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5400000069

第69章 孝是不可以等待的

在春秋时代,孔子提倡“孝悌”是人的根本,这是《周礼》的主要内容。孝敬父母乃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德行,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道德观。孔子还说:“对于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心。”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惟有孝心不能等待。”是啊,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真正有了孝顺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能吃不动也穿不了了,有的父母也许会远离尘世。另外,对父母的爱更是人类一切爱的源泉,从爱父母开始,爱同学、爱朋友、爱集体、爱祖国……我们渐渐懂得如何去爱。反之,不孝顺则是人类最大的罪过,是一个人修养中最大的缺憾。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说:“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

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的赞誉。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因为有句诗是这么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几十年匆匆而过,如果不能在父母在世的时候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以后后悔也晚了。

一个女人28岁开始守寡,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却始终不肯再嫁,因为怕让孩子受委屈。终于有一天,儿子长大成人去闯天下,在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里发展。他一直盼望着境况好些再把母亲和妹妹接来,为此,他早为母亲准备好了一套崭新的衣裳和一双母亲最爱穿的软底鞋,还有一副老花眼镜,只等待那喜洋洋的团聚时刻,但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妹妹发来的电报,母亲因犯心脏病突然去世了。当他匆忙赶到并亲手为母亲穿上衣服和鞋子时,那种悔恨刺得他心都碎了。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用爱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位长者,也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

有一个男孩到美国留学,在学校的附近,他每天都能看到一位老人去买报纸。一天早上,男孩发现买报纸的老人在返回的途中摔倒在26路边,便将老人送到了医院。一老一少就这样相识了。老人孤独一人,并且还有严重的心脏病。在老人的要求下,男孩搬到了老人的住处。

一年后的一天,老人在洗手间突然晕倒了,男孩将老人送到医院。

医生告诉男孩,老人必须做心脏搭桥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但手术的费用非常昂贵,这个男孩连夜敲了几个同学的门,总共借了5000美元,终于让老人顺利地上了手术台。

手术之后,老人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有一天晚上,老人将男孩叫到床前说:“你照顾了我一年多,真是很感谢你,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就送给你一样东西吧。”老人从手上摘下一枚铁指环,他说:“这枚指环是祖父留给我的,虽然不值钱,但也算一份礼物,你留着作个纪念吧。”他还叮嘱男孩,千万不要把指环弄丢了,一定要戴在无名指上。第二天,老人就去世了。

老人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儿女将男孩告上了法庭,要求继承父亲的遗产。老人惟一的财产就是那枚铁指环,因为他的房子是社会福利机构提供的,他去世后房子也被收回去了。最后男孩赢得了这场官司,但他还是把这枚铁指环交给了老人的儿子。老人的儿子看了看这枚黑黑的指环,气急败坏地把它丢在地上,扬长而去。而男孩却将指环捡起来,又戴在了自己的无名指上。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男孩才知道,这枚指环其实是一枚价值连城的钻戒,是老人故意在指环上镀上了一层氧化铁。

善良的中国男孩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一个孤苦无依的美国老人,最后他的爱心也得到了回报。

从前,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没有为生的土地,娘俩个生活相当贫困。后来,儿子突然痴迷上求仙拜佛,整天盘腿打坐,念念叨叨,一点活计也不想去干,母亲为此非常发愁。有时劝他几句,儿子还对母亲大发脾气,有时还口出不逊,说他妈是他成仙得到的障碍。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人说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高僧,能传授人们成仙得道的诀窍,不仅心里一动,决定去找这个高僧。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于是,就在夜间偷偷从家里出发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27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席间,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路。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是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相见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并无难处。”

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告别高僧,快速下山而去。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

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之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

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地声音:

“谁呀?”“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很快地,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借着灯光,母亲流着泪,边端详他,边说:“儿呀,你是到哪里去了?想死为娘了!”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要想成佛,所必备的条件就是孝顺、侍养身旁的父母。“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说的就是这一道理。

春秋时期楚国的老莱子可以说是“大孝”的典范,他不但年轻的时候孝顺父母,到70岁了,还依然如故。

90多岁的父母看到70多岁的儿子老莱子头发近乎全白,行动日益迟缓,步履蹒跚起来,就觉得自己人生去日无多。经常无端地叹气和发感慨。

28老莱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完全把自己装扮成孩童模样,背着儿童上学的书包,哼着儿歌,蹦蹦跳跳来到父母身边,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像儿童一样嬉戏,做出各种各样滑稽的动作,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已经是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父母看了都笑得前伏后仰,将烦恼忧愁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由于老莱子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提“老”字,在诸方面都孝顺父母,让二老得以安享幸福的晚年。

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曾子,因为其顺承亲意、养父母之志的孝行,为后世赞美和效仿。

据说,每次吃饭,曾子都要留心观察父母的饮食习惯,并将父母喜欢的食物牢牢记住,所以,一日三餐,曾子都能提供出丰盛又美味的饭菜,供父母享用。

父亲曾点平时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周围的乡亲。曾子也铭记父亲的这个好习惯,每次父母用餐完毕,他都会恭恭敬敬地问父亲这次剩饭该送给谁。

曾子时刻想到的都是父母的需要,他喜欢父母所喜欢的事物,尽量满足父母的心愿,有记载称,他甚至能够在百里之外,感应到父母的需要。

有一次,父亲外出办事去了,曾子也去百里之外的地方砍柴了,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做家务。这时家里恰巧来了客人,母亲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招呼客人,于是使劲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希望曾子能够感应到,尽快回家帮她解围。

结果,母子连心,曾子突然感到心头阵阵发痛,想到母亲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于是立刻背起砍好的木柴回家了。

孝敬父母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竭尽全力的即可。不必刻意于物质的富足,发自内心地、量力而行地行孝,才是真正的孝。

剡子是我国东周时期剡国这个小国家的国君,他的孝名远近传播。

他的父母已年迈,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剡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不能买到,到哪儿去找?即使到深山里去找,鹿见到人,早一溜烟儿逃走了!怎么办呢?剡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化了装,找来一张鹿皮披在身上,还在头上安了假角,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地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剡子就这样按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一次,他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猎人并不知道他是“一只假鹿”。慌忙中他赶紧站起来,迎着利箭大喊:“别射!别射!我是人!”猎人被剡子的孝心孝行深深地感动了,竟然表示以后再也不射杀鹿。

没有一份爱会遗失人间,所有的爱都有它的因果。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不是一句普通的说教,这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是在刘法慈讲解《心经》的讲稿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整理而成的。这部书,不是讲解经典的知识,而是传播经典的内涵。这部书,不仅拥有广度和深度,更是把经典的智慧带人生活,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乐。这部书,不只是让我们理解《心经》的文字,更是通过文字的奥义看到我们自己的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反观自照,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觉悟自我。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经”。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邪魅都主倾城妃

    邪魅都主倾城妃

    她本为王牌特工,冷傲无双,奈何痴心错付,魂穿异世。他生作一代都主,冷心冷情,奈何痴心不变,恪守万年。万年前,他错过了她。从此碧落黄泉,天上人间,魔域妖林,他寻了她万年。这次,就算隔着千军万马,沧海桑田,他都不会再放手了。
  • 老师,你别跑

    老师,你别跑

    夏馨艺,一个整天不学无术只知道喝酒打架逛夜店的小太妹,不把学校老师放在眼里,高二上学期来了个帅哥英语老师兼班主任穆翰晨,更巧的是,这个人居然还是自己亲哥的好兄弟!
  • 光影世界

    光影世界

    一世缘,一世因果,乱世浮尘中吾与光明同在……
  • 绝顶闻人

    绝顶闻人

    世事常无序,直行亦弯曲。咋看清河杨柳处,几人见游鱼。这里是一个满是修道者的世界。在这世界里,即将发生一段从零开始的修炼传奇。
  • 一生之你来过我生命

    一生之你来过我生命

    一个冗长的人生链的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无你,你在我生命惊鸿一片,我在你生命淡若清泉。环环相扣的生命不息。你是我的延续,我是你的负累。我明明在你生命中,你却唯他最大。我放弃你了,我过完了我的一生。
  • 成神之奥义

    成神之奥义

    当光明不再眷恋这片土地当土地不再支撑这片蓝天蓝天是否依旧如此明亮黑暗降临的刹那世界变得安详安详不是结束而是毁灭的开始天道以万物为刍狗吾当逆天而行
  • 冰山校草的冷艳女友

    冰山校草的冷艳女友

    她-因为爷爷的走而变得冷漠。他-从小性格冷漠,一个机会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一起经历了坎坎坷坷的挫折,一起经历了苦苦涩涩的綿情,最后终于修成正果......
  • 鹿晗,别想甩开我

    鹿晗,别想甩开我

    他是一线的大明星,而她只是一个小演员。他却对她说:秦浅我离不开你了。
  • tfboys破茧成蝶

    tfboys破茧成蝶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可为什么我没钱没权,就不能有自尊心!我一定会为我妈妈讨回公道,我一定会找到那抛弃我和我妈妈的爸爸!对不起王俊凯……我只是想利用你的势力……
  • 流年易伤

    流年易伤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不管在被人眼里是多么微小的无聊,却是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