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4700000014

第14章 “国难”与“造国”(4)

黑氏之论国家,与其他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之论国家,有绝不相同之点。他人之论国家,好自进化论出发,某为图腾,某为部落,某为贵族,某为君主,某为民主,视国家为进化之成迹,犹博物馆之陈列品解剖室之尸体然,以为如此,可以达于纯客观,而不杂以丝毫我见矣。黑氏不然,既视自然界为思想界之产物,则国家为人类精神之表现,不待辩而明。其所穷究者,但问国家所以成立之当然之理,而不问其历史上之起源如何。换词言之,以国家为吾人精神之一部,不视为研究之对象焉。

这里虽然讨论的是黑格尔,但基本上可以说明英国和德国政治哲学的区别。英国政治哲学多考虑的是国家的实际情况,以拉斯基为例,他就颇反对将“国家”理想化的做法,因而拉氏的国家理论带有浓厚的“唯实主义”的特色。而德国哲学却大有不同,费希特把国家作为“自我”放大的精神实体,到了黑格尔更是提出“客观精神”,以家庭、社会、国家为客观精神所辖之伦理的正、反、合的三个环节,“国家”是主体精神的表现。正是这种研究的方法,才可以达到融主观与客观为一体,个人与国家为一体,使得国家成为与每一个个体都息息相关的对象。

2“造国”:建立国家的道德基础

张君劢等人提倡一种“造国”(MakingofNation)运动,既然中国缺乏“国家”的观念,就需要建构出一个“国家”观念来,但不是凭空建构,而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些基础首先就是民族和历史。张君劢相信时代在变化,但是一民族长期形成的一些东西(此即文化传统),却必然会积淀下来。他指出中国今日的种种困境都表现为社会生活的实际与方式的脱离,“中国数千年以来,偏重成成相因的旧贯(惯)、相沿日久,方式与实际两相隔离,尤其到了今日,旧有的方式,尤不合于今日的实际,于是整个的社会受其影响,各种制度,到了今日,却发生了方式与实际脱节的病象。”然而即使社会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积淀而成的价值和精神实质,却无法改变,“社会道德,亘古今东西,原无异同可言,但其表现方式(modeofexpresion)则有时代性,有如女人之服饰。社会道德的实质,固不会有变更。……我们要想造成一个社会道德,必须察现代的‘情况’(situation),在种种情况下,乃有种种之道德表现方式。”一国的道德基础必然有其“亘古不变”的成分在内,而以不同形式具体表现在历史中。既然道德的实质是恒定的,那么现代“国家”就必然是传统道德的现代表现形式罢了。如此,则现代国家必须建立在一国的道德基础之上。

张君劢曾经指出民族的建构必须有三个基础,“第一,自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居人上,能有作为。先有信心而后行为随之而来,自己文化为一个民族之特长,非但不能蔑视,而且要加以表彰。第二,意力。民族有统一的意志,然后能立国……全体人心,既同于一,自能牺牲小我以成其大我,而政治上才能安定,社会才有组织,外交自能向外发展。第三,思想。学术与政治互相表里。”承认不同的民族在思想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从而始终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如此才能真正保持民族有“统一的意力”,张氏所强调的民族的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的。实际上,他认为建立现代国家不能完全抛弃民族赖以存续的“传统”,因此对于本民族的历史不但不能妄自菲薄,而且要充满自信。

从道德上建构国家,必须使得民众对自己的民族有信心。然而19世纪以来,中国在外强的武力、制度、文明面前,已经彻底失败了,一种民族的自卑心理滋生蔓延,严重影响了民族的自信力。因此,对于现代国家的道德基础的建构,就离不开对于本民族历史的“表彰”,以恢复民族的自信心。张君劢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看到了民族气势升降的规律,他指出中华民族在秦及西汉时期,以及唐代分别达到了民族发展的两个高峰,自宋元以降民气日衰,然而以民气嬗变之规律,中华民族将在不久迎来它的第三个振作时期。秦、西汉、唐,都是四海一统的大帝国,以此为中华民族的辉煌时代,而以思想上、学术上更显活跃的春秋、战国和宋代,为民气衰落时期,则其中“表彰”的意思很明显了。

在“表彰”民族的成就方面,钱穆的意图最为鲜明。钱穆认为国民对一国的历史,必须充满敬意,这是国民应尽的义务。他说,“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以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在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讳卸于古人。”对本国历史的挚爱与敬仰,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表彰”的意思。钱穆对传统文化之表彰,以及对中华民族之维护,诚有惟恐用力不足之处。在他看来,一民族、一国家之抟成全赖本民族之文化:

故民族与国家者,皆人类文化之产物也。举世民族、国家之形形色色,皆代表其背后文化之形形色色,如影随形,莫能达者。人类苟负有其一种文化演进之使命,则必抟成一民族焉,创建一国家焉,夫而后其背后之文化,始得有所凭依而发扬光大。若其所负文化演进之使命既中辍,则国家可以消灭,民族可以离散。故非国家、民族不永命之可虑,而其民族、国家所由产生之‘文化’之息绝为可悲。世未有其民族文化尚灿烂光辉,而遽丧其国家者;亦未有其民族文化已衰息断绝,而其国家之生命犹得长存者。

此处钱穆所指之“文化”,即张佛泉所谓民族与国家一脉相承之“民族精神”(nationalspirit)。“民族精神”为现代国家的灵魂,国家之完善全在民族文化之演进,亦全在其民族精神之发扬,因此于一国之历史文化中才能真正树立现代国家的道德基础。

3如何对待民族文化:“表彰”还是反省?

其时,如何对待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思想界分为两种意见:一我们可称为“感性派”,认为民族自信应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表彰”;一可称之为“理性派”,认为民族自信应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张君劢等人认为民族自信心的建立需要“表彰”历史的成就,而胡适等人却认为应该把自信心建立在“反省”自己文化的基础之上。主张“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十教授在《宣言》中提到,“中国在文化的领域是消失了;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了它的特征。由这没有特征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也渐渐的不能算得中国人。”他们哀叹,“在文化的领域中,我们看不见现在的中国了。”以十教授的观察,中国文化的根基已经动摇,我们赖以存在的那些中国本位的东西都已经消失了,还有什么比政治、社会的形态与实质都失去了特征,更可悲的现实呢?以如此“无根基”之民族又如何能够建成现代的国家呢?可见,他们认为“国家建设”的基础必须从本民族的独特性中引发出来,他们称之为“本位文化”。

有论者针对十教授批评道,“所谓民族的自信心,并不是民族的夸大或虚骄。……有自信心的人就是不否认事实的人。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而自己并不护短;知道自己的弱点,而却想出法子来补救他。”胡适认为自信心绝对不能建立在对民族所谓辉煌传统的鼓吹之上,“可靠的民族信心,必须建筑在一个坚固的基础之上,祖宗的光荣自是祖宗之光荣,不能救我们的痛苦羞辱。何况祖宗所建的基业不全是光荣呢?我们要指出:我们的民族信心必须站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既然是反省,则自然对传统文化批判多于赞扬。实际上在胡适等人看来,中国传统中值得炫耀的成果实在有限。他们对中国文化已彻底失望。

十教授的宣言对中国传统文化确实还有几分开放的态度,也主张对中国文化的批评。即使如此,也被梁实秋归入“夸大狂”之列,“我们便可断定‘中国本位文化建设’是一句悦耳的空话!假如只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是一种民族自信力的表现’,我们便要指出他们所表现的不只是‘自信力’,还有‘夸大狂’!”胡适、梁实秋等人甚至认为,本位文化的主张不过是新式的“中体西用”罢了,只不过是又一种“不中不西的新文化”。胡适这一时期主张将“全盘西化”的口号变为“充分世界化”,以博得更多人的同情。他将中国文化的前途定位在“世界化”,则表明他的建国理想模型是西方的理性制度,中国建立现代国家的前途在于保持一种与世界接轨的心态,世界的先进经验自然可以为中国所共享,故而要向前看,不能满足于从中国的旧传统中寻找心理的安慰。

其实,一种文化自然有其核心的精神,也必然有其外在的表现。外在的表现是可以总结为某些要素的,正如胡适、梁实秋等人对中国文化的清算,以理性的考察、分析和比较,象品评一件文物一样,来对中国文化进行批判和反省。然而文化的内在核心精神,却不是可以理性考察的,必须通过感性的认同来加以体会。一国的立国基础若只有“理”的思考,而没有“情”的感召,恐怕也是片面的。吴景超当然不同意将民族的自信建立在祖宗的“文化成绩”上。但是他认为对于中华民族的自信还是有根据的,“中华民族适应自然环境的力量,是任何民族所不及的”,以及“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任何民族比较都无愧色。”可见这是通过感性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总结。因此吴与胡的区别,恐怕也不是主张“世界化”百分之九十还是百分之一百的不同了。《大公报》的记者也对民族之自信力的恢复大加鼓动,“其实中国国民,最富于弹性力,历史上纵令遭受国亡种奴之惨,不旋踵乃能攘肩复兴,挺然再起,此其间只须有少数坚贞苦节之志士仁人,躬任先锋,打开血路,为民族复兴,创建基础,则假以时日,不难重光明,盖人心所趋,精诚所结,任何强力固莫由遮断其进取也。”此中体现出的自信,不是也充满对本民族的热爱么?“民族精神”的塑造,自然需要借助“情感”在本国历史中发现那些积极的因素,这是一种合理的“表彰”。

4“邦国主义”:“民族”与“国家”的区分

对于“国家”意识的鼓吹,20世纪最初十年可以说是第一波的浪潮。然而梁启超等人通过日本的知识管道,也只是破除了“天下”观念,意识到由“天下”到“国家”过渡的必然性,区分了“国家”与“朝廷”,然而对于“国家”为现代的政治组织,却理解有限。梁启超等人喜欢用“有机体”来比喻国家,这诚然是在“对外”意义上而言的,清末对外反抗侵略的政治现实,急需塑造一个团结的政治实体,外力压迫愈紧,则内部的团结愈严,这是一种“被动的团结”。正如萨孟武所指出的,“中华人民对外可称为一个民族,对于自己却不是一个民族。”被动的团结如果外力一去,那么内部又仍然一盘散沙。真正的民族意识,必须体现为一种“内在”的集体意识,是“主动的团结”。在对外的民族意识基础上造就“有机体”的国家,显然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现代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实际上,梁启超虽然抄袭了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但对伯伦知理关于“民族”和“国家”的区别却视而不见。1930年代,思想界已经认识到“国家”是一种“政治共同体”,其中首要的就是区分“民族”与“国家”。

这里首先牵涉到两个英文名词的翻译,即Nationality和Nationalism。一般都把后一个词翻译做“民族主义”、“国族主义”等等,实际上仍然是就“民族”来理解“国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理论即是其中代表。在孙氏的各种著作中,一旦提到“民族主义”都意味着对“他者”的反抗,此“他者”开始是满清王朝,继而为帝国主义,因此在满清覆亡、民国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孙中山就只讲“二民主义”。孙中山还认为民族的造成有五大因素,即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故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自民族性Nationality出发讲民族主义,而非自Nationalism出发讲现代国家。

张佛泉对这种“民族主义”提出质疑,“我们近来听得‘民族主义’这个名词太频了,我们很少再有人追问这个字中到底含有什么意义。外国人有许多也说中国‘民族’意识渐渐觉醒,近来并且很强。但据我的看法,真正的Nationalism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以张佛泉的看法,孙中山鼓吹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Nationality(即民族性),至于Nationalism,他译为“邦国主义”,以表示不同于民族性的“政治共同体”的构建。“邦国”让人联想起古希腊的“城邦”共同体,亚里士多德讲“人是政治的动物”,即要求公民以理性的方式参与城邦的公共生活,并且以城邦为最高的道德归属,这是以“城邦”为一种“政治的共同体”。当然,“邦国”毕竟不同于“城邦”,“民族—国家”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产物,但是“邦国”与“城邦”同为建立于“政治、道德”之上的共同体,则是一致的。

对于“民族”与“国家”的区别,张君劢也有清楚的认识。他说,“德国人称民族曰种族概念,或曰自然概念。至于国家云云,其中要点不外法律、秩序与政治机构等等。这些大抵起源于人类是非善恶等观念,所以德国人名国家曰价值观念(WerBgriff),英国人名之曰法律概念或政治概念(LegalConceptorPoliticalconcept)。”民族是在历史中自然形成的,因此孙中山所述民族的五大因素,可以说是“自然概念”;而国家则必须在民族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构建才能造成,在此意义上才称为一种“政治概念”。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新探索

    党建工作新探索

    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建立良好的校风,党风是校风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党风是良好校风形成的前提,只有通过抓党风建设,才能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逐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的重要途径。
  •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命名为“明德善道”,就是我们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把握与阐释,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与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亦即秉承以德立校的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本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商品和价值、货币和货币流通量、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主义积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主义的分配等。
  •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林详谦(18891923)名元德。福建闽候人。林祥谦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幼年时仅读了几年书,便因家境贫困只得停学务农。1906年,由于生活所迫,年仅14岁的林祥谦便随父亲进马尾造船厂做工,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严峻的生活现实,炼就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1922年初,他只身离开马尾来到汉口江岸,经技术工种考试,被江岸铁路工厂录用。此间,为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劳动收入,他和工友们曾多次开展小规模的罢工斗争,并用怠工的办法来对付工头的压迫。
  • 2050超级大国

    2050超级大国

    一百年前,没人可以预言美国会成为威震地球的超级强国;五十年前,没人敢去预言横行霸道的苏联会突然崩溃;三十年前,没人能够预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那么,展望四十年后,谁将主宰地球?谁将成为2050超级大国的种子选手呢?本书为你分析2050超级大国。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异界魂

    网游之异界魂

    时光穿梭,科技不断进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差,为了永生的目的,网游异界的开放。人死魂留异界成为一员。颠覆传统网游,还原一个真正的异界人。三把刀如同双臂伴我走异界。
  • TFBOY

    TFBOY

    一次偶遇,让她们彼此相爱相互信任,三小只和三位女生会有什么精彩爱情呢?
  • 帝上天尊

    帝上天尊

    “老大,这么多妹子都来找你的?”,“废话,还不快跑”“老大,下次给我留两个行不,嘻嘻”“别说废话了,跑吧”
  • 上古世纪之秘辛

    上古世纪之秘辛

    岁月葬送了上古,但神之遗迹却自历史长河之中破封而出,尘封的上古秘辛也再度浮出水面。
  • 全民升级时代

    全民升级时代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陌生之地,这是众神赌博的游戏。为了活下去,也为了地球文明不被毁灭,只有不停的从地球召唤人来参加战斗。看主角如何带领着一帮性格‘极品’的士兵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挣扎在神控制的世界中。贪火拜求收藏订阅QQ群:243015276新书《召唤神座》已经上传
  • 僵尸歼灭

    僵尸歼灭

    我叫张文军在我居住的地方人们都因为感染了病毒而变成了丧尸。
  • 清凉小蛮妹

    清凉小蛮妹

    他温柔慈悲到如此,于长大的她,却慢慢成为一种残忍。纵然身边那么多爱着她的人,却始终无法比得过他一个眼神,然而,她问他可不可以的时候,他却选择了亲吻另一个女孩子。不能得到,就离开吧,一别四年。却始终无法忘记那一方茉莉,以及,那茉莉花后温柔的脸。这一次,我回来,好不好?
  • 十二神祭

    十二神祭

    生于这个时代的人,弥留之际会说:我很幸运,因为我见证了神的诞生。还有一少部分人会说:我曾经与神并肩作战!
  • 血浓于水穿越修仙几亿年

    血浓于水穿越修仙几亿年

    尼玛!堂堂大侠之女,特莫跟一个叫花子穿越了,那男的简直就是帝王中的战斗机。还是长得超妖孽的那种。老天,这样穿越来穿越去的你妈妈知道吗?
  • 蕣华如梦

    蕣华如梦

    当所有的传奇都伤痕累累,当所有的灵魂都颠沛流离,当所有的宠爱都化为了浮云,当所有的繁华都已落尽,她却依然拥有一份最坚定的守候,收获了一份最温暖的爱情,得到了岁月恩赐的幸福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