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47

第47章 净土奥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第二讲(2)

我们要回过头来看自己,我们是真能念佛吗?能够这样来反省、来领悟,修念佛法门就是具足地修如来一切法门,具足地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当然就能够万缘放下念阿弥陀佛。

从用上来说,念佛名号有三种妙用。

第一种妙用是阿弥陀佛名号能够灭重罪。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忆佛念佛能够除灭种种烦恼,灭种种重罪,所以又称之为宝王三睐。念佛三昧跟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所讲的金刚三昧其实都是属于首楞严三昧,都是属于首楞严定,都是自性定,自性本自具足的。

第二种妙用是阿弥陀佛名号能够救拔地狱众生。《观无量寿佛经》上说,如果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但是他临命终时能够得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念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国土。

一个从来没有听闻过佛名的人,而且他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本来是要堕地狱长劫受苦,但是他临终能够头脑清醒,能够值遇善知识教诲而生起信心,十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犹如活命神丹,入口即活,能够救拔临入地狱的众生。

第三种妙用是阿弥陀佛名号能够开发智慧。忆佛念佛就是全体摄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为自己的智慧德能,就是以彼果觉做我因心,转生灭妄心为无生智,就能由有念而入无念,暗合道妙,因往生而证无生,巧入无生法忍,所以要能够忆佛念佛。

第三个理由就是为了速证菩提而忆佛念佛。

我们已经深信净土妙理,就更加要厌离娑婆求生极乐,因为净土成佛道、证菩提容易,而在五浊恶世之中要证菩提、成佛道很困难,所以为了速证菩提而忆佛念佛,求生净土。慈云忏主作了一本《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上面就以十种比较来说明在娑婆世界成佛难,在极乐世界成佛易,从十个方面来比较为什么净土成菩提容易,而娑婆世界成佛道很困难。

第一个方面是净土常见佛,故易;娑婆五浊恶世不常见佛,故难。

第二个方面净土常闻法,故易;浊世不常闻法,故难。

第三个方面净土诸善俱会,故易;浊世恶友牵缠,故难。

这三个方面,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常得亲近佛法僧三宝,常能见佛闻法,所以易证菩提。而我们在娑婆世界要见佛是不容易,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也只有八十年,已经涅槃了,而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以人间的世间来计算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会下生成佛,所以处在佛前佛后难中,见佛为难,也难闻正法。

第四个方面是净土无有魔事,故易;浊世群魔扰乱,故难。

第五个方面净土不受轮回,故易;浊世轮回不息,故难。

第六个方面净土无三恶道,故易;浊世恶趣难逃,故难。

西方极乐净土修学环境非常好,没有魔障干扰,而且寿命永劫,不受轮回之苦,也没有三恶道,所以容易成佛。

第七个方面净土胜缘助道,故易;浊世尘缘障道,故难。

西方极乐净土之中听到一切音声都是启发我们的真如自性,听闻到阿弥陀佛所变现的那些白鹤、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都是在演说佛法,念佛、念法、念僧。听到风吹树动的声音,听到水流的声音都是在引导我们忆佛念佛,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水从摩尼宝珠之中流出来分为十四支,十四支也是表法的,这就可见各种殊胜因缘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地明心见性成佛道。

第八个方面净土寿命无量,故易;浊世寿命短促,故难。

第九个方面净土圆证不退,故易;浊世修行多退,故难。

第十个方面净土一生成佛,故易;浊世多劫难成,故难。

这是从十个方面来比较,我们就能够知道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速证菩提,所以要忆佛念佛。

第四个理由是为了报恩而忆佛念佛。

我们为了报佛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最好的报恩方法就是忆佛、念佛、成佛,也引导一切众生都忆佛、念佛求生极乐。

第二个问题就是怎样忆佛念佛才能相应呢?甚至于我们扩大一点说,我们要修行成就,修任何法门都好,怎样才能够心与法相应呢?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如来就开示得非常透彻,如来说,在修行道路上有两个重要问题一定先要理清,也就是二种根本和二决定义,明白了二种根本和二决定义,修行的因地才会真,才不会果招迂曲,才能够速证菩提。

在《首楞严经》第一卷上,佛陀开示了两种根本,佛说:“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成饭,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就是说这两种根本很重要,如果不懂得两种根本就是错乱修习,就是盲修瞎炼。就好像你放很多沙子想去把它煮成饭那永远不可能。

“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缘所遗者”很重要,以这个“缘所遗者”也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才是本修因。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错认妄心为自性,我们错认第六意识的攀缘心为我,我们学了《心经》上面讲到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要照见五蕴皆空。色蕴当然是指物质,我们的肉体,照见色蕴空,这个肉身不是我,后面的四蕴都是指精神,这也不是真正的我,要照见皆空。

我们接触外在的世界有种种的感受,这就是受蕴;对感受有种种的价值判断,有种种的想法,这就是想蕴;有了想法以后就会考虑怎么取舍,怎么去采取行动,这些就是行蕴。

还有受、想、行这三蕴能够生起,它依托的就是识蕴。识蕴有八识,前五识,有意识,意识又可以分为五俱意识和独头意识。第七末那识是我执识,第八阿赖耶识是含藏识。如果以识心认为这就是我,就是以生灭心来修行,就是错误的,因地就错了,下手就错了。有一句俗话就是说从初一错到十五,一开始错了,后面就步步都错了,所以开始修行这个本修因就不能够用生灭心来修。

无始菩提涅槃的根本是真心本觉,我们的真如自性,要与真心本觉相应来念阿弥陀佛,来忆佛、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修行窍诀就告诉我们怎样来以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作为本修因来忆佛念佛,那就是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这八个字很重要,要证得念佛三昧一定要能够实践这八个字。

下手的功夫就是先把妄想歇下来,不要动念,这是我们先讲念自佛的方法,后讲念他佛的方法。

念自佛来证念佛三昧的方法:

先把自己的妄心、妄想全歇下来,不要动念,眼睛闭上不看外境,鼻子也不嗅味,口不开,身不动,眼、鼻、舌、身四根就都收摄了,再收摄耳根。

收摄耳根是不听外面的声音,反闻闻自性,不是用耳根的浮尘根去闻,也不是用耳根的胜义根去闻,而是用耳根的闻性,不生不灭的能闻的自性去闻。文殊菩萨说,听到声音的时候并不是心生起,因为闻性本来就在那里,就没有心生起,声音没有的时候也不代表闻性消失了,因为闻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我们这样向内反闻的时候,渐渐就会感觉到我们的身心都空了,身体不存在,世界也空了,只有这个明明了了的觉知还是灵明不昧的,这个时候就会听到妙音,这个妙音就好像夏夜的虫鸣,也好像夜空的天籁一样,非有声,非无声,经上面称之为如幻妙音,妙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如幻妙音是非有非无的,非有声非无声,它不是依托缘而起的,是如幻的音声,这个时候眼、耳、鼻、舌、身五根就都收摄了,因为五根收摄了,所以跟这个五根随起的五俱意识也就不生起了,五俱意识不生起以后,独头意识也因为失去了所依之处,也不得现起,渐渐地它也不能现起了,这样意根也收摄了,更进一步就能够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

正如六祖大师有个开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是在修行的因中就转过来了,转第六意识的分别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的执著为平等性智,所以说六七因中转。我们念自佛来证念佛三昧就是这样来修,这就是都摄六根。

六用不行,惟余一觉。因为他的用不再去起作用了,所以惟余一觉,六根都收摄了,这时候惟余一觉。一觉就是我们的清净心,这个就是显出净念来了,这个净念就是《首楞严经》上所说的“缘所遗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清净心,就是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都摄六根”以后为什么要继续修“净念相继”呢?因为都摄六根以后虽然一时显出清净来了,但是不能够恒清净,因为六根里面的习气随时会攀缘生起,这样的话净念就会被染污,所以要用第六意识收摄以后所转过来的妙观察智来觉照,使净念相继,净念相继、相续不断就能够证入念佛三昧,所以念自佛证念佛三昧的次第就是这样修行的,就是这样修证的。

而净念相继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保、任、住(保持阶段、任持阶段和安住阶段)。

首先是妄念一起就用妙观察智的观照般若来照住,妄念自然消失,这就是保持阶段;功夫纯熟以后能够任由净念发生而相续不断,这是任持阶段;任持阶段成熟以后,进一步就是安住在依本觉不生不灭的理体而起始觉回光返照的观智,用绵密的观照来融合不生不灭如幻妙音的状态,就由此而证入三摩地,就是在念佛三昧之中,这是保、任、住来使我们净念相继。

这样我们就能够领悟佛在《首楞严经》第四卷所说的修行上的第二个问题:二决定义。要依不生不灭之性来作为本修因,在《首楞严经》第四卷,佛说:“汝等决定发心,于妙三摩地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第一义,尔等若欲菩萨乘,人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就是说我们如果在因地以生灭心作为本修因来求证得不生不灭的佛果那是不可能的。

“佛告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以无生灭性,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性作为因地心才能够圆成佛道,这是我们修行的二决定义里面的第一决定义。

第二决定义就是,前面已经教了我们以不生不灭的真心本性为本修因,也就是涅槃的根本,这里面就是教导我们要能够审观烦恼根本。

佛说:“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审观烦恼根本。众生迷惑颠倒是由于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因为有根本无明,所以妄起见分和相分,能所对立,引生六根;因为有枝末无明,所以六根取六尘,引生六识,分别取舍,就烦恼现起了。所以要懂得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要懂得烦恼现起的根本是什么,这样来修持,我们就能够懂得修行路上的两个重要问题,就是二种根本和二决定义。

第三个问题就是忆佛念佛有哪些方法?

方法当然很多,有一些大德把她归纳为四种念佛,这是我们所熟悉的,也就是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智者大师说有五门念佛:

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

行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心必愿生彼国土,即是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这个其实就是指持名念佛。

第二观想灭罪念佛三昧门。

行者想佛身,专注不已,遂得见佛,光明赫奕,照触行者,尔时所有罪障皆悉消灭,即是观想灭罪念佛三昧门。这个其实就是观想念佛。

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

观此佛从自心起,无别境界,即是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

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睐门。又观此心,亦无自相可得。

第五就是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

这是天台宗三祖智者大师所开示的五种忆佛念佛的方法。

贤首宗四祖清凉澄观国师也开示了五种念佛方法:

第一种是缘想境界念佛门。一心观念阿弥陀佛。这是忆想外境念佛,将来能够生到变化土。

第二种是摄境唯心念佛门。是心作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能够这样来念,当来生劣受用土。

第三种是心境无碍念佛门。观念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是心境互融念佛法门,当来能够生到胜受用土,殊胜的受用土。

第四种是心境俱泯念佛门,就是是心是怫。佛相泯绝,心和境都泯灭了来念佛,将来能够生到法性土,我们能念的心、所念的境、所念的佛号都能够俱泯,所以能够惟是一心,悟入我们的真如妙心,能够生到法性土。

第五种是重重无尽念佛门。诸佛如来是法界心,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将来能够归到法界无障碍土。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了,无论是天台宗还是贤首宗的祖师都非常重视念佛法门,可见这个法门的殊胜,当然最简捷、摄机最广的是持名念佛,我们乃至于只是散心念佛都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净土圣贤录》上也说了一则往生的故事。

有一位女居士深信净土法门,天天都念阿弥陀佛名号,礼拜阿弥陀佛,她也很想劝她的丈夫、度化她的丈夫能够念佛,但是她的丈夫不相信,怎么劝他都不肯念。还说:“我没有你那个闲工夫,你去念吧。”

女居士后来想了一个方法,让她丈夫能够念佛。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呢?她有一天偶然就看到邻居的小孩子在玩铜铃铛,于是她心生一计,在自家的大门口挂了一个铜铃铛,等到她先生回来的时候对他说:“夫君啊,最近这段时间社会治安非常不好,小偷也多、恶人也多,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就不开门,我平时把门关起来,如果你回来就请你摇一下这个门楣上挂的铃铛,同时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此作为暗号,我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不然我就不开门。”

她丈夫就想:是呀,你这个方法好,并且你一个人在家里面我也不放心。所以她丈夫就说:“可以,以后我回来就摇一下铃铛,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赶快来给我开门。”夫妻两个就配合得非常默契。

三年以后丈夫生病死了,虽然死了,没有气了,但是胸口还是热的,所以就不敢下葬,五天以后她丈夫就复活过来了,悲欣交集,一边哭一边就跟他老婆说,他死以后去到镬汤地狱,非常痛苦,在镬汤地狱的油锅之中非常痛苦的时候他突然就回忆起三年以来每天都在摇铃念佛,他就不知不觉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时油锅里面充满莲花,热油变成清凉池。

阎罗王觉得很奇怪了,知道他也曾经念佛号,就说:“那好,你回去好好念佛。”于是放他回来了。

我们看看随口散心念佛尚且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力、加持力,何况是我们能够深信切愿来念佛名号呢?何况是我们能够至诚恳切、万缘放下来念佛名号呢?当然是能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了。更何况是我们现在学了大势至菩萨教导的见性念佛的法门,大势至菩萨教我们的迅速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我们将来临命终时决定能够上品上生。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伊斯兰文化新论

    伊斯兰文化新论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热门推荐
  • 再见,吸血鬼王子

    再见,吸血鬼王子

    你见过有像我这么倒霉“美少女”吗?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学长表白,却被一个从天而降的“笨蛋”距到,有没有搞错?!这位笨蛋竟是一位大帅哥!没想到这位帅哥是一位吸血鬼!从此,夏黎希开始了鸡飞狗跳的生活。只是,她好像喜欢上了他这个笨蛋!!
  • 七年诅咒

    七年诅咒

    我仅想用文字书写一个故事,记录一个女孩的一路成长历程,谨以纪念曾经的掌心梦话一路殊途。by瑾虞我以为“浪够了玩够了就回家好不好?我一直未走,在等你回头”能打动你的心,我以为我的八年能换你回首。by洛婉嫣离人不归一梦千年。我从梦中惊醒,想起一个少年,在我尚年幼的时候出现过,他安慰我,我以为那就是承诺。你可知,不是我选择了孤独,而是孤独偏偏挑中了我。这仅仅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结局。数次轮回,折磨得我痛彻心扉。我厌了倦了,如今的我,可曾还是我?by梦繁花
  • 银枪伏魔录

    银枪伏魔录

    唐隆兴的青梅竹马被人抢走了,更倒霉的是他们一家三口穿越到了修真的世界,他们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没有金手指,只有离奇曲折的情节,热血澎湃的故事。
  • 时空守护者之次元至尊

    时空守护者之次元至尊

    成为了时空的守护者,游荡在各个位面之中,与众多高手交手,身旁众多美女围绕...且看张风如何纵横时空
  • 圣战苍穹

    圣战苍穹

    很多人说玩游戏就是被游戏玩,你相信吗?网游——他一个人的战斗!职业网游玩家方涛,带领着自己的宝宝到处征战,是魔兽的就要对他臣服,是对手的就要给他跪下……看方涛如何玩转游戏界……
  • 灵胎录

    灵胎录

    不一样的修仙路,不平凡的修仙人。一个人在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之前,一定拥有过一个并不起眼却是让他萌生伟大理想的小目标。
  • 复仇公主的坎坷恋爱

    复仇公主的坎坷恋爱

    冷怡雪的妈妈被杀了,而且是在她的生日中,这在她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她遇到了改变她的白马王子,她与他相爱了,可是他隐瞒了她,他已有未婚妻,她们分手了。他打了她,为什么?她活得时间不长了!他会怎么做???请细看本文,挺好看的,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加我qq2513028498来提出,谢谢!!!
  • 契约之绝剑

    契约之绝剑

    本书有一只伪娘主角与各类女孩纸傲娇、三无、病娇、元气、各种天然、无口、小恶魔、お嬢様、多重人格、女仆、魔女娘、兽娘、各种娘……还有各种不科学,你要是认真你就输了233
  • 帅气校草恋上拽丫头

    帅气校草恋上拽丫头

    女主:难道我就要这样败在他手里吗?男主:你不跟着我,谁会要你?女主:没有你我都可以创后宫啦!男主:你的意思是怪我咯?女主:拜拜,有事先走。内容轻松搞笑,不要错过_(:з」∠)_
  • 阴阳断

    阴阳断

    青灯览罢夜难眠,晓看无云月似烟。酒后巡游三分醉,空中征战九龙鞭。阴阳几行奇门遁,八卦连星北斗偏。人间离奇荒诞事,春秋一梦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