

所以我们才能够更深地体悟,为什么要“普皆回向”,我们要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财物、我们的修行功德,都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回事向理。这样子的意乐真正生起来,就真正地圆满了六度万行,就真正地圆满了布施度。

第二是净戒依心。持戒度修圆满,也是依靠心的圆满。“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我们恶心断尽,才是真正的持戒度圆满。恶心断尽怎么理解?

内层的恶心断尽是什么?内层的恶心断尽,是我们一起妄念就要转为正念。为什么?我们有众多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能够招感一道,每一个念头,一起念头你就肯定落在十法界之中,看是哪一个法界了,所以要能够把这个念头转得过来。念念相续,念头你不转的话呢,就有众多的生死轮回,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生起来,这个也叫众生,众多的念头生起来叫做众生。所以,我们要把它转得过来,我们要保持正念。心不染境,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这样是断尽恶心。

第三层,我们还要怎么样?还要能够三轮体空。我们不单单是要随时保持正念,而我要连我这个我要保持正念的这个相,也不存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常在正念之中,而不需要刻意保持。不需要刻意保持而又能够呢,常在正念之中。每一个念头都归入真如性海,都与真心相应,都与本体自性相应,这样子的话呢,是“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

第三,安忍度,忍辱度,也是要依心而圆满。“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瞋心,则同灭众敌。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我们如何成就忍辱波罗蜜呢?我们的心圆满了,我们的瞋恨心断尽了,息灭了,这样子是忍辱度圆满了。不是去制伏外在的敌人。我们不要去挖平整个世界,我们要想保护我们的脚不受伤害,在我们的鞋里面,靴底里面垫一个软的垫子就好了,我们走到哪里都不受伤害了。同样的呢,我们的心圆满了,这个忍辱度就圆满了。

第四,精进也是依心。“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我们的心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是真精进。不是外在的事相上面,我身体搞得很疲劳,我的心任何时候,都不忘失正念,我的心任何时候,都能够如如不动,这个是真精进,妄念不起。

第五,静虑依心。“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要修禅定度啊,我们来诵经,来打坐,来修种种的苦行,但是呢,如果只是口念心不行,就是被经所转,心散乱就被经所转。

第六是般若度也是依心而圆满。“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我们所有修行的重点,都归结到观照自心,证悟自心上来。如果不依于自心,就无法证得圆满智慧,无法使自他解脱,超出轮回。所以般若度也依心而圆满。

所以我们透过这个六度依心而圆满,我们也就更加能够明白,诸佛他们代众生苦的愿力已经圆满了,为什么还有众生在受苦?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不是根据我们凡夫的业惑的妄境来判断的。

好了,下午我们继续学习。作回向。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史论之二:库布忍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史论之二:库布忍耶

    本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对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学派之库布忍耶的历史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展开尽量客观公正的评述。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甜蜜恋情

    甜蜜恋情

    这是关于三小只的爱情文,大家想看就看,不看无所谓。
  • 云傲天下

    云傲天下

    剑侠,必定情缘。“一教两盟三派,四家五剑六派”“七星战十恶”“九天”为何物,江湖为何物。枫华落叶:十年一觉枫华梦,死去方知万事空。枫华往事不堪提,兴败衰亡未可知。七秀公孙: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何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 命运觉醒

    命运觉醒

    一个少年,错得千年玉佩,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的修炼旅程。母亲的死,初恋的牺牲,萧星灿手中紧握着玉佩,又该如何?上古功法,扭转乾魂;千年玉佩,地动山移。“我不是万年老妖,也不是护花高手,但是在我身边的人,谁都不许夺走!”一语出,万象灭,这是不是命运,而是觉醒!
  • 异世道魂

    异世道魂

    天元大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有这无尽秘密。这里的职业多的数不胜数。高贵的魔法师,强悍的武者,神秘的刺客!只要能打倒一切那就是王。柳清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在这力量决定一切的世界。为了不被践踏。他将掀起什么样的飓风?????
  • 君临天下只为她

    君临天下只为她

    玉露凋伤枫林霞,痴心仗剑走天涯。今起洛阳从军去,君临天下只为她。他,从乱世搬迁,到背井离乡;从懦弱无为,到敢于担当;从少年游侠,到驰骋疆场;从旌旗初展,到乱世为王。这一切,都只为她,君临天下!历史纯情系列,希望大家支持……
  • 鱼面少女

    鱼面少女

    母亲去世后投靠外婆家的医科少女叶子曦,带着母亲的骨灰在18年后回到这个北方城市。美丽的疗养胜地,却勾起少女的可怕回忆。叶氏一族面对这位大小姐的回归表现出最大的热情,这样的热情背后每个人都各怀鬼胎。那个阴郁男人带着秘密不断出现在她的身边,一点点揭开这个老式别墅里尘封已久的丑陋过去。随之而来的一场血腥杀戮也慢慢拉开了帷幕。少女的骇人梦境究竟是带她揭开真相,还是将她送入地狱?
  • 踏道歌

    踏道歌

    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一颗坚定不移的求道之心,漫漫道途便展现在世人眼前……
  • EXO之感谢我的身边有你

    EXO之感谢我的身边有你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EXO这个组合只是一个花美男组合,可是对于我来说他们是梦想,他们是光,从来没有追星的我躲过了很多明星,唯独没有躲过他们十二个人。“思晗,你为什么这么了解他们?”“这是秘密。”当所有人都否定他们的时候她坚定的说:“如果他们都不能相信的话,那么其他人就更加不能相信了!”“跟他们在一起的话你们就不能自私,因为他们不只是属于你们,还属于那些默默的为他们付出的粉丝们!”
  • 错惹冷恶少

    错惹冷恶少

    天灰灰,有怪叫!草堆里竟横着一鼻血乱喷的男人,抱她大腿要求救!18岁的她心一软,就英勇“献身”了。一句“丫头等我”,她大了肚子,没了文凭,而他妞照泡,妻照娶!当她被一好男人即将娶回家的时候,谁知消失了七年的臭男人以上司的身份,再次空降到她的生命中!“迟到男”的半路插足,一场闹剧悄悄上演……
  • 红发魔女潇洒闯江湖

    红发魔女潇洒闯江湖

    她欧阳邪魅,一出生就与众不同一双红眼,红发....,.小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靠近她就连家里的佣人都只是把食物发下就逃命似的离开了,生怕被她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