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9500000030

第30章 病证通说(3)

(1)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头面、体表,而脏腑气血方面的变化多反映疾病的本质。例如假寒证,最多见的还是身大热而四肢凉。假热证多见于面色的改变,如面红如妆的戴阳证。又如身大热但欲近衣被,口渴但喜热饮,而在舌、脉、里证等方面,常反映疾病的本质。如脉数、舌红、苔黄、便干、尿短赤等常为真热的表现;脉迟、舌淡舌白润、便溏、尿清长等常为真寒的表现。舌的润燥常是一个可靠的指标,舌湿润水滑者常属寒证,舌干燥津液短少者常属热证。

(2)假象终究和真象不同,仔细观察不难区分。如面红来说,真热是满面通红,假热是面红如妆,游移不定。又如口渴来说,口渴而喜冷饮者,常见于热证,口渴喜热饮,饮亦不多常属寒证。

总之,辨别寒热真假,要多方面考虑,慎重鉴别,综合判断,切不可根据某一二个表现就盲目下结论。否则就会发生“寒寒热热”之误,火上加油,或冷水加冰,后果不堪设想。

何谓虚实真假?

单纯虚证、实证辨别不难,但当虚实有真假疑似之时,辨认清楚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具体临证要仔细辨认。

真虚假实系指疾病的本质是虚证,而有时却见到“实”证的表现,这些“实”证表现,是假象。习惯上也把真虚假实证称为假实证。例如,正气虚弱的人,有时反出现类似“实”的表现。一方面可以见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胖嫩苔润滑、脉虚无力等正气虚弱的表现,但又可见到腹胀、腹满腹痛等一些类似“实”证的表现,但仔细分析起来,腹虽胀满,但有时减轻(多在上午减轻,下午较重),和实证的腹满持续不减或减不足言不同,腹虽痛但喜按,和实证腹痛拒按不同。所以病虚是本质,“实”象为假象,即真虚假实。正如《景岳全书》所云:“至虚之病反见盛候。”

真实假虚系指实是疾病的本质,而虚是表面现象,是假象。即病属实证而有“虚”的表现。

例如,实邪结聚的病,反出现类似虚的表现,在临证时,不可不慎。阳明腑实,里热炽盛之病人,一方面见到大便秘结、腹痛持续不减又常拒按、潮热谵语、舌苔黄燥等实证的表现时,有又可见到脉沉、精神沉默、四肢不温等类似于“虚”证的表现。但仔细分辨,可以发现,脉虽沉但沉实有力,精神沉默但说起话来却声高气粗,四末不温似阳气不足的虚寒证,但身大热,恶热,甚或潮热,故这些“虚”证的表现是一种假象,而实证表现才反映疾病的本质。正如《景岳全书》所云:“大实之病,反见羸状。”

如何鉴别虚实之真假?

虚实真假鉴别要点在于舌脉和症状的仔细审察,大凡脉有力者为实,脉无力者为真虚,舌质苍老坚敛,舌苔黄厚者,多为真实,舌质淡嫩,舌苔薄白滑者多为真虚;新病,身体较强壮者多为真实,久病,年高或身体衰弱者多为真虚。

需要指出,虚实真假很容易和虚实夹杂相混淆。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证候,虚实真假是一真一假,而虚实夹杂是虚证实证同时并存。而从治疗上来说,也是不相同的,虚实真假是针对真象而治之;虚实夹杂则虚实同治,补其虚攻其实,攻补兼施。在具体辨证时,不可将二者混淆,应严格区分开来。

表寒证与表热证、里寒证与里热证临床如何鉴别?

表寒与表热、里寒与里热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类证候,临床辨证时,要善于抓住症状特点、舌苔脉象等几方面进行区分。应当指出:

(1)表寒证以恶寒为主,疼痛比较明显,无汗。

(2)表热证以发热为主,咽喉红肿疼痛是其特点。

(3)里寒证主要指里实寒证,而里虚寒证多称为阳虚证。

(4)里热证主要指里实热证,而里虚热证多称为阴虚证。

(5)里实寒证多由直接感受寒邪所致,如贪凉饮冷等。里实热证多由感受阳热之邪或脏腑功能活动亢进所致。

虚寒与实寒、虚热与实热有何不同?临床如何鉴别?

虚寒与实寒虽然都属寒证的范围,但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均有根本区别,治疗用药亦不相同。所谓虚寒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寒从内生,即“阳虚则外寒”之意。机体阳气不足,温煦生化能力减弱,机体不得温暖,故出现寒证的症状,属阳虚证的范围。而实寒是指外感阴寒之邪,使体内阴寒过盛,损伤阳气,出现寒的表现。阴寒偏盛,阴盛则寒,即“阴盛则内寒”之意。虚热与实热虽然都属热证的范围,但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亦有根本区别。

虚热是泛指阴、阳、气、血不足而引起的发热,分别称为阴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阳虚发热,它们之间又有不同(详见虚热的类型)。但一般所说的虚热以阴虚虚热为主,即“阴虚则内热”之意。阴液不足,不能制阳,相对阳盛,故见到热象。

实热是泛指外感阳热之邪或外感阴寒之邪从阳化热(在表化热或人里化热),或脏腑机能亢盛而出现的热证,即“阳盛则外热”之意。实热虽有在表在里之不同,但习惯上实热证多指里实热证。

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的病机和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由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病变,除寒证、热证外,还有阴虚、阳虚、亡阴、亡阳四种证候。

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不同。

应该指出:

(1)由于阴阳是互根的,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故亡阳亡阴常先后出现。从临床实际来看,常是先亡阴,后可能出现亡阳。

(2)亡阴亡阳两种证候的主要区别点是:亡阳之汗是大汗淋漓,汗冷清稀不黏,四肢凉。亡阴之汗是汗出热而黏,肌肤温。

(3)亡阴亡阳与汗的关系是:亡阴亡阳都可由汗出过多而引起,叫做大汗亡阴,大汗亡阳。而亡阴、亡阳又多伴有汗除不止,故出汗是亡阴、亡阳的重要表现。

为什么说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总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就是说,诊察疾病,辨别证候,最后都要归属为阴证或者阳证,这样就能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不管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千变万化,如何复杂,都可以用阴阳两纲来进行概括。八纲的其他三对纲领也可用阴阳来概括。如表实热证属阳,里虚寒证属阴。

阴证、阳证的表现是什么?

一般而言,凡属慢性的、虚弱的、抑制的、静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无热畏寒的证候都属阴证。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皮色暗淡,身倦蜷卧,语声低微,呼吸微弱,静而少言,精神不振,但欲卧寐,纳食减少,口淡无味,大便溏泻,小便清长,无热恶寒,腹痛喜按,脉沉迟微弱无力,舌淡胖嫩,舌苔少滑润;或疮疡塌陷,久不收口,分泌物清稀无味。

凡属急性的、亢盛的、动的、强实的、代谢旺盛的、进行性的、兴奋的证候都属阳证。临床可见身热恶寒,心烦口渴,声高气粗,面红目赤,躁动不安,甚或发狂,心烦不寐,咳嗽声重,大便秘结不通,小便短赤,腹痛拒按,疮疡红肿痛热,流脓味大,舌红苔黄,脉洪滑实而数等。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表里寒热虚实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交错在一起,故不能截然划分清楚。因此阴证和阳证之间也不是绝对分开的,往往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证候。如表寒证,表属阳,寒又属阴,故情况比较复杂。

何谓气虚和气陷?

气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虚、实两方面,主要反应为脏腑功能活动的异常改变,一般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情况,气虚和气陷属于虚证范畴。

气虚,是指全身或某些脏腑机能衰退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活动减退,以及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下降等方面。

气虚病证,多由劳伤过度,久病耗伤,年老体弱或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一般临床常见的气虚证有肺气虚、心气虚、脾胃气虚、肾气虚、肾不纳气等。气虚证多见于慢性疾患、老年患者、营养缺乏、疾病恢复期以及体质衰弱等病变。气虚证的临床表现特点是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面色不华,诸症活动时加重,舌淡,脉细软无力等,其中尤以疲倦乏力和脉细软无力等症最为重要。

由于气虚病机是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元气不足则宗气必虚,宗气能出喉咙而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虚损,故呼吸气短而少,懒言声低而怯。

宗气不足,气血营养供应不达于周身,所以全身疲倦乏力。气虚则水谷精微不能营运于上,清窍失养,故见头目眩晕。

宗气不足则卫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汗孔开合失司,常开而少合,因而自汗频出。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则化源不足,血行无力而虚少,故见舌质淡,脉象细软无力。

另外,应当指出,气虚证在临床上除见上述共同脉证外,尚需根据各脏腑之功能特点,进一步分析其虚属于何脏何腑。一般来讲,各脏腑气虚之特点,多与其生理功能有关,如肺气虚的特点是“主气”功能的衰退;心气虚的特点是心“主血脉”和“藏神”功能的衰退;脾胃气虚的特点是腐熟水谷和运化精微的功能衰退以及中气的下陷;肾气虚的特点,是肾“藏精”、“生髓”、“主骨”和“气化”、“封藏”等功能的衰退。

气虚和气陷有何内在联系和临床特点?

气陷,是气虚病变的一种,是以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脾气虚陷,脏腑机能衰退,脏器维系升举之力减弱,而造成脏器位置下移等表现。所以,气陷证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多因中气不足,失其统摄维系升举之职,因虚而下陷所致。临床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疾患。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是既可见有气虚证的共同症状如头目昏花、少气倦怠等外,主要还表现有腹部胀坠感,脱肛或子宫脱垂,或大小便滑泄不禁等症。

什么是气滞和气逆?其临床特点如何?

在生理情况下,气运行于周身,应流行通利而疏畅。如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气机不利,气行阻滞而不畅,从而产生脏腑机能失调或障碍等病理改变,则称为“气滞”或“气郁”、“气结”。

由于人体气机升降运行多与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以及肠主泌别传导等功能有关,故临床常见的气滞证多与这些脏腑之功能失调有关。形成气滞证的常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则可使肝失疏泄而致肝郁气滞。

(2)饮食失调,气机不利,可使脾胃肠之运化、升清、降浊、传导功能失调,可导致脾胃肠道气滞。

(3)外邪侵袭,阻滞肺气,肺失宣降,则可致肺气壅滞。

此外,用力努伤、跌仆闪挫等因素,则多使胸胁、腰膝等局部组织气机阻滞,而使局部组织和关节机能发生障碍。

气滞证的临床表现是闷胀、疼痛。其特点是胀重于痛,时轻时重,时胀时消,亦常表现为“攻痛”、“串痛”性质,部位不完全固定,且每在嗳气或矢气后暂时缓解或减轻。除胀痛外,气滞证还多见胸闷、腹胀等症。其他如乳房发胀、里急后重等也多属气滞范畴。

病机:气郁壅滞,聚而不行,故胀满而闷。气机失畅,气血一时性失于畅通,不通则痛,故发疼痛。但由于为机能障碍,非有形之邪,且“聚散无常”,故其胀痛,时轻时重,时胀时消。如表现为痛无定处,游走串痛者,则多属肝气串痛。

由于气滞部位不同,故闷胀疼痛之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如:肺气壅滞,则可见胸满而闷痛,咳嗽喘促。肝郁气滞,则可见胁肋胀痛,或胸胁串痛,以及乳房作胀等,且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胃脘气滞,则可见胃脘胀痛,嗳气频作。肠道气滞,则可见腹胀,走串疼痛,矢气则舒,或便秘,或里急后重等症。

气滞证候临床多见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溃疡病、胆道疾病及慢性肝炎等疾患。

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失于和降的病理反应。升降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之一,如肺气肃降、胃气和降、肝气疏泄升发而不太过,则为人体气机升降和调正常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上气逆证,一般多指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升发太过而致的肝气上逆而言。

气逆证的成因是,肺气上逆多由外邪侵袭或痰浊壅滞,导致肺失肃降而气机上逆;胃气上逆,则多由胃寒停饮,或痰食阻滞,或邪犯胃腑,胃气失于和降而气机上逆;肝气上逆,则常为肝郁气滞的另一种病理表现,或常与气滞同时并见。多由于大怒伤肝,肝气暴张,升发太过而上逆,或由于肝气郁滞,气郁久而化火,气火上逆而导致肝气上逆,肝阳上亢之证。此外,由于惊恐等情志因素,损伤肝。肾之气,或气郁横逆而上冲,或气挟寒饮而上逆,则发作奔豚病证。

气逆证的临床表现为: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发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可见头痛、眩晕、昏厥,甚则呕血等症;奔豚病证,则可见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等症。

一般说来,气滞、气逆属实证范围,治当理气降气,以使气机运行恢复正常。

气虚与气陷、气滞与气逆等证之治法如何?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1)气虚与气陷的治疗:气虚证,由于其病理主要是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故其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以补气(益气)为主。常用方药如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能益气健脾。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炒扁豆、莲子肉、薏苡仁、桔梗、砂仁、陈皮、大枣)可益气健脾和胃。

气陷证,由于其病理是因气虚脏腑机能衰退而导致清气不升,升举力衰,内脏下垂等病变,故治疗应以补气为主,兼以升提之品。常用方药如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常加用枳壳15—30克。

由于气虚下陷,导致内脏韧带松弛,内脏位置下垂,以及小便失禁、大便滑泄、脱肛等症。其治疗方药则应于益气药中,加用升麻、柴胡、葛根、桔梗等升提药,或加用益智仁、金樱子、诃子、南米壳、赤石脂等固涩药。

(2)气滞与气逆的治疗:气滞证,由于其病理为人体某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功能障碍,故其治疗应以理气行气为主。常用方药为五磨饮子(乌药、槟榔、木香、枳壳、沉香)、金铃子散(金铃子、元胡)。

气逆证,由于其病理为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而不顺降,临床多表现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肝阳上亢,气火冲逆于上等病理反应。故其治疗原则应以降气镇逆为主,常用方药有降气平喘如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炙甘草、肉桂、前胡、厚朴、陈皮、当归、生姜);镇逆止呕如旋覆花代赭石汤(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大枣);降逆止呃如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生姜、竹茹、橘红)。

(3)临床常用理气行气药归类:

疏肝理气:如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等。

开胃行气:如陈皮、木香、砂仁、蔻仁、佛手、莱菔子等。

通肠行气:如枳实、厚朴、木香、槟榔、沉香、大腹皮、乌药等。

宣肺降气:麻黄、杏仁、桔梗、瓜蒌、枳壳、苏子、旋覆花等。

关于理气行气药物在临床上的运用,如香附、木香、枳壳、陈皮等可用于各种气滞证,而以肠胃气滞最为适合。若肝气郁结或肝经气滞,则多用青皮、郁金、川楝子等药。由于临床上气滞多与肝失疏泄有关,故常以理气药与舒肝药同用,方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之类。

气虚证和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各有何异同?

同类推荐
  • 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眼科疾病防治手册

    眼睛的基础知识,眼睑、角膜、结膜、泪器、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正、眼外伤等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防治方法。其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合眼科患者及初、中级医师阅读参考。
  •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本书介绍了近视与弱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强调指出:科学的用眼卫生、正确的预防措施、恰当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本病发生率,控制病情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三大关键。
  • 画说千古中医

    画说千古中医

    起死回生,精于切脉,望而知之的扁鹊;精通各科,创制麻沸散,开世界外科手术之先河的华佗;著伤寒金匮,倡辨证论治,世代呼之为经方之祖的张仲景;巍巍堂堂,百代之师,有药王美誉的孙思邈;踏千山尝百草,治方药济万民,成就百万言本草纲目巨著的李时珍……一代代名医辈出。
  • 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根据健康的一般规律,本书又分为“防病”(即保健)与“治病”两大体系,前六章分别从饮食、锻炼、养心、日常养生、经络养生等角度讲防病,主要讲述大师们的日常保健方法及经验,如朱良春教授常喝的“长寿粥”,邓铁涛教授常练的“八段锦”,李济仁教授常饮的“保健药茶”,王绵之教授常用的“打坐养心法”,何任教授提倡的“中年进补”等。后十章则主要讲述大师们对各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包括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病、儿科病等十大种类。
  • 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为了帮助健康体检者、患者及家属、亲友解读健康体检的检验结果,由温州市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检验病理专业委员会牵头,会同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等单位,组织老专家和在一线忙碌的同道共同编写了《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这本科普性读物,其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热门推荐
  • 替身乞丐夺君宠:哑妃撩心

    替身乞丐夺君宠:哑妃撩心

    又名《何处最相思:哑妃撩心》她是他捡回来的小乞丐,单纯胆小孱弱,他亲昵着叫她小哑巴,给与她无数宠爱,那一夜醉酒迷情,她躺于他的身侧,由女孩真正蜕变成女人。却不知这一切竟只是因为她似她。那一夜之后,他亲手将她送进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他笑的如妖精般,丝毫不见怜惜:“用你的身子,去魅惑他。”天翻地覆之后,他是妄图谋朝篡位的逆臣贼子,她是本该满门抄斩的罪臣之女,一场虐恋,几度情深,最后到底是陌路相忘,还是共见繁华,亦或是,黄泉为伴……
  • 因爱无悔

    因爱无悔

    也许只一句分手,就能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多少爱情能够从牵手走到一生,多少人又能陪你从青涩走到成熟,一切只因爱过无悔!
  • 复仇——九年之约

    复仇——九年之约

    她,冰山。她,温柔,她,腹黑,九年之约,如期而至。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 恶魔校草的呆萌甜心

    恶魔校草的呆萌甜心

    洛小小收到了A市最好的贵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报道的路上碰到了学生会会长冷熙夜,这个出了名的冷酷无情。更悲催的,洛小小扯坏了冷熙夜的项链,“喂,你扯坏了我的项链,是不是要补偿我啊”“我真的不是……唔”洛小小话还没说完嘴就被不知名东西堵住了,惊吓过后才发现自己被强吻了,莫名来气,自己的初吻就这样被陌生人夺走……
  • 形单影只:生活不在童话里

    形单影只:生活不在童话里

    记忆中的小魔王有双冷戾的眼英气的剑眉,高挺的鼻梁嘴角微微上扬痞痞的笑小魔王与人打斗时总是淡定地站在最前方他冷颜冷语一两句话就能挑起对方的怒火对方气急败坏地带着一群人拼了命的去揍他而他他不要命的能打死他们……形单影只,讲述着青春与成长的纯爱故事。
  • 重生:诗酒趁年华

    重生:诗酒趁年华

    重生后,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大事儿?岁月中那些长长短短的过往,都不过是为了梦里的繁花,最后的芳华!————“水晶鞋是别人给的,灰姑娘的路总要自己走。”(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左手种田,右手虐渣的故事。)
  • 寻梦婺州窑

    寻梦婺州窑

    《寻梦婺州窑》文笔流畅、通俗易懂、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富含哲理、知识广博,应该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读物,它不仅适合青少年,成人也值得一读。
  • 红尘烟雨之才女独大

    红尘烟雨之才女独大

    人生知己难寻,更叹知音难觅,与其平淡凑合,不如闺房独行。奈何芳邻白眼,爸妈唠叨刺耳,姑娘芳心未许,谁家郎君有意,千个不如先个,才女独大红尘。
  • 醉过才知酒浓

    醉过才知酒浓

    不是所有的事都能重来,周放重活一世,知道了自己要什么;韩小童胆小心软,能否抓住自己的幸福;秦其芳迷失自我,高处不胜寒。
  • 淇园编

    淇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