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7900000005

第5章 火烧大明宫(1)

朱元璋驾崩,孙子朱允文登上皇位,燕王朱棣深深失望。一个饱读诗书,锐意文治,一个久经沙场,心怀异志;一个身为侄子,恭顺如善良的羔羊,一个名为叔父,奸狡如凶残的虎狼;一个欲仁政天下续儒圣千秋之梦,一个连环诡计,成谋夺皇位之霸业。一把大火,烧掉的是明都宫阙,是建文帝的泪水,是骨内相残的悲剧,更是读书人仁政天下的千古一梦!而朱允文这个中国帝王中唯一的准书生的皇帝,在宫阙大火中出逃后,至今人们不知其身首何处。翻开历史,只见舔舐着明都宫阙的残烟,于暮色中漫卷……

洪武三十一年,从钟楼传来的暮钟敲击着帝都应天府灰暗的上空,也一下一下地敲打在兵部尚书齐泰的心上,使他感到自己的心就如皇城的暮色,空落而暗淡。自从被疾病缠身、坐在殿堂上不住咳嗽的皇帝朱元璋任命为手握重权德兵部尚书以来,他对自己的命运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面对文武百官眼热的称贺,齐泰的心中却有如阵阵寒气飘荡着。那朱元璋雄猜好杀,在创立大明王朝之后,行的仍然是历来皇帝的老路:飞鸟尽,走狗烹,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杖杀大臣,可是到了自己快寿终正寝之时,才发现朝中已无贤臣干吏辅佐新皇。自己被皇帝仓然特简,将要面对的是辅佐那一直在东宫读书、足不出户的年仅二十一岁的文弱书生皇太孙朱允文的王朝,去统治那建有藩国、拥有卫甲的十七个如狼似虎的藩王,这个兵部尚书能当多久,甚至自己的脑袋能保住多少日子,想一想也是心惊胆颤。

可是这一切想法都只能埋在心底,表面上还要装出高兴的样子接受同僚们的拜贺,进出朝还要将八字步踱出一个稳稳重重的大臣的形象来。

昔日在马背上龙腾虎跃的皇帝,如今已是步履蹒跚,倒卧在床,除了每日行例召见一下几个身边大臣,再无力事无巨细地决断国家大事。实际上,国家的政务已由刘泰和皇太孙及太常侍卿、东宫伴读黄子澄等掌管。

几日来,朱元璋只能进汤水,殡天之期已指日可数。齐泰一方面暗紧关防,严密封锁皇帝病重的消息,一面抓紧办理皇帝殡天之后的事谊。每当落日西下,夜幕低沉,钟声在暮色里回荡,忙碌一天的齐泰就感到一种难言的落寞和寒意。在那一下一下的钟声里,皇上离死亡又近了一步,而自己也仿佛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那无底的深渊。

听了钟声,齐泰知道已是戌时,内侍们正忙于掌灯。又有几日没有回府了,已是五月,连日天暗燥热,自己忙得热一阵冷一阵,身上的夹衣发出了难闻的汗酸味儿。齐泰走出了尚书衙门,早有家卜二狗喜巅巅地牵来了马,齐泰望着二狗的乐样,笑了。这二狗是要急着见他的小情人杏花儿。正要上马,突然传来内侍的急切的喊声:

“大人!齐大人!——”

那内侍因走得急,一下绊倒在石阶旁。齐泰见来人是皇帝身旁的,心里一沉:担心的事儿终于来到了。

“何事惊慌?!”齐泰仍是不露声色,声音严厉,但身子却象沉入冰水里。

那内侍从地上爬起来,没有拍打身上的灰尘,反而举手就自己扇了自己一个耳光:

“奴才该死——”

“死”字还有说完,忙避讳地停住了。自皇上病重以来,皇太孙严禁宫内的人说与“死”、“亡”有关的字,违者十大扳。那内侍情急中说了出来,又拍拍狠打起自己的耳光来。齐泰无心理会,只是问:

“你来何事?”

那内侍停止扇自己的耳光,语无论次地说:

“皇上召见——”

这时召见,必主到了最后的时候。齐泰对身旁的当值校尉说:

“传各皇城守卫,只能进不能出,放走一人,斩!”

这实际是封锁了皇城。那当值校尉从没见过一向温温尔雅的新来的兵部尚书竟是如此严厉,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从。

“嗯?!”

“遵命!”那柱石般立在黄昏里的兵部尚书,质问的声音有如一道寒光,使这校尉不由一颤。

见那校尉领命而去,齐泰说了声“走”,来传旨的内侍便忙在前面提着灯,引着齐泰进宫。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七日,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身染重病二个月后,于乾清宫内鼎湖上升。

乾清宫里,已哭成一片。兵部尚书齐泰、东宫伴读、太常侍卿黄子澄、

司礼监秉笔监王铖跪在榻下,泪流成河,皇太孙朱允文半跪在榻上,抚着那刚断气的朱元璋的尸体不停地哭喊:“祖皇!祖皇!——”

然而那躺在龙榻上的朱元璋却听不见他孙子的哭声。原先魁梧孔猛的皇上被疾病折磨的只剩下一把骨头,残留依旧的,只有那头上的几个仍光闪闪的戒巴,仿佛在诉说着这皇帝传奇的一生。皇上是何等人物,到头来也不过是如此了此一生!齐泰又涌出一阵泪水,不知道是为了皇上,还是为自己未来的颠险莫测的命运。皇上咽气前的最后一句话,仍是不放心他的文弱的孙子朱允文。

“新皇仁柔,还望众卿扶持——”

在皇帝企盼的眼光中,齐泰看见了那藏在深处的担忧:那如狼似虎的王子们,决不会在他朱元璋死后,心服口服的让这仁柔的皇太孙坐在皇位上高枕无忧!朱元璋从凤阳寺一个和尚起家,出生入死,终于争得朱家江山,建立了大明王朝。在他创立江山的血腥岁月里,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横扫千军的步伐,可是在立储建君、传朱家江山万世之业的问题上,却让他颇费周折。朱元璋共生子二十又五,长子朱标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其余二十四子均分封为王,为保朱家江山平安长久计,朱元璋让这些驻扎各要塞的王子建立藩国,添置卫甲,一旦国事有变,可外镇偏圉,内控雄域,成为朝庭的得力屏障。

然而事情并非象朱元璋想象的那样。各藩王在对外的征战中,竟相发展自己的势力,早已暗存异志。在诸王子之中,二子秦王、三子晋王、四子燕王和周王、湘王等势力庞大,尤以四子燕王朱棣,总领北方军务,屡次出塞作战,控制了北方的军权,成为强藩之首。正在朱元璋想约束这些藩王的时候,太子朱标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朱元璋疑心是藩王们所为,却又没有实据。他在悲痛之余,感到立储的艰难。按立储的顺序,长子朱标死,就应立朱标现在的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

可是朱元璋想这长孙朱允文虽然聪颖好学,性情慈恺,但温文知礼、宽厚多德并不能成为一代帝王的全部品质。只有四子燕王朱棣文武双全,若单从选皇储的角度考虑,自然最为合适。但是若四子燕王立为皇储,那长于燕王的二子秦王、三子晋王又处于何地?弄不好那将是战乱的开端!朱元璋多次顾问左右大臣之后,终于痛下决心,立这长孙朱允文为皇储。为了让自己亲定的皇储将来能稳稳当当地登上皇位,也为了自已创下的江山能兵不血忍地世代相传,朱元璋制定了《祖训录》,以规范制约藩王的行为,还特意制定了藩王拜见东宫的礼仪,在自己有生之年,企图强制这些倔骜不逊的藩王们对未来的侄子俯首称臣。在朱元璋强大的威慑面前,朱允文得以暂时安坐储君之位。

可是那藩王之间的争斗却仍没有停止。就在朱元璋撒手西去之前,二子秦王、三子晋王又不明不白的死去。齐泰似乎看见一只带血的手掌正向皇宫伸来。

秉笔监王铖走上前去,搀扶抚尸痛哭的皇太孙朱允文。

“殿下节哀!”

自己是一株幼苗,祖皇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这大树遮挡着酷热的阳光和凄厉的风寒。这大树倒了,朱允文看见了大树挡着的一片令他兴奋的风光,同时他也感到了深深的忧惧。那些叔父们能让他在这一片风光里施展才华吗?他似乎看见了一身边塞膻腥的叔父们对他不悄一顾的眼神。这时他深切感到了祖皇诃护的珍贵,不禁倍觉伤心。

见朱允文仍沉溺在伤感之中,跪在地上的朱允文的老师、东宫伴读太常侍卿黄子澄从地上爬起来,擦了下眼睛,走到跪在榻上痛哭的朱允文的面前,伏拜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节哀!”

从朱允文十六岁立为皇储起,这黄子澄就被朱元璋选为朱允文的东宫老师。见朱允文仍只顾痛哭,便端出了老师的架子。看来,大明的半个江山,这黄兄可以做主了。跪在地上的兵部尚书齐泰暗想。同为顾命大臣,但在新皇的心中恐怕就不一样。只是同朝共事,以后如何相处?齐泰想至此,也揩了揩眼泪,轻声说:

“殿下,还有许多事儿要办,请节哀。”那朱允文渐渐停止了哭泣。君臣三人来到太和殿的偏殿,商量后事,内侍王铖去安排人焚香守灵。

“眼下如何是好?”

明亮的宫灯下,朱允文红肿的眼望着黄子澄。

黄子澄一顿首:

“微臣以为,先听兵部齐大人的意见。”

齐泰见皇太孙询望着黄子澄,正想听一听黄子澄的高见,没想到黄子澄这样回话。这正是在即登皇位的太孙面前表现谋略才干的千载难逢的时机,这黄子澄却让给了自己。是他想推脱什么干系呢,还是有其他的什么想法?然而这被朱元璋作为顾命大臣的齐泰已不容他多想,只有倾力辅佐新皇,才可报先皇知遇之恩。

这第一要务,是防诸王借奔丧之名,齐集京师。设若有变,形势不可想象。第二要务,是加强京城布防,六部督都府分兵防务。

这两件做好之后,就是黄大人说的,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择吉辰登基!”

奏文简洁明了,尤其是后一句,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黄子澄的马屁,也让黄子澄心中慰贴,点头称是。

话说到这一步,朱允文接下去说也就顺理成章。剩下的话不是他齐泰说不到,而是不能说,他都把话说完,那将置这将登皇位的皇太孙于何地?置皇师于何地?能者招人怨。这正是齐泰在风云漠测的朝中能晋升到从二品大员的园滑。

听齐泰这样一说,朱允文昏胀的头顿感轻松。于是想起祖皇断事的口气。

“颁先皇遗诏,各藩王唯在本国泣临,无得进京奔丧;尚书齐泰调防六军兵马;至于可时登基,还要有先议国号——黄爱卿,那方孝儒何时可进京?”

方孝儒是当今第一大儒,在士林中声誉雀起。朝廷早已下诏宣他进朝听用。

“正在途中。估计近日可到。”

君臣三人商议完毕,正要散去,那司礼监秉笔正监、锦卫军总管王铖颤颤地走了进来。

“禀报殿下,奴才刚听下人来报,燕王已南下北平,到了淮安。”

“什么?!”

王铖声音不大,却有如惊雷,让这刚商议完事的君臣一时呆愣。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三日,在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驾蹦后的第六天,朱允文仓促地登上了他的叔父们梦寐以求的金銮宝座,改国号建文。

“皇太孙朱允文,明仁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中外文武臣僚,

同心辅佐,以福吾民。布告天下,使知朕意——”

司礼监秉笔监王铖苍老而干涩的声音宣读着朱元璋的遗诏,如同朱元璋的幽灵在大殿上徘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跪在金銮殿宣表致贺有如二条长龙的文武百官,跪拜的声音排山倒海,惊飞了那落在殿顶上的一只鸟。那鸟从皇宫上空飞走了,仿佛是看见孙子登上皇位后放心而去的朱元璋的幽魂。

文武大臣们感到新奇的并不是朱允文的继位,因为这已在先皇朱元璋的按排之中;金銮殿上高悬的一副巨匾,却吸引了众臣的目光:“仁政天下”。这是新皇帝的登基治国的宣言,这和所取国号“建文”一脉相承,标志着明王朝文治仁政的开始。然而这些口呼万岁的跪在地上的文武大臣,偷偷望一眼那坐在“仁政天下”的金匾下苍白的脸上泛着兴奋的红晕的新皇上,心里却在打鼓:那些强悍的藩王,能让这个文弱的侄子在皇位上坐多久?

但是朱允文却沉浸在登基的兴奋之中:他终于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了。幼读诗书,常为圣人理想的治国方略所陶醉,圣人治国之术已烂熟于心:为政于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仁而得国者,有之也,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读到圣人周游列国,仁政的思想不为接受,反困于蔡,落落如丧家之犬时,便掩卷长叹:吾若为王,必奉圣人为坐上宾,仁义德政遍施于国。

及为皇太孙皇储,在祖父朱元璋的身边习政,暗拿洪武朝政与圣人治国之道相比,发现祖父朱元璋是重武力而轻文德,与圣人治国的理想相距甚远,心相有朝一日自己当了皇帝,必施文德仁政,让千百年来圣人的治国理想得于实现,建立一个堪和周王朝相比的“郁郁乎文哉”的大明圣朝!

那士林才子方孝儒的进宫,又让刚登位的朱允文高兴异常。那方孝儒精通儒家经典,熟知圣人治国之道,又满怀济世报国之心,朱允文一闻如故,似乎是找到了治国的向导。朱允文对文孝儒,可谓思贤若渴。在朱元璋病重之时,朱允文说动朱元璋,宣方孝儒入朝,欲拜为东宫侍讲,做为专授儒圣治国方略的导师,以做自己登基之后治理天下的顾问。不期在方孝儒进宫之前,祖皇便撒手西去。但这并不妨碍大用方孝儒的决心。所以方孝儒一进宫,就得到了朱允文的召见。

方孝儒通熟儒家经典,深谙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精髓,以匡扶世教为已任。学识人品虽然深得士林称誉,甚至被人誉为明朝开国文臣宋濂之后的又一个读书人的领袖,可是却困顿科场,屡试不第,当过的最大的一个官,也不过是一个从六品的汉中府教授。他虽退居田园,躬耕于南亩,但他那安邦定国的大志仍炽,坚信这不过是圣人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之前的磨砺:

我非今世人,空怀今世忧。

所忧谅无他,慨想禹九州。

商君以为秦,周公以为周。

哀哉万年后,谁为斯民谋。

明王朝差的就是秦之商鞅、周之周公!朱允文从方孝儒的诗作里,感到这方孝儒就是帮自己建立仁义圣朝的商鞅、周公。

“先生请起!”

方孝儒着从六品的官服,跪在殿上,虽然来京时一路风尘,但那方正的脸上却不见倦色,炯炯有神的目光有如仰望星月般望着这年轻的皇帝。

“谢殿下圣恩!”方孝儒仍跪在地上。

“先生请起身说话。”

朱允文见了这明王朝的“周公”,自然爱心有加。想起这方孝儒进宫的一路巅跛,早已动了侧隐之心,令内侍看坐。

那跪在地上的方孝儒却又一伏拜:

“微臣谢殿下圣恩。从七品的小吏,与皇上同坐殿中,与礼不合!望殿下容微臣跪奏!”

朱允文听了,心想果然是恪守礼仪的一铮铮仕子!虽然这方孝儒已年逾不惑,又一路鞍马劳顿,可是跪在地上腰却挺得笔直,一副国之栋梁之态。朱允文心里不由又添了几份喜爱。东宫伴读、太常侍卿黄子澄站在殿下,见这位学兄如此之“迂”,心里不觉好笑,但又涌出些苦涩。这位学兄得以进宫,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自己向皇太孙的推荐。没想到皇太孙却是对这位迂倔的学兄如此看重,内心不免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只听坐在殿上的皇太孙问跪在殿下的方孝儒:

同类推荐
  • 全世界最奢华的地老天荒

    全世界最奢华的地老天荒

    本书是一个关于勇气、正直和真爱的故事。初入社会的记者林茜,看不惯商界的种种黑暗,得罪了商界巨子苏启俊。但在接下来一系列的接触中,苏启俊对她的正直和勇敢赞赏有加,开始追求林茜。而林茜的纯良也深深影响了老成世故的苏启俊,让他渐渐明白真爱的重要性,最终,为了真爱不顾世俗眼光和彼此金钱、地位的悬殊,与林茜有情人终成眷属。
  • 古玩圈阴谋:古瓷谜云

    古玩圈阴谋:古瓷谜云

    古玩鉴定专业科班出身的秦明,接到恩师钱立行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国内首次发现的柴窑青釉碟的鉴定。然而,就在秦明兴奋地赶到拍卖现场时,却传来恩师在赶来现场途中意外身亡的消息……柴窑青釉在没有钱教授签字的情况下,天价拍出!是巧合?是意外?还是谋杀?喜获珍宝的喜悦弥漫在古玩圈还未散去……秦明已经开始对钱教授留下的打满问号的笔记本,着手调查。警方提供的调查结果疑点重重,朋友与红颜知己的背叛接踵而来。越是调查,越是在古玩圈的阴谋里越陷越深。每个戴着面具的人,都在用逢场作戏的言行释放烟雾弹。接近真相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险象环生……
  • 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人间正道

    人间正道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我国当代改革生活的作品,作品以经济欠发达的平川地区为切入口,以一千多万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经济大建设为主线,在两万八千平方公里土地上,在上至省委,下至基层的广阔视野里,展开了一幕幕悲壮而震撼人心的现代生活画卷。市委书记吴明雄押上身家性命投身改革事业,在明枪暗箭和风风雨雨中为一座中心城市的美好明天艰苦地奋斗着……
  • 哈尔姆斯中短篇小说集

    哈尔姆斯中短篇小说集

    本书是哈尔姆斯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汇编,前30篇均来自他最有名的短篇小说集《意外》,第31篇是广为流传的中篇作品《老太婆》,其余四篇则选自他手稿中的情色小短篇。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了解、认识哈尔姆斯最好的起点,它短小精悍、幽默诙谐,充满了梦境一样的碎片。有日式漫画中的夸张与无稽,也有暴力与笑料。从题目《意外》就可以看出,整本书就是一个个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们或坠落、或碰撞、或对视、或猝死。
热门推荐
  • 擎天仙途

    擎天仙途

    一个少年,持着一支枯木。他下山而来,去经历红尘种种,去阅览天下风光。他的肩上,扛着整个人间……
  • 似木棉的爱

    似木棉的爱

    【宠文】“萧树!,你为什么不爱我!!”文旗淋着大雨,站在空旷的操场上喊着。“大树,我现在感觉还不赖,如果你真的不喜欢我,在你遇到你真爱的女生之前,就这样吧,,,”女生低着头说完这句话后,抬起头看着比自己高一头还多的男生,迎着太阳,阳光有点刺眼,只见那个男生笑着说:“傻瓜~”揉了揉女生的头......旗旗,原谅我不会爱,但是,我会去学着爱你——萧树。文旗尖叫道:“萧树!你!你色狼!不要脸!”.....萧树无奈,还是太小,得再养几年......绝对宠文,相信我!!
  • 致青春的最后一封信

    致青春的最后一封信

    花季雨季,总是有很多故事,于筝和贾雯也是一样,日子如同一封封写给青春的信,有些话,只能写给自己,有些故事,只有经历的人才懂。但是写给青春的每一封信,都是最后一封……
  • 晚安,宝贝:睡前10分钟胎教故事

    晚安,宝贝:睡前10分钟胎教故事

    在宝宝成长的岁月里,绝大多数的妈妈都有给宝宝讲故事的经历,但在怀孕的时候为腹中的宝宝讲故事的能有多少呢?对于有胎教常识的孕妈妈来说,音乐胎教往往是她们的首选,但又有多少孕妈妈知道,自己温柔悦耳的声音是胎宝宝最喜欢的呢?
  • 王俊凯的明星女朋友

    王俊凯的明星女朋友

    本来在韩国当明星当的好好的,妈妈却要我来中国体验一下中国生活,转到重庆八中后。遇上一位面瘫男。可是他们却一见钟情而然因为一件不小心的绯闻,让他们由假扮男女朋友变为真的男女朋友粉丝们还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叫凯氏夫妇
  • 读心娇:弃刹浮尘命人降

    读心娇:弃刹浮尘命人降

    前世,控制不住读心,所有人拒她千里,就算她站在人生顶峰,心中独有孤单。她无奈,她怨恨,可更多的是后悔,后悔自己没去争取。重来一世,魂归古时。“读心,你再给本姑娘折腾一个看看。前世你毁了我,今生,我要万倍夺回来。”当一个女人心存怨念,尤其手握神异时,帝王都要让她一步。
  • 浴火凤凰之帝尊的傲娇后

    浴火凤凰之帝尊的傲娇后

    现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高中生穿越到了古代,还穿越成了一只鸡?后来浴火重生坐撩高冷腹黑帝尊。起先千洛染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吃吃,吃尽天下美食,其次便是睡睡睡,睡倒腹黑帝尊。如今千洛染最大的爱好是吃吃吃,吃尽天下美食,逃逃逃,逃出帝尊魔爪
  • 阳间巡逻人

    阳间巡逻人

    儿时喂养乌鸦,导致阴气很重,经常见鬼,后被人给我养了一只美鬼防身,另外,我还得给阴司打工才能活命。
  • 老爸的礼物

    老爸的礼物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于1915年去世。作为职业教育的泰斗,一百多年来他的《致加西亚的信》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畅销全球。罗文中尉的故事在职业教育领域广为流传,而阿尔伯特关于忠诚、敬业,服从行动的特训,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 天狼洪荒纪

    天狼洪荒纪

    天狼神族,上古最强神族,本性嗜血好战,却还是抵不过这世界的规则,消逝于天地…唯有实力通天,才能笑傲苍穹,化身于天地之外,一手颠覆时间和规则,虚空之中随心而行,少年本无心,却怀有天狼神族最高至宝,唯有经过超越灵魂的孤独,把能够成为真正的强者,待我傲立天地,这世界都会为我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