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刊资料
《独立评论》《再生》《国闻周报》《时代公论》
《大公报》《〈申报〉月刊》《新月》《晨报副镌》
《申报》《东方杂志》《新青年》《甲寅》
《益世报》《外交月报》《改造》《先驱》
二、文集、书信、日记、回忆录、出版物等资料
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33册,黄山书社,1999年。
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三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陈鹤琴:《江西保学的回顾与展望》,江西省教育厅编:《赣政十年》,1941年。
《大公报历史人物》,香港大公报出版社,2002年。
丁文江:《苏俄旅行记》,收于《游记两种》(新世纪万有文库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方庆秋编:《中国民主社会党》,档案出版社,1988年。
方汉奇、吴廷俊:《〈大公报〉百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冯今白编:《中国往那里去》,再生社,1934年。
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上海知识出版社,1991年。
《国立中央大学一览:法学院概况》,民国十九年中央大学出版。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三册,“中研院”近史所,1984年。
葛懋春编:《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耿云志:《胡适年谱》,香港:中华书局,1986年。
广东省社科院历史所:《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8卷、第9卷,中华书局,1981年。
黄克剑编:《张君劢集》,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之三,群言出版社,1992年。
胡适、罗隆基编:《中国问题》,新月书店,1932年。
胡适:《胡适文存》,亚东图书馆,1921年。(民国丛书影印本,上海书店,1989年)
《胡适往来书信选》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
胡适:《胡适论学近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胡适:《丁文江传》,海南出版社,1993年。
胡适:《胡适文存三集》,亚东图书馆,1931年。
胡适:《新唯实主义》,原文刊在《最近五十年》之《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申报馆,1923。
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年。
拉斯基著、张士林译:《政治典范》,商务印书馆,1944年。
拉斯基著、邱辛白译:《政治》,新月书店,1931年。
拉斯基著、王造时译:《民主政治在危机中》,商务印书馆,1940年。
拉斯基著、黄肇年译:《共产主义论》,新月书店,1930年。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乡村书店,1939年。(《民国丛书》影印本)
鲁一士著、贺麟、郭本道译:《黑格尔学述》,商务印书馆,1936年。
罗素著、何新译:《自由之路》,商务印书馆,1959年。
罗素:《社会改造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罗隆基:《政治论文》,新月书店,1932年。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欧阳哲生编:《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与他的论敌》下册,时事出版社,1999年。
欧阳哲生选编:《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
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荣孟源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会议决议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萨孟武:《政治学原理》,黎明书店,1944年4月。
萨孟武:《中国社会问题之社会学的分析》,上海华通书局,1929年。(《民国丛书》影印本)
萨孟武:《政治学新论》,大东书局,1948年。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
陶希圣编:《中国问题之回顾与展望》,新生命书局,1930年。
陶其情编:《评胡适反党义近著》,上海光明书局,1930年。
王造时著:《荒谬集》,自由言论社,1935年。
王芸生:《芸生文存》,大公报,1937年(《民国丛书》影印本)。
杨公达:《政治科学概论》,1930年(出版者不祥)。
杨公达:《政党概论》,神州国光社,1933年。
叶青:《张东荪哲学批判》,辛垦书店,1934年。
章太炎:《重刊古韵标准序》,《章太炎全集》第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张鰓、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三联书店,1960年。
张东荪:《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上海观察社,1948年发行。
张君劢:《中西印哲学文集》,台北:学生书局,1981年。
张君劢:《民族复兴之哲学基础》,再生社,1935年。
张君劢:《明日之中国文化》,商务印书馆,1934年。
张君劢:《国宪议》,时事所报馆,1922年。
张君劢:《胡石青先生之言行》,《再生》(重庆版)第87期(纪念胡石青先生特刊)。
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收于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朱家骅:《丁文江与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刊》第3卷。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杭立武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往来书信集》,香港:中华书局,1983年。
《中共党史资料》(第一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
三、研究论著
(美)阿里夫·德里克著、翁贺凯译:《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艾恺著、林镇国译:《梁漱溟——以圣贤自许的儒学殿军》,收于《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2年。
巴斯蒂:《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智理国家论的翻译》,《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4期。
(美)伯纳尔著:《一九○七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曹世铉著:《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陈仪深:《〈独立评论〉的民主思想》,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
陈汉楚编著:《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
狄百瑞:《中国的自由传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美)杜赞奇、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澳)费约翰著、李恭忠等译:《唤醒中国》,三联书店,2004年。
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弗兰:《1968年5月法国的“文化大革命”》,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美)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
(美)郭颖颐著、雷颖译:《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
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译林出版社,1999年。
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1997年。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等著:《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韩水法编:《韦伯文集》下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
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
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
贺麟:《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收于氏著:《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02年。
胡代光、厉以宁、袁东明:《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亨廷顿著、江炳伦等译:《转变中社会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美)孔飞力著、谢亮生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日)家近亮子著、王士花译:《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列文森著、郑大华、任菁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