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4700000035

第35章 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3)

同他在20年代试图把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一样,30年代胡适仍然相信民主政治由于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成分,而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十九世纪下半以来,各国早已感觉18世纪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民治主义是不够的;一切‘社会的立法’,都是民主政治社会化的表现。在大战时,国家权力骤增,民族生存的需要使多数个人不能不牺牲向来视为神圣的自由权利。大战之后,这个趋势继续发展,就使许多民治国家呈现社会主义化的现象。”作为“价值”的自由理念被高悬,而表现历史进程的国家权力的增强,则被视为了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化”,在此价值与历史得到了有效的妥协。罗斯福实现了“经济的民族主义”,同时又发展了民主政治,“罗斯福的背后没有棒喝团或是冲锋队可以维持他的政权不倒的,所以这种政治不能算是独裁政治,只是一种因社会化的需要而行政权力高度增加的新式民主政治而已”,这样民主自由的理想在历史中得到了展现。罗斯福新政实现了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价值”被历史化的最好例证。

在对待罗斯福新政的态度上,胡适和他的那位美国老师是有区别的。杜威对罗斯福所举办的新政批评非常厉害。他对罗斯福是否能够解决萧条的经济现状持怀疑态度,他认为罗斯福不会放弃工商业资本家的利益,而真正采取救济社会的政策。他指出新政不过仍然在持续美国政治的那些老传统,民众在政治上的疏离依旧。相比较经济问题,杜威似乎更担心人们对现实政治的冷漠,他倾向于在民众中间塑造那种积极的社会关系,在政治上倾向积极参与的“共和”主义。杜威已经对美国的两党失去了信心,他主张建立一个“第三党”来实现他的“社会主义”,他否认罗斯福在推行“社会主义”的政策。在罗斯福执政期间,杜威多次把选票投给了社会党的候选人诺曼·托马斯,这表明他一直都未能认同罗斯福的新政。在杜威的所坚持的“价值”中,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非社会主义”的。杜威无须面对“价值”与“历史”之间的紧张,他用“价值”来批判社会现实。而胡适则不同,在罗斯福那里,他看到了中国塑造民族主义所需要的基本因素,“价值”与“历史”在他那里达成了一致。

三、苏俄印象: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的态度

从1917年革命胜利开始,苏俄的一举一动就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新苏俄诞生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宣布废除沙皇时代和中国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深深博得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赞扬。列宁的影响力也在中国迅速上升,一度他的名字可以与威尔逊相提并论。日本一再地试图从袁世凯政府获得侵略中国的特殊利益,这使得知识分子开始逐渐疏离日本,而在清末日本曾经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窗口,以日本为榜样曾经是中国改良运动的核心。远东的特殊国际环境,使得人们在考虑中国的安全之时转向寻求苏俄的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不仅改造了国民党,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北伐”的成功,但是在孙中山死后,蒋介石和汪精卫发起了国民党的“清党”运动。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苏俄与中国的关系因此而逐渐恶化,“中东路事件”所引发的冲突即是一例。但此时的苏俄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斯大林巩固了他的统治,同时也使得苏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顽强生存了下来,并且通过“一五”计划,向世人证明了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20世纪第三个十年来临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而苏俄则开始收获着举世瞩目的现代化的初步成果。“九一八”的国难,使得知识分子开始重视苏俄在远东的地位。傅斯年和蒋廷黻一直对远东的局势极为关注。蒋在1930年代把他的研究兴趣转向中国近代的外交史,他对苏俄公布的有关档案兴趣颇浓,他在1934年带着国民党的使命到苏俄访问,寻求苏中关系的正常化的可能性,1936年他又一次出访苏俄,寻求苏俄对中国抗日行动的支持。

各国的观察家、思想家、记者都在关注着苏俄,罗素和杜威都曾在1920年代访问过苏俄,他们根据亲身的游历和理性的思考,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苏俄道路的看法,这自然影响了他们的中国学生的基本观点。中国各种倾向的知识分子也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批判的崇拜的、理性的感情的——踏上了这片新土,瞿秋白、胡适、曹冰谷、胡愈之、蒋廷黻、丁文江、张君劢,从他们游俄的观感和思考中,我们可以洞察思想界对于共产主义苏俄的基本态度。

胡适于1926年赴欧途经苏俄,虽然在苏俄只呆了短短的三天,苏俄对他的触动却非常大:

今日回想前日与和森的谈话,及自己的观察,颇有作政党组织的意思。我想,我应该出来作政治活动,以改革内政为主旨。可组一政党,名为“自由党”。充分的承认社会主义的主张,但不以阶级斗争为手段。共产党谓自由主义谓资产阶级之政治哲学,这是错的。历史上自由主义的倾向是渐渐扩充的。先有贵族阶级的争自由,次有资产阶级的争自由,今则为无产阶级的争自由。

胡适一生动过要组党的念头,恐怕也只有这一次了。在这三天里,胡适参观了苏俄的监狱,并对苏俄的教育机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当然陪同他的Harpers、Merriam以及蔡和森等人都是明显的“左派”分子,这自然影响了胡适的判断。但是苏俄对于人们的第一印象确实是深刻的,胡适在1930年代一直对苏俄抱有极大的敬意(他认为当时的苏俄与英国和美国一样,都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这个评价已经相当高了),恐怕与此次虽短暂却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分不开的。

苏俄作为一个新兴的处于上升期的国家,自然留给人们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到俄国游历的访客接触到的也是那些积极的一面,至于斯大林在30年代的“大清洗”时人则无从得知了。苏俄最令人难忘的,在蒋廷黻看来,就是全民参与其中进行劳动所创造出的社会成果,“从消耗方面看,苏俄的人民,没有问题,是在普通国家水平之下(但是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我们还要好得多)。从建设及生财方面看,也没有问题,是在普通国家水平线之上。”在消除了私产之后,资本制度所造成的不劳而获的现象不复存在,人人都在努力工作,这似乎才符合“社会公道”。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即使在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有义务的社会工作者,“我看见七八处,有人在那里解答人民的各种问题:一处专讲电机,一处专讲儿童疾病,一处专讲政治经济,一处专讲工程等,处处都有许多人围着,注精会神的听。斯拉夫人的埋头干真可敬而又可畏。”这是一个强调高度积累、鄙视奢侈消费的国度,是一个没有富人的“普罗世界”,“阔人看不见一个;时髦装饰的妇女也看不见一个。鞋子都是多日没有刷油的;裤子是多日没有烫过的;帽子都是无边的小帽;但是人民都是足衣足食的。这个普罗的世界是朴实的、平等的。其空气是十分奋发的。”正是这种抑制欲望、一味投身于产业建设的精神,才使得苏俄的“一五计划”获得成功,这对于急需“造产”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蒋廷黻也为此而振奋,他赞扬道,“没有私产,没有消耗,而工作这样努力,建设这样勇往直前:这样的国家是有前途的。”

毫无疑问,这种抑制人性的基本欲望的做法在思想界许多人看来是不正常的。罗素说,“现在俄国的生活,和清教徒时期的英国相同,有许多地方,都违反人类的本能。鲍而希维派要是最后终于失败,一定和清教徒失败的原因相同的。这便是当人民觉得快乐和安闲比清教徒所能贡献的一切都要好,那时候便是失败的时候了。”但是正如有了清教徒的贡献,才有了资本主义的繁荣,那么俄国民众的“新清教主义”也自然为新苏俄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伦理上的基础。诸青来也正是从罗素的逻辑出发,在他看来,苏俄的违反人性的经济体制根本无法保障长久的运行,他很怀疑民众的建设热情是出于真正的公心,“彼邦当局挟雷霆万钧之力,压迫民众,何求不得。说者谓彼民众勤于工作,纯由自动,是否可信?若非自动,其工作效率果能提高否?”如何保证人民自觉地勤勉努力地工作,确实成为了人们对苏俄体制的一大质疑。蒋廷黻观察到,苏俄是排除宗教信仰的国家,莫斯科大大小小的教堂许多都改成了图书馆、博物院和俱乐部。但是正如丁文江所强调的,苏俄具有了它的新宗教,就是共产主义的信仰,它取代了旧式宗教的地位,成为了激发民众遏制欲望、积极向上的新动力,“打倒神秘最努力的莫过于苏俄,但是最富于宗教性的莫过于共产党”,当民众在宗教的信仰中获得满足的时候,那些“禁欲主义”的要求也变得可以接受了。

苏俄的意识形态在不断地让民众相信,这个政权所代表的是真正的劳动阶级的利益,因此劳动者对于国家的贡献,也便是对自己物质上贫苦的补偿。苏俄通过各种各样的生产竞赛,鼓励工人对国家作贡献,“不同组的工人,不同的工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业,竞赛那一方面的出品多,工作好,那一方面的费用省,浪费少”,这些社会主义的竞争运动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他们用这种方式鼓励人们作新时代的“英雄”,“现在共党在苏联努力造空气,使人知道作个Udarnik就是英雄。而这个民族是个崇拜英雄的民族。”蒋廷黻并不认为苏俄的人民过得不幸福,“此地工人每天只有七点钟的工作,每第六天又是休息日。剧院公园球场及其他娱乐场所尽管多,还是不够的”,“俄国人最普遍的娱乐是游街”,这使得他相信,“俄国人最快乐的生活是群体生活。”而且,工人的幸福还在于他们真正享有着一些权利,他们享有教育权,“大学的学生至少得百分之七十是从工人阶级招来。”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当然他们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属性,罗素就此意义上的“劳动者”批评道:“讲到‘劳动’这字,却不一定是指劳动了。他的意思是指‘阶级觉悟’的劳动者,就是共产党。他把不是劳动者而有正确思想的人(象李宁姬采林之类)归入劳动之内。确是工钱劳动者而没有正确思想的,却把他屏除,称之为资产阶级的走狗。”然而在苏俄,“劳动”已经脱离了纯粹的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意义上所具有的内涵,“劳动者”是一个阶级意识觉醒的群体。苏俄毫不讳言他们代表的是这个群体的利益,他们讽刺帝国主义国家掩盖其阶级属性的虚伪作风,“英美等国名为尊崇自由,实是戴假面具,到了微嗅得一点危险时即将假面具撕去了。……他们也是一种Dictatorship,只是不肯老实承认。苏俄却是言行一致,自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总之,当民众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认同于共同的“群体生活”的时候,这样的国家总给人以万众一心的感觉。

许多外国的观察家倾向于承认苏俄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在他们看来民众普遍的生活水准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他们生活在失去自由的专政枷锁之下,总之他们失去的远远超过他们得到的。将苏俄的体制视为一种专政政体,是思想界达成的一种共识,只是对于新型专政的评价各不相同罢了。罗隆基把共产主义与专政相等同,并且认为专政根本是违反人性的,从而极力地批判苏俄的制度。而胡适则在民主与独裁论战的一个回顾性的文章中,坦诚苏俄代表了民主政治的新发展。张东荪认为苏俄的初步成功是完全侥幸的,有其特殊的社会条件和偶然的因素,“老实说,苏俄确是奇怪的国家。他居然敢拿国家作实验品。正好象医院里试验病人的奇症一样。……这样猛厉的医生经过了重重的试验,却居然得着了一些端倪。这真可算是他的幸遇。虽说是出于人为,却亦是由于侥幸。”苏俄的社会革命,确实是人类的一次大试验,在丁文江看来,既然是空前的社会革命,则一定会有牺牲,一定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我虽不赞成共产主义,我却极热忱地希望苏俄成功。没有问题,苏俄的共产是一个空前的大试验。如果失败,则十五年来放枪毖的,饿死的,放逐的人都是冤枉死了,岂不是悲剧中的悲剧?而且我是相信经济平等的。如果失败,平等的实现更没有希望了。

丁文江是一个信念坚定的科学家,他坚信用科学可以改造中国的旧文化,同时他又兼备了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英意识。这使得在他的意志中存在一种类似“宗教信仰”的精神气质,所以他很容易认同苏俄的独裁体制,虽然他很明确苏俄的制度有悖自由平等的理想:

照苏俄的现状,我们看不出一点平等自由的光明。不错,资产阶级是没有了……统治的阶级,很廉洁,很努力,许多非共产党都可以承认的。然而平等则完全不是……苏俄统治者的生活与平民是两样的……权力和金钱一样,是很可怕的毒药。从杀人、放逐到自由平等是一条很远的路。

这是丁文江到苏俄旅行之前一个月所写成的。在受到苏俄地质同行的邀请以后,丁通过参加1933年7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地质代表大会,然后转道苏俄的,这使得他有机会亲身接触30年代的美国和苏俄。正如他在游记中所述,美国并没有因为经济危机而呈现出衰败的景象,而苏俄也没有想象的美好。这与他在返程火车中的思考是一致的:

我离开苏俄的时候,在火车里我曾问自己:“假如我能够自由选择,我还是愿意做英美的工人,或是苏俄的知识阶级?”我毫不迟疑地答道,“英美的工人!”我又问道:“我还是愿意做巴黎的白俄,或是苏俄的地质技师?”我也毫不迟疑的答道,“苏俄的地质技师!”在今日的中国,新式的独裁如果能够发生,也许我们还可以保存我们的独立。

毫无疑问,自由民主的生活仍然是他的首选,然而苏俄的新式专制却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也许在丁文江的脑海里,还存有罗素对中国通往自由道路的论断(在罗素看来中国必须先经过一个独裁的阶段才能步入自由民主政治),也许梁启超“开明专制”的理论还回响在他的耳边。在尚未能现代化的国家,寄望于一个强力政权主宰人民的生活,是苏俄成功的经验。在自由实现以前,把自由托付给一个现代化导向的强权政府,就是人民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在旅俄归来以后,也许丁文江已经认为苏俄正走出了一条由专制通向自由的路。

同类推荐
  • 美国不开心

    美国不开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单极,美国在偷着乐;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元化,美国开始板着脸;基地反恐,越反越恐,美国开始人心惶惶;大国崛起,世界宪兵不再主宰一切,美国开始阴脸;华尔街风暴,次贷危机,美国终于不开心了……一向以世界宪兵、老大自居的美国人,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渐渐下降,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人人心惶惶,惟恐自己从此一蹶不振。令美国人闷飞不乐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当别的国家暗自高兴时,美国开始不开心了!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岁月集

    岁月集

    本书收录了包括“干部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关于干部工作新方法的研究”、“树立社会主义竞争观念”、“应当重视信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等31篇文章。
  •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作者以犀利的文笔、理性的语言,通过深度调查报道的方式,为中国权力场作了全身的X光扫瞄,关注领域从驻京办到培训中心,从公车改革到公务接待,从官员出书到官员出国,从干部挂职到干部年轻化,从秘书升迁到秘书腐败,从公务员收入到公务员工资……本书视线扫描之处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其报道将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深入解开涉及事件的内幕,并借用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解读,启发读者有深度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人生何处不见妖

    人生何处不见妖

    突然翻到自己曾经的练笔之作就发出来了,也是一个欢脱的小故事。人类和妖怪之间的萌萌小故事什么的哦呵呵……
  • 冤家易结不宜解

    冤家易结不宜解

    他是邪魅腹黑冷殿下,她是机智毒舌“灰姑娘”。他们本因八竿子打不着边,却因一场事故成了仇家......哦!不,是冤家。
  • 平砂玉尺经

    平砂玉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浅一梦诉流年

    清浅一梦诉流年

    那一年,她努力拼搏,敲开了心仪高中的大门。她带着笑容踏入校园,然而,现实与梦想,却总是有差距。一切的一切,使她猝不及防。她伤心,她难过,她——认识了他。他优秀卓越,占据着所有人仰视的目光。然而,那双略带忧郁的眼睛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他主动靠近,她也默默回应。本以为拉近了距离,却忘了他们之间,早已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心墙。分离,在所难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又将如何抉择?
  • 灰姑娘和五少年

    灰姑娘和五少年

    亲们,这个月不能连续更,接下来很快会更,请期待。这文主要讲述一个18岁萌妹纸进入另一个少女体内的故事。有热血,有坚持。喜剧成分比较多。本文融入很多未来科技,时尚,户外,人和自然等等元素。可以说是一本基于现实但又对未来很憧憬的一个场景。对于我个人来说,粗糙的文风和草草结束的文章不是我想要的,我也希望我能有创造的初心坚持到底,完成这篇大作。个人文风的表现大部分是纪实手法,偶尔加一些唯美特效。希望大家喝我一起开心一起流泪
  • 龙心记

    龙心记

    一块龙心石,承载着龙荒界最后一丝希望。吴家子弟回归龙荒,能否改写龙荒历史?
  • 海贼王之绝色女帝

    海贼王之绝色女帝

    一个因家庭破裂而变成面瘫的女孩,转身变成冷血杀手,却因为意外到了海贼王的时代。一个有海贼王血统而感到痛恨的男孩,遇见她,内心会不会有所改变?一个目睹家人被杀,却无能为力的,从而心理变得扭曲的男孩,遇见她会不会……女主手法果断,坚韧冷静,护短,看女主如何在海贼王时代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雪地寻踪

    雪地寻踪

    维·比安基的作品分许多种类型,本书表现了作者引导孩子去多多掌握大自然知识,鼓励小读者去辨别鸟兽踪迹,熟悉自然环境。在一些关键时刻,这种知识和经验不仅大有用处和益处,而且还能用以自救,帮助孩子们脱离置人于死地的险境。这类作品多半适宜于高年级孩子阅读。《雪地寻踪》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 心醉红颜

    心醉红颜

    举手投足皆大家风范,一颦一笑尽风情魅惑,为报夺嫡之仇,她耗十载年华,隐身于青楼之间,换得今日妖媚风情。何其可悲,当初的嫡女如棋子一般任人挑选,当初的庶女却一举翻身成为尊贵无比的世家嫡女。世家无情,为庶妻庶女逐她母女出府,她便用无情催破他们的荣华,以慰母亲在天之灵!她代所谓嫡女入宫,天子冷酷,她便用柔情瓦解天子的冷酷城墙!嫡女之位,她要!后位,她也要!且看一青楼女子,如何一步步问鼎后位!
  • 网游之奶妈难当

    网游之奶妈难当

    地球4515年全球最火爆网游已达人数上亿玩家是由世界十强集团国际集团开发全息网游——《永恒》孤儿阿宝孤单长大靠着政府社会基金成长,20岁成年后政府不再给予帮助。但幸运的是阿宝抽奖获得《永恒》虚拟头盔,面临对未来的恐惧与穷苦,本着游戏也能赚钱,奶妈最省钱的阿宝选择了奶妈职业,但没玩过网游的阿宝,真的明白奶妈这职业的重要性?!———————————————————————————————————————慢热文,数据流小说,也可能没有什么感情戏,女主也不可能一下变强,主走轻松幽默性。想看女主圣母+万能!(ˉ﹃ˉ)请看我严肃的表情,请路过,请酱油。无存稿,忙完一天事情,空闲时间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有BUG欢迎指出,能修改会修改,如果已经成定型修改不能--!请无视!这只是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