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7100000011

第11章 另类阅读:手抄和诵读时代的《庄子》(3)

对于《庄子》在清谈中的传播,《世说新语》中的记载多与支遁有关。支遁作为标新理于向秀、郭象二家之外的解人,其庄子学在当时颇有影响。仅《世说新语·文学》篇,就有三则支遁讲《庄子》的故事。一是支遁在白马寺与冯太常清谈,因及《庄子·逍遥游》,遂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外,后为时贤所心服。二是在王羲之家里,支遁在王即将出门时,即兴论《庄子·逍遥游》,作数千言,言辞说理之妙,令本来对支遁不甚在意的王羲之不禁披襟解带流连不已。三是支遁、许询、谢安等在王濛家的聚会,此次聚会颇有兰亭集的气息,首先谢安对诸人感慨佳会难常,故提议大家言咏以写怀抱。许询听后便问王濛可有《庄子》,正好得《渔父》一篇,于是四座就此言怀。第一个发言的是支遁,他思如泉涌,一口气做了大约七百字“叙致精丽、才藻奇拔”的论述,众人皆称善。后来他人依次发言。最后谢安徐徐问道:“卿等尽否?”其他人答曰差不多了。谢安最后作了万余语,一边论述,一边以自己设难自己作答的方式,将论述引向深入,其谈辞才峰秀逸,四座听得莫不厌心。《庄子》本是支遁的胜场,因此唯有他听后不无微讽地说了一句:“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意思就是谢安以《渔父》为引子,实则阐发自己,故曰自佳耳,言外之意谢安说的虽然很好,但离开了《渔父》本身往而不返。

诸贤在王濛家的这次聚会,是晋代《庄子》阅读史上的重要史料。首先它让我们看到,《庄子》在当时多么为知识分子熟悉,一次宴集上的即兴言怀,便点中了这本书,并且随便抽到其中一篇,诸人就可以洋洋洒洒地论述上千字。其次是《庄子》在当时的传播方式,正如这次聚会中所表现的,是口头传播。这次聚会在今人来看,无异于一场关于《庄子·渔父》的学术讨论会,然而当时诸贤对《渔父》文义的阐发,不是正式地写成文章保存下来,而是口头发言,谈者言其怀,听者尽其兴,仅此而已。这传达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即魏晋时期《庄子》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头传播。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支遁三次讲《庄子》,都是与其文友道友聚会时口头讲论的。虽然支遁因为对《逍遥游》提出不同于主流的新理而在《庄子》的阅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根据诸贤在王濛家雅集的记载,支遁应当对整个《庄子》都有过十分深入的研究,否则他不会对《渔父》当场作出七百多字精妙的即兴发言。然而,对于这七百多字的论述,我们已经不得而见了,他对《庄子》其他篇章的论述,更无由得知。仅《逍遥论》一篇被刘孝标保存在《世说新语·文学》篇的注中,而且只有短短一百多字。

建康在东晋时为名士和名僧荟萃之地,清谈与佛学之风甚盛。当时各大寺院经常举行公开的讲经大会,由德高望重的名僧登坛开讲,寺内外僧俗听众成百上千,听讲期间可以自由提问、辩论,时人称之为讲肆。支遁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名僧,常于讲肆讲经,他讲经的方式很为独特,深得《庄子》“得意忘言”之旨,善于标举宗会,而遗其章句。虽然这种方式颇为守文之士所陋,但谢安却赞之曰:“此乃九方堙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骏逸。”支遁深契于老庄之道亦见于此。与支遁在清谈中所论一样,他在讲肆所论亦大多湮灭无闻。《高僧传》称支遁有集十卷,于当时盛行于世,然而今所存者,仅剩下文二十多篇和一些玄言诗。

即便十卷的《支遁集》完全保存下来,相对于他与名士在清谈中的谈论,以及于讲肆所讲,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可以想象,他对王羲之所讲的《庄子·逍遥游》数千言,一定是妙义丛生,辞采华丽,因此才让王羲之一改对支遁的不屑态度,而流连不能已。关于支遁在白马寺讲《逍遥游》,《世说新语﹒文学》和《高僧传卷四·支遁传》的记载有所不同,前者称他当时对冯太常讲论逍遥之义,并没有说他提笔作注,而后者称他与刘系之等论逍遥游,众皆以向秀、郭象二人的适性为逍遥,支遁以为不然,于是反驳适性并非逍遥之真义,之后退而注逍遥篇。我们可以推测,刘孝标的注中所引用的支遁的《逍遥论》,应该就是来自于支遁援笔所注。然而似乎也仅止于此,毕竟他的大部分思想都只是在清谈和讲肆中口头传播的。

支遁因为雅好老、庄,所以他常常以老、庄来阐发佛理,这一点从他关于佛理的诗中即可看出。可以肯定,支遁于讲肆讲论佛法时,一定谈到了很多老庄思想,尤其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这也是东晋格义佛学之义。支遁作为一代高僧,其佛学造诣自然很深,所他创立的般若学即是色义使他成为“六家七宗”之一的“即色宗”。他的佛学著述,如《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等,今已不见,只有《即色论》在《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造《即色论》”一则刘孝标的注中,引《支道林集》中一段作释,也不过寥寥数语。所以我们既无缘得见支遁的庄子学的全貌,又无缘得闻他在格义佛学中如何以老、庄释佛典。

即便《支遁集》没有亡佚,集中所载相对于他在清谈和讲肆中所论,已经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时清谈之风极盛,如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东晋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清谈之风起于正始年间,代表人物为何晏、王弼,但是他二人不仅谈,而且著述颇丰。发展到东晋,谈风越来越盛,文章之事渐告式微。为什么呢?像上述支遁、谢安等名流在王濛家的聚会,实则是一场学术讨论会,虽然主题很严肃,但形式上却只是家宴谈论而已,谈时不觉有写下以传世的必要,谈后也不甚在意。这就是清谈,即只是做玄远的谈论,以求哲学或审美上的精神享受而已。

除了不留意做文章,还有一个原因,清谈极盛之后必然产生弊端,即成为“空谈”或“假谈”。何晏、王弼之清谈,乃是其思想从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如同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所以他们不论是口谈还是做文章,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可是清谈一旦流行,社会上下无不以此为高,则会有些人未必真心好玄学懂玄学,但由于风尚所趋,故亦装作企慕玄远的样子。这时清谈就变成了一种姿态,而不是纯粹精神上的形而上学。一方面清谈极盛,大家整天口谈;另一方面清谈者中有很多人只有其形式而无其内容,因此文章自然是做不出来了。

于此我们不妨推测,支遁的庄子学之所以失传,其原因可能在于:

一是支遁讲《庄子》主要是在名士清谈中,清谈的内容大多没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是支遁作为佛学大师,虽然他雅好老庄并深谙老庄之道,但他的灵魂归宿却在佛学,因此他本人也无意著述老庄;

三是东晋以后不做文章唯清谈是务的风尚。从《世说新语》来看,支遁的身影穿梭在与名士们的清谈和寺院的讲肆之间,即便我们想从格义佛学中了解他的庄子学,亦因为文献不足而束手无策。

清谈是《庄子》在两晋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口耳相传的好处在于让《庄子》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但也注定了其易于流失的命运。

3、师徒讲学中的《庄子》

清谈之外,魏晋时期还有一种普遍的口耳相传,它在当时对《庄子》的传播也很重要,那就是师徒讲学。

魏晋时期的官学呈现出时兴时废的态势。士族阶层出于对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保护,所以他们不愿意庶族地主阶层通过学校上升为士族。同时,士族自身在征辟制中享有做官的特权,他们不必通过学校进入仕途,因此对于办学,他们既不愿意又态度漠然。然而皇室在与士族的博弈中,为了稳固其统治地位,又希望从庶族地主阶层中培养自己的官吏,以形成制衡士族的力量;加之皇室也需要儒家的伦理道德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皇室对兴办学校的态度比较积极。

魏晋时所谓“学校”,即指承汉制以来的儒家学校。尽管皇室积极办学,但由于玄学渐盛,无论士族还是庶族,才士们大多崇尚老庄之学,因此无论如何努力,学校总是好景不长。“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南史·儒林列传序》亦曰:“自魏正始以后,更尚玄虚,公卿士庶,罕通经业。”这一点从魏朝太学的办学情况中亦可看出来。魏文帝于黄初五年(224年)正式在洛阳立太学,并制定五经课式法,然而直至正始年间的二十多年中,太学并未真正弘扬儒学。其主要原因有二:一为当时太学生虽然号称千数,但其中有很多只是为了逃避徭役而去,所以基本上冬来春去,人数很不稳定;二为授教儒学的博士自身并非鸿儒,如《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对当时博士的描述:“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

博士粗疏指其儒学造诣不深,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就在于自东汉末年社会大乱,儒学渐失人心,而道家崛起,世尚玄虚,即便在官学讲授儒学的博士,也往往精通老庄之学。就算是积极恢复官学的曹操、曹丕等人,其设立太学实则出于稳固其政权的需要,他们本人则通脱放达,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另外,太学生本来是学习儒学的,但当嵇康受刑时,竟有三千太学生为其请愿,可以想见太学生对嵇康洒脱放达的庄子之风多么的倾慕。

到了晋代,世人更加崇尚玄虚。干宝的《晋纪总论》曰:“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晋书·儒林列传序》亦曰:“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竟、祖述虚玄。”当时有些儒士对此流风深感忧虑,如戴邈(生卒年不详,晋元帝时任官)曾为晋元帝上疏称:“然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况旷代累纪如此之久邪!”然而因为战乱频仍,兴学的成效十分微弱。

另外,魏晋太学里博士所讲授的儒学,已经不再是汉代的今文经学,而是全部为古文经学所替代。相对于汉代的古文经学,此时的古文经学已经不重章句训诂而是重义理阐发,这是玄学对经学在注解形式上的影响。就其内容而言,魏晋经学实质上已经是融合了儒、道、佛的经学。比如何晏的《论语注》、王弼的《周易注》皆为儒、道二家思想的调和。今天所流传的儒家经典,其中由魏晋人作注的就占了一半,而他们的注莫不表现出玄学调和儒、道二家的特色。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太学中的情景,即无论守旧的儒者如何痛心疾呼,儒学都已不复昔日礼教森然的面目了。

官学衰颓的同时,地方私学转而呈现出繁荣之局面。一些名儒在地方讲学,生徒常常多达数百乃至数千人。比如吴郡的范平,他本人敦悦儒学,学识渊博,当时一些名人皆从他受业,晋武帝平吴之后,屡次想征用他,但都被他拒绝。范平的三个儿子却都以儒学而在晋朝任官,他的孙子范蔚尤其好学,据《晋书·儒林传》记载,范蔚家世好学,藏书七千余卷,不仅如此,“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蔚为办衣食。”这种场景已经俨然是一个书院了。当时还有些大儒,在家以教授为业,生徒多者可达数千人。“公立学校之沦废,学术之中心移于家族,太学博士之传授,变为家人父子之世业,所谓南北朝之家学者是也。”

不仅大儒开私学授业,玄学家也教授门徒,弟子人数也常达数百人。无论玄学家还是经学家授业,他们讲学的形式均受到佛教和玄学清谈的影响,比如授业时讲佛经,于宴集时谈老庄,于佛寺讲儒学等。在讲学的内容上,如前所述,两晋经学采用魏晋时人所注,此注本身就融合了儒、道二家思想,为玄学之产物。除此之外,官学作为政府意识形态的灌输基地,本来就比较拘束,而魏晋时风却好放荡,而私学由于少了官方的束缚,因此形式灵活思想自由,极大地促进了玄学的传播。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玄素学”已上升为官学,而与“儒学”、“史学”、“文学”并列为太学学馆,各个学馆均聚门徒授业。《南史·文帝纪》赞称“江左风俗,于斯为美”。虽然这些学校开办不久即废,但中国的太学分科制度却由此开启,且玄学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到了唐代,道家的几部经典,包括《老子》、《庄子》、《列子》和《文子》更是被尊为经书,政府置博士和助教讲习这些道家经典,并将之纳入科举考试的范围。

《庄》、《老》自魏晋成为显学,到了南朝则又为学童普遍学习,如《南史·徐陵传》称,徐陵13岁便通《庄》、《老》义,而梁朝皇室的萧氏父子,皆颇好谈玄,梁武帝萧衍作《老子讲疏本》,简文帝萧纲作《庄子讲疏本》。另外,南朝佛教盛行,《庄》、《老》与佛教结合后尤盛,即使在官学讲授儒学的老师,也常常精通庄、老之学。如笔者在第二章所举的太史叔明(474—546),《南史·儒林传》说他:“少善《庄》、《老》,兼通《孝经》、《论语》、《礼记》,尤精三玄。每讲说,听者常五百余人。为国子助教。”

不论官学还是私学,《庄子》作为玄学三大文本之一,在魏晋时期的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魏晋教育师徒讲学的模式,又构成了《庄子》在手抄、诵读和清谈之外的另一种阅读模式。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论美与人的生存

    论美与人的生存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王阳明与康德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看20世纪中国美学——兼论我国美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方向》、《文艺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等。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热门推荐
  • 狂妃哪里逃

    狂妃哪里逃

    意外穿越?怕什么,身为有智慧会思考的现代人,区区历史得心应手,弄清楚是哪朝哪代,一定能混得风生水起。可是……天定王朝,白氏一族,未知历史,谜样乱世——这是什么鬼?乱世皇权,阴谋诡诈,诸国暗战,步步维艰——吓死本宝宝了!某女狂笑:“嘿,我既然穿越了,一定是主角!位高权重,荣华富贵,美男环绕,一样别少。”一道惊雷,天上飘来一行字——你想得可真美!真相是——爹娘俱亡矣,寄人篱下活,人人可欺凌,生活不如狗。某女扶额,“这设定太坑爹辣!穿越不应该是主角吗?!”嗯,主角?要当主角就记住,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游刃有余,就可主宰命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荒种

    荒种

    原有显赫家世,却在朝夕间惨遭灭门,举家上下被屠杀一空,纨绔公子该何去何从?误入禁地九死一生,却返老还童,逆转命运,登顶巅峰!是这天地的大局,?抑或亘古的手段?看他如何斩落日月星辰,断了这万世虚妄,君临三荒!!!
  • 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

    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

    由于学识、经验、能力、性格、思维等诸方面的限制,教师由于认识和行动上产生了偏差,在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在所难免。本书列举了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错误,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的呈现形式,提出解决的方案,引导教师避免或者走出误区,通过"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引导教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 连体女婴地府闯关记

    连体女婴地府闯关记

    对于普通魂魄而言,投胎之路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就是走一个流程而已;可是对于异类魂魄,她们的投胎之路可谓曲折异常,看本文的女主角连体女婴是如何突破重重困境,在地府中开辟出新天地的。
  • 孤寂岛屿

    孤寂岛屿

    我原本与大陆相连,却被无情撕裂,成为一片孤岛。在茫茫大海中矗立,惧怕、无助、不甘、愤怒,忍受狂风呼啸、暴雨侵蚀。只为有一天把那撕裂我与大陆之人使之付出十倍代价来还...
  • 把酒笑秋风

    把酒笑秋风

    浪子无根,如风中落叶,如水中浮萍。沦落天涯,与酒为伴,与寂寞为伴。但他们的心中都燃烧着一把火,那就是对平静生活,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剑峥和沐风,两个不同性格的少年,在意想不到的时间,意想不到的地点,意想不到地成为了朋友。他们为正义,为理想,为朋友......人在江湖,生存于江湖,险境求生,千锤百炼,他们有血性,有义气,不怨天,不尤人。武功由身练,正气由心生。一个真正的高手不仅要有更深的武功,还要有一颗博大的心,真正伟大的武功也不是杀人的武功,而是救人的武功......他们终将成为真正的高手!他们寂寞,以酒为友......他们快乐,把酒笑秋风!且看我的浪子......
  • 黎明神纪

    黎明神纪

    魔法和科学并立的世界,残忍和仁慈并行的世界!然而世界之树根基却正被一点点吞噬。世界之树倒下,宇宙毁灭,文明不再!远古的巨人,高贵的神族,半神的精灵和侏儒,他们的黄昏将至!宇宙毁灭,邪恶亦不复!新的世界即将到来!第一缕曙光,就要从米德加尔特的人族之中升起!
  • 墨从雪中来

    墨从雪中来

    那雪山中的绿影,是否还会在。而那魔界的罂粟,是否还会那样折磨她。
  • 荒诞岁月的爱恋

    荒诞岁月的爱恋

    一个平凡的女孩,一段平凡的爱。十年荒诞的岁月。
  • 豪门第一萌妻

    豪门第一萌妻

    他是冷血总裁,她是特种神偷;虽受尽万般宠爱,最终也抵不过她是个、代孕妈咪的事实!车祸毁容,她发誓要报复,身世被揭露,变脸后她带千亿嫁妆强势来袭。为了给萌宝的死报仇,她毅然将他的旧情人告上法庭。只是,当看到他代替旧情人被送上被告席…“老婆,别再闹了!”她,只听到了男人宠溺并带点无奈的声音被阻隔在审判台。直到真相被揭露,她终于知道,她错了,错得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