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35000000043

第43章 致胜有术(12)

然官员缺额有限,尤其战争初期,不仅奏保实缺极难,即奏保候补、候选官员也大受限制,人数不能太多,也就使此种奖励方式的实际效用大打折扣。曾国藩为了提高当时这种近乎唯一的奖励方式的实际效用,增加受奖人数而又不被清政府所驳回,于是就根据清朝官员年终考察政绩优异者军机处予以记名,遇有空缺可优先晋升的办法,创立了记名官员的名目,从而使奏保官员的名额大大增加,士气为之大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国藩在一封奏折中说:“军营保举记名道府,实在微臣创始。臣于咸丰四年请保罗泽南、李续宾、彭玉麟三员,始照京察记名章程开用此例。缘三臣才能卓越,又建非常之功,是以破格请奖。记名后不过数月,均蒙文宗皇帝简放实缺。厥后各处仿照此例,武而提、镇,文而藩、臬,均保记名简放。”(《曾文正公奏稿》,第29卷,第68页。)

其初,曾国藩在奏保属员的问题上做得还是比较谨慎的,打过胜仗之后,奏保的人员并不多。故其难以达到宏奖人才的目的,来营投效者也并不踊跃。早在曾国藩统军“东征”之先,其好友刘蓉就曾针对人才匮乏的现象提出批评。他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说:“今天下英杰瑰伟之人,远在千里之外者未能遽及矣,近者如郭伯琛、左季高、邹叔绩、吴南屏之伦,固当罗之幕府以广忠益。比闻邮牍招延间及一二,顾未有起而应者。窃怪老兄光明俊伟之识,豁达渊深之量,盖非时彦所及。而豪杰之士或反不乐为之用,虽夙昔有相知之雅者,亦或思引避而无景附之情,可不一思其故乎?求之不竭其诚,遇之不优其礼,用之不尽其才,三者古今失士之大端也。”随之,刘蓉劝其改弦更张,尽弃学者积习,并警告说:“不然,则师未举而势已孤,军未成而情先涣,孤孑一身将谁与共功名,济艰险?”(刘蓉:《养晦堂文集》,思贤讲舍,光绪三年刊,第5卷,第27页。)这一意见,未被曾国藩采纳,其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未能根本解决。迨其咸丰八年再出领兵,曾国藩才一变前志,改弦更张。他在给曾国荃的家书中说:“余昔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花钱,是以人心不附,至今以为诟病。近时揣摩风会,一变前志。”又说:“仙屏在营,弟须优保之,借此以汲引人才。余未能超保次青,使之沉沦下位,至今以为大愧大恨之事。”(《曾文正公家书》,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不过,曾国藩在奏保名额上仍不甚放手,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远不如胡林翼。咸丰十一年赵烈文再入幕府后,针对这一情况上书曾国藩说:“泰山之高,以其不弃粪壤;沧海之大,以其不拒浊流。”“苟非贤杰以天下为己任,流俗之情大抵求利耳。使诚无求,将销声匿迹于南山之南,北山之北,又肯来为吾用邪!是以明君给人之欲,不失其意;责人之力,不求其情。故人人自以为得君,顶踵思效,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所以能收效也。夫与人共患难之际,而务慎密于登进,殆自孤之道也。”故“自古英霸之略,汲汲不遑,唯有求贤自助而已。”“阁下奋其智勇,矫世违俗,恳诚拳拳,千里之外将共兴起。尤望敦尚儒者骨干之士,以佐不及,宽以纳才,严以责效,是实安危之大端,治乱之所存也。”(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册,第197、198页。)这些话入情入理,切中要害,不能不使曾国藩为之动心,用人策略为之一变。不过,他的汇保之案愈做愈大,荐举愈来愈滥,主要还是受了胡林翼的影响,效而仿之,遂成弊政。同治五年他在一封奏折中说:“臣向办保案极为矜慎。咸丰四年克复武汉,仅保三百余人。五、六两年保奏三案,合计仅数百人。”(《曾国藩全集》,第9册,第5349页。)其受奖人数仅占百分之三。而咸丰六年胡林翼攻占武汉,一次即奏保三千余人,受奖人数竟至百分之二三十,几近曾国藩的十倍。故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保举太滥,官、胡创之,余亦因之,习焉不察,不复自知其非。”(《曾文正公家书》,同治二年正月元旦。)不过,无论首创属谁,曾、胡皆难辞其咎,而此风愈演愈烈,更是不争的事实。据说,“是时军中保案,动辄万余,武职奖札,多弃弗取,贱视可知。文职中以两司候补者,从不获简。”(《异辞录》,第1卷,第53页。)还有人说,其时“军功所保记名提督,部册所载近八千人,总兵则近二万人,副将以下汗牛充栋矣。故提镇大员欲得实缺,非督抚密保不可。”(《清朝野史大观》,第8卷,第39页。)虽则如此,但它在鼓舞士气方面毕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故直到同治五年,于吏部推出新章,明令禁止记名司员直补实缺之后,曾国藩仍坚决奏请保留“军功记名一途”。奏称:“滥竽冒进之弊诚所不免,而迈众之才,异常之劳,亦未尝不出于其中。现在陕甘、云贵兵事未已,沿海、沿江时局亦多隐患,仍属需才孔亟之时。部议新章保藩臬者一律先补道员,在各员不至遽而觖望。但求圣慈存记,每年简放实缺数人,俾知军功记名一途尚有得缺之日。则群彦争奋于功名之会,而军营愈以见鼓舞之神。”还说:“部章之除授有定,所以慎重名器;圣主之特简无定,所以驱策群才。二者互相为用,于振厉人才之道,更为详备。”(《曾文正公奏稿》,第29卷,第68—69页。)

战争期间,地方督抚或统兵将帅所办军营保案,有汇保与密保两种方式。汇保是汇总奏保的简称。汇保之案办理较易,受奖面较大,但仅能保荐候补、候选、记名、即用之类一般任职资格。上述愈保愈滥终成晚清一大弊政之事,即指此而言。故其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欺骗性,而武职尤其如此。为了鼓励军中末弁和广大兵勇为他们卖命,视“国家神器”为儿戏,明知兑现无望仍随意奏保,致使候补提镇大员连个千总、把总也补不上,当年曾被尊为圣品的奖札几成废纸,仅能换得一醉。而要得任实缺,则非另案密保不可。而实缺有限,故非心腹亲信之人,难有如此待遇。例如东征局保案,为奖其筹饷之功,曾国藩一下子拉出一个几百人的名单,相关人员几乎人人有份。而对恽世临、黄勉等首要人物,则以夹片另行密保,使之皆得实缺,有的甚至由岳常澧道一步升到湖南布政使。

此外,还有一种叫着特保的奏保方式,与上述两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主要功能不在酬劳,而在荐举人才。如欲将出色人才破格使用,越级超擢,通常采用这种奏保方式。如咸丰十年战争形势与全国政局发生很大变动,双方激烈争夺的地区,如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督抚,多不懂军事,军政各务办理难以得力。清政府令曾国藩择贤举荐数人,以备简用。曾国藩遂将沈葆桢、李续宜、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陆续推出,荐其才可大用或堪寄封析。清政府便采用曾国藩的建议,将他们分别任命为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巡抚。其中李鸿章、沈葆桢由道员直升巡抚,左宗棠由四品京堂候补跃升浙江巡抚。他们三人和其后经别人另案奏保的由盐运使晋升广东巡抚的郭嵩焘,尤其由候补知府晋升陕西布政使的刘蓉,皆属破格任用。故曾国藩在给郭嵩焘的信中说:“霞仙一飞翀天,较李、彭诸公尤为破格。”(《曾文正公书札》,第17卷,第13页。)因而,不管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整顿吏治抑或宏奖人才,战争局势的迅速改观抑或个人飞黄腾达,大概任何一种奏保方式都不能与之相比。

为了整顿吏治和宏奖人才的需要,除院司大员外,对州县官员也往往采取破格奏保的方式。首先这样做的是胡林翼。咸丰六年湘军攻陷武昌、控制全省之后,急需恢复新占地区的地方政权机构与社会秩序,需要大批堪任州县官员的人才。鉴于悬缺过多而又人才匮乏,符合任职条件者尤为罕见的现实情况,胡林翼上奏清廷,要求不拘文法,破格用人。他在奏折中说:“贼扰之地,官缺久悬,观望不前,所在皆是”,“州县尚悬缺待人,可否敕下部臣,暂勿拘臣文法资格”,“容臣次第清理,分别委署。如果试验有效,才具出众,即行奏请试署,以期实济而利民生。”(《胡文忠公遗集》,第14卷,第5—6页。)清政府答应了这一要求,胡林翼的试验获得成功,湖北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其这一做法也成为破格用人的先例。咸丰十一年安庆之役后,曾国藩面对广大新占地区,也遇到胡林翼类似的难题。于是,他依例而行,一请再请,也取得成功(详见拙著《曾国藩幕府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5—148页。)。

总之,在使用人才的问题上,不拘文法、破格用人的思想与做法,既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也具有吸引人才的巨大作用。此项发明权当属胡林翼,而清政府与曾国藩又将之发扬光大,其对当时战争成败的影响是不可轻视的。若非如此,湖北、安徽的经济恐难以很快恢复,战争也难以持久。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恐怕就在这一点上。

为了克服种种障碍,达到既宏奖人才,又能解决地方吏治整顿中的难题,曾、胡等人还在具体操作上动了不少脑筋,采取各种手法,诸如直接奏保、委托奏保、交互奏保等,将自己的亲朋好友恽世临、毛鸿宾、刘蓉、郭嵩焘等陆续推上高位,而一些较为难办的地区的吏治,也得以迅速解决(详见《曾国藩幕府研究》,第160—161页。)。

曾、胡诸人虽然在汇保问题上失之于滥,但在密保问题上却慎之又慎,于密保人员的考核评语,也做得极为认真。按照清政府的有关规定,部院大臣对每年考核中密保晋升的人员,必须对其政绩、才能单独出具切实考语。而对军营密保人员,也依例提出这样的要求。同治五年曾国藩在一封奏折中说:“臣向办军营汇保之案,稍失之宽。至于密保人员则慎之又慎,不敢妄加一语。上年奏片中,称‘祝垲在豫士心归附,气韵沉雄,才具深稳,能济时艰’,虽不敢信为定评,要可考验于数年数十年之后。”(《曾文正公奏稿》,第25卷,第67页。)足见其对密保一事的自信和一般状况。

然而,尽管曾国藩深具知人之明,精于奏保之道,终因事态复杂、人情不一,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不免会遇到一些难题。他一生中积有不少经验教训,也有不少感慨与悲叹。当为荐举人才之事受到曾国荃的责难时,他复函解释说:“近世保人也有多少为难之处。有保人而旁人不以为然,反累斯人者;有保之而本人不以为德,反成仇隙者。余阅世已深,即荐贤亦多顾忌,非昔厚而今薄也。”(《曾文正公家书》,同治二年八月初二日。)曾国藩此说并非无因,试举一二例证以说明之。因得保受累的典型事例是周腾虎。周腾虎的情形与黄勉类似,资历相当深,入幕也比较早,只因才宏德薄、名声不佳,一上荐牍即被连章弹劾,最后竟因此暴卒于由沪返皖的途中,使曾国藩痛悔不已。他在同治元年八月初三日的《日记》写道:“接少荃上海信,知周弢甫在沪沦逝。老年一膺荐牍,遽被参劾,抑郁潦倒以死。悠悠毁誉,竟足杀人,良可怜伤。”从此,接受教训,决不再奏保类似之人。如在金安清的问题上,力排众议坚持只用其策,不用其人,并在信中向其九弟曾国荃解释说:“眉生见憎于中外,断非无因而致。筠仙甫欲调之赴粤,小宋即函告广东京官,以致广人之在籍在京者物议沸腾。今若多采其言,率用其人,则弹章严旨立时交至,无益于我,反损于渠。余拟自买米外,不复录用。”(《曾文正公家书》,同治三年正月十七日。)至于受保之人不以为德,反而结怨的例子,也有不少。刘蓉是曾国藩结识最早的好友,也是入幕最早的幕僚,且仅是个文童,入仕的希望非常渺茫,曾国藩很想在这个问题上帮他一把。然而他却一再拒绝曾国藩的保荐。《清人逸事》称,“湘乡刘抚部蓉,与同县曾文正为布衣昆季之交。两家集中举理学、经济互相箴勖之书牍、文诗,蚤隐然以第一流自待。兵事起,抚部久客文正幕中,每削荐章,文正欲列其名,辄持不可。”且谓转相汲引“非友道之正。士各有志,奚必以此相强?文正深然之,由是终身未尝论荐。”(《清朝野史大观》,第7卷,第125页。)

不过,这仅是自讨没趣而已,远不如奏保左宗棠所引起的风波,更令曾国藩后怕。咸丰四年岳州之役后,曾国藩积于个人情谊,办理保案时欲将左宗棠挂名荐章,保为同知、知府之类。不料,消息传出,只因事先未曾征得本人同意,激动了左师爷的火气,几乎惹出一场大祸。左宗棠在给刘蓉的信中说:“鄙人二十年来所尝留心,自信必可称职者,唯知县一官。”“此上唯督抚握一省大权,殊可展布。此又非一蹴所可得者。以蓝顶尊武侯而夺其纶巾,以花翎尊武侯而褫其羽扇,既不当武侯之意,而令此武侯为世讪笑,进退均无所可,非积怨深仇断不至是。”还说:“幸此议中辍,可以不提”,“若真以蓝顶加于纶巾之上者,吾当披发入山,誓不复出矣。”(《左文襄公书牍》,第2卷,第27、28页。)最后,还是曾国藩向其赔礼道歉,此事才算了结。

从此,曾国藩接受教训,保人之前先探明本人的态度,免致莽撞出错。不料,又由此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李联琇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孰料旋遭寇乱,几丧身家,不得已流徙沙溆,进退维谷,遂以文字自娱,杜门避世,渐至朝不谋夕。忽蒙曾文正公延讲钟山,糈脯粗足,逸于在官,乃有终焉之志。而文正屡劝之出,兼欲保荐,见辄问其愿仕与否,愿则保之。弟窃病其多此一问。夫不谋而保者,公义也,谋之而保者,私恩也。仆虽不才,忝官三品,安能于垂朽之年,复托恩门、拜举主哉!是以固拒之。人遂谓弟甘心石隐。”(李联:《好云楼二集》,彬彬堂咸丰十一年刊,第13卷的14页。)真是人各有志,难以悬揣。大概曾国藩至死也没有弄明白其中的奥妙。此亦可见,曾国藩所谓保人难的慨叹,并非故弄玄虚。

曾国藩保人失误的典型事例是李元度(《曾国藩幕府研究》,第179—180页。)。不过,其致误之原并非知人不明,用人不慎,而是为情所误,即所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曾文正公书札》,第21卷,第20页。)。早在徽州溃败四年之前,曾国藩已发现李元度并非统军之才。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从前次青之于平江勇,一味宽纵,识者知其无能为。至丙辰三月烧辰州勇二百余人,次青不究,又庇护之,鄙人则深恨之矣。”(《曾文正公书札》,第19卷,第26页。)曾国藩虽如此想,但却对之不仅不追究,不撤差,反而屡委重任,使之官越做越大,兵越带越多,终成独当一面的大员。委任之初,道途议论纷纷,连张集馨都认为李军必败,曾国藩岂能毫无觉察?即如委守徽州一事。曾国藩接办徽州军务之初,曾派朱品隆先行侦察,回营报称非有二万人不能守城。李元度自奋以三千人可保徽州无虞,曾国藩竟轻信其大言欺人之谈,实出常理之外。故当李元度弃军逃命、曾国藩必欲参劾之时,“军中有联额诮之者,联曰‘士不忘丧其元,公胡为改其度’,额曰‘道旁苦李’。”(《清稗类钞》,第4册,第1592页。)其讽刺李元度之意自无可疑,但恐怕主要还是针对曾国藩的。

不过,平心而论,这应该算做一个例外。总体而言,曾、胡的人才理论与实践是成功的。其终成大业,获“中兴名臣”之誉,与此有很大关系。

同类推荐
  • 狐狼之夜

    狐狼之夜

    狐狸和狼正在寻找猎物。狐狸和狼碰头了。狐狸跑了。狼也跑了。
  • 踏上神的足迹

    踏上神的足迹

    葛天玉龙,一个在错误的时间站队了位置的上古人物,通过自身的经历,埋藏了一个旧的时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 重生之我是秦桧

    重生之我是秦桧

    虾米?我成了秦桧了,这不是真的,我一定是在做梦。什么?是我栽赃陷害岳飞的?不是我,真的不是我,奸臣想要纵横朝堂,也需要武将保卫边关。呜呜,这口黑锅好大,哥扛不起来。现代人秦辉穿越宋朝,成为千古第一大奸臣秦桧,历史将会掀起怎么样的波澜......
  • 国宝之谜

    国宝之谜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古代人民用智慧创造了无数辉煌的瑰宝。经过岁月,的沉淀后,它们变成了现在人们所见、所闻的历代传世国宝。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背后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散发着神秘而悠远的气息。不同时代、不同的先民为人们留下了不同的具有各个时代特色的国宝,有些因为时代的久远、文字的缺失变得扑朔迷离。人们在欣赏它们的同时不禁忍不住想知道这些国宝的创造者是谁?它们都有什么奇异之处?在它们身上都发生过哪些奇事?现存的国宝目前状况如何?下落不明的国宝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又在哪里呢?只有清楚地知道了这些问题,才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国宝、珍惜国宝。
  • 清廷风云

    清廷风云

    清乾隆四十七年,在天朝大黑暗时代来临的前夕,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美国人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人攻陷了巴士底狱,拿破仑横扫了整个西欧,沙俄也对天朝北部虎视眈眈。60年后的鸦片战争更是天朝近代史的残酷的开端。然而在天朝内乱不断,白莲教9年起义带走了亿万国民的生命,嘉庆皇帝面临残酷吏治,和内忧外患的历史考验,且看一个小人物在危机四伏的天朝能否为天朝人带来一个不一样的的历史,走出一条天朝的复兴之路?
热门推荐
  • 星空下的魔法世界

    星空下的魔法世界

    十四年前的大灾变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天空不再美丽,布满了伤痕当恶魔和亡灵觊觎这个美丽世界之时人们还在互相内斗,为了利益而争执世界一直由那些少数的人来守护生活在火之国内的莉瑟罗特从小梦想着学会那神奇的魔法期望有朝一日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魔法师,踏入了最伟大的魔法学校在这里,她又会遇到什么?传说中的天空之城,天空中裂痕的真相终有一天会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 湮灭太虚

    湮灭太虚

    神秘的属性师,他们背后有着奇妙的属性之光,翻手间,星辰解体,空间混乱,控制着异界的秘密,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职业?让我们跟随主角的步伐来探索这个神秘属性师背后的秘密吧。
  • 最强痞少

    最强痞少

    从生死中游走归来的王者赵宸想在都市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带萝莉们谈谈心,与御姐们聊聊情,和美女打个啵,跟媚女滚床单!便是此时赵宸心底最真实的愿望了!
  • 唇畔留香,只爱糖色

    唇畔留香,只爱糖色

    文案:嘛,公输在这里向大家问声好!这里是公输Nora~咳咳,这是一篇关于养成与被养成的长篇小说,是献给我的童年(虽然离现在也不远)——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哒。我曾经看过很多同人文——嘛,看完后我只能感觉到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所以,某日忽然控制不住自己颤抖的双手,罪恶地(……)在走上了不归路(?)。不过,这不是一篇玛丽苏的女主同人文——嗯啊,(⊙v⊙)嗯。相信有“深度”有“内涵”哒童鞋已经明白了一一那个,看到题目抱着美好幻想的童鞋们对不起啦~如果实在忍受不了公输这篇文的话,很抱歉啦,只好将目光转向右上角,离开啦(QAQ)那,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 一色江湖

    一色江湖

    出门遇山贼,迎面撞贱人,无故遭冤案,凄惨成毒人,难道她李忘春穿到这里,就是为了奏响她走路都掉窨井盖的悲惨命运的交响序曲?不,不,不,她李忘春穿到这里可是为了彰显她的魅力,捕获多金痴情汉......多年以后,李忘春看着到处给她收拾烂摊子的傅远尘,心花飘飘的好不惬意。“老傅,你说二白这胎是生男生女?”“……”“老傅,你说二白她儿子就叫小二白好不好?”“……”
  • 魔神天下之覆天地

    魔神天下之覆天地

    我若成魔,神奈我何,我若成魔立地三尺覆天地。神佛若挡我,斩神灭佛!!
  • 神秘宝盒的下落

    神秘宝盒的下落

    现代少女因一次人魔追风图来到魔族圣地,刚刚来到魔族圣地的她。刚刚穿越到魔族圣地的她,因不懂魔族圣地的规矩的她问香水音人间使者(雨露)问香水音:你们这里怎么了,他说:这里人间本来可以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她,因为魔水修炼破坏时光,让人间回到清朝,而最终人间使者乐音拯救了大地。大地忽然改变,因为一次人间的相遇,两个人忽然炼成了传说中的神秘宝盒里的一个神秘符。而魔界却让人间的时间发生了神奇的改变,魔界的老谋深算是否能得逞,还是人间的无知被魔界利用,人间会不会醒悟,对抗魔界,把魔界消灭,人间到底能恢复昔日的和平吗?魔界能罢休吗。
  • 逆世归途:至尊少女很强势

    逆世归途:至尊少女很强势

    古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五个少女并肩而行呢?一起走向归途,站在王者之巅,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保卫宇宙安宁。可是,并不是什么,都是很顺利的……成长过程中,波折不断,小小年纪担当重任,她们是否能找回初心,回归本性?是否能坚持正道,维护和平与正义?是否能收获爱情友情亲情?敬请期待!
  • 都市之英雄学院

    都市之英雄学院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我国航天员翟志鹏、刘志明、景云鹏同志乘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9月28日安全返回地面。期间宇航员翟志刚在宇宙中抓到了一块不明金属,将其带回时在穿越大气层时,竟神秘挥发。在3天后人类迎接了新的时代到来,超能时代。
  • 一品女帝师

    一品女帝师

    京城祝家,世袭帝师,到了她却是个女的。她二十岁在昆山学奇术,却在大成之际被老父召回,不但要她潜入宫内,而且还要她女扮男装伴君王左右。他十七岁,初登大宝,却被摄政王攥住大权,令他终日禁足玩乐。她见到他第一眼时,他正和太监们一起斗蛐蛐。她觉得他难成大器,他觉得她是摄政王派来的奸细;直到她用薄弱的身躯替他挡住飞剑,温言细语淳淳教诲,话语落在他的心间,情花的种子却在他的心里发芽。他爱上了帝师!她很想告诉她自己是女子,但是一切已经为时已晚。直到有一天,他对她说:夫子,我好像喜欢上男人了。她心痛的道:是镶红旗的冯将军吗?他道:不,是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