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4600000029

第29章 附录二:《大学问》(2)

先生回答说:“明明德(彰显与生俱来的光明德性),是要倡立天地万物一体的本体;亲民(关怀爱护民众),是天地万物一体原则的自然运用。所以明明德必然体现在亲爱民众上,而亲民才能彰显出光明的德性。所以爱我父亲的同时,也兼爱他人的父亲,以及天下所有人的父亲,做到这一点后,我心中的仁德才能真实地同我父亲、他父亲以及天下所有人的父亲成为一体。真实地成为一体后,孝敬父母(孝)的光明德性才开始彰显出来。爱我的兄弟,也爱别人的兄弟,以及天下所有人的兄弟,做到这一点后,我心中的仁德才能真实地同我兄弟、他兄弟以及天下所有人的兄弟成为一体。真实地成为一体后,尊兄爱弟(悌)的光明德性才开始彰显出来。对于君臣、夫妇、朋友,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是一样,没有不去真实地爱他们的,以此来达到我的万物一体的仁德,然后我的光明德性就没有不显明的了,这样才真正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这就是《大学》所说的使光明的德性在普天之下彰显出来,也就是《大学》进一步所说的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和天下太平,也就是《中庸》所说的充分发挥人类和万物的本性(尽性)。”

问:“既然如此,做到‘止于至善’怎么又那么重要呢?”

答:“所谓‘至善’,是明德、亲民的终极原则。天命的性质是精纯的至善,它那灵明而不暗昧的特质,就是至善的显现,就是明德的本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良知’。至善的显现,表现在肯定对的、否定错的,轻的重的厚的薄的,都能根据当时的感觉而展现出来,它富于变化却没有固定的形式,然而也没有不自然地处于浑然天成的中道之事物,所以它是人的规矩与物的法度的最高形式,其中不容许有些微的设计筹划、增益减损存在。其中若稍微有一点设计筹划、增益减损,那只是出于私心的意念和薄弱的智慧,而并不是所说真正意义上的‘至善’。如果不是将慎独(自己独处时也非常谨慎,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做到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程度的人,那什么人能达到如此地步呢?后来的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而是用自己掺杂私欲的智慧从外面去揣摩测度,以为天下的事事物物各有它自己的定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人们的私欲泛滥而公正的天理灭亡,明德亲民的学养由此在世界上变得无比混乱。在古代就有想使明德昭明于天下的人,然而因为他们不知道止于至善,所以使得自己夹杂私欲的心过于膨胀、拔高,所以最后流于虚妄空寂,而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内容无所帮助,佛家和道家两种流派就是这样的。古来就有希望亲民的人,然而由于他们不知道止于至善,而使自己的私心陷于卑微的琐事中,因此将精力消耗在玩弄权谋智术上,从而没有了真诚的仁爱恻隐之心,春秋五霸这些功利之徒就是这样的。这都是由于不知道止于至善的过失啊。所以止于至善对于明德和亲民来说,就像规矩画方圆一样,就像尺度量长短一样,就像权衡称轻重一样。所以说方圆如果不止于规矩,就失去了准则;如果长短不止于尺度,丈量就会出错,如果轻重不止于权衡,重量就不准确。而明明德、亲民不止于至善,其基础就不复存在。所以用止于至善来亲民,并使其明德更加光明,这就是所说的大人的学养。”

问:“‘知道要止于至善的道理,然后自己的志向才得以确定;志向确定,然后身心才能安静;身心安静,然后才能安于目前的处境;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虑事精详;虑事精详,然后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这种说法指的又是什么呢?”

答:“人们只是不知道至善就在我的心中,因而从外面的事物上去寻求;以为事事物物都有自己的定理,从而在事事物物中去寻求至善,所以使得求取至善的方式、方法变得支离决裂、错杂纷纭,而不知道求取至善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如今既然知道至善就在我的心中,而不用向外面去寻求,这样意志就有了确定的方向,从而就没有支离决裂、错杂纷纭的弊病了。没有支离决裂、错杂纷纭的困扰,那么心就不会妄动而能处于安静。心不妄动而能安静,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从容不迫、闲暇安适从而安于目前的处境。能够安于目前的处境,那么只要有一个念头产生,只要有对某事的感受出现,它是属于至善的呢?还是非至善呢?我心中的良知自然会以详细审视的本能对它进行精细的观察,因而能够达到虑事精详。能够虑事精详,那么他的分辨就没有不精确的,他的处事就没有不恰当的,从而至善就能够得到了。”

问:“物体有根本和末梢,以前的儒家学者把显明德性当做根本,把使人民涤除污垢永做新人当做末梢,这两者是从内心修养和外部用功的相互对应的两个部分。事情有开始和结束,以前的儒家学者把知道止于至善作为开始,把行为达到至善作为结束,这也是一件事情的首尾相顾、因果相承。像您这种把新民作为亲民的说法,是否跟儒家学者有关本末终始的说法有些不一致呢?”

答:“有关事情开始与结束的说法,大致上是这样的。就是把新民作为亲民,而说显明德性为本,亲爱人民为末,这种说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应当将本末分成两种事物。树的根干称为本,树的枝梢称为末,它们只是一个物体,因此才称为本与末。如果说是两种物体,那么既然是截然分开的两种物体,又怎么能说是相互关联的本和末呢?使人民自新的意思既然与亲爱人民不同,那么显明德性的功夫自然与使人民自新为两件事了。如果明白彰显光明的德性是为了亲爱人民,而亲爱人民才能彰显光明的德性,那么彰显德性和亲爱人民怎么能截然分开为两件事呢?以前儒家学者的说法,是因为不明白明德与亲民本来是一件事,反而认为是两件事,因此虽然知道根本和末梢应当是一体的,却也不得不把它们区分为两种事物了。”

问:“从‘古代想使天下人都能发扬自己本身具有的光明德性的人’,直到‘首先要修正本身的行为’,按照先生您‘明德亲民’的说法去贯通,也能得到正确、圆满的理解。现在我再斗胆请教您,从‘要想修正本身的行为’,直到‘增进自己的知识,在于能够析物穷理’,在这些修为的用功次第上又该如何具体地下功夫呢?”

答:“此处正是在详细说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功夫。人们所说的身体、心灵、意念、知觉、事物,就是修身用功的条理之所在,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内涵,而实际上说的只是一种东西。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在现实中运用条理的功夫,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名称,而实际上说的只是一件事情。什么叫做身心的形体呢?这是指身心起作用的功能而说的。什么叫做身心的灵明呢?这是指身心能做主宰的作用而说的。什么叫做修身呢?这里指的是要为善去恶的行为。我们的身体能自动地去为善去恶吗?必然是起主宰作用的灵明想为善去恶,然后起具体作用的形体才能够为善去恶。所以希望修身的人,必须首先要摆正他的心。然而心的本体就是性,性天生来都是善的,因此心的本体本来没有不正的。那怎么用得着去作正心的功夫呢?因为心的本体本来没有不正的,但是自从有意念产生之后,心中才有了不正的成分,所以凡是希望正心的人,必须在意念产生时去加以校正,若是产生一个善念,就像喜爱美色那样去真正喜欢它,若是产生一个恶念,就像厌恶极臭的东西那样去真正讨厌它,这样意念就没有不诚正的,而心也就可以得正了。然而意念一经发动、产生,有的是善的,有的是恶的,若不及时明白区分它的善恶,就会将真假对错混淆起来,这样的话,虽然想使意念变得真实无妄,实际上也是不可能使它变为真实无妄的。所以想使意念变得纯正的人,必须在致知上下功夫。

‘致’就是达到的意思,就像常说的‘丧致乎哀’的致字,《易经》中说到‘知至至之’,‘知至’就是知道了,‘至之’就是要达到。所谓的‘致知’,并不是后来的儒家学者所说的扩充知识的意思,而是指的达到我心本具的良知。这种良知,就是孟子说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的那种知性。这种知是知非的知性,不需要思考,它就知道,不需要学习,它就能做到,因此我们称它为良知。这是天命赋予的属性,这是我们心灵的本体,它就是自自然然灵昭明觉的那个主体。凡是有意念产生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良知就没有不知道的。它是善念呢,唯有我们心中的良知自然知道,它是不善念呢,也唯有我们心中的良知自然知道。这是谁也无法给予他人的那种性体。

所以说,虽然小人造作不善的行为,甚至达到无恶不做的地步,但当他见到君子时,也会不自在地掩盖自己的恶行,并极力地表白自己做的善事,由此可以看到,就是小人的良知也具有不容许他埋没的特质。今日若想辨别善恶以使意念变得真诚无妄,其关键只在于按照良知的判断去行事而已。为什么呢?因为当一个善念产生时,人们心中的良知就知道它是善的,如果此时不能真心诚意地去喜欢它,甚至反而背道而驰地去远离它,那么这就是把善当做恶,从而故意隐藏自己知善的良知了。而当一个恶念产生时,人们心中的良知就知道它是不善的,如果此时不能真心诚意地去讨厌它,甚或反而把它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那么这就是把恶当做善,从而故意隐藏自己知恶的良知了。像这样的话,那虽然说心里知道,但实际上跟不知道是一样的,那还怎么能够使意念变得真实无妄呢?

现在对于良知所知的善意,没有不真诚地去喜欢的,对于良知所知的恶意,没有不真诚地去讨厌的,这样由于不欺骗自己的良知,那么他的意念就可以变得真实无妄了。然而要想正确运用自己的良知,这怎能是影响恍惚而空洞无物的说辞呢?必然是有其实在内容的。所以说要想致知的话,必然要在格物上下功夫。‘物’就是事的意思,凡有意念产生时,必然有一件事情,意念所系缚的事情称做‘物’。‘格’就是正的意思,指的是把不正的校正过来使它变成正的这个意思。校正不正的,就是说要去除恶的意念和言行。变成正的,就是说要发善意、讲善言、做善行。这才是格字的内涵。《尚书》中有‘格于上下’、‘格于文祖’、‘格其非心’的说法,格物的‘格’字实际上兼有它们的意思。

良知所知道的善,虽然人们真诚地想去喜欢它,但若不在善的意念所在的事情上去实实在在地践履善的价值,那么具体的事情就有未被完全校正的地方,从而可以说那喜欢善的愿望还有不诚恳的成分。良知所知道的恶,虽然人们真诚地想去讨厌它,但若不在恶的意念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去铲除恶的表现,那么具体的事情就有未被完全校正的地方,从而可以说那讨厌恶的愿望还有不诚恳的成分。如今在良知所知道的善事上,也就是善意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去为善,使善的言行没有不尽善尽美的。在良知所知道的恶事上,也就是恶意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去除恶,使恶的言行没有不被去除干净的。在这之后具体的事情就没有不被校正的成分存在,我的良知所知道的内容就没有亏缺、覆盖的地方,从而它就得以达到纯洁至善的极点了。

此后,我们的心才会愉快坦然,再也没有其他的遗憾,从而真正做到为人谦虚。然后心中产生的意念才没有自欺的成分,才可以说我们的意念真正诚实无妄了。所以《大学》中说道:“系于事上的心念端正后,知识自然就能丰富;知识得以丰富,意念也就变得真诚;意念能够真诚,心情就会保持平正;心情能够平正,本身的行为就会合乎规范。”虽然修身的功夫和条理有先后次序之分,然而其心行的本体却是始终如一的,确实没有先后次序的分别。虽然正心的功夫和条理没有先后次序之分,但在生活中保持心念的精诚纯一,在这一点上是不能有一丝一毫欠缺的。由此可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一学说,阐述了尧舜传承的真正精神,也是孔子学说的心印之所在。”

同类推荐
  • 身边的哲学(下)

    身边的哲学(下)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尼采的幸福哲学

    尼采的幸福哲学

    这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开心、幸福生活的读物。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在“经营幸福人生”上的精髓和感悟,给生活中常感到浮躁、压力巨大、不快乐的人们以指导。本书可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卸下压力和负担……从而让喜悦永驻心间,活出自己的精彩,拥有幸福的人生。
  •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人生哲理小语心是快乐的根

    一个简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本书就是将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故事以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呈献给读者。
  •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从明清至民国,一代代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儒学宗师以致君尧舜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写就了华夏辉煌夺目的灿烂文化。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时空,以耳聆听大师们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
热门推荐
  • 韩娱之重逢的世界

    韩娱之重逢的世界

    第一次写小说,文笔不太好,但是会尽力把少时和2pm写好的,男主是2pm里的新成员,这是自己加的,2pm会与少时发生许多的故事,如果大家喜欢请一定要看看,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ps:剧情略微较扯,别介意
  • 七诀剑

    七诀剑

    天下刚平,乱世又起。阴谋诡计,为之江湖。南北之朝,豪杰纷纭。谁能崛起,谁又将泯灭,逐鹿群雄舍我其谁。
  • 流星的圣殿

    流星的圣殿

    我爱天空,大地,还有星辰。也许我的家乡是银河,我也让你把我铭记在心。
  • 唯一的真爱

    唯一的真爱

    小时候的一场相遇,小时候的诺言,长大后的相遇!!!!!!!
  • 神魔乱之军团

    神魔乱之军团

    不一样的异界,不一样的极道,看主角如何玩转七界,将东西方神魔玩于股掌之中!人界,修真界,神界,魔界,幽冥界,至尊界,天外天界,七界之中强人无数!看主角如何领着自己的美女军团遨游七界之中!
  • 燃烧的百合

    燃烧的百合

    嘉懿,一个特别喜欢百合的离异女子。婚姻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影响到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个如百合般美丽的女子在现实生活里遭遇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楚岳阳,一个在成熟与孩子气间徘徊着的魅力男子。然而楚岳阳有家、有情人,他带给嘉懿的,比爱更多的却是痛苦,内心如百合般纯净的嘉懿将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楚岳阳?而一直陪伴在嘉懿身边,默默地爱着她的欧阳敬哲,嘉懿最终以什么方式来终结?嘉懿,这朵燃烧着的百合,能带给我们什么?哀惋?同情?嘉懿能否用她的方式,唤醒我们沉睡的爱情?我们能否思考,爱是什么?
  • 都市漩涡

    都市漩涡

    本书的简介是随书中的故事情节而描述的,额。不好意思啊,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将它概括。只能说出故事是围绕两个地下组织来写的,一个叫“联盟”是一个间谍组织、一个叫“天使之翼”是一个杀手组织。书中有很多杀手的故事和感情方面的描写。我现在只想到这,希望大家多多交流,给我提提建议
  • 世界尽头我还在等你

    世界尽头我还在等你

    楚阡陌喜欢了莫楠三年,却始终得不到他的同意,知道她发现了莫楠藏在心底的秘密,,,,一段爱恨纠葛的虐恋由此展开。
  • 红尘客栈之江湖小二

    红尘客栈之江湖小二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更何况,身边总跟着一个爱惹是生非的刁蛮小师妹!且看,无辜宅男宅小二,穿越到一个全是女人的名叫《红尘客栈》的门派,会发生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 2056

    2056

    公元2056年,平静的一年。科学与人文迅速发展,火星登陆者刚刚发回第一批照片,利益竞争继续在暗处运作。2056年6月21日,载入地球史册的一天。8时21分53秒,太阳耀斑大爆发,波及至火星。地球的白天暴露在80度高温中。死伤数亿。是年冬,太阳耀斑消失,全球的天空降下鹅毛大雪。人们从地下钻出来,仰望阳光下的天空,阴霾却充满希望。清点损失时,人类惊恐发现,世界各地出现很多变异的超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身边朋友、亲人、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