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33100000014

第14章 情感奶酪(5)

在大家七嘴八舌的叙述中,我知道了丑奶奶的一些基本情况——丑奶奶一生下来就面目丑陋无比,被父母遗弃到山里,是一位好心的哑巴大婶拣回来养大的。因长得丑,她终生未嫁,大家都叫她丑奶奶,久而久之,反倒都忘却了她的真实姓名。村里人一句句的“丑奶奶”叫着,语气里没有丝毫的歧视成份,有的全是敬佩与赞叹。

在一个午后,我走进了丑奶奶的宽敞的院子。已年过八寻的她,正拎着一把大铁壶在院子里浇花。虽说此前已对她有了些许了解,但与她四目相对时,我还是不禁有些惊愕——世间竟有如此奇丑之人,让中文系毕业的我都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概括她那丑陋的形容。

丑奶奶那足有六十多平方米的院子里,栽满了海棠、樱桃、李子等多种果树和五颜六色的各种鲜花。坐在她那姹紫嫣红、芳香四溢的院子里,真有一种心胸被涤荡的清爽感觉。身板硬朗的丑奶奶,还热情地领着我参观了她屋后那个精心伺弄的菜园。她手脚麻利地摘了半篮子鲜嫩的黄瓜和甜润的西红柿,又不要我帮助地自己动手,从压水井里压出清凉的水,冲洗干净了,塞到我的手里。

看到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她很有成就感地眯着眼睛问我:“味道不错吧?”

我连连称赞她种的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又有些疑惑地问她种了那么多蔬菜,一个人怎么吃得完。

她笑呵呵地:“我一个人当然吃不了了,可有人帮我吃的,很多还是城里人呢。”

原来,丑奶奶的屋后新修了一条通往旅游区的公路,常有游客在这里停车歇脚,丑奶奶的家便成了临时的驿站,她热情地向下车的游客推荐她那清凉的井水,并慷慨地赠送自己的劳动果实。

我说她其实可以因地制宜卖些钱的,她却说土里生一些稀烂贱的东西,不值得去卖的。况且人家还送我不少东西呢。

我说你付出了很多辛苦,应该有所回报。她却笑了:“没啥辛苦的,侍弄点儿菜呀、花呀、果呀的,活动活动筋骨,心情也舒畅,睡觉都香甜着呢……”

说话间,见有游客走下车来,丑奶奶忙起身,像熟人似的招呼游客来喝点儿清甜的井水,又去园里摘了满满一大篮子可以即食的瓜果蔬菜,一把把地塞到游客们的手里。很多游客似乎跟她很熟悉,热情地向她问好,还送她一些来自城里超市的东西。

看着游客们跟丑奶奶亲亲切地打着招呼离去,看着丑奶奶那沉浸在幸福中的神态,我的脑子里猛然闪进那句俗语——“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开始由衷地羡慕起丑奶奶来。

和丑奶奶相处了几天, 我的心情大为转变, 我兴奋地对要赶回去上班的阿强说:“谢谢你,让我认识了一位真正的桃花源主人。”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每天都跟着丑奶奶学习养花、种菜,跟着她一起把劳动的成果赠送给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在劳动与馈赠中,品味着生活里的乐趣。

有一天,我问整天乐观的丑奶奶:“您这一生没什么遗憾的吗?”

丑奶奶平静而从容道: “遗憾是有的, 可我没多去想。你读过许多书,应该明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道理。世间的芸芸众生,与那些花草一样,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方式,没法也没必要做比较。就算是一棵不起眼儿的小草,也要它的乐趣它的烦恼。这样想开去,就在生活里多找些乐趣,少寻思些烦恼,像我现在这样,不就很好吗?”

晚上,躺在温暖的火炕上,眼前浮动着丑奶奶的身影,细细地咀嚼着她的那些颇有蕴味的话语,我不禁茅塞顿开——原来,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心灵对美好的希望与追求,一切都可以因自己的生活态度而变得生动起来……

很快,我开始振作起来,并选择了写作,开始悉心地用文字,编织一个个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故事,并在其中浸满我对生活的挚爱真情。再后来,我成了一位深受读者喜欢的作家。最令我激动与自豪的,是我的许多饱含深情与哲思的文章,帮助了许多一度茫然的心灵走出了情感误区。每每接到远方读者那一份份欣然的感谢,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桃花村的丑奶奶,想起她那芳香的花园和富庶的菜园,想起她的纯洁、善良、乐观、向上……因她的美丽的牵引,我会更加珍视生命的每一天,会把更多的美好嵌入眼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

我永远无法忘怀那篇没有变成铅字的作品,无法忘怀那刻骨铭心的50元特殊的稿费。

我收到的最大的一笔稿费

16岁,我要去东北平原上一个偏远的小镇读高中。临行前,我把自己最大的财产——三本小说,塞进了简单的行囊,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路。

那时,我的家境极为清贫,我囊中羞涩得常常连饭都吃不饱,自然不敢奢望有零钱买书了。喜欢看文学作品的我,只得向周围同学借阅。记得第一次花了三个晚上如痴如醉地读完那三卷本的《红楼梦》,在那久久挥之不去的激动中,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当一名作家,写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作品。

刚读了有限的一点儿作品,我便按捺不住地开始了小说创作。那时,我还没掌握小说的特点,小说写作的技巧也几乎等于零,完全是靠着热情和勤奋来支撑的。

一篇小说写好了,我就读给周围的同学们听,听了几个同学的夸奖,我便欣然地把稿子誊写清楚,给几家能够找到地址的杂志社邮去。因为那时年轻气盛,加之阅读视野有限,我投稿的对象几乎全是名刊,像《收获》、《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这样写作高手云集的国内一流名刊,我都一次次地寄过其实非常幼稚的习作。

很自然地,我那一次次满怀希望的投稿,换回来的却是一次次的泥牛入海,音信杳无。一颗热血沸腾的心,被泼了一瓢瓢的凉水,我不由地心生疑虑,有些动摇地暗自追问自己——是不是我太笨了,天生就不是当作家的料?

就在我气馁地不知手足无措时,一封印有“《三月》文学杂志社”字样的信飞到了我的手中。我激动地拆开信封,拿出那统一打印的回复作者的短信。信的大意是——我寄去的稿子收到了,感谢我的投稿,感觉我有一定的写作基础,若能继续勤奋练笔,相信我会写出得以发表的好作品。

那信封背面还印着“编辑部人手少、来稿量大,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一一退稿。”的提示。稿子虽然没有发表,但当时能收到那样一封退稿信,我也很满足了,更何况那里面还有些许鼓励的话呢。

就是那聊聊的数语,让我的心头又燃起了成功的希望。我又认真地写了几篇小说,陆续地寄给了远在云南的《三月》杂志社。

临近高二分文理科班时,我又接到了《三月》杂志社寄来的一封信,一位叫郭莹的编辑在信中告诉我,她已经向主编推荐了我的一篇千字小说,有可能发表,但他们的刊物是双月刊,需要等较长一段时间。

只要能发表,等多长时间我都愿意啊。我把郭莹编辑的这封来信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多遍。一想到自己写的东西将真的要变成铅字了,心头就涌动着一股无法形容的兴奋。在老师和同学们惊讶不解中,数理化一向很优秀的我,毅然地选择了文科,继续圆我的作家梦。

高考前两个月的一天,我欣喜地收到了郭莹寄来的50元的稿费,在汇款单的附言中,她告诉我——我的小说已在两个月前转发在另一家杂志上了。在同学们赞叹和羡慕的目光簇拥中,抚摸着生平接到的第一张稿费单,我激动得简直是“漫卷诗书喜欲狂了”了。

刊有我文章的杂志却迟迟没有寄来,我几次写信给郭莹编辑,她说已告诉那家杂志社给我寄样刊了,让我再耐心等等。

我的大学生活已过去一学期了,我已陆续收到了四份登载我作品的样刊,却仍没收到发表我处女作的样刊。就在我随着视野的不断扩大,已开始平静、从容地对待文学创作时,我收到了郭莹编辑寄来的一封不同寻常的来信。她告诉我——通过阅读我连续不断的投稿,她感觉我是一个很有潜力、又非常需要给予鼓励的文学青年,她怕我经受不住失败的挫折中途放弃了写作,便谎称向有关杂志推荐了我的作品。得知我生活艰难,她便从自己的微薄工资里拿出50元钱,以稿费的名义寄给我,既在生活上帮一帮我,又让我坚定在写作上取得成功的自信。

信中,她还认真地点评了我已发表的几篇作品,肯定了一些成功之处,还指出了其中明显的不足。字里行间,流露出殷殷的关切。

捧读这封特别的来信,我的眼角一阵灼热。遥望远方,我不禁喃喃自语——恩师啊,您的教诲和帮助,学生将一生刻骨铭心。

后来,我把高中时所写的那些简单而幼稚的习作全都封存起来。像郭莹老师在信中所说的那样——我已经逐步成熟起来了,已经能够对那些最初的创作足迹,做出客观的评价。接下来,应该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如今,我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已发表了千余篇的文章,收到了数万元的稿费,但我却永远无法忘怀那篇没有变成铅字的作品,无法忘怀那刻骨铭心的50元特殊的稿费。是的,那是我今生收到的最大的一笔稿费,我将一生受用不尽……

老师那美丽的一跪,震撼了村民们蒙昧的心灵,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

美丽的一跪

那年,品学兼优的她大学一毕业,就主动申请来到西部一所山村中学援教。

那个山村虽然相对闭塞一些,但自然条件不错,物产也较丰富,村民的生活不富裕也不算穷,只是村民们对教育普遍不大重视,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看到许多孩子早早地辍学去打工挣钱,她感到非常惋惜,就一家一户登门拜访,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们支持孩子读书,但效果并不理想,许多村民很知足地认为:现在挣钱的门路挺多的,得抓紧时间挣钱,山里的人花那么多钱读书不划算。

怎么会这样的想法呢?她有些不解地问上了年纪的老校长。老校长叹息道:“山里人眼睛看得近,只注意眼前的实惠。”

“现在不读书,将来想弥补都来不及啊!”一想到班级辍学孩子在增多,剩下的也大多没心思上课了,她便心急如焚。

“唉,没办法啊,好多老师都努力过,但无济于事啊。”老校长满脸的无奈。

望着远处起伏的大山,一向不肯低头认输的她暗暗告诉自己不管有多难,也要尽全力劝孩子们返回课堂安心读书。

她知道,要打破村民们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必须要先抓典型。于是,她将目光先瞄准了陈启。陈启的父亲是村里公认的能人,他家开了一个山野菜加工厂,村里很多大人、孩子都在他的厂子里打工,陈启是孩子们的头。

可当她一谈起陈启读书的问题,他父亲便不以为然道:“老师,你看我也没读过多少书,日子过得不是也很好吗?”

“你的日子确实过得不错,可是你不能让你的儿子一眼就看到了将来啊。”她说陈启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山里讲究实际,我给儿子打一个好底儿,他将来生活也没什么担忧的,就知足了。”陈启的父亲很固执。

她又努力了几次,仍没有说动陈启的父亲。思忖了半天,她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她先找机会跟陈启闲聊天,转弯抹角地讲一些关于读书有益的事情。得知陈启喜欢看人物传记,她便找来一些名人传记借给陈启,并与他一起探讨书中人物的人生选择等问题,她还不失时机地直夸陈启悟性好,若好好读书,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的。渐渐地,陈启对她描绘的美好未来动心了,想回到学校继续读书的愿望一天天强烈起来。

然而,陈启的父母说什么也不肯让儿子回学校读书。那天,陈启流着泪告诉她:“谢谢老师,虽然我非常想读书,可是我没那个命。”

“想读书就一定要去读,命运是握在你自己手里的!”她大声地冲陈启喊道。

“可是……”平素很听父母话的陈启低垂着头。

“没有什么可是的,我再去找你的父亲,一定让他答应你读书。”她拉着陈启来到了加工厂。

任凭她说破了嘴,陈启的父亲仍不同意陈启回学校读书。急切之中,她双腿向前一屈,当着众多村民的面,在陈启父亲面前郑重地跪了下来,声音哽咽着:“为了孩子,我求求你!”

一时间,众村民们惊呆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与他们素昧平生的支教老师,竟会用这样尊贵的方式,表达她那执著的信念。陈启的父亲慌乱地扶起她:“老师,你快起来,我答应你就是了。”

她的双眸晶莹闪烁,目睹此情此景的村民们纷纷地唏嘘不已,他们终于明白了眼前这位年轻女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久,许多孩子纷纷重返校园。她和老师们欣慰地笑了。

数年后,那所山村中学陆陆续续地考出许多大学生,他们中最优秀的陈启,在告别北大的一次讲演比赛中,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她的故事,他由衷地感慨道:“是老师那美丽的一跪,震撼了村民们蒙昧的心灵,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是老师的那真诚的一跪,让他读懂了知识的尊贵,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热爱……”

虽然她支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但她却给那个山村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话题,尤其是她那美丽的一跪,已烙印般的铭刻在了许多人心中,成为一道感动岁月的风景。

他仍喜欢买一些被很多人视为过时的明信片,轻轻地抚摸着它们,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温暖,是那样地真实而自然。

过时的明信片

在他上大二之前,他简直可以说是贫穷到了极点。

尽管学校免去了他部分学费,我也拼命地打工,但依然可以算得上学校里最“清贫一族”,穿的最寒伧,吃的最简单,兜里从来就没有过零花钱。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大学两年里,他仅仅给家里写过两封信,原因只是为了节省邮资。每到春节来临时,看到同学们纷纷地向各地的朋友、同学邮寄漂亮的明信片时,他的心里总是非常地难过,因为他连那最便宜的明信片也买不起。

大三开学不久,多年生病的父母实在撑不住了,陆续地住进了医院,高额的药费让家里的债台又增高了许多。好几次,他都想辍学去打工,可看看那些来自农村的打工族们在城市里艰辛的情景,他只能告诉自己咬紧牙关,等到毕业再说。

正当他在为新学期的学费发愁时,一位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上班的师兄找到他,极力地怂恿他去推销保险。受了师兄描绘的灿烂前景的吸引,更受了那低成本投入的诱惑,他听了一段免费的业务培训后,便开始走街串巷推销保险。

但一番艰辛过后,他并没有遇到期望中的成功。三个月过去了,他只卖出一份保险,仅仅赚了120块钱。那天,一位同学给他讲诉美国著名保险推销商的成功经历时,提到其坚持给自己的客户邮寄写满祝福的明信片的情节。他苦笑我连稿纸都买不起,哪里弄钱买明信片呢?

那天,他正点赶到辅导的那个中学生家里,才知道那个学生去学校补课了。学生的父亲正在整理书房,见他来了,便把学费给他结清了,告诉他以后不用过来了。他心里正有些黯然,忽然发现地上有两捆没用过的明信片。他不禁惋惜道:“怎么没有邮寄出去呢?”

在某大公司宣传部门工作的学生父亲解释道:“哦,那是两年前单位为了对外宣传印的一批明信片,没有发送完,剩下的便压到柜子底下了。都过时了,没用了。”

同类推荐
  •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人生真谛

    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人生真谛

    《哲理美文·人生真谛》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人生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思索。充实和开创真正的人生。
  • 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

    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

    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第三条道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真正进入了沉淀期。所谓沉淀期,意思是“第三条道路诗派”的这29位诗人将有可能使他们的某些文本沉淀下来,继而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经典。当然,这29位诗人及其作品不可能都成为经典,但毫无疑问,“第三条道路”的经典之作将出自他们之手。之所以选择“沉淀”这个词,旨在区别于当下那些浮躁喧嚣的诗人或诗歌团体。
  •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第七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必得贴近身心,贴近灵魂,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为你开门

    为你开门

    鲁兴华的散文以《为你开门》为名结集出版。从兴华50余篇散文里可以看得出,她所写的都是她亲身经历的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都是她当时的情感与心境的真实倾诉与表达,是作者由物、景、人、事所引发的挥之不去的浓浓情思与人生追问。文章内容广泛,选材视野涉及风景静物、日常生活、地方风俗、往事回忆、情感述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等等。她的作品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是质朴的心灵之歌。
热门推荐
  • 妖舞之茔

    妖舞之茔

    幽花入镜,白冰沉水,痴人捕影捉空。总有水天一相融,寻寻觅觅不相逢。广寒孤影,自诩仙月,可怜万事皆空。世上哪有不老翁,白发成雪,我乘风。茔本是上代妖皇之女、妖族公主,却因为半妖身份在妖族中无法立足,成为现任妖皇手下的一名杀手。因为父亲的关系,茔暗中持有象征皇位的獠牙刃。后来事情泄露,茔不得不开始逃亡……
  • 凤凰重生记

    凤凰重生记

    心,从这个支离破碎的家中变得冰冷。这个“家”没有温暖。只有不断的利益和各种贪婪。直到,一个梦......这个梦中有原本的家庭所没有的温暖。我希望伴着我喜欢的人在这个梦中一睡不醒。事如我所愿的方向发展。这是梦还是现实?
  • 狼源

    狼源

    人狼精神的强烈碰撞,飛纵的火花,缔造传奇人生。狼-----凶残、孤傲、狡诈等,但也是一种精神,一种道-----狼道
  • 凤凰重生:孽障,看我收了你

    凤凰重生:孽障,看我收了你

    只是想在现代好好的生活,却莫名其妙的穿越时空,嫡女?很好,沦落成被人人打的过街老鼠,老娘就不信这个邪。妹妹,二娘,各种千金大小姐个个要老娘死,老娘偏偏不如愿,欺负老娘定让你们10倍奉还……
  • 遇见你是我不好的开始

    遇见你是我不好的开始

    他是X国著名的歌手,演员看透了娱乐圈的是是非非,她是上市公司的总裁,年纪轻轻却成为谁都想高攀的人物。"迪菲,难道你都不怕他接近你是因为钱吗?”“我这辈子就钱最多,我不怕,而且本小姐长的没那么差劲”20岁的时候,有人问迪菲愿望是什么,迪菲没有愿望25岁的时候问迪菲的愿望是什么,收购某家X国娱乐公司,因为她都有一个月没见过他了。
  • 凰舞九霄:魅世狂妃逆天下

    凰舞九霄:魅世狂妃逆天下

    她是21世纪最普通的学生,一朝穿越,她却是举国皆知的废物,修炼习武通通差评,如同吸血虫一般的苟且。当冰冷的身体回温,洗去迷茫的眼眸再次睁开,挥动神剑的那一刻,她亦是睥睨天下的女帝。他是世间最尊贵的王者,日月星辰因他而转,盛世繁华皆因他君临天下,却为她敛去一身锋芒,无数个日夜的等待,依旧无法麻痹他的思念。冰冷的忘川河中,流淌着她全部的恋慕。
  • 黑狐传说

    黑狐传说

    一个痴心武学,热衷闯荡江湖的少年,无意间加入了铁扇门,却又遭人误解被迫离开,原以为江湖人都是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侠客,却不知真正的江湖却是腥风血雨、杀人如麻。痛苦、迷茫之后,才真正看懂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江湖
  • 系统穿越:腹黑上神走远点

    系统穿越:腹黑上神走远点

    一个系统尚未完善,任性引发的血案====她是24世纪新一代青少年,徒有桀骜的性子,却不可奈何;她是龙宫昙花一现的天才,光有公主的称谓,却任人宰割。他是孤傲的上仙,九世历劫终为上神,眼界颇高却对她百般迁就。====“这一次,要活得好,过的漂亮,逆者皆诛!”
  • 驱灵士

    驱灵士

    人生于世,自当入世。尘世乱流,何欲何求?不谙世事的夏清,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入世。等他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的磨难,人情的冷暖;面对世事的无常,自己的嗔痴贪,他是否能保持初心义无反顾地前行还是会迷失于尘世乱流而惶惶不知归途。都说万物皆有灵,那么灵又是因何起为何而熄,穷根究本,哪里才是天人之际?
  • 古路仙道

    古路仙道

    死而复生的何东皓,遇见一名大限的修仙者。亡命生涯变成勾心斗角的成仙之旅。以血和雨证明自己的大道。花落泯笑千古恨,一怒顶冠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