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1100000003

第3章 前言(2)

那么,“细读艺术”又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艺术”,指的是娴熟地掌握和运用某种细读技巧、方法和手段分析文本,如果将其运用到娴熟、精妙和熟练的程度,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不就成为一门艺术了吗?所以,对古今中外的各种细读理论和方法的梳理、概括与总结,便成为本书中编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这一编主要介绍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中国古代诗文印象式细读、明清诗文评点式细读、海外华人的细读以及现代学人的细读。通过系统的梳理与介绍,以企给读者客观地展现一幅古今中外各种诗歌细读方法和范式的具体图画,当然也包括一些反面和失败的细读经验和范例。所以,本书的中编就叫“细读方法篇”。另外,如果按照英美新批评细读法的严格要求,细读指的是对一个个单个的文学文本的细读分析,所以,本书的下编“细读案例篇”,便分别挑选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文本对其进行了细读分析,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具体细读分析,从中总结和梳理出各种细读的方法和范型,比如:象征隐喻法、语境语义细读法、复义法、悖论法、反讽法、张力法、体验式细读法、互文式细读法、文化诗学细读法等等,以此用来指导具体的诗歌研读。其中绝大多数篇目是我近年来撰写的在公开刊物发表过的一组细读分析文章,也有一部分是参考别人的细读分析,在这里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和致歉。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是缘于我们专业学习的需要。因为我们学的是文学专业,文学专业要学习许多门课程,培养多种能力,那么,最起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文学专业的学生、文学专业的教师、文学研究者,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要学会用自己专业的方式面对各种类型和一本本鲜活的文学文本,用专业的眼光去体验它、感受它、理解它、分析它和解读它,独立地对它作出阐释、判断、分析和评价。关于文学的一切精彩的见解和高深的理论,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从大量的文学文本的阅读经验和体会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它的最终价值和意义又是应该能够用来解释各种各样的文学文本。如果一个人在中文系念了几年书,学了许多门课程,掌握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熟悉不少的理论经典和文学史知识,而在面对一个新的没有别人的现成评价的文学文本时,不能判断它在艺术上的好坏,区分它在思想上的优劣,这样的学生恐怕很难说是合格的。对文学文本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可以在接受的实践中经过长久积累自然而然地养成。

这方面成熟的、稳定的能力,需要专门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科学的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一般的人,非中文专业的人,他们阅读文学文本,可以是随便翻翻,可以是大致浏览,人们很难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那么中文系的学生就不能这样,而是需要经过系统的细读方法的训练。文学文本细读,特别是诗歌文本细读是要依据一套理论、原则和方法,要讲究一套方法和操作范式,我们这本书,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诗歌文本细读的理论、原则,方法和范式等问题,帮助人们养成细读诗歌的习惯和能力。所以,这本书就叫“诗歌文本细读艺术论”。此外,对于非中文专业而又对文学有兴趣的人,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为他们提供某种阅读便利和参考。

当初,新批评派提出文本细读是在一种大的背景之下。在18世纪,尤其是19世纪,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很关注社会、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像法国的斯达尔夫人、丹纳,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都是用社会、历史的方法来阐释文学文本的代表。进入20世纪,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哲学和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企图淡化、“悬置”外在的客观世界的纯文本、纯语言的研究趋向。正是在这样的潮流中,新批评派主张所谓“内部批评”

(internallcriticism),主张把文学文本当作与外界隔绝的独立自足的封闭体。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文学研究和批评界,由于出于对长期流行的庸俗社会学和传统的个人考证、历史传记和印象批评的厌恶,“内部研究”的取向和研究方式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时间,“向内转”、“本体研究”和“语言学研究走向”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而到了90年代,由于世界文化与学术研究格局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后现代思潮的流行,西方的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思想、批评和学派的出现,哲学和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向外转”的趋势得到很大的加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得风气之先,而语言和文本的“内在研究”如夕阳黄昏,日渐式微。在今天,在这样的气氛和背景下讲文本细读是有点不合时宜?但我以为,不管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风气发生怎样的变化,大学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教学体制在任何时候下都要注重文本细读;越是跨学科的、宏观的文学研究和各种批评盛行,就越要留意文本细读。例如,就现在的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来说,它是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宏观研究和批评,这种研究趋向容易出现脱离文学文本空洞分析的弊端,容易出现脱离对文学文本语言和审美细读分析的阔略无当的空疏研究倾向。在文学理论和批评文章中,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历史、社会、科学、宗教、国内、国外,什么都讲到了,云山雾罩,就是不联系文学文本,不对文本进行语言审美细读分析,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好的、严谨的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是需要与文本细读紧密配合的,这样才能是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建立在扎实的语言和审美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说,任何文学理论和批评流派,要做出好的成果,都离不开文本细读。另外,在当下文化批评语境下重提和强调文本细读也有一定国外的文化学术背景。着名的西方文论研究专家申丹教授指出: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政治文化批评的激进氛围有所缓解,不少学者又开始重新关注文学作品本身,因此,‘细读’方法也在西方以‘新形式主义’的面貌逐渐复兴。

‘新形式主义’之新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的旧形式主义将文本与社会语境相隔离细读的局限性。”这就是我们写作此书的初衷与目的。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遇到许多困难。首先是选题的困难。有人说,用西方的细读理论能否解说在我们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文学经验和文学作品,弄不好是出力不讨好,还会招致某些人的攻击与非议。其次是资料的匮乏。目前国内对新批评的研究资料很少,只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着名的学者赵毅衡先生编选的《“新批评”文集》和由他撰写的《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两本书,当时这两本书都购不到,可供参考的研究论文也很少。直到2000年岁末,我在兰州购得这两本书的合集,由天津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也是目前国内研究新批评最权威、最全面也是由赵毅衡先生编选和撰写的《“新批评”文集》一书(实际上是上述二书的合集)。我如获至宝,对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读,后来又尝试用新批评细读理论和方法分析古典诗歌,写了《人类向往和寻找精神家园的象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细读分析》、《人生经验世界与艺术象征世界的统一:李商隐〈锦瑟〉诗的细读批评》两篇文章,前者发表在《中华诗词》2001年第3期,后者发表在《文史知识》2002年第9期。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从思想上消除了我的顾虑。

从那时我就开始这本书的构思。直到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师从着名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教授访学,访学期间,我把该书的写作构思和计划告知了童教授,没有想到得到他的大力首肯和支持,他积极鼓励我一定要写出这本书。还说,这本书写出来至少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对古今中外包括新批评在内的各种诗歌细读理论和方法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二是为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分析我国的诗歌文本和文学经验探索出一条路子;三是为寻找共同的跨文化、跨民族的文学情感经验的交流和对话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于是我信心百倍,每天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潜心研读,在访学期间基本完成了此书的初稿撰写,童教授看过某些章节,并对其中两篇细读分析古诗的文章作过详细点评,他慨然答应在此书出版之时为之作序。但我深知:以我的学历、学识是很难肩负此任的,也是很难写好此书的,书中肯定存在着不少欠缺和错误,敬请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

书采用理论论述、方法点拨和案例分析的模式逐一展开。全书共分三编内容:上编为细读理论,主要介绍西方英美新批评文本本体论及其细读理论;中编为细读方法论,主要介绍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中国古代诗文印象式细读、明清诗文评点式细读、现代学人和海外华人的细读方法;下编为具体的细读案例分析。

同类推荐
  • 斯人独憔悴

    斯人独憔悴

    1919年发表。南京学堂学生代表颖铭、颖石兄弟俩参加请愿斗争,身为军阀政府官僚的父亲停止了他们的学业,将他们关在家中。后兄弟俩当了办事员,在苦闷中低吟“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诗句。
  • 蒙新甘宁考察记

    蒙新甘宁考察记

    本书记载了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人口、教育、风俗、宗教、部落情况;以及蒙、新、宁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情况等内容。
  • 角色

    角色

    陈益是一位笔力纵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公安作家。《角色》这部作品集之大成,收录了自他从军从警以来发表在各家报刊的各类作品。这些作品分为十辑,内容丰富,主题深沉,涵盖了他笔走龙蛇的全部心路历程,彰显着他人生跋涉的不倦风姿和博大情怀。生命的过程是曲折而坎坷的,作者抑恶扬善,坦诚相见。在这部书里,能读到他面对丑恶的无奈,面对淫威的颤抖;也能读到他翻越大山,抖落尘埃,迎接鲜花的喜悦;更能读到他步入平原,走向成熟的从容淡定以及与生俱来的风趣幽默。
  •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烽火诗情——新四军诗选

    这是一个亿万人情不自禁地为新时代的到来而歌唱的诗的时代,一个不能没有诗的时代,一个诗人和诗篇喷泉般涌现的时代。想到这些,我就常常要想到新四军。
  • 萧红精品选

    萧红精品选

    萧红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她是一位极具悲天悯人的忧郁情怀的作家,她作品中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可滑独树一帜。萧红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文”(散文)与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使中国现代小说走上散文化的道路,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热门推荐
  • 罗生门·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

    罗生门·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罗生门》以短篇小说为主,多为历史题材,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以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让读者关注到社会丑恶现象,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罗生门》是其代表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罗生门》收录芥川的中短篇小说共十三篇。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
  • 绝世灵神

    绝世灵神

    天灵大陆,万族林立,天才如麻。一代丹皇重生,手持万古诛神塔,身是世间最强体,从此,轰杀天才,脚踩小人,坐拥美女……这个天下,任我叶天纵横驰骋!一日一更。求收藏,求推荐,求一切支持。
  • 犹太人教子圣经全集

    犹太人教子圣经全集

    《犹太人教子圣经全集》是一部关于科学教子的真经,更是一部关于亲子教育的神奇之书。它荟萃了犹太人最具成果的育儿智慧,培养孩子的平凡,让他们由平凡走向杰出。
  • 一样之人生

    一样之人生

    笑苍天,天可怜。我痴我狂我累。为那般,只因二十六年生死劫难。
  • 弑天祭魂

    弑天祭魂

    百年前,有为红颜一笑,屠尽大陆的疯子。百年后,有为守护亲人,历经千劫的傻子。一个左手持泯世雷罚,右手烈火焚天,体内藏有恶魔老师的平凡少年开始了他不平凡的旅程,一路开挂的他,无人能敌,只为寻找他远方的亲人和守护爱的人和他爱的人。
  • 绝世战妃:侧妃不受宠

    绝世战妃:侧妃不受宠

    如何攻下腹黑皇叔?一骗:某人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屋子,下一刻掩泪跌进某男的,皇叔,人家好怕怕。某男...二诱:某女霸占某男的床,半身妖娆的躺着,眯着凤牟,皇叔人家头疼!三拐,某女伤心躲在被子里,捂着嘴偷笑道,皇叔,皇叔,要对人家负责。某男眼眸一动,嘴角微微向上一翘。前方高能预警,攻下皇叔太困难,奈何皇叔太腹黑!
  • 复仇之死神之镰

    复仇之死神之镰

    这是死亡的希望,这是生命的凋谢,内心的恶魔,是吾控汝,亦或汝控吾?
  • 陪我歌唱

    陪我歌唱

    也许,对于陆歌来说,已经没有得失可讲。生在这个年代,幸或者不幸,一切唯有冷暖自知。所有70后、80后、90后,其实都是一样,在感受不到生存的压力时总会迷茫堕落一下。可是当你某天醒来,汹涌人潮渐次把你淹没的时候,那些爱过的爱算不算爱,那些受过的伤算不算伤。
  • 一梦江山几年

    一梦江山几年

    她穿越千年的时空,不想却被卷入了群雄逐鹿的风云乱世。孤城已是残垣断壁,枯骨遍野。流年逝,芳华尽,霸王已不在。他是楚霸王,她却不是虞美人。一场邂逅,是该叹息故事的无奈还是命运的作弄?
  • 重生之魅力女人修成

    重生之魅力女人修成

    白云,名字俗,人也没用到极点。老头家产被掏空,被逼的跳楼,凶手逍遥法外,却只敢去老头跳楼的地方哭。一不小心挂了吧,有了重生的机会,还怕东怕西,烧高香祈祷不要再遇到那个凶手冤家。直到···一部完美女人修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