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35

第35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八讲(5)

妄心不要息灭,为什么不息灭?因为你息灭妄心的念头,还是妄念,就算你能够把妄念压住呢,也只是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所以其实“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不要息灭它。怎么办?你只要不跟着妄念跑,不放纵它就好了。这个是第二步的修行功夫,不压它,也不随它,不会压制它,也不会跟着它跑。跟着它跑是凡夫;压住它呢?是小乘,是声闻缘觉。

所以第三步呢?“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妄想境,开悟的人明白,这个世界一切种种呢,都是妄想境。一切有相的人、我、众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鸟虫鱼,这一切呢,都是妄想境。为什么?因为都是妄想所蕴积的啦。无明为风,执著就为金,知见为火,爱欲为水,这样子呢,世界就现起来了,所以知道这个都是妄想境,都是妄想所蕴积的。因为我们不认识,不能够体认真如自性,所以就无明妄动;一念无明妄动呢,就觉上生明;觉上生明以后,明什么东西呢?就有一个境界给他去明,就产生了境界相,所以就产生了妄想境。这个呢,《大乘起信论》讲得很完整,很详细。

为什么“住妄想境而不加了知”呢?因为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已经明了了,怎么样?虽然它相是妄想境,但是它体性呢,还是真如体性,相是妄的,体是真的,所以我们不加了知,明白这个妄想境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啦,就好像无水就无波,没有水就没有波浪,本体都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我们对妄想境不加了知。就是说妄想境,我们不会,知道它已经是虚幻的啦,那么我们就不会去分别取舍。不分别取舍妄想境的好恶美丑,就是不加了知,这个是微细了,微细的修行功夫。

第四步的极微细修行功夫,就是“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对妄想境不加了知,那我们的这个“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的心,平时凡夫的心,总是处在二元对立的概念里面,我分别他是男的,她是女的;他胖,他瘦;这个样子呢,总在分别这些,这个总是处在二元对立的,好像真与假,有与无,高矮胖瘦,种种的相对法之中。这个都是什么?都是我们的分别念,分别心在作怪。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一切事物,它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来的啦,无不从此法界流。所以我们现在“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就是无不还归此法界。都是从一真法界真如自性流出来的,都是大圆觉海里面的浪花,所以我们不要去分辨它真与假。所以知道它都是真如自性的显现,所以我们“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所以这个四句连贯起来,就可以说开示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间,在环境中间修行,“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个是《圆觉经》上的开示了。

《金刚经》就更浓缩了,她就是两句话。哪两句呢?“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懂得这两句话,生活中间一切都迷惑不了你了,一切妖魔鬼怪都干扰不了你了。为什么?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这个是不取于相。不着相,而同时又能够不离相,如如不动,当相即道。所以说,底下的三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个不息灭,不了知,不辨真实,都是什么?都是如如不动。

所以我们就能够透过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不被世间的假相所迷惑。随遇一境,就在一境之中解脱。在任何环境之中,都是菩萨修行的地方。就能够在这个环境之中得解脱。你看,地狱里面那么苦,地藏菩萨怎么样?在那个境界里面修福慧资粮,圆成佛道,所以在任何境界里面都能解脱。不是说,一定要在某一种境界才能成就,这样子你就错了,根本上你的知见都错了。所以呢,“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个很重要。

有些人说法,他不太了解,没有透彻。他就说,哎呀,娑婆世界呢,是生灭的,所以是假的;极乐世界呢,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是真的;所以要离开假的世界,生到真的世界,这个话对吗?不对呀,错了,说得不圆满。

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要说假,就都是假;要说真就都是真。可以明白是什么意思吗?要说假的都是假,为什么?我们说娑婆世界是假的,为什么假的?因为它有生有灭,生灭无常。那极乐世界是不生不灭的,为什么也说它是假的呢?知道从哪个层面来讲吗?因为极乐世界,它清净庄严也是相,这个相从哪里生起来呢?相由不生不灭的真心而生起来。娑婆世界呢,虽然有生有灭,它也是相,它的本体是什么?还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要说假,都是假,娑婆世界也是假,极乐世界也是假。可以明白吗?为什么?这是从相上来说。

从性上来说是什么?从性上来说,娑婆世界呢,虽然有成住坏空,但是它的本性,还是我们的真心,不生不灭的真心。虽然是众生的业惑无明所招感的,但是呢,众生业惑无明的本体,仍然是一真法界,仍然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极乐世界,虽然说是阿弥陀佛愿力所庄严,所成就的清净庄严的佛国土,但是它的本性也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所以说从性体上来讲,都是真的。所以这样子呢,我们才容易明白,为什么祖师大德会说我们往生净土,“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生则决定生”说什么?说显现的相。相上面显现,我们离开娑婆世界,往生极乐世界。

“去则实不去”说什么?说本性,本性不是我们的身体,本性是透过我们生灭的身体,见到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它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有离开过你的真心吗?没有。你在娑婆世界,也是你的真心在显现,显现的相;你生到极乐世界了,还是你的真心的妙用,所以“去则实不去”。

所以明白这一点呢,我们对于往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很有信心,为什么?因为就是回到我真如自性的故乡嘛。好像说,是你自己的家,你要回你的家,哪个能够说不让你回你自己的家呢?

如果你要认为说,那个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家,你心里面就有怀疑了,就有疑惑了,我够不够条件啊?阿弥陀佛会不会收我?你要那样想呢,就障碍自己了,就难以往生了。

那你现在明白了,噢,原来极乐世界就是实相般若,就是我的真心的显现。那我以真心来念佛,以至诚恳切,万缘放下来念阿弥陀佛,那么呢,以始觉就念本觉,就在念我的真心。那我将来肯定呢,生到我的真心的家里面去,所以就很有把握了,我自己回自己的家,那绝对是稳操胜券,绝对可以。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世间道中得解脱”,就要能够明白这一点。

但是虽然我们知道,从相上来说,极乐世界也是真如自性的显现,但是我们从相上还是要离开娑婆世界,求生极乐世界,要具足信愿行。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凡夫众生,虽然有不生不灭的真心,但是这个真心本体,它的妙用,它的清净光明显发不出来,所以我们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超出轮回。在那样好的环境里面,去进一步地显发我们本有的福德智慧,成就无生法忍,再来回入娑婆,广度众生。这样子的修行,是修净土法门念佛的人,在世间如何修行“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所以《维摩经》上有一段经文说,“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明世典,常乐佛法。”这个就很明显的开示我们,如何在世间道中得解脱。《维摩经》上又说呢,“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灭痴爱,起于解脱。”这《维摩经》呐,开示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间修行,是非常妙的一部法宝。

那么到此地呢,我们就把这个常随佛学的行持,也是四个偈颂,也讲说圆满了。

3.常随佛学的果

底下就是常随佛学的果,果上的真实的利他广行。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常随佛学的果,就是自利学成了,果上利他呢,就以平等的大悲心,真实地拔苦与乐。

悉除一切恶道之苦,以普贤行,在一切恶道之中拔济众生。“等与一切群生乐”,真实地赐与众生解脱的乐,并且经过漫长的时间,在广大的空间,而修普贤行门,常随佛学,无有穷尽,这是后面的两句。

恒顺众生

接下来的偈颂,就是正宗分的第二科了。前面第一科是常随佛学,就偏重于自利,自己解脱。底下这一科是恒顺众生,是讲利他,分为五道,总共有二十个颂,五道来讲恒顺众生。

所以我们讲,恒顺众生这一愿是普贤十大行愿里面的核心的核心。你看它这有二十个颂来解释,我们就可以明白了。因为佛陀成佛的目标,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教化众生,所以恒顺众生,要转自我为中心,转过来以众生为中心。这个二十个颂,就开示我们了,恒顺众生分为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事实上就是怎么样?就开示我们如何由凡夫到成佛。

这二十个颂,你都听明白了,你都深入,你都了解窍诀了,你都知道修行了,那么你就对于成佛之道,你就很清晰了。在凡夫地位,如何一直到成佛怎么修,一步一步你都很清晰了,所以我们才赞叹,我们才了知,普贤行愿法门确实是重重无尽,事事无碍,赞莫能穷,确实了不起,确实是为等觉位的大菩萨说的法。

资粮道是什么?打个比方,2008年,我们要参加奥运会,那么你有没有这个资格呢?比方说,你也想去参加奥运会这个长跑比赛,你有没有这个资格呢?并不是说,你想去跑,你就可以让你去跑。你要取得这个资格,参加竞赛的资格。同样的,我们要参加成佛的竞赛,我们也要取得资格。现在看看大家有没有资格。资格是什么?就是资粮道。

资粮道,什么样子是圆成了资粮道呢?怎么样是修好了大乘菩萨的资粮道呢?三个条件,就说已经成就资粮道了。

第一个是坚固的出离心。

第二个是广大的菩提心。

第三个是具足正见。这个正见,还是指世间的正见,业果如理取舍。

出离心很坚固了,对世间看破放下了。菩提心很广大了,为利有情愿成佛。然后业果取舍,很如理如法了,谨言慎行,一切的身语意业都清净了。这样子呢,可以说你有了参加成佛竞赛的这个资格,你就是资粮道的菩萨了。

到资粮道以后,接下来就是到加行道。

第三,加功用行就能开悟,所以第三就是大乘的见道位,见道位就是开悟。

第四就是修大乘的修道位。修道位就是悟后起修。

然后无学道位。无学道,什么都不用学了,学好了,学圆满了,毕业了,究竟圆满了。那是什么?那是成佛了。

所以整个二十个颂,我们只是能够非常略地说一说,以后有机会的话,会详细地讲解这个上面的窍诀。

1.大乘的资粮道和加行道

我们先说大乘的资粮道和加行道,在《普贤行愿品》的偈颂里面,它是两道合在一起说的。合在一起说呢,分为两类,就是接人之道,待物之道。

在日常生活中间,如何去待人接物呢?就有四个颂来讲大乘的资粮道和加行道。接人之道,就是对于有情一个颂,如何对待;对于同行者,大家一起修普贤行的人怎么修,这是一个颂;对于善知识,我们怎么对待,这是一个颂;对于如来我们怎么恭敬,这个是一个颂;这个四个颂,都是讲接人之道,这是接人之道。应物之道,也是两个颂,那么住持正法,修习法藏是一个颂;于苦海中成功德藏,是一个颂。

这个总共六个颂,我们就可以明白怎么去修资粮道和加行道了。

我们先看第一个颂。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那么就是说,我愿意常常地顺从一切众生的愿心。

同类推荐
  • 祖师禅:做个不受惑的人

    祖师禅:做个不受惑的人

    本书将参禅的观念、方法和心态做了系统化的说明,旨在引导读者了解和参修祖师禅法,使读者可以在现实的环境和身心现象中,自由自在地活出精彩人生。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热门推荐
  • 仙瑶行

    仙瑶行

    门派缚灵石下,墨湘挽剑起誓:“求仙问道,不为长生,意在逍遥。”奈何造化弄人,因果难断。以武入道,筚路蓝缕,女修成仙,凤毛麟角。命途多舛的墨湘被神秘宝物认主,踏上了修仙之途。
  • 极品大少

    极品大少

    胡智锋原本是一个风流公子哥。一场意外发生了...鸿运集团范氏父子想利用天价钻石整垮胡氏集团,却被胡智锋设计狠狠整了几炮...
  • 一婚到底,高冷男神又来了

    一婚到底,高冷男神又来了

    安夕颜爱上了自己姐姐的未婚夫,这种错爱,她打算直接掐死在萌芽状态。但不料,二十岁生日那天,他狠狠地夺走了她的初吻。想大方爱,她不敢;想逃,亦无法逃开;终于那一日,她趁着醉酒,凶神恶煞地撂下狠话,“莫向北,你要是再敢亲我,我就……缠死你!”他一个翻身向上,低头,以唇封缄。安夕颜傻了!她抖着两条小白腿,在犹豫着……到底……是缠还是不缠?……莫向北,身份显赫,身家过百亿。他有未婚妻,名唤安丁香,八年前出车祸,成了植物人。他不仅没悔婚约,更是将未婚妻的妹妹接到身边,妥善安置,待如亲人。众人皆传,莫氏集团总裁不仅身份尊贵长相出尘,更是一位有情有义善始善终的绝好男人。每当听到这话,安夕颜就忍不住冷哼……“绝世好男人?”每当这时,莫向北就强忍着掐死她的冲动,“安夕颜,我要的,从来都是你!”......新文:http://novel.hongxiu.com/a/1206747/【一见倾心,抢来的老婆有点甜】
  • 疏雨吹梧桐

    疏雨吹梧桐

    舟车之行,一路风尘。浮浮沉沉,纷纷扰扰,一切都重要,一切又显得那么无足轻重。曾经为刀光剑影而一往情深,曾经对江湖的快意恩仇而深醉其中......且看一位少年医生如何闯荡江湖,抱得美人归!
  • 阳光汹涌

    阳光汹涌

    那一年,阳光汹涌,正是每个人最美最好的季节。几个落寞的少年偶然相遇。他们在课堂上看小说、下跳棋,放学后在楼梯打架、闲谈、抽烟、追女孩。他们逃课,讨厌课堂上的东西,跑到大河边的草地上说着无聊的理想和各自的故事。他们跟老师和家长作对,却又屈服在他们制定的规条之下。中考在即,初中生涯进入倒数。忽尔之间,面对即将的分离,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心事,有着各自喜欢的人。猜疑、妒忌、背叛、性与暴力之间,纯真的友情与初萌的爱情,那把在阳光下闪着亮光的刀子,是否会把这一切都瓦解。青春的他们找不到答案。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我是正经人

    我是正经人

    小透明作者穿越到了架空的世界。既然这样……来自现代的三好【腰好肾好菊好】青年。在鱼龙混杂的异世界,该如何保全自(zhen)己(cao)呢?库呼呼……
  • 景安旧颜

    景安旧颜

    【已完结】七岁的安陌送走了十岁的古安,从此浑身带刺地等待少年归来。八年后的少年已经褪去了当初的稚嫩,甚至眉宇间都带着凛冽。他说,我叫洛安。她不知道,古安之所以叫做古安,是因为他的心里住着安陌,而洛安之所以叫做洛安,是因为有一个叫做安陌的女孩从他的心里走过。她以为他们还可以像以前一样,可她忘了,他们之间隔着八年,她永远无法逾越的八年。离去的那一刻,她看着面前那张明媚干净的笑脸,在画纸上恍如昨日,她提笔轻轻印下一句话:【我们终将安于陌生,却永远怀念】
  • 邪少孽缘

    邪少孽缘

    楚辉生来没见过父亲,母亲是隐居海外的富豪,请了一大群花花公子从小培养他泡妞技巧,教他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在楚辉25岁那年,母亲交给他神秘任务,要用最残酷的方式报复家族的仇人——唐氏集团董事长唐华德。楚辉成功混进了唐家,游走在唐华德三个女儿中间,楚辉把唐氏集团带上了事业的巅峰,又将集团推向深渊,在即将得报大仇的时候发现唐华德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 霸道王爷的穿越小王妃
  • 千秋梦念

    千秋梦念

    缘之一字,难断,更难续。你既毁去这一切,那么我将重塑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