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4600000028

第28章 附录二:《大学问》(1)

问曰:“《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

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时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是故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

问曰:“然则何以在‘亲民’乎?”

答曰:“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下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悌之明德始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夫是之谓明明德于天下,是之谓家齐国治而天下平,是之谓尽性。”

问曰:“然则又乌在其为‘止至善’乎?”

答曰:“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至善之发见,是而是焉,非而非焉,轻重厚薄,随感随应,变动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是乃民彝物则之极,而不容少有议拟增损于其间也。少有拟议增损于其间,则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谓矣。自非慎独之至,惟精惟一者,其孰能与于此乎?后之人惟其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用其私智以揣摸测度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各有定理也,是以昧其是非之则,支离决裂,人欲肆而天理亡,明德亲民之学遂大乱于天下。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骛其私心于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则二氏之流是矣。固有欲亲其民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溺其私心于卑琐,是以失之权谋智术,而无有乎仁爱恻怛之诚,则五伯功利之徒是矣。是皆不知止于至善之过也。故止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不止于规矩,爽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剂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

问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说何也?”

答曰:“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于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离决裂,错杂纷纭,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于外求,则志有定向,而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矣。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则心不妄动而能静矣。心不妄动而能静,则其日用之间,从容闲暇而能安矣。能安,则凡一念之发,一事之感,其为至善乎?其非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

问曰:“物有本末:先儒以明德为本,新民为末,两物而内外相对也。事有终始,先儒以知止为始,能得为终,一事而首尾相因也。如子之说,以新民为亲民,则本末之说亦有所未然欤?”

答曰:“终始之说,大略是矣。即以新民为亲民,而曰明德为本,亲民为末,其说亦未尝不可,但不当分本末为两物耳。夫木之干,谓之本,木之梢,谓之末。惟其一物也,是以谓之本末。若曰两物,则既为两物矣,又何可以言本末乎?新民之意,既与亲民不同,则明德之功,自与新民为二。若知明明德以亲其民,而亲民以明其明德,则明德亲民焉可析而为两乎?先儒之说,是盖不知明德亲民之本为一事,而认以为两事,是以虽知本末之当为一物,而亦不得不分为两物也。”

问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以至于先修其身,以吾子明德亲民之说通之,亦既可得而知矣。敢问欲修其身,以至于致知在格物,其工夫次第又何如其用力欤?”

答曰:“此正详言明德、亲民、止至善之功也。盖身、心、意、知、物者,是其工夫所用之条理,虽亦各有其所,而其实只是一物。格、致、诚、正、修者,是其条理所用之工夫,虽亦皆有其名,而其实只是一事。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何谓修身?为善而去恶之谓也。吾身自能为善而去恶乎?必其灵明主宰者欲为善而去恶,然后其形体运用者始能为善而去恶也。故欲修其身者,必在于先正其心也。然心之本体则性也,性无不善,则心之本体本无不正也。何从而用其正之之功乎?盖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欲正其心者,必就其意念之所发而正之,凡其发一念而善也,好之真如好好色,发一念而恶也,恶之真如恶恶臭,则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然意之所发,有善有恶,不有以明其善恶之分,亦将真妄错杂,虽欲诚之,不可得而诚矣。故欲诚其意者,必在于致知焉。致者,至也,如云丧致乎哀之致。易言‘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也。‘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凡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是皆无所与于他人者也。故虽小人之为不善,既已无所不至,然其见君子,则必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者,是亦可以见其良知之有不容于自昧者也。今欲别善恶以诚其意,惟在致其良知之所知焉尔。何则?意念之发,吾心之良知既知其为善矣,使其不能诚有以好之,而复背而去之,则是以善为恶,而自昧其知善之良知矣。意念之所发,吾之良知既知其为不善矣,使其不能诚有以恶之,而复蹈而为之,则是以恶为善,而自昧其知恶之良知矣。若是,则虽曰知之,犹不知也,意其可得而诚乎?今于良知之善恶者,无不诚好而诚恶之,则不自欺其良知而意可诚也已。然欲致其良知,亦岂影响恍惚而悬空无实之谓乎?是必实有其事矣。故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书言‘格于上下’、‘格于文祖’、‘格其非心’,格物之格实兼其义也。良知所知之善,虽诚欲好之矣,苟不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有以为之,则是物有未格,而好之之意犹为未诚也。良知所知之恶,虽诚欲恶之矣,苟不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有以去之,则是物有未格,而恶之之意犹为未诚也。今焉于其良知所知之善者,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为之,无有乎不尽。于其良知所知之恶者,即其意之所在之物而实去之,无有乎不尽。然后物无不格,吾良知之所知者,无有亏缺障蔽,而得以极其至矣。夫然后吾心快然无复余憾而自谦矣,夫然后意之所发者,始无自欺而可以谓之诚矣。故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盖其功夫条理虽有先后次序之可言,而其体之惟一,实无先后次序之可分。其条理功夫虽无先后次序之可分,而其用之惟精,固有纤毫不可得而缺焉者。此格致诚正之说,所以阐尧舜之正传而为孔氏之心印也。”

白话译文

《关于<大学>一文的问》

有人向先生请教说:“《大学》一书,过去的儒家学者认为是有关‘大人’的学问。我不揣冒昧地向您请教,‘大人’学问的重点为什么在于‘明明德’呢?”

阳明先生回答说:“所谓‘大人’,指的是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整体的那类人。他们把普天之下的人看成是一家人,把全体中国人看做一个人。如果有人按照形体来区分你和我,这类人就是所谓的‘小人’。大人能够把天地万物当做一个整体,并不是他们有意去那么做,而是他们心中的仁德本来就是这样,这种仁德跟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岂只是大人才会如此呢?就是小人的心也没有不是这样的,只是他们自己把自己看做小人罢了。所以当他看到一个小孩儿要掉进井里时,必会自然而然地升起害怕和同情之心,这就是说他的仁德跟孩子是一体的。孩子还是属于自己的同类,而当他看到飞禽和走兽发出悲哀的鸣叫或因恐惧而颤抖时,必会产生不忍心听闻或观看的心情,这就是说他的仁德跟飞禽和走兽是一体的。飞禽和走兽还是有灵性的动物,而当他看到花草和树木被践踏和折断时,必然会产生怜悯体恤的心情,这就是说他的仁德跟花草树木是一体的。花草树木还是有生机的植物,而当他看到砖瓦石板被摔坏或砸碎时,必然会产生惋惜的心情,这就是说他的仁德跟砖瓦石板也是一体的。这就是万物一体的那种性德,即使在小人的心中,这种性德也是必然存在的。这种性德源于生来就有的天命属性,它是自然光明而不暗昧的,所以被称做‘明德’。小人的心已经被分隔而变得狭隘卑陋了,然而他那万物一体的仁德还能像这样正常显露而不是黯然失色,这是因为他的心处于没有被欲望所驱使、没有被私利所蒙蔽的时候。待到他的心被欲望所驱使、被私利所蒙蔽、利害产生了冲突、愤怒溢于言表时,他就会损物害人、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自己的亲人之间也互相残害,在这种时候,他那内心本具的万物一体仁德就彻底消亡了。所以说在没有私欲障蔽的时候,虽然是小人的心,它那万物一体的仁德跟大人也是一样的;一旦有了私欲的障蔽,虽然是大人的心,也会像小人之心那样被分隔而变得狭隘卑陋。所以说致力于大人学养的人,也只是做去除私欲的障蔽、彰显光明的德性、恢复那天地万物一体的本然仁德功夫而已。并不是能够在本体的外面去增加或减少什么内容。”

接着又问:“明明德确实很重要,可是为什么又强调‘亲民’呢?”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为国学经典,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沉思录3

    沉思录3

    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就是“沉思”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沉思是那些哲学家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孔子说过: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懂得思考就容易产生迷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看路”,就很容易走错方向,从而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沉思录》。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热门推荐
  • 天价老婆:离婚女人制霸豪门

    天价老婆:离婚女人制霸豪门

    三年婚姻,已为焦土,真相分崩,就当我是你穿了三年的破鞋。她从没想过自己会走到这种田地,一纸离婚砸在他面前,他冷眉隐忍,问:“什么意思?”她笑:“离婚,沈大老板不识字吗?我们玩完了。”从前她喜欢他,所以不择手段也要得到他,两瓶老白干上了他,是卑鄙了些,所以他喂了她三年药,她甚至不知道他的儿子都能打酱油了。悬崖上,他拼死地抓紧她,她却笑出了血泪来:“沈钧,我宁可死,也不要欠你半分。”她决绝地松手坠入万丈深渊,他撕心怒吼,那时候他才明白,她是真的恨透了他,噬心入骨。
  • 名媛贵妇

    名媛贵妇

    亿万富翁的老婆看上了穷小子李天龙,就在两人感情达到一定热度,富婆的丈夫从天而降,抓了他们的现行。看神奇小子怎么样帮助富婆一步步收拾江山,成就财富神话的。一个小小的理发师,步步莲花,一步步走向辉煌通达的人生,不怕出身卑贱,就怕丧失斗志。
  • 王俊凯请你爱我

    王俊凯请你爱我

    因为一次意外,他们相识了,后来又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只为王俊凯一人写)
  • 白云的日常生活

    白云的日常生活

    当一个人重生为一朵白云那么它会遇到什么搞笑的事呢。
  • 权少要吃回头草

    权少要吃回头草

    三年前,震惊京城的一起离婚案尘埃落定,落魄千金净身出户远走他乡。三年后,前夫荣登c国富豪榜榜首,她却携神秘宝宝低调归来。温家老宅外,他死死攥住她的手腕,“孩子是谁的?”她娇俏轻笑,温柔地抵在他耳边轻吐热息,“想知道?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我就告诉你。”“哼!”他横眉冷对,“想救姘头?把复婚协议签了先!”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凤逆天下:盛宠嚣张妃

    凤逆天下:盛宠嚣张妃

    她本是21世纪顶尖的特工,却因一朝误信他人,落得生死不明。她想简单活一世,奈何天不遂人愿!等再一睁眼,却成了他人牢笼中的诱饵,看着笼外对她虎视眈眈的怪物,以及身边围着她的一群蛇精病,她唇角带笑。哼,想弄死老娘,你们这些渣碎想的未必太简单!既然如此,那老天就让她这个不可知的变数,重新在异世盛开一场新的光芒吧!
  • 逍遥津

    逍遥津

    作品以日本占领下的北京为背景,描述了七舅爷和钮青雨这对没落的旗人贵族父子的故事,他们的经历中放射出了北京城在上个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部分景况。
  • 绝世兵王在都市

    绝世兵王在都市

    绝世兵王,重回都市!他本无意参与纷争,奈何敌人一再挑衅,欺我、辱我、笑我,那就打他!打他!再打他!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他!
  • 极品总裁黑道妻

    极品总裁黑道妻

    她,黑道大姐头,爱上他到得到他,顺利的不可思议。当她得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疼自己疼到骨子里的父亲时,她便已经决定给他自由。他不爱她,她的骄傲亦不允许他践踏,最爱她的人在一夕之间天人永隔,从那一刻起,她的世界不再有爱,只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