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4700000039

第39章 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7)

与现代知识分子主要影响力在都市不同,梁漱溟的著作和他平易感人的演讲,却打动了无数乡村的民众。都市知识分子最切近地感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他们成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代言人,而在面临着西方文明强烈冲击的境况下,梁漱溟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困扰和抗争。现代化本身就同时孕育了“反现代化”的力量。当梁试图从乡村改造中国的时候,他努力在超越“现代化=西化”的论断,他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置于一种道德力量的支配之下,而这种力量只有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才能找到。梁的相对主义倾向,让他坚信中国的根本是一种“乡村文化”,这必然使得中国的道路由乡村的发展为主导,以农村发展才能繁荣城市。在当时的思想界这自然遭到来自都市知识分子的猛烈批判。张君劢对于中国文化也颇持有几分同情,但是他对于“村治论”的批评却是严厉的。张君劢大概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的复兴,需要依靠农村的力量,他主张在农村普及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根本需要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改造农村,他相信采取苏俄集合农场是可行的,并且由国家掌控、管理和支配土地的所有权。在农业改革上,《再生》的主张已经超过了资本主义的模式,而要求一种高度集中和现代化的集产政策了。对梁漱溟批评最力的当属陈序经,他首先批判梁的化约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他根本反对把中国文明等同于“乡村文化”,而把西洋文明等同于“都市文化”,并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在陈看来,如果想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舍“西化”外别无他途,试图走中国乡村改造的道路是行不通的。都市力量的崛起代表了现代化的方向,只有发展都市来解救农村的种种困境,而不是像梁那样寄望于农村来改造都市。陈的批评至少在乡村建设是否能实现“现代化”的导向上,对梁是一个重要的打击。梁不得不承认,他的一系列兴办合作社、使用新技术的举措收效甚微。陈序经指责梁的想法不过是另一种“中体西用”罢了。吴景超也认为把中国一切问题归结为农村问题是不合适的,当都市得到充分发展以后,农村自然会被带动起来,他认为应该以都市为中心来发展农村。虽然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广大地区都是农村,但是正因为如此,才必须大力拓展都市的影响力,并最终使得中国实现由“农业立国”向“工业立国”的转变。

陈序经等人的“西化派”非常重视现代化过程中的城乡关系的失调。不过,他们认为都市对于乡村的优势是必然的,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的困难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当乡村感受到来自都市的威胁时,正说明都市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梁漱溟则非常担心都市对农村的破坏力,这不仅表现为都市在经济上的支配力,进而实际上体现了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操纵,而且都市还在破坏着农村中所保存的道德精神。梁常常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经济的贫困,他警惕都市吞噬乡村的现实,即使在建国后他与毛泽东的争执也是自觉地站在乡村的立场,而反对“工业化”对农村的剥夺。

人们一般都会强调胡适与梁漱溟的区别,但是在农村问题上他们却有一些相近的想法。胡适在谈到救济农村问题的时候,非常反对政府的力量渗透到乡村中去,不过他的理由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政府。胡适提倡实行一种“无为”的政治,在政府既没钱又没人才的境况下,无法实现积极有为的农村救济,只可以采取“消极无为”的救济,也就是裁官、停止建设、裁兵、减除捐税等。他甚至主张将政府的权力只缩小到警察权,“我们只是贫儿,岂可以妄想模仿富豪的大排场?我们只是婴孩,岂可以妄想做精壮力士的事业?”在胡适的政治哲学里,人们所处的进化的某个阶段,决定了人们只能实行和这个阶段相应的制度,试图僭越进化的环节是徒劳无益的。在中国尚未有强大的政权之际,就采取一种积极建设的政策,无异于“拔苗助长”。在胡适看来,现代政治需要的是知识和人才,在缺乏这些要素的时候,就不能盲目勉强地利用政权来搞建设。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担心“建设的前途堵塞”了,实际上针对的是胡适的“无为政治”。胡适当然不是反对“建设”而是要求“合理”的建设。他的目的在批评国民党政权在农村的盲目建设,在他看来“建设”的结果是各种摊派盛行,这不断增加着农民的负担。以“建设”为名实际上却造成了“扰民”的后果,这使得人们得出一个怪论,即“建设越多,土匪越多”,越是“建设”,农村的处境越艰难。梁漱溟早从20年代开始,就反对那种以政权力量来进行的乡村建设,他担心乡村在不断地被官僚的力量所控制,他批评山西的“村治”运动受到太多的行政的干预,而必然会走向失败。胡适和梁漱溟似乎都认为,在乡村存在一种自发的社会秩序,政权的力量必须避免干预这种秩序。当然,他们的理由大相径庭,胡适出于经验主义的和进化论的社会秩序观念,而梁漱溟则出于他对于中国文明建设基于乡村之上的强烈信念;胡适判断中国的政权尚处于“前现代”的状态,必须向现代化的方向努力,梁漱溟则根本排斥西方化的趋势,希望在中国乡村中寻求未来秩序的重建。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家的“政权建设”。国民党政府在十年建设时期,确实曾经致力于将国家政权的力量深入到农村去。蒋介石出于“剿匪”的需要,修筑了大量的公路,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国家政权更好地控制乡村。同时,国民党在农村推行保甲制度,地方上的保长承担着教化、治安以及税收的职能,他们成为乡村和国家政权的中介。“县财政”的增加也说明农村对于基层政权的依附加强了。1930年代,国民党政权也开始推行“乡村建设运动”,他们在一些省份设立了模范县。在CC系的主持下1933年浙江的兰溪和江苏的江宁设立了两个模范县,试图改变乡村的面貌,《时代公论》的梅思平(当时他是中央政治学院的教授)成为了江宁试验县的县长。国民党还压制那些民间的乡村运动,他们认为必须把乡村建设控制在国家政权的范围之内开展。对于乡村建设的积极组织者来说,来自都市的、帝国主义势力的、以及国家政权的种种压力,都迫使他们无法真正从农村利益出发来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

总的来看,1930年代思想界仍然保持着对社会改造的极大关注。从20年代以来,他们就一直希望了解中国问题的社会根源,当然在他们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时,共产主义运动(国内的、国际的)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他们必须试图回应苏俄所解决的问题和指示的道路,他们又必须面对共产党在农村日益广泛的影响。在西方国家纷纷转向重视社会政策之时,他们无不在思考着如何保障“社会公道”的真正实现。因此,“社会主义”的倾向在1930年代的思想界是普遍的。

注释:

①参见(美)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②关于西方文明在中国思想界的分裂开始于五四前后,以及这一分裂的过程对于思想界的意义,参见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③伯纳尔将1907年视为“无政府主义”获得胜利的标志性的时间。参见(美)伯纳尔著:《一九○七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④参见葛懋春编:《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曹世铉著:《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思想》,社会科学文献,2003年。以及杨幼炯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362—363页。

⑤参见陈汉楚编著:《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135—144页。以及杨幼炯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365—370页。

⑥张东荪:《一个申说》,“社会主义研究专栏”,《改造》第三卷第六号,1921年2月15日。

⑦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在史学上的价值》,《新青年》8卷4期,1915年10月10日。

⑧《先驱》第1期。

⑨转引自陈汉楚编著:《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143—144页。

⑩陈汉楚书中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者正是通过这两次论战,扩大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胡适为首的自由主义群体以及二张为首的民主社会主义群体的理论,被塑造成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全面胜利的反面陪衬。参见氏编著:《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125—144页。

张灏:《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收于《张灏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胡适:《致陈独秀》,《胡适往来书信选》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119—120页。

参见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再生》群体中一些人坚持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制度在基本精神上是相通的,都反映了人性的一些基本要求。朱亦松强调儒家思想本来就是一种“民治主义”,而诸青来认为自由平等的思想与忠恕之道是相合的。参见朱亦松:《新时代的民治主义》,《再生》1卷9期,1933年1月20日,以及诸青来:《社会改造问题——答俞寰澄先生》,《再生》1卷2期,1932年6月20日。

在胡适一生的文章中,他使用“个体主义”、“个人主义”的表述远远多于“自由主义”,这是他特殊的阐明自由主义理念的方式。当然,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可以说是个体主义的。不过胡适理解的个人主义,则具体化为易卜生等偶像的榜样。

罗素把战争归结到人性中欲望的毫无节制的发展。在他看来,人类采取行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意识的冲动,“冲动比有意识的目标在形成人的生活方面有更大的影响”,但是欲望和冲动具有双重的效应,“冲动一方面是战争的原因一方面也是科学艺术恋爱的原因。”因此冲动可以分为两类,占有性的和创造性,他希望能够提供一种比较好的社会秩序的模式,以体现更多人类的创造性和避免占有性的无节制的发展。参见罗素:《社会改造原理》原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另见《罗素的社会哲学》,《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参见罗素:《社会改造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2页。

张君劢:《国宪议》第十篇之“社会主义之规定”,上海时事所报馆,1922年。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胡适文存三集》,亚东图书馆,1931年。

他在1926年9月23日的日记中,提到他准备写一本关于“西洋文明”的书,在列出的提纲中他把科学、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归结为西洋文明的基本要素。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4册,1926年9月23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20世纪的自由主义理论,已经表现出不同于19世纪的一些基本特色。当然这与西方世界在19世纪以来,所经历的种种社会巨变有着密切关系。新自由主义倾向于关注和处理社会平等的问题,这似乎也受到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扩张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便是自由主义对平等问题的处理办法。罗尔斯在他的经典名著《正义论》中,成功地从政治哲学的高度,为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做了说明,目的即在建立一种“公平的正义”(justiceasfairness)原则,参见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关于自由主义对于平等问题的关注,参见钱永祥:《自由主义为什么关切平等:当代的一个看法》,收于张斌峰、张晓光编:《殷海光学术思想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138—150页。

参见朱亦松:《新时代的民治主义》,《再生》1卷9期,1933年1月20日。

同上。

张东荪主张基尔特社会主义,自然是认为它可以解决经济民主的问题。到了40年代,张氏坚信苏俄的共产主义体制根本解决了经济民主的问题,故而,也从信仰社会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

诸青来:《资本主义之过去与将来》,《再生》1卷5期,1932年9月20日。

记者(张君劢):《我们与他们》,《再生》1卷10期,1933年2月20日。

东荪:《生产计划与生产动员》,《再生》1卷2期,1932年6月20日。

记者(张君劢、胡石青):《我们所要说的话》,《再生》创刊号。

张君劢:《胡石青先生之言行》,《再生》(重庆版)第87期(纪念胡石青先生特刊)。

同类推荐
  • 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代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其公务行为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延伸,公务员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声誉和权威,也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本书结合当今实际,借鉴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个理念,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了国家公务员应该遵循的纪律和行为规范,为公务员的工作、发展量身定做一套公务员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被折腾的世界

    被折腾的世界

    在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从美国的“9.11”到日本的“3.11”,两大经济体所受到的打击,不仅改变全球经济走势,也改变了政治生态。
  • 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中国发展战略概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3]?,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本书把1949年后德国联邦制的演变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德国联邦制具体的制度安排、联邦与各州的复杂的职能划分、联邦制实践中的运作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本书主要讲述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程度的公共危机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危机,做到预防公共危机、正确处理公共危机、尽力将公共危机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这是现代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问题。我国从“非典”事件以后,高度重视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建立了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热门推荐
  • 活尸:鬼婴转世后传

    活尸:鬼婴转世后传

    湘西苗族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本上古苗巫蛊书,那个夜晚,月黑风高,一个身着黑色风衣的神秘来客抢走了这本上古奇书,博物馆里只剩下打更人的尸体,尸体的颈部大动脉留下了一个清晰可见的牙印……无双和孟丽受命调查此事。谜底越来越近了,可牵扯的真相却让所有人后怕,一件件的诡异事件,一个个神秘人物,一宗宗无头血案……无双与孟丽再度携手,赤血狐重新苏醒,神秘的火狐巫蛊,无魂无魄的诡异僵尸……一切尽在《活尸》!
  • 上古世纪之罪恶

    上古世纪之罪恶

    精灵国王逝去的瞬间,被通过冥界之门的精灵们永远铭刻在了记忆深处。他们仿佛亲眼见到国王的鲜血遍染大地,复仇从此成为精灵千百年来的执念。淡泊的精灵开始用漫长的生命来谋划,得知杀死国王的破坏神就在原大陆深处时,他们吟诵起复仇的诗篇,向北方冰封的大陆起航。
  • 孕产期营养饮食百事通

    孕产期营养饮食百事通

    在孕产期,准妈妈是一人吃两人补,准妈妈摄取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胎宝宝的健康。如果准妈妈摄取的营养不足或不均衡,那么胎宝宝的发育和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准妈妈学会科学饮食很有必要。本书不仅能帮助准妈妈正确认识各种营养素和食材,而且还介绍了孕期不同阶段的营养宜忌和营养食谱,能帮助准妈妈合理饮食、放心饮食。同时,本书还提供了关于孕期各种不适的饮食调理方案,从而更好地呵护准妈妈和胎宝宝的健康,吃出健康妈妈和聪明宝宝!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父爱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父爱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品德内涵

    品德内涵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神尤

    神尤

    那年玉兰树下,斜阳倾洒一地流金,他手执一朵开得正好的玉兰浅笑着走来,轻吟着“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悲痛再难遮掩,什么归期犹及,都是骗人的鬼话......
  • 喝对茶酒治百病

    喝对茶酒治百病

    自古以来,就有“茶为万病之药”,“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用茶饮、药酒保健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实践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生活在压力中的现代人,更加需要茶酒来帮助自己防治疾病、远离亚健康,女性朋友更是将茶酒运用到美容塑型中来。本书搜集了古今大量茶、酒防治疾病的资料,筛选出茶饮、药酒方剂百余则,按类编排成册,范围涉及茶酒养生治病常识、体质养生、四季养生、亚健康调养、美容塑型、常见病治疗等方面。编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授着简便易行的养生、治病方法。可以说,获得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最专业可靠的家庭医生!
  • 梦观集

    梦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倾城之废柴逆天五小姐

    绝世倾城之废柴逆天五小姐

    21世纪的第一神偷,不管医术,骑术,射箭,枪击……样样精通。尽一朝穿越成又痴傻又废物的五小姐,还有那个住在她身体里的帅美男是谁?为毛别人的团对队无比强大,而自己的团对无比逗比?唉,加油吧,苏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