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称得上是最严重的社会威胁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谓无处不见恐怖主义肆虐的痕迹。有人把这股恐怖主义狂潮称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 更有人惊呼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最早的恐怖活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但恐怖主义真正形成,并超越国家范围还是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恐怖主义更是猖撅一时:绑架暗杀、扣押人质、劫持飞机、炸弹爆炸,全世界几乎日无安宁。
在俄国,每年的1月1日,当成千上万的莫斯科居民聚集在红场聆听俄罗斯新国歌、看焰火表演、欢庆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人们不曾想到有一支人人身怀绝技、个个武功精湛的特种部队正用机警的目光注视着广场的每一个角落。“阿尔法”别动队在近30年的风雨历程中,共参加了数十次反恐战斗,为俄罗斯的反恐怖斗争立下了赫赫战功。最近几年,受国内分裂势力和经济衰退影响,俄罗斯治安不佳,恐怖绑架事件频频发生。在其他部门束手无策之时,“阿尔法”别动队却凯歌高奏,给恐怖分子以有力打击,成为一支举世瞩目的反恐怖尖兵。
一、恐怖分子屡造事端
近几年来,俄罗斯国内安全最为头疼的是车臣问题,这一问题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使俄罗斯时刻面临着遭受恐怖袭击的威胁,在俄罗斯境内发生的恐怖事件不能说全部,至少是绝大部分与车臣有关。列举最近10多年来与车臣武装分子有关的恐怖事件,便可看到问题的严重性。
——1991年11月8口,车臣武装分子劫持了一架图-154飞机,机上17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都成为人质,飞机被迫改变航线,飞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后来这些人质被释放。这些绑匪都是为巴拉耶夫工作的,后来他们成了车臣非法武装中的主要领导人。
——1995年6月14日,车臣叛军占领了俄罗斯南部靠近车臣地区的斯塔夫罗波尔州布琼诺夫斯克市市立医院,将1100多人扣为人质,结果造成100多名人质丧生。
——1996午1月9日~24日,约600名车臣武装分子偷袭了达吉斯坦共和国基兹利亚尔市,在基兹利亚尔和达吉斯坦与车臣的交界地区展开行动,将近3000名平民被扣为人质,这次事件造成90多人伤亡。
——1996年1月16日,一支亲车臣的土耳其突击队在黑海海岸特拉布宗港口劫持了一艘渡轮。这艘渡轮原计划开往俄罗斯,船上的255人作为人质。3天以后绑匪释放了全部人质。
——1996年3月9日,车臣叛军在土耳其的同情者劫持了从塞浦路斯起飞的飞机,以引起世界对车臣局势的关注。后来这架飞机在德国幕尼黑降落,劫机犯投降。
——1999年9月4日,俄罗斯达吉斯坦地区布音阿克斯科的军官家属区发生爆炸,64人丧生。俄罗斯指责车臣叛军应该对此负责。
——1999年9月9日,莫斯科东南一座9层高的公寓楼发生爆炸,造成93人死亡,车臣武装分子涉嫌参与此案。
——1999年9月13日,莫斯科南部一座公寓楼发生爆炸事件,至少有70人丧生,车臣叛军涉嫌参与此事。
——1999年9月16日,莫斯科南部800公里的伏尔加顿斯克市内一座9层高的公寓楼发生爆炸,大楼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0人遇难。俄罗斯官员称车臣叛军制造了此次事件。
——2001年3月16日,3名车臣分子劫持了一架从伊斯坦布尔飞往莫斯科的图-154客机。机上有162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绑匪将飞机降落在沙特阿拉伯城市麦地那。第二天,在其中的50名人质被释放后,沙特特种部队突袭了这架飞机,最后三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女乘务员、一名绑匪和一个乘客。
——2001年4月22日,为抗议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战争,约20名亲车臣分子闯进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瑞土酒店,劫持了那里的120人作为人质。12小时后,武装分子释放了所有人质并向当局投降。这次绑架事件的领导人后来在一个特赦令中被释放。据称,这名土耳其人1996年就曾率领一伙亲车臣分子参与了在黑海挟持一艘渡船的行动。
——2001年7月31日,两名持枪男子在俄罗斯南部城市斯塔夫罗波尔劫持了一辆公共汽车并射伤一位地方官员,据俄罗斯媒体透露,车上有41名外国乘客。
——2002年5月4日,一伙武装分子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家旅馆内劫持13名人质,抗议俄罗斯军队在车臣地区的行动,后来这伙武装分子缴械投降。
——2002年10月23日,一伙武装分子劫持了莫斯科一家剧院,将剧院内的600多人扣为人质,即莫斯科人质危机。
纵观上述恐怖事件的解决,没有一件不与“阿尔法”有关。然而,反恐怖行动与打仗却有所不同。
反恐怖行动主要包括解救人质、排除不同性质的危险物品、捣毁恐怖分子巢穴和搜剿恐怖分子等。反恐怖行动一般根据不同任务,灵活采取各种战术手段,确保反恐怖作战任务的完成。在这一方面,解救人质的任务显得更为突出。
解救人质是在和平环境条件下,解救出被恐怖分子劫持、已失去行动自由的人员的行动。它与战场营救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区别。其共同之处都是要确保被营救人员的生命安全。但由于被扣人员所处的背景不同,因而,它们行动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在解救人质时,必须根据被劫持人员所处的环境,以及恐怖分子的戒备程度等,灵活运用不同的解救方法。
“阿尔法”部队的首次作战行动是1979年7月28日在美国大使馆大楼。潜入该大楼的恐怖分子尤里,伏拉先科要求迅速提供一架飞机以飞往国外,否则,将引爆炸弹炸毁大楼。根据安德罗波夫的指示,特种兵赶赴现场。与这名叫尤里,伏拉先科的恐怖分子进行谈判的是扎伊采夫。扎伊采夫后来回忆道:“我很快就意识到,这一威胁是很现实的,于是,尽最大努力软化尤里,伏拉先科的立场。当时,我称自己是外交部领事司的工作人员。我们谈了两个半小时,但遗憾的是,没能说服尤里,伏拉先科。我们收到克格勃主席射击罪犯右手的命令。当时,希望打断他按着保险销的手指。狙击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尤里,伏拉先科仍然引爆了爆炸物,也炸飞了自己。万幸的是,这枚自制的炸弹由数个部分组成,只爆炸了一部分,因此,除了罪犯外,没有任何人受伤,我们也由此获得了经验。说实话,当时,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事,而媒体对这一事件也只字未提。”首战告捷,“阿尔法”引起前苏联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1979年12月27日,前苏联对近邻山国阿富汗采取了突然袭击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当夜,奉命调赴战场的“阿尔法”部队参加了强攻阿明宫的激烈战斗。在兄弟特种部队的配合下,“阿尔法”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占了戒备森严的阿富汗总理府,当场打死了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阿明。“阿尔法”部队第一次真正地经受了一场“战斗洗礼”,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战斗能力,但也首次付出了牺牲9名队员的惨重代价。
1981年~1986年,前苏联境内共发生3起重大恐怖事件,但由于“阿尔法”反应快速,行动果断,这3起恐怖活动无一得逞。1981年,在萨拉普尔市,“阿尔法”别动队干净利索地消灭了两名携带冲锋枪、将25名学生扣为人质的恐怖分子。整个别动队和学生无一伤亡。
1983年,“阿尔法”别动队又一次毫无伤亡地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成功地制服了几名劫机犯。当时这几名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图一154客机,并将57名旅客扣为人质。同样的战斗也发生在1986年,在苏联的乌法市。“阿尔法”队员击毙两名恐怖分子中的一名、击伤一名,己方人员和所有人质毫发未损。在谈判中,“阿尔法”部队的许多成员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和顽强,这是因为,在每一次行动中,“阿尔法”部队经常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进攻性,防止他们对人质施加暴力。阿尔法部队的成员具备一套独特的与恐怖分子谈判的战术,他们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生活阅历,使之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内心活动。
在1994年~1996年和1999年~2000年的两次车臣战争中,“阿尔法”更是锋芒毕露。1995年6月14日,车臣匪首巴萨耶夫率200余名武装匪徒,乘车潜入俄南部城市布琼诺夫斯克,劫持了近千名政府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及病人为人质,要挟俄政府停止进攻格罗兹尼。“阿尔法”别动队奉命来到车臣战场,歼敌任务异常艰巨也非常危险,好在最后联邦政府采取了退让政策,才使几十名特种队员免于牺牲。1996年,车臣另一匪首拉杜耶夫率领600余名匪徒冲入基兹利亚尔市,把3000名医生、护士及市民绑为人质。“阿尔法”别动队担任强攻突击群的第二梯队,负责最后解救人质,经过殊死搏斗,人质终获自由。“阿尔法”功不可没。
近年来,俄罗斯连续发生爆炸事件。2000年8月8日晚6时,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广场地铁站内,发生严重爆炸事件,造成无辜市民8死53伤的惨烈景况。就在事发后的20分钟内,一支反恐怖小分队迅速赶到出事现场。机警的队员在不到半小时内,即从爆炸现场附近搜寻并排除了另一枚爆炸装置,避免了另一场更大的伤亡。随后,小分队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制作了犯罪嫌疑人的电脑图像,迅速出击,于翌日凌晨将两名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这支小分队就是俄罗斯的“反恐怖利器”,闻名遐迩、战功显赫的特种反恐怖突击队——“阿尔法”别动队。
“阿尔法”别动队,是个令恐怖分子心惊的名字。
二、阿尔法应时而生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盛行,并已向苏联蔓延。1973午,一架雅克-40型客机在伏努科沃机场遭到4名武装歹徒劫持,机上旅客全部被绑架而沦为人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内务部联手采取紧急行动才解救了人质,这一事件在苏联国内造成了巨大震荡,人们精神紧张,从而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当时,苏联在全力准备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而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中东恐怖组织“黑9月”闯入奥运村,绑架并杀害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此事引起全世界的震惊,也给苏联极大的触动。为预防慕尼黑奥运会以色列运动员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绑架后惨遭杀害的一幕再次发生,保卫预定于1980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奥运会,同时,应付前苏联国内已经出现的恐怖主义苗头,前苏联领导人决定尽快建立一支受过良好职业训练、并可以在国内外随时随地用于打击恐怖主义的特种部队,打击劫机、绑架、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于是,A小组应运而生。
1974午7月29闩,当时任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后来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尤里。安德罗波夫签署了一项绝密命令,决定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支完全新型的绝密部队,其主要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一般人都将其称为“阿尔法”部队,但特种兵都称其为“A部队”。同时,安德罗波夫的命令只有一份手稿,他甚至没有让他最信任的打字员重新打印一份。这支完全新型的、绝密的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当时只有极少数的军官知晓。
现在关于这一决定有多种说法:A是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姓名的第一个字母,A代表反恐怖等。在该部队隶属的第7(作战调查)局经常简称其为NN,或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意指外部观察)。在“阿尔法”近30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代价也是奇迹的:在过去进行的营救人质过程中,没有造成一名人质的死亡。但这次莫斯科人质营救行动是个例外。这一部队的军人可在35周岁时退休。这也说明了其工作强度是如此之大,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年9月25日,正式确定了部队指挥官,即苏联英雄、边防军入维塔利·布别宁。组建之初,“阿尔法”部队就已身负重任,因此,该小组对入选的成员可谓“万里挑一”。“阿尔法”部队首批成员不超过30人,他们全部是身手不凡的克格勃青年军官,并且,全都是通过了严格考试后,才得以跻身于这支最精锐的特种突击队。
1977年11月,“A部队”指挥官更迭,代替布别宁的是克格勃第7局的成员根纳季·扎伊采夫,并一直服役到1988年11月。1992年,俄总统下令,重新任命他为该部队指挥官。现在已成为将军的他表示:“‘阿尔法’部队的名称是记者于1991年想出的,当时,开始利用我们清除前苏联各共和国内的反对派运动。当国家领导人对在维尔纽斯牺牲的同事维克托·沙茨基赫拒绝承认时,这一部队首次被曝光。然后又有传闻称,在维尔纽斯的电视中心工作有克格勃的特种部队‘阿尔法’。于是,这一名称立即出现在各家报纸的版面上,并随即转移到正式文件中。但这一部队的老兵和新兵仍喜欢使用老名称,即‘A部队’,而‘阿尔法’则更常被一般人所使用。”同时,也有人将这一部队称为“别动队”。
“阿尔法”别动队隶属于联邦安全总局,这支武装力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执行特种任务;二是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三是政治上具有绝对可靠的信赖性;四是经过特别挑选、训练和专业技术教育;五是直接隶属于最高行政当局;六是参与任何级别的冲突和战争。这支在克格勃领导下的特种部队与国家安全和军事情报密切相关,在情报、侦察、监视以及对实际的或潜在的敌人的资料收集和处理方面,特种部队是一个疏而不漏的网。
特种部队能实施直接攻击,执行破坏任务,在政变中夺取重要设施(如电台、机场、政府首脑机关),取代被推翻者的政治军事权力,处理敌人后方驻地部队投降之事以及执行其他特种任务。克格勃特种部队由一个几百人的小型专业核心部队组成,其中包括秘密谍报员。克格勃特种部队执行经过精选的、较少的、极其安全的任务,其中包括战略破坏和干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领导入、关键人物的行动。
克格勃特种部队原则上是为进行小规模特种作战而组成的,适合在没有掩护、没有隐蔽、没有当地支持的情况下作战。当前,特种部队的任务是:根据预定目标的优选顺序收集、缴获或抑制对方设备、设施,进行地区侦察,包括通信情报定点侦察,运送特种武器,反劫机事件,为空降兵大规模空降提供导航服务,为空中攻击或导弹攻击提供终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