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2900000014

第14章 宋·西夏(5)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调集60万大军,亲自率领倾巢南下,妄图一举灭宋。仅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南宋朝野大为震惊。是年,吴璘已62岁高龄,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兵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任命吴璘担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南招讨使。吴璘指挥西线宋军,接连收复秦、洮、陇、商等州,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缓解了东南战场的压力。

乾道元年(1164年),吴璘被召回京城,受到高宗、孝宗厚礼款待,又封为太侍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镇兴元府。他来到汉中以后,修复古堰,灌田数千顷,使当地百姓爱益非浅。

乾道三年(1166年),吴璘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追封信王。

吴挺(1137~1193),南宋将领。字仲烈。吴璘的儿子。因功臣名将的儿子,荫袭中郎将,并应召赴京,受到宋高宗赵构的接见。高宗向他询问西军军事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的回答皇上十分满意,被破格授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后。不久,改任利路钤辖,利州东路前军同统制。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毁盟兴兵,他的父亲吴璘担任宣抚使总领陕西三路大军迎战金军,他自己也独当中军统制要职。他所带领的中军全部打黄色旗帜,人人奋勇杀敌,金军最怕吴家军,往往还没有见到吴挺这支精兵的踪影,大兵们就相互惊呼“黄帜儿至矣!”畏之如虎,往往自我惊扰,不战而溃。吴挺与兄弟部队一起收复秦州,大破治平寨,夺取南市城,陕西战场取得抗金大捷。他很快就升任荣州刺史,熙河经略、安抚使。次年,金军重整旗鼓,再犯陕西,吴挺先后与金军在六盘山、瓦亭、德顺城展开激战,并夺取巩州,再升任郢州防御史。

宋孝宗继位后,封吴璘为陕西、河南路招讨宣抚使,全面主持陕西军政事务,25岁的吴挺已成长为西线战场的一员统帅,是阻止金军西侵南犯的一支主力部队。他屡建战功,先后被赏加武昌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中军统制等职。

乾道二年(1166年),吴璘病逝,吴挺曾一度给父亲守丧而暂时离开战场。守孝期满后,朝廷重新启用他,被任命为左卫上将军,主管京城禁军侍卫步军的重要差事。淳熙元年(1174年),改任兴州都统、定江军节度使。在任期间,他在宕昌开设互市,大量从西羌换取好马,积极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用来专门对付金人的铁骑军。他把辖地驻军统一编制为10个军,选配好主将,严格进行训练,使之成为一支劲旅。他还发动官兵自修堡寨,自造军械,节省军队开支,赈济灾区,为地方救灾出一份力量。他大公无私,将不成文的“折估”制(驻军长官公开侵吞公家钱财的一种旧规)给废除了。鼓励驻军给当地兴修水利,开荒种地,从而大大减轻了地方人民的负担。

宋光宗四年(1193年)春天,吴挺因病请求回家休养,朝廷批准他以太尉之职退养。同年病逝,享年56岁。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吴曦(1151~1207),南宋叛臣。吴挺的儿子。因出身于吴氏功臣世家,初授右承奉郎,后改任武翼郎。父亲吴挺去世以后,于庆元间(1195~1200年),先后担任建康军马都统制。兴州知州兼利西路安抚使,武宁军承宣使,太尉。

庆元六年(1200年),权臣韩侂胄计划对西南用兵,吴曦早有野心,想乘此机会重返川陕,割据一方。便大力活动,贿赂朝臣,得到韩侂胄的同意,实现了掌握西部军权的愿望。开禧二年(1206年),宋廷打算在川陕开辟抗金战场,便将西部军政财大权都交给吴曦,任命他为四川宣抚副使,兴州知州,兼陕西、河东招抚使,“听便宜行事”。吴曦认为时机已到,就投靠金人,把陕西阶、成、和、凤四州国土拱手送给金国。次年正月,吴曦派部将利吉导引金兵进入凤州,接受所献四州土地。金国封吴曦为蜀王,吴在兴州僭称伪王。但是,吴曦的叛国行为不得人心,他只过了一个月的大王瘾,就被兴州合口仓官杨正源等官员杀死,党伙也被消灭。吴曦一家的主要成员都被处死,只有吴玠一支的子孙未被连坐外,吴氏家族和吴璘子孙都被迁出四川,免去一切功名和职务。

吴家三世建功西垂,屡受奖赏,爵高王侯,在川、陕一带民间有口皆碑,多有传颂。但是,由于吴曦犯叛国大罪,吴家80年所积累的荣耀功勋都毁于一旦而付之东流。

刘锜

刘锜(1098~1162),南宋将领。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前泸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9个儿子。“南渡十将”之一。他少年时代跟随父亲生活在军营之中,年龄稍长,就被父亲带上转战于陇右战场,参加抵御西夏的各种战斗。他胆大、心细,尤以箭法精熟而著称。《宋史》载:“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刘锜由高俅推荐入朝,担任阁门祗后。宋高宗继位后,特授他阁门宣赞舍人,知岷州,为陇右都护,成为专门对西夏作战主力部队的一名指挥官。由于他作战勇敢,夏人畏之如虎,就连夏国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威名。据史载,“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小娃娃就立马不敢再哭了。当张浚代表朝廷宣抚陕西时,看到刘锜是个奇才,任命他担任泾原经略使兼知谓州(今甘肃平凉)。富平之战失利后,他率部退驻德顺军。不久金兵攻打谓州,部将李彦琦降金,谓州失守。为此,刘锜被降职为知锦州兼延边安抚。绍兴三年(1133年)复职,担任宣抚司统制,与吴玠分别负责守卫陕西和四川。以后又被召入京城,任江东路副总管。六年(1136年),提举宿卫亲军。刘锜还把王彦部下前护副军(即八字军)和解潜部下的骑兵整编为前、后、左、右、中、游奕6军,每军各编1000人,分由12位将领指挥,经过严格训练,成为一支精锐的野战军。十年(1140年)五月,金主撕毁与宋朝签定的和平协议,向南宋大举侵犯。刘锜当时正担任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节制军马。他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占领东京,再而进攻顺昌(今安徽阜阳)。刘锜根据这一判断,就预先率领3000人退守顺昌,准备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继续南犯。为了坚定将士们的守城决心,他派人把颖河等水道的所有船只凿穿并沉入河中,向广大官兵们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决一死战才是唯一的出路。又将自己和部将们的家属安置在寺庙中,四周堆放柴草,派兵守护,并对卫兵们说,如果城池失守,就从他的家属居住的地方放火烧起,不让一户家属落入金人的手中。“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跃曰:‘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顺昌被数倍于守军的金兵围攻4昼夜,将士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誓死与城池同在,经过无数次血战,杀敌不计其数,城池完好无损,非常成功的完成了这次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战略阻击任务。

金兀术得知顺昌失利,立即亲自率领10万大军增援。刘锜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决定智取。部将曹成等2人在得到刘锜面授机宜后,便率部去迎击金兵,但未经几个回合,2人便假装坠马被金兵俘获。金主在审问时,曹成按照刘锜事先所编造的话回答说:“刘锜是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京图逸乐耳。”金兀术根据口供判定刘锜是一个花花公子,很看不起他,认为这样的将领不堪一击,所以就不带攻城重武器,轻装前进,直逼顺昌城外扎营,连亘15里,全军毫无戒备思想。而这边刘锜也按兵不动,只是先派人悄悄的在颖河中投毒,数日后金兵多数病倒,失去战斗力大半。刘锜认为时机已到了,他组织一支队伍,人人手持长柄斧和长把标枪,排在阵地的前列,专砍敌人首先冲过来的骑兵的马腿。而待骑兵倒地后,再用标枪刺杀,结果大破金军的所谓“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经此一战大败金兵,刘锜的威名也在全军中传开,“顺昌之战”也被金兵视为恐怖的末日。第二年,金兀术再次率大军南侵江淮地区,宋廷也再次命令刘锜率军迎战。刘锜仍然运用顺昌战役的打法,首先大破金军的铁骑兵,一经接触,金兵们就惊呼“此顺昌旗帜也”,便抱头鼠窜逃命。但是,此次大捷,不仅未能给刘锜带来好运,却反而遭到朝廷主和派的妨恨,被派往荆南府、潭州(今湖南长沙)任地方官。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又调60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一一落到实处,唯有攻打刘锜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金主完颜亮气愤得咬牙切齿,决定亲带大军与刘锜决战。当时刘锜担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总指挥部设在清河口。金兵这次不敢怠慢,采用毛毡裹船运粮,刘锜则派游泳好手潜入水中凿沉金人的粮船。金军一面留精兵与刘锜相对抗,另以重兵转入淮西。属刘锜节制的大将王权却被金大军吓倒,不听调遣,不战而逃,彻底破坏了刘锜的作战布署,不得不暂时退守扬州。金军也派万户高景山进攻扬州,两军在皂角林,经过一番激战,高景山被打死,并俘虏数百人。不幸此时刘锜身染重病,只得留侄儿刘汜率1500人扼守瓜州渡口,命部将李横率8000人固守扬州城,自己暂赴镇江养病。宋廷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向总指挥江淮战役,他首先来到镇江,见到刘锜已经病重不起,就临时任命李横代理刘锜的指挥权,可是,当金兵直逼瓜州时,刘汜首先败退,李横孤军不能抵挡,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刘锜一手训练而又身经百战的一支铁军就这样几乎全军覆没。刘锜本人被召还京城,暂时安排在试院内闲住,等待处理。次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刘锜“呕血数升而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谥“武穆”。

任得敬

任得敬(?~1170),西夏大臣。汉族。女儿是乾顺皇后,仁孝皇太后。

任得敬原来是宋朝镇戎军所属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安乡)的通判。宋靖康元年、夏元德八年(1126年),西夏军攻打西安州,城破时,他率军民投降,西夏皇帝乾顺命令他仍然权知州事。夏大德三年(1137年),任得敬又把女儿献给乾顺做妃子,因此被提升为静州防御使。后来,乾顺对曹氏和任氏两位妃子都非常宠爱。任得敬为了帮助女儿夺取乾隆顺的专宠,就经常向朝廷权贵和宗室执政大臣们行贿,御史中丞芭里祖仁等权臣一时被任得敬的计谋所迷惑,都誇赞任氏父女有才有德有能,应当加以重用。乾顺终于在大德四年(1138年),立任妃为皇后。父以女贵,任得敬也同时被提升为静州都统军。

夏大德五年(1139年),乾顺病故,儿子仁孝继位。新帝把自己的生母曹氏与任氏并立为皇太后。这期间适逢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叛军一直打到灵州城下,威胁到都城兴庆府的安全,夏国朝野一片惊恐。萧合达本来是辽国的官员,因护送成安公主下嫁西夏,被乾顺留在夏国,后来因为立有战功,升授夏州都统军。任得敬认为自己立功上爬的机会到了,立即主动请缨,要求担任剿灭叛军的任务。经仁孝批准,他采用智取的办法,顺利夺取夏州,并开仓赈济,抚谕军民,很快安定了夏州。萧合达也在逃跑中被杀,一场动乱很快就被平息。任得敬立了大功,升任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

任得敬自认为功劳很大,理应入朝参予最高决策层的工作,便于人庆四年(1147年)上表要求入朝,而御史大夫热辣公济告诫仁孝说:“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濮王仁忠也非常赞同御史大夫的看法,任得敬打进中央中枢圈的想法未能实现。任得敬见濮王仁忠不好对付,就转而千方百计去拉拢晋王察歌,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成为好友。人庆五年(1148年)年底,濮王仁忠去世。任得敬乘此机会,加紧以金银珠宝贿赂察哥。在察哥的推荐下,天盛元年(1149年)仁孝召任得敬入朝担任尚书令。次年,又升为中书令,终于如愿掌握了夏国的朝政大权。天盛八年(1156年),晋王、察王又相继病逝,仁孝在军政方面原来都是依重于察哥的,现在只能依靠得敬一人了,便让任得敬当了国相。现在,他所惧怕的濮王和晋王都死了,便开始肆无忌惮的一手专权。他先把3个弟弟中的一个,安置当上殿前太尉(任得聪),控制宫廷禁卫大权,另一个当上兴庆府尹(任得恭),控制了京都地区,还有一个任南院宣徽使(任得仁)与担任枢密副都承旨的侄儿任纯忠等,一同掌握着机要、转递和引见的特权,把皇上与外界封锁得水泄不通。

任得敬家族几乎完全控制了宫廷和整个都城,并把仁孝掌握在自己的手掌之中,这时他的野心更加膨胀,便产生了非分之想。天盛十二年(1160年),任得敬被进封为楚王以后,他出入宫禁的仪从,差不多同皇帝仁孝一样。从天盛十七年(1165年)开始,他还在西平府灵州大兴土木,重修城池,建造宫殿。满朝文武大臣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仁孝也只有继续给他加官进爵进行安抚。不久,加封他为太师上公、总领军国重事、秦晋国王。期间,任得敬又两次试探金国和宋国的态度,引起了金国的反感。乾祐元年(1170年),皇太后任氏病逝,他感到事情不能再拖延了,就向仁孝公开摊牌,要求把夏国的西南路和灵州一带国土划分给他自立为国。仁孝不得已,一面表示同意,一面向宗主国金朝上表,请求金国批准。金国看出这不是仁孝的真心实意,而是被任得敬所逼迫的无奈举动,便回复夏国说:“事颇靡常,未知措意之由来,续当遣使以询尔。”任得敬看出金国是持反对态度的,只不过是在拖延时间,准备处置自己而已。此时他内心非常恐惧,便只有谋反一条路可走了。但是,仁孝和夏国文武大臣们在金国的坚决支持下,粉碎了任得敬的篡权阴谋,一场未遂政权被挫败。任得敬被诛杀,任氏一族被灭门。

同类推荐
  • 乱世南渡

    乱世南渡

    王孙公子,本是锦衣玉食,无奈一朝遭劫,难回从前,想要重拾从前的生活,又要怎么去争取?-------------我是管平潮的忠实FANS,不知来看这本书的,有没有同好之人?作为一个做文案策划的广告人,居然写不好自己小说的简介,感叹,感慨!平素工作的严谨,或许会让这本书并不会如题目那般沉重,所以各位大可不必抱着苦大仇深的态度去读这本书……求收藏,求推荐,深谢之!
  • 破案之尘埃落定

    破案之尘埃落定

    璎珞正在停尸房检查尸体,这么恐怖正经的气氛下,鼻子闻着叫化鸡的香味。抬头看着在院中县太爷和他儿子吃的特别香。想到,师傅说得对,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不管什么年纪!太欺负人了!
  • 唐末枪魁

    唐末枪魁

    彷徨无助,困扰迷惑的时候,唤起心中的那位英雄吧。一起快意恩仇,扫清寰宇,还心灵一块净土,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左手亮银枪,腰系无尘剑,跨下白龙马,一身玄盔亮甲,旷古未有的骁骑骑兵银枪队,绝世神兵,兵法阵战,大战唐朝大军、沙陀骑兵……。这是一个渺小伴着伟大,英雄伴着美女,邪恶伴着正义,野兽伴着驯兽人的时代。在这乱世当中,且看我们的英雄如何作为。斟杯美酒,带上笑声,一起看唐末枪魁舞河山。……世道混乱,被人逼得活不下去了,怎么办?反!第一猛将李存孝追着我打,怎么办?战!有外国人欺负咱们,怎么办?干!有美女真心真意喜欢我,怎么办?娶!有人封我大官怎么办?做!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怎么办?我的个乖乖,还不赶快回家,在这丢人现眼啊……。
  • 奉先令

    奉先令

    吕布,字奉先,人称飞将,亦称之为三姓家奴。吕骁,字英奇,飞将之子,耻与三姓家奴为伍。父子有隙,而渐行渐远,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杀丁原、刺董卓的情由,慢慢浮出水面。吕奉先,当真是那个轻狡反复、勇而无谋的武夫吗?我看未必!
  • 大唐现代化

    大唐现代化

    被混混抢劫的李宽,得到了从混混身上掉落下来的一个龙纹玉佩。没想到玉佩不是玉佩一般的玉佩,而是带着能来回穿越和一定储存空间功能的玉佩。但是,你穿就穿吧,可你居然穿到了大唐贞观年间,穿到贞观年间也就算了,可居然悲催的代替了了已经被李二秘密弄死,宣布早甍,现在却还活着的楚王李宽,这让想借着穿越发财的李宽傻眼了,很害怕被李二发现后再次弄死,战战兢兢的过着低调逍遥的大唐生活,奈何作为猪脚,即使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结果还是被李二发现了,于是...李宽:“李二,楚王李宽已经死了,真的已经死了,咱不是李宽,不,咱是李宽,只是不是楚王李宽,咱是来为大唐现代化做贡献的李宽”
热门推荐
  • 双魂双世之孔雀大明之子

    双魂双世之孔雀大明之子

    孔雀大明之子,出生高贵,却被暗算。双魂,随意穿梭两个世界!!且看古代牛逼如雷!!现代男女通吃!!没有最耽美!只有更耽美!!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六十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六十年

    本书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社会主义成就、伟大的历史结论五编。
  • 唯吾独仙

    唯吾独仙

    浩瀚神州,百族林立,诸雄争霸,逆天乱地,万千世界,谁主沉浮?弹指间飞灰湮灭。一个少年从皇墓中走出,以萤火之光,敢于皓月争辉;以凡人之躯,敢于神魔对抗,敢于天斗。谈笑间,掌握生死轮回印,手摘星辰与日月,睥睨天下,只手遮天,唯吾独仙!
  • 半世妖娆

    半世妖娆

    校园的甜美浪漫虐恋总会有你喜欢的从前的白衣少年
  • 我的迷之系统

    我的迷之系统

    来自龙国的少年,在异世界杀伐无数,他的锻造术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境界让人可望不可即,他的炼金术让人不觉明历!这是一个小逗比愉快的异世界征途~故事正在上演!
  • 孤女的吸血鬼爱恋

    孤女的吸血鬼爱恋

    本人更新超慢,敬亲谅解。我长了一对异瞳,从小被别人视为怪物。可是谁能想到我居然是开启它的一个必经之路
  • 碧水十清

    碧水十清

    三界仙妖大战之后,妖孽赤灼受到碧水苑十清仙子庇护,逃过一劫,订立契约,然而,其背弃约定,私逃下凡。十清为追寻妖孽,下界投胎转世,展开一段寻觅之旅……千百万年孤独一人,她只为了等待命中注定的结局二十年迷梦一朝破碎,她是他人生的开始
  • 我的任性未婚夫

    我的任性未婚夫

    因为一个荒唐的理由尹爱和李基赫相遇了,尹爱莫名其妙成了李基赫的未婚妻。本来尹爱以为可以拒绝这样荒唐的事情却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来到了李基赫的家,住到了那里,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尹爱的灾难开始了……
  • 官场游龙

    官场游龙

    酒、色、财、气,自古以来官场绕不开的四道关卡。如果一个能控制蚊子、苍蝇、蜜蜂等小昆虫进行窃听的人混进了官场,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龙子游,一个三流体校出来的大专生,意外得到这种能力,他在官场又会有怎样的作为?且看龙子游如何利用这种能力一一的征服这四道关卡,遨游在花丛与宦海之中,左右逢源、步步高升!!小非创建了一个群,欢迎大家加入讨论,指出不足,给出建议,群号196332437
  • 彼岸花开,尽头为殇

    彼岸花开,尽头为殇

    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无人私语时。”一句浮生物语,一首古老的歌遥,一支清笛,却意外的决定了她三生命运。命运忐忑,可惜我不信命。重生而来,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迷,接二连三的祸事,揭开的却是万年前那毁天灭地的阴谋。紫辰星陨落?天生祸星?好!那我定祸乱天涯!血染苍穹!本是仙魔同体,却又甘心堕入魔道,不忘初念。她问:“敢不敢和我一起走?”生死两茫,阴月之灾,刀光剑影,生死不离,这样我们都一起走过。他说:“有问不敢,既然要走,就一起走到天荒地老。”他和她之间的恩怨又岂是几句话可以解决的,天地不容……又可知,何处繁华笙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