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59500000020

第20章 高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的研究(1)

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原则的认识和理解,是教学理论中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们规定着教学活动各个方面的思想、理论、方法等等。教学过程理论是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揭示教学工作规律、原则和方法体系的基本原理,在整个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教学原则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在总结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提高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正确的教学原则反映着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所应遵循的准则。本章就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第一节)高校教学过程概述

教学活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而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学过程来进行的。教学理论的许多问题诸如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以及教学的实施环节等无不与这个问题密切关联。因此,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对理解教学理论的一系列问题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对教学过程的相关理论认识应该有所了解。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对于教学过程的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实践活动过程。

对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至今仍对其中许多问题的认知无法达到统一。近年来,研究教育哲学的一些学者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间接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对象和认识的方式都是特殊的,主要是掌握和领会人类在千百年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也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人类积累的大量知识。

(二)指导性

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个体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三)教育性和发展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纳入教学和发展过程,学生进行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德、智、体、美和个性心理特征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

总之,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虽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认识日益深化,思路日渐开阔,这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产生复杂的运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双方共同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一)教师

教师代表着“教”的方面,其作用在于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向学生传递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促进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的形成。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职能。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同时肩负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任务。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深知自己的职责:

1.不但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之职,而且有创造科学文化之职。因此,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并站在自己专攻领域的前沿,了解本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在人类已有的知识领域中对学生进行传授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在人类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3.在处理和学生的关系时,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先知的圣者,应当允许学生对权威发生质疑,充分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意识,并努力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教师还必须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生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这个要素的作用对象,代表着“学”的方面。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这其中既包括知识的掌握,也包括身心的发展和一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这与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一一对应的。

高等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生理、心理基本成熟的20岁左右的青年。其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种能力也增强到一定水平,具有着较大的独立性;专业定向又使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某种确定性。这些因素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学生是人,人具有主动性、有思想、有情感、有志趣、有抱负,因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而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去选择、去判断、去行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对于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大学时期正是独立性、创造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独立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这需要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得到高度重视。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媒体或中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递来实现的。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结合,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它往往又是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才得以实现。因此,这种互为中介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成为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较之普通中小学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高等学校的教学在广度、深度与复杂性方面都大大增加了。

2.高等教育是一种专门化的教育,学生毕业以后就要在某一专门领域从事实际工作。因此,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另一方面,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的理论分析也进一步加强了。

3.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大大提高,留给学生自己学习与思考的部分更多了。

三、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是一切教学过程的本质所在。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思想品德得到培养,但这些都是在认识活动这一本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和完成的。因此,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其抽象、概括和表述,都应围绕这一本质特征来进行。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普通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一样,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一定观点的认识活动。从这一点来看,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过程都是相同的。但是高等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比较起来,其教学过程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大致可以归为4个特点。

(一)认识已知与探索未知相统一

高等学校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是站在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最前沿的,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经有定论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认识间接知识为主,将认识已知与探索未知统一起来的过程。这种统一性从理论上分析,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认识人类已有知识时,虽然这些知识对教师来说是已知,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因此整个过程表现为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未知的知识,表现出已知和未知的统一性。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已有知识,而且要引导他们探索对整个人类来说也是未知的东西,表现出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

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的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到实践环节的组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评价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体现着统一性。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将他们结合起来,正是促成大学生创造性、独立性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高等学校就是一个将具备了一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青年人变成能够直接参加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事业的中转站。而教学过程大多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人为环境下的认识过程。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教学过程中任何认识的目的都在于通过这些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性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造人类世界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从而达到提高能力、学以致用的目的,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这时,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这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专门教育,是学生进入专业领域从事生产、科研和建设的准备。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专业领域的感性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知识,为学好理论知识打好基础。而学生毕业以后马上就要从事某一职业,必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实际能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特点。

(三)认识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它以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为目的,这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反映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就表现为认识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专业性,是由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培养一定专门人才的目标而安排的。但是,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专业性又不能理解得过于狭窄,要注意加强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就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综合性的一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逐渐向两方面延伸,一方面,学科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新的学科不断产生,旧的学科不断地分解,呈现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学科之间联系不断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交叉,其他具体学科也不断渗透,交叉学科不断产生,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现代科学技术这种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在某一专门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知识,而且要求具有比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和比较广泛的适应性,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快速变化。

(第二节)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探讨教学规律就是要认识教学过程所固有的“本质或本质之间的关系”,揭示教学结构诸要素间内在的必然的一般联系。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联系十分复杂,而其中有四个一般性关系是最基本的,它们是:教和学的关系;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反映这四种一般关系的是四条基本规律,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均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两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教和学的统一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主导是对主体的导,而主体却是主导下的主体。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从这个角度讲,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客体。

另一方面,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的主导过程不是直接实现的,必须变“教的目的”为“学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只有承认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将两者割裂开来,或是只强调某方面的作用是偏面的、错误的。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摆正与学生的关系,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心,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艺术,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全面了解,并主动加以引导,尤其要充分地注意在课堂授课形式以外的其他方面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经常听取并研究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以促进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这个规律也称经验转化规律,它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个体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经验,即从书本、课堂和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而在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两者并存的。(一)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学校教学为青少年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1.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因为:

(1)间接经验经过特殊的加工并且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它掌握知识便捷而有效;

同类推荐
  •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

    从2003年参与教育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以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连续召开了三次全省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评选出274所“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得到了各地基层学校的积极响应,在创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示范学校中除了一些历史名校,还有许多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的新兴学校。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科学教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科学教育

    科学是什么?通俗地说,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读懂心理学,做他人的读心高手,做自己的心理理疗师,掌握经济学,你会在财富的每一角落遇见亚当·斯密,知晓博弈论,你将拥有行走江湖的处世王牌,了解国学,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热门推荐
  • 灰姑娘的玻璃筷子

    灰姑娘的玻璃筷子

    他是亚洲第一首富的孙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太子爷,但却在爷爷的威逼下,来到一所并不起眼的中学上学。有时候,缘分真的很奇妙,从来与世无争的她,竟会在遇到他之后,状况百出?她可不信什么灰姑娘的桥段,遇到这种男人,还是开溜比较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烛天神谕

    烛天神谕

    这是一个被天术主宰的世界,没有人知道它属于谁。云端上,那面无表情的众神;深谷里,那狂笑不止的苍生,都在吟诵着千百年来,游走在苍穹之下的传奇。天术的泛滥,国度的争锋,种族的角逐,以及强者的愤怒早已使天颤抖。所有人都在混沌中追寻着所谓的梦,却不知道世界是早已醒来,还是依旧沉睡?残阳如血,诉说着天际……
  • 时光念想

    时光念想

    最后的一封信,苏蓝不知道夏岩有没有打开,只知道在时间消失的关口,她突然就遇上了另一个让她心再次跳动的人。她等了他六年,和他去同一所学校,迎合他所有的爱好,直到发现自己不再是自己,那一场在时光里的念想,始终牵动着她的心,直到影童出现,她才明白他之所以从不回头是因为他不够爱。
  • 当我们不再想再见

    当我们不再想再见

    这一天,我们相见,16岁的我们情窦初开,在一起时的我们很开心,可我们注定的分开了,十年没见的你和我都有了许多变化,你说我们还会在一起吗,当我们不在想再见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放下了,这一天的我们会发生什么呢?我已经打开窗准备和你迎接每天的太阳。
  • 命运之最终乐章

    命运之最终乐章

    从黑暗中踏步而来的女子,开始了她最终的命运之旅,当命运的车轮最后一次转动,她、他,命运的链条们,是成为命运的牺牲品,还是在最终的乐章中毁灭这被掌控的一切?
  • 骆小喵与李易阳的最美时光

    骆小喵与李易阳的最美时光

    男神我们来一场暖暖的夏恋。仿佛整个世界变得很小很小,成了一个圈,小小的圈里只有骆晓喵和李易阳。不管在追逐打闹的走廊,在吉他悠扬的校园林荫路,在青春飞扬的篮球场,在静默无声的图书馆……我们都能快速地找到彼此,这似乎是一种只属于我们之间的独有感应,就像奇妙的心有灵犀。
  • 修魔成神

    修魔成神

    异世圣皇在与黑暗的对决中身陨,却机缘巧合之下转生地球。带着先天的缺陷和前世被封印的记忆,他该何去何从?魔法元素的洗礼让他踏上了寻求天道之路,凭借着卓绝的天资和惊人的运气,且看他如何纵横寰宇,驰骋天地。
  • 烫血赢天

    烫血赢天

    将满腔的热血燃烧到滚烫,赌上性命来冲破天苍!为了撕碎宿命,不甘平庸的蝼蚁们总会拼死挣扎。白御玄,大圣武馆的外门弟子,陨落的天才,现世的废物,饱受侮辱和欺压的他,如何打碎既定的命运?!杀杀杀!!!金漆涂满阎王殿!!!杀杀杀!!!肆虐金戈斩修罗!!!
  • 风雷仙医

    风雷仙医

    二十二年前的一次灭门惨案,到底给东方玉带来了怎样的厄运。
  •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世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岂不知自以为聪明者却未尝不会犯糊涂;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犯糊涂,岂不知有时犯糊涂者未必不是聪明人。很多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推崇的“装糊涂”,其实质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说也不过是为了藉此避免犯糊涂。 概而言之,糊涂有装糊涂和犯糊涂之分。心里明白而表面糊涂则是装糊涂,表面明白而心里糊涂则是犯糊涂。装糊涂是“明知故犯”,是韬光养晦的智慧体现;而犯糊涂是“事后方知”,是悔之无及的愚蠢表现。自古而今,真正的智者其实大都是以装糊涂的办法而尽力避免做出犯糊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