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5400000068

第68章 修身是一生的功课

大凡有所造就和有所建树的人,都有一个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都有一个自强不息的精神。诸葛亮讲过“志当存高远”,宋文帝也说过,做人应“慨然立志”,王大之也有一句名言,叫“传家一卷书,惟在汝立志。”

他们说的虽然都挺好,仍没有曾国藩的同僚胡林冀说得好,他说,“人生决不该随俗浮沉,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唯其如此,我们应自立自强,努力做众人所不敢为、不能为的事情,上以报国,下以振家,不负此昂藏七尺之躯。”之所以说他说的好,是因为他的论说立意深刻,话语明了,全面、细致的表述了做人的标准,指出了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志。也就是说要使自己振作起来,抖擞精神,给自己一个目标指定一个奋斗目标,明确一个前进方向,时时处处从大局着眼,为国家、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做出贡献。这样,才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愧于国家的培养。试想,很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人,意志不如人,条件不如人,然而很多年过去后,他就是不如人的人,究其原因就是他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

祖逖,是我国晋代一个文韬武略具备的官员,他的立志成才、抱负远大,一心报国的美德,永远都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小时候,祖逖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难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学习起来。

他兴趣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尤其是历史知识,学起来达到痴迷的程度,很快,学问大有长进,懂得了许多修身立志、安邦治国的道理。

他广泛结交朋友,畅谈自己的志向,反复阐明一个人有了知识,就要用于关爱人民、报效祖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无愧于生长天地之间。

至此,人们都认为祖逖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仁人志士,迟早是个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就在祖逖年近三十岁的时候,终于经人推荐入朝为官,担任了司州主簿。

有了官职以后,他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并在办理事情的同时,仍不忘学习历史知识,练习武艺,不断增长建功立业,复兴晋朝的本领。一次半夜,人们正熟睡期间,院中的公鸡忽然叫起来,吵得大家都不能入睡,纷纷诅咒公鸡的讨厌。正当人们又要蒙头睡觉之时,祖逖却穿衣起身,旁边的同事以为他去轰赶公鸡,都支持他去,并说如果轰不走就把它们捉住杀掉。

祖逖听后,一边穿鞋,一边回答说,公鸣叫声并不讨厌,为何将它赶走或杀掉?它正好提醒我早早起来,练习武艺。说完,提起自己的宝剑,迈步走出大门,在院中练习起来。就这样,春去冬来,寒来暑往,祖逖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的学业和武艺更有长进,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在那里,他尽职尽责,终于职守,安抚百姓,保卫边疆,受到了百姓的赞扬和朝廷的器重。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正直坦荡,光明磊落,在朝做官时,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神的人们的好评。他经常教育儿子司马康“以俭为美德”,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题为《训俭示康》的文章。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了许多典型事例进行教诲。

一次,司马光看到儿子随意用手翻书看,就教导他说:“君子喜读圣贤书,首先要爱护书籍。读书前,先要把手洗干净,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的端端正正,态度要恭敬,静心学习不走神儿。为人要质朴,做事要踏实,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司马康潜心读书,修真养性,并以俭朴自律,后来历任校书郎、着作郎等,在为人、治学方面酷似其父。当时,京洛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佳话:“可为人师表者,司马父子也”。在《论语》中有这样的对话:子张问:“一个知识分子,要怎样才够得上称为通达、豁达?”

孔子问子张:“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样子?”

子张说:“我所说的‘达’,是全国上下大家都知道他,名闻天下,在家乡也是各个都知道。”

孔子说:“有名气的人,叫作‘闻人’,不是‘达人’。达人是本质正直,没有歪曲的心思;做人做事,不用手段,不用权术;慷慨好义,有眼光,看得清楚,有先见之明;听了一些理论,根据一些资料,加以智慧的判断,就可以看出态势来;有思想有学问,对人谦虚,绝不傲慢。闻人是表面上装出仁的样子,而真正的行为不是那么回事。而且这样久了,他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对。这一类人虽然出大名,但到底不算是达人。”

孔子认为,“达”是自己内心的通畅,“达”要求士大夫必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行,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追求虚名。“闻”是外在的虚名,并不是显达。他是要告诉我们,要注重名实相符,表里如一,不要仅仅追求外在的虚无的名利,要注重和提高自身的修养。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准则和规范。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具有个性的。但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而就必须自觉地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规范。

然而,大千世界,世象纷繁,人们的处世态度、行为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有的人豁达,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坚持正义,有的人颠倒是非……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很多,但都与他们道德品质的优劣有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正确判断孰是孰非,不断提高道德品质的水准,自觉地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

曾国藩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文人,但后来形势需要他做湘军的统帅,他很快就适应了,而且做得比当时所有的专业军事将士要好。

这原因就在于他的人格修炼的成功。

大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起。要立志做大事业,则只靠技能不行,还要注意人格的修养。

东汉时,羊续到南阳做太守。南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农业和畜牧业非常发达。由于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难免奢侈浮华。特别是地方官府中请客送礼、讲究排场、讲吃讲喝的风气尤为严重。看到这种情况,羊续十分不满,他决定要移风易俗。但要改掉人民的这些坏习惯,必须先从官府和为官者入手。羊续觉得还是先从自己这个做太守的人做起,比较好。

一天,郡里的郡丞提着一条很大的鱼来看羊续。他为了让羊续收下他的鱼,就说这条鱼不是买的,也不是向别人要的,而是自己在休息的时候从白河里钓上来的。接着他还向羊续介绍了南阳的风土人情,并极力夸赞白河鲤鱼味美可口。他还说,自己决不是拿这条鱼送礼,而是出于同事之间的感情,让新来的羊续尝一尝。羊续听他说了这么多,还是决定不收他的鱼。而郡丞是无论如何都不把鱼拿回去。他说:

“太守要是执意不收,那就是看不起我,我从此以后也不会和你共事了。”羊续盛情难却,只得将鱼收下了。

郡丞走后,羊续拿起鱼来看了一会儿,就吩咐家人用麻绳将鱼拴好,挂在自己的屋檐下。

几天后,郡丞又来看望羊续,手里提着一条比上次更大的鱼。羊续一看,很不高兴,就说:“你在南阳这个地方,除了我以外,你的官位最高了。你怎么好带头给我送礼呢?”郡丞听了,轻轻地摇了摇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羊续就从屋檐下拿出晒干了的鱼,说:“你看,上次的鱼还在这里,你一起拿回去吧!”郡丞一看到风干的鱼,脸马上就红了,他转身就离开了羊续的家。

从此,南阳再也没有人给羊续送礼了。

南阳的百姓听了这件事后,都很高兴,纷纷称赞新来的太守廉洁高尚。有人还给羊续取了个“悬鱼太守”的雅号。

君子修身养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经常的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自我审判,发现不足,找出缺点,时时进行自我反省。

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儿子夏启抵抗,结果启打败了。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夏启却说:“不必了,我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自我反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粗茶淡饭,了解和关心百姓生活,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一年之后,当有扈氏了解了这一切之后,不但没有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虚心的检讨自己,并能改正的人,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一个重德行善的君王一定能得到百姓的爱戴,甚至能消弭战事,化干戈为玉帛。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

我们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自我修养,是优秀人物走向成功的起点。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人的潜力是很大的,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离不开积极进取的精神。

凡人才的高下,是由其志趣所决定的。志向、趣味低下的人,安于现状,囿于世俗的陋见,必然越来越低贱污劣;而志向和趣味高尚的人,向往先贤的辉煌事业,因此也就一天比一天高明。这就像远行一样:

如果奋勇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那么就会走得很远也不觉得累;如果糊里糊涂,没有追求,具有得过且过的想法,肯定没有百里之行的决心和勇气。

纵观历史,不论闻名一世的领袖人物,还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或者业绩辉煌的创业者,每个人都离不开自觉的立志,顽强的拼搏和孜孜不倦地追求,更离不开每天对自我的修身,没有对自我向内求的功夫是很难应付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的。所以,内求修身是成功者一生必修的功课。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热门推荐
  • 清朝秘史

    清朝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宅:倩女传

    豪宅:倩女传

    一场清宫政治阴谋,致全家老少惨遭屠诛。她带着贴身丫鬟艰难求生,求昭冤雪,得后宫高人传授谋术,潜入权势交织的大宅府内。在满城风雨的大清后宫之中,皇权潦倒,妃嫔手段凌厉……她忍气吞声,步步为营。从娇养闺房的卓府千金,一步步攀上复仇的巅峰。黯然回首,一将功成万骨枯。
  • 盛世烟花

    盛世烟花

    沉溺于万丈深渊般的红尘,情窦初开面对国仇家恨,站在权力顶峰蓦然回首,风入帘帐逗红烛,枕边空空。总是要走到尽头才发现,天下人的万千宠爱,怎及那人心中的独一无二。
  • 无敌召唤魔主

    无敌召唤魔主

    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偶然发现一个尘封多年的箱子,他费力的打开。一个造型精致的紫色葫芦静静的躺在箱子里。葫芦里封印着很多大名鼎鼎的魔王和他们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妖艳的女子吃人的怪物作恶的魔头葫芦里群魔乱舞多年之后,小男孩背着这些故事行走天下,开启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 唐诗:一场绝代风华

    唐诗:一场绝代风华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遗落到人间的情愫、难的是无路,更是开路、邂逅黄土高原、入海前的绝唱、只得一场春梦了事、谁比思念长、一夜水涨,几多情殇、潇湘有泪说不尽、十年扬州情、隔水无端多媚眼等。
  • 徐富贵的艺术人生

    徐富贵的艺术人生

    我是一个穷逼艺术生,在学校被人看不起还被抢了女朋友,放学后还要苦逼地去做兼职,生活在不断折磨着我……但是从那一天,那个校花脱光衣服要我帮她人体彩绘开始,我的人生从此改变。
  • 怀念一棵树

    怀念一棵树

    有一种散文总会在你内心不十分激越的时刻出现,比如,在你刚躺下打开台灯时,又比如,在你不那么要求自己非得硬着头皮获取所谓新知识时,这种散文或者随笔,便悄然在你眼前打开。
  • 天殇皆斩

    天殇皆斩

    如果今生筑基无望,我愿来世证道!如果来世,还不能有缘大道,我愿历经千百世轮回,只为一朝登临大道!若你阻我探寻长生的步伐,我必斩之;若这天,阻我,天殇皆斩!
  • 婚动全球:首席娇妻宠不够

    婚动全球:首席娇妻宠不够

    某女成为仲家少奶奶后,某男为了讨得她的欢心,一个月来不停以鲜花,钻石攻势。某女:“老公你不爱我。”某男:“嗯?”他可是天天又送礼物,又时时陪着她,这还不叫爱?某女:“老公,你送的礼物又不能陪人解闷。”某女声音小小。某男:“……”什么可以解闷呢?几秒钟后,某男的眼睛猛地发光,一把抱起发呆的某女走向卧室。“啊?老公你干嘛?”某女尖叫。“关门……造人!”某男坏笑,有了小宝宝,看她还闷不闷。
  • 阳光的心态

    阳光的心态

    本书教导学生要以阳光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