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0700000010

第10章 瞿秋白的故事(2)

杨之华回忆瞿秋白讲课的情景时写道:"当课堂里开始安静下来的时候,我看到秋白从人丛中走进课堂,走上了讲台。他穿着一件西装大衣,手上拿着一顶帽子,他的头发向后梳,额角宽而平,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与他的脸庞很相称。他和蔼亲切地微笑着,打开皮包,拿着讲义和笔记本,开始讲课了。他的神态安逸而从容,声音虽不洪亮,但即使站在课堂外的同学也能听到。在他的讲话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空谈。同学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为了使大家明白,引证把理论与当前的实际斗争相结合。同学们都很珍重地记下笔记,万一有人因为参加社会活动而缺了课,非要借别人的笔记抄下来,才能安心睡觉。"女作家丁玲也在上海大学受过熏陶,她说:"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几乎每天下课后都来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他不是对小孩讲故事,对学生讲书,而是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我常怀疑他为什么不在文学系教书而在社会科学系教书?他在那里讲哲学。哲学是什么呢?是很深奥的吧?他一定精通哲学!但他不同我们讲哲学,只讲文学,讲社会生活,讲社会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后来,他为了帮助我们能很快懂得普希金的语言的美丽,他教我们读俄文的普希金的诗。他的教法很特别,稍学字母拼音后,就直接读原文特点,讲普希金用词的美丽。为了读一首诗,我们得读二百多个生字,得记熟许多文法,但这二百多个生字、文法,由于诗,就好像完全吃进去了。当我们读了三四首诗以后,我们自己简直以为已经掌握了俄文了。"自勉"江南第一燕"的瞿秋白,博闻强识,文思敏捷,极赋文学天才,但在那时的社会背景下,在上海大学,他不疲倦地做着革命工作,为培养党的干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疾风知劲草革命斗争成败与否,常在呼吸之间。能够审时度势,抓住当时的主要问题,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革命力量就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失败到胜利。

当时革命的主要问题或者说中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农民问题。革命的成败就在于是否把农民发动起来了。彭湃和毛泽东是中共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领导人。大革命时期,彭湃在广东海丰县开展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对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起了重要的支援和配合作用。毛泽东在湖南发动农民,建立农会组织,向封建宗法制度宣战,打倒土豪劣绅,搞得更是如火如荼。广大农民的发动,使反动势力极端恐惧,漫骂这是"痞子运动"。中共党内陈独秀、彭述之等也指责农民运动"过火"。

在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中,瞿秋白坚定地站在彭湃、毛泽东一边,热烈地赞扬和支持农民运动。

为了回答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毛泽东在1927年初,用了三十多天的时间,到湖南深入考察了农民运动的实际状况,3月,发表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党内外一切怀疑和指责农民运动的论调,热情洋溢地颂扬农民运动"好得很"。4月,瞿秋白在武汉看到这篇文章,非常高兴,非常赞赏。当他得知这篇文章在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向导》上只发表了一部分、其余不许刊登之后,非常气愤,说:"这样的文章都不敢登,还革什么命!"经过斗争,瞿秋白在4月中旬把毛泽东的这篇报告交给中共主办的长江书局,刊印了单行本,并专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回击敌人的诬蔑、党内的责难,希望此单行本能瞿秋白在序言中写道:"他们实在"无分可过",他们要不过分,便只有死,只有受剥削!中国农民都要动手了,湖南不过是开始罢了。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是否支持农民革命运动,在当时,对每一个革命者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瞿秋白不愧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坚定的信念、满腔的热情,迎接即将震撼神州大地的农民革命风暴。

农民运动,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同年的4月、7月,蒋介石、汪精卫终于相继叛变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在这中国革命最危机的关头,瞿秋白和许多坚定的共产党人一起力挽狂澜,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继续战斗。7月上旬,党中央改组,组成了五人临时政治局。瞿秋白虽然不是五常委之一,但因其在党内的威望,在这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实际上已参加了领导工作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瞿秋白无论是在武汉,还是后来在庐山,他都经常和同志们,或同志们找他,商讨危难中的大计。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和湘鄂赣粤秋收起义,都有瞿秋白的功劳。周恩来回忆说:在八一起义以前,我曾和瞿秋白等酝酿起义的问题,"瞿秋白、张太雷要我酝酿起义去做动员和组织工作。"张太雷说:"秋白把南昌的决定由浔带到汉口,??赞成南昌的决定,并派恩来去主持。"当时的临时中央常委李立三和秘书长邓中夏,也曾亲赴庐山,和瞿秋白商议暴动计划。

8月7日,在瞿秋白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批准了八一起义和秋收定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战斗。会议正式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瞿秋白被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并兼任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宣传部长和党报《布尔什维克》总编辑。"八七"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将党从机会主义的泥坑之中救出来,重新走上了革命的大道。

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要振奋全体党员的斗志,要整顿党的组织,要清算投降主义影响用马列主义统一思想,要发动领导农民暴动实行土地革命,要正确的估量革命和反革命力量的消长??党的重托,革命的重担,瞿秋白须臾不敢有忘。然而,瞿秋白的身体支撑得住吗?在苏俄的时候,他的肺病就相当严重,医生说他只能活三年。得这种病,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常有咳嗽、气急、咯血、发烧等症状,人称"富贵病",一点累不得,环境要安宁,空气要新鲜,饮食要讲究,且不易根治。

养,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似乎人世间的许多事情,等待着他去耕耘,去呐喊,去奋斗。在《赤都心史》中,他这样写道:"况且和外界绝对隔离,几同封锁,天天看着灰色的天,白茫茫的雪,怎得不盼望清风朗日一畅胸襟呢???于是出高山---陡然呼吸一舒,好一似长夏清早,登高山而望晓霞。"回到祖国后,瞿秋白更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机会去好好地医治,1926年冬春之际,旧病再度复发,来势很急,又在生死关前走了一回。此后,病时犯时愈,或许是因为他坦然的生活态度,或许是因为他造诣高于常人,或许是因为他觉得党交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他坚强地站立着,始终没有倒下。此刻,作为党的中央书记,受命于危难之中,瞿秋白任劳任怨,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刚刚从血泊中爬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还将走许多的弯路,还将经历许多的磨难,瞿秋白主持党的工作也是如此。那些经历回忆起瞿秋白的时候,都充满了爱戴、崇敬之情。

特别是瞿秋白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君子小人之辨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精进,重修养重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正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样,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君子,都有很高的道德境界。古人如此,今人如此,共产党人亦如此。瞿秋白是名副其实的君子,象松,象竹,象梅。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生光明磊落,勇于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从不揽功诿过。瞿秋白虚怀若谷,有自知之明,他尊重别人的意见,真诚地团结同志,其在中共党内能有很高的威望,授命危难之际,与他的为人、品质有密切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初,瞿秋白被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和王明排斥出中央领导机构。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路线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他们对当时党内有威信的自内部的错误打击,应该怎样处理个人同党的关系,这确实是对于共产党员的党性的一种特殊的考验。那么,瞿秋白是怎样经受这种特殊的考验呢?一言以蔽之,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改初衷,不怨天尤人,始终如一,也从不在同志、朋友和亲人面前诉说受打击的事情。

寒山独见君"我的责任很明)。"我将成什么?"盼望"我"成一人类新文化的胚胎。"瞿秋白:《赤都心史》从1931年初到1934年初,瞿秋白重返文学园地,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瞿秋白从事文学活动始于五四运动时期,在苏俄的那段时间里也建树颇丰。此次,在新文化运动的重镇上海,他与鲁迅并肩作战,辛勤耕耘,留下了近一百万字的著作和译文。茅盾说,左翼文艺运动的蓬勃发展,促其由前期向成熟期转变,"应该给瞿秋白记头功"。

画意境奇远,曾涉足佛学和陆、王心学,了其精义,至于古文诗词更是耳濡目染、情有独钟。能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革命,是瞿秋白的夙愿。从1931年至1934年,这三年时间,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潇洒,游刃有余,兢兢业业,是战士,是开拓者。

然而,给瞿秋白感受最深的,恐怕是他和鲁迅之间的深厚友情。

还是从他们的分别讲起。

1933年隆冬的一个晚上,有一位同志来到瞿秋白的住处,对他说:"中央有电报来,要你到中央苏区去。"瞿秋白回答:"想去很久了。"客人走了,瞿秋白无言地吸着烟,烟斗不时发出癅癅的声音,烟雾一股股地在灯光下浮动。有时沉默,是因为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事要想。"手头还有许多工作未了,即将离别朝夕相处、温存体贴的爱人,苏区什么样子,党将交给我什么新的任务,还有这几年共同战斗的同志,一声,??。"瞿秋白想。

起程的日子一天天地临近。终于,瞿秋白以一种不可遏止的深情和渴望,对夫人杨之华说:"我无论如何要去和鲁迅、茅盾告别,跟他们好好谈一谈。"当时外出是很危险的,杨之华深刻体会得出秋白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知道劝阻不了,就嘱咐瞿秋白:"路上小心些,今晚去,明晚回来。"瞿秋白听了杨之华的回答,高兴极了,眼睛里突然放出了愉快的光芒。

瞿秋白来到鲁迅的家。鲁迅特别表示了惜别之情,主动对许广平说:"让床铺给秋白同志安睡。"鲁迅宁可自己在地板上临时搭个睡铺,是因为觉得这样,"才能使自己稍尽无限友情之万一"。第二天晚上,瞿秋白回来了。瞿秋白走起路来总是轻轻地,使人不容易听出他的脚步声。当杨之华听到开大门的声音时,压在她心头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瞿秋白仿佛年轻了许多,面带笑容,那情景瞿秋白长吁了一口气,轻松地说:"要见的都见到了,要说的话也说了。大先生和茅盾身体都好,海婴也没病。"停了一下,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是要把那回忆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说:"昨天夜里,大先生一定要把他的床铺让给我睡,他们夫妇睡了一夜地板。"以后,瞿秋白给鲁迅写了告别信,又另去信告诉鲁迅即将到达瑞金的消息。

同类推荐
  • 传奇女皇:武则天

    传奇女皇:武则天

    本书以武则天的家庭背景到她入宫、削发为尼、二次入宫、登上后位、执掌朝政、并称二圣、临朝称帝、病重退位、死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下无字碑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表现了一代女政治家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如实地记录了武则天作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的弊端。
  • 数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

    中国近现代历史因一些人物而风起云涌,如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北大之父蔡元培,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市场经济第一人顾准等。本书讲述了他们在困难中跋涉、在孤独中前行的探索历程,其深刻思想与坚定信念透过历史的烟尘,依旧光芒四射。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忽必烈传

    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批蒙汉臣僚的帮助下,依照汉法建元改制,所制定和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本书讲述了忽必烈波澜壮阔、传奇辉煌的一生,让读者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帝王。
热门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中外微型小说精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中外微型小说精选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佛说太子墓魄经

    佛说太子墓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奇葩系统

    我的奇葩系统

    曾经的他,只是一个吊丝,可无意间得到了一个系统,他吃惊的发现,里面的宝贝多的超乎他的想象!一人一系统的奇葩生活就此展开…
  •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守望的幸福:刘萍散文诗歌选

    本书是一名知识女性的诗歌散文集,也是一个女人、一个妈妈的作品。这部著作同时也是一份心灵的自白、一份知识女性的情感收藏、一份年轻母亲的细语。讲述她寻找幸福、体会幸福和分享幸福的心路历程,表达出人性中如执著、坚强、热情、感恩等一些美好的特质,讴歌了亲情、友情、爱情,表达作者对生命和幸福的感动和热爱。全书分为五章,包括散文、诗歌、翻译作品共63篇,内容基本上是作者的人生感悟点滴,小中见大、细中有宏。
  •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沉浮为背景,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小说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堪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作品对封建社会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进行了深刻反思,歌颂了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和自由美好、违反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 武道天途

    武道天途

    一段离奇的穿越,一卷惊世的秘典,带着一个懵懂的少年来到了神秘的异界大陆,一段血仇背后居然隐藏着惊天的阴谋,所有人都被“天”算计了,而他却算计了“天”。天无道,则逆天!
  • 海公大小红袍全传

    海公大小红袍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君莫属:君妻不可欺

    妃君莫属:君妻不可欺

    堂堂神秘组织成员,一不小心砸入古代,竟搅了王爷好事?还不赶紧溜!扮男装,闯青楼,争夺万花楼头牌,竟又遇上!称兄道弟,却被识破身份,一袭女装亮了谁的眼!做王妃?哼,王府又如何,还不照样被她搅得鸡飞狗跳!
  • 诺恩斯的饭厅

    诺恩斯的饭厅

    忙忙碌碌的大都市,熙熙攘攘的小人物,平凡的奋斗史给你一个贴近生活的空间,一切都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真实的背景、真实的奋斗史,希望你在真实的故事中能找到真实的自己!用执着的奋斗诠释诺恩斯女神笑容的神秘和柔和、顽皮和圣洁的各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