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1900000021

第21章 中亚回族解读(3)

当今世界虽讲文化的多元化,但小民族的文化支流(比如语言、生活审美方式等)流入大民族的文化主流似乎已成为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中亚回族深知这种趋势的不可阻挡,但他们心里想的,行动做的都是把自己的回族文化之水流入中华文化的大河中。比如他们不学俄罗斯男人嗜酒或少数人酗酒的习惯,也不学同信仰的伊斯兰教国家如土耳其、阿拉伯诸国也有酗酒并与西方人多有通婚的习惯,而是亲和于伊斯兰教和汉儒文化有机结合后的一种精神自律的品格。他们在饮食文化中更着重集体吃宴中的喝茶与健谈,酒和烟虽然也喝一点、抽一点,但那都是辅助性的,甚至吃饭也是次要的。正如前文所述,中亚回族请客时凉菜、热菜、主食、副食都很丰盛,也分先后几道的顺序,但这些对中亚回族的主客人之间都不重要,吃宴全程只要有馕和茶就行,他们可以啃着馕喝着茶谈上几个小时。知识分子和农民照样能谈得很投机,很幽默。这种喝茶健谈的习惯本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世代相传的精神品味,今天在中亚回族中很完善地保存了下来。

中亚回族许多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他们都珍惜下来并且尽量使之发扬光大。比如托克别克一所回族师生占60%的学校,学校创造了回族舞蹈等传统回族娱乐节目,到附近村镇巡回演出。学校举办了回族服饰、鞋帽展览,笔者一看,都是纯中国清朝风格的,这在中国已经放在博物馆里或文化历史的书上,但在中亚,这些服装鞋帽仍然还被回族们使用着。还有饮食文化,笔者在热湖南岸一个有回族、蒙古族、吉尔吉斯族的村里发现回族仍然保有中国传统的炒烤土豆这道菜,即把土豆切成块状或厚片状,先在锅里用炸油炒一下,再掏出来用温火烤,当地回族把这道菜的做法看成是中国文化而津津乐道。至于超小馄饨,那更是中亚回族的饮食文化一绝,他们接待客人时把馄饨包得像大拇指盖儿那么大,但每个小馄饨又包得都有花纹,精制而小巧,擀面皮较难,于是就用小圆瓶盖儿把大面皮压开。包出的精小馄饨就像一个个小珍珠,让客人大饱眼福,也自然会饱餐一顿。他们说这是中国回族饮食的继承,也成了他们招待吉尔吉斯国内各民族以及国外客人的一道品牌饮食。

中亚回族流传着许多从中国带来的口歌、口溜等民间文学表达法。他们把这些谚语,格言用哼唱形式传唱了130年,其内容丰富、生动,含义深刻,表现力强。比如: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金格娄(窝儿)银格娄,不如自己的穷格娄。

爷爷抱孙子,强于屋里搛金子。

千买卖万买卖,不如地里翻土块。

胶多了不粘,蜜多了不甜。

宁在姨父腿上坐,不在姐夫门前过。

三人合一体,黄土变成金

吉尔吉斯回族民间诗人和口歌家也较多,所以才会烘托和凸显出像亚瑟儿·十娃子这样的大文豪。笔者调查的一个叫王福音的60岁的民歌能手,他能一口气说出上百个口歌、口溜儿,最近自费自印出版了他的口传文学集,用的是斯拉夫字母转写,他恳切希望中国宁夏北方民族大学能对译成汉字,在中国回族和其他民族中广泛传播。王福音说,回族民间口头文学以表达回族人酸甜苦辣的心理文化见长。这正是中国近古以来回汉民族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内刚外柔的心灵史的珍藏和再现。

保护自己的语言文化也是中亚回族的情结之一。现在他们已形成共识,在全族内说汉语回族话时不用“东干语”称呼,一律改用“中亚回族话”。为了保护中亚回族话不至于在青少年回族口中失传,吉尔吉斯全国凡有回族聚居地方的学校都开设了回族话的课程。吉国的回族院士、教授、回族协会领导、学校校长等见到中国各方人士来吉尔吉斯访问都强烈呼吁,请求中国像德国帮助吉国德侨,韩国帮助吉国韩侨,土耳其帮助吉国土耳其侨民那样,帮助他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强对中国回族话的学习,改善学习条件和设施,而且也到处奔走相告,帮助中亚回族大学生到中国来留学,学习汉语普通话,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在中亚回族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大力宣传下,与中亚回族杂居的吉尔吉斯、俄罗斯、哈萨克人也会了汉语回族话口语,正像他们过去不会用筷子,现在也跟着回族人学会使用了一样。

文化有外在的形式,也有内心的修养,还有感情的牵引,中亚回族近年来对自己保存的中国各种文化都很自豪,而且尽全力在抢救、整理、弘扬,他们是带着强烈的保护中国文化的感情来做上述这些事情的。吉尔吉斯国家科学院伊玛佐夫院士的话正好道出了用感情保护文化的心声:“我们在中亚保护了中国的文化,保护了回族式汉语,因为它还是中国的一个方言嘛!我们还是中国人嘛!”

七、中亚回族对中国的神往与真情

中亚回族最优秀的特性是他们对自己的祖国——中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和情结自从他们130年前西迁到中亚时候起就一直没有淡化过。

1877年率中国西北回民起义军兵民从新疆进入沙皇俄国中亚大地的领袖白彦虎在中亚哈、吉两国积劳成疾,在比什凯克临终时曾给身边回民青年留下令人感人至深的遗嘱,他说,总有一天中国会有大的变化,我们回民的心还向往着祖国西北,到了我们回民能够回到祖国的那一天,你们到陕西西安城墙上捧一把土亲一亲,我也就死而瞑目了!白彦虎的遗嘱在中亚回族人心中一直牢记到现在,白彦虎的相片挂在中亚回族的办公室和家中,好像看到他的形象就想到了他对祖国西北魂牵梦萦的遗嘱的声音。

今天,随着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与中亚关系的日益密切,中亚回族对自己祖国的亲和力与向往力愈加强烈了。哈萨克斯坦的陕西回族把去西安,吉尔吉斯斯坦的宁夏回族把去银川都看成是“朝拜圣地”一样。前几年,一个80多岁的陕西籍老回族向西到沙特麦加朝觐后,又到中国陕西西安老家参观,实现了清朝回民起义领袖白彦虎的临终遗嘱,然后他回到中亚,含着微笑去世了。

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的回族教授拉希德·尤素波夫最近说给我们,中亚回族现在普遍产生了浓烈的寻根问祖情结,他们说,“我们回族要把根刨一下,因为人不是墙缝里憋出来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回族人,首先是中国,然后是回族。”拉希德教授还说,中亚回族现在有两个向往的地方,一是向西到沙特麦加朝觐;一是向东,到中国西北老家去寻根问祖,现在有的回族老人已把去中国当成第一志愿了。

中亚回族之所以对中国有如此的向往,甚至达到神往,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老家在中国西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同胞的亲敬之情。不仅对中国的土亲,对中国的人更亲,而且不管是什么民族,不管是在哪里,只要是中国人,他们都视为祖国亲人。早在1985年苏联时期,中苏冷战关系还没“解冻”,吉尔吉斯农业大学的回族尤素波夫老师就和该大学的汉族体育教师交上了朋友,两人私下里共同关心中国的情况。一次,汉族体育教师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年产两亿吨粮食,已经解决了吃饭问题的消息,就把这条消息剪下来专门来到尤素波夫上课的教室,请他出来并悄悄地从兜里拿出这份剪下来的报纸让他看,两个人悄悄地从心底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而由衷地高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前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开始解冻,不久,前苏联解体,中国和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单独发展友好关系,中亚回族去中国的机会有了,在中亚接待来访问、经商、留学、讲学的中国人的机会就更多了,他们对中国人的真情接待胜似亲友,感人事迹也是俯拾皆是。

笔者于2007年二三月在中亚访问时到处感受到中亚回族对中国人的一片真情。当你到回族家里做客,他首先说:“我们也是中国人。”虽然笔者不是回族,但他们处处待笔者像亲人一样,而且比亲人还尊重,等于是亲人加贵人的待遇。中亚回族一听说中国人来了,不管是回族协会,回族教育基金会,还是教授、科学家、商人、农民,只要通知他,他都会放下手头工作,尽快赶到来见面,开车送你参观,宴请你,聊侃对中国的感受,了解中国的最新情况,经常是话题多且总有说不完的话。正如吉国比什凯克人文大学拉希德·尤素波夫先生所说:“中亚回族一听说是中国来的,不问你的地址就接待。你没有名气没有礼物他们也不在乎。”笔者访问吉国托克马克学校、亚利桑那学校、二道沟学校,亚瑟儿·十娃子学校时,回族的教师总是送出老远,而且越是年纪大的回族对中国人越是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情。

中亚回族不仅对中国人充满真情,而且经常把自己看做是中国人的一部分。笔者在吉尔吉斯回族协会举行的欢迎便宴上夸奖其中一位领导人的汉语普通话说得好时,另两人幽默地笑着说:“他是毛主席的侄子!”这句话在中亚回族中说得还较普遍,当夸奖谁在有关中国的事情上很能干时就这样称赞,很显然他们是以能当上毛主席的侄子为自豪的,也就是以当中国人为自豪的。

前文提到过的中亚回族口传文学专家王福音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他已60岁,住在比什凯克,每月退休金才20美元(相当800索姆),可他一个月家里用电、用水、用暖气、用电话及其他费用等共需要2000索姆,市面一个烤包子就要10个索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节衣缩食写回族口头文学的书,奋力抢救整理中亚的回族文化。他认为,挽救中国的境外文化,让回族文化在中亚保存好,就是在为中国争光。他还介绍说,吉尔吉斯共和国有86个民族,大民族就有十多个,这里也是各国竞争的舞台,中亚回族是中国13亿人的代表。目前在吉国,回族是保存中国文化最好的民族。其实,他们已经在中亚这个多国文化的舞台上为中国争了光。王福音在认同中国人方面也很令人感动,他说:“那(指宁夏)是我们老家嘛!甘肃宁夏,一个省,1958年才分开。”他给我充满感情地讲了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时他作为小孩儿跟着大人从伊犁移民过来的情景,他称他是华人。并深情地说:“我们对中国很热爱。我对故乡感情很大,故乡就是我的中国,比吉尔吉斯感情还深。没办法我们来到了这里,现在路又开了,我们的友谊,我们的故乡还是中国,中国人来了,是不是亲戚都没关系,回族话说‘人不亲土亲!’”这是他说的原话,且不论他对中国认同的感情有多深,就凭他长期在中亚,在前苏联大俄语的包围下30年没机会讲汉语,还能把汉语普通话说到这种程度,足以证明他在封闭和开放时都在认真学习汉语,都在心理上靠向中国人的归附情结。

上述六个方面只是笔者回国后梳理的大部分,还会有一些特点需要深入探讨、挖掘和总结、提取,但中亚回族这六点当今的特性已经大体上代表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总的说既有清朝时期中国回族的优良传统的内容,也有到中亚后受俄罗斯和吉尔吉斯影响,特别是受前苏联时期积极的文化影响后所形成的特性,但最重要的特性是他们在异国他乡充满忧患意识后,在大民族的夹缝中顽强生存、进取、奋力发展,既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而又不忘寻根问祖,眷恋中华心灵故乡的这种民族精神。研究中亚回族并从与中国回族的潜在比较中找出他们的特性,无疑对我们今天中国回族的文明、富强、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庐山”之外看看“庐山”有时会起到只在庐山之内看不到的奇特效果。但愿中国回族的发展道路和中国回族的研究方法都会有这种比较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

[1]杨怀中:《回族史论稿》,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2]林涛主编:《中亚东干语研究》,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老桑诺夫:《科学联系的成果》,中亚《回民报》,2006年8月,第九期。

[4]伊玛佐夫:《回族语言的发音学》,吉尔吉斯科学院出版社,1975年。

[5]崔建军:《东干话是尘封的汉语》,吉尔吉斯华侨报,2006年7月22日。

[6]赵杰:《论回汉民族关系亲密的四大共因》,回族研究,2007年,第1期。

[7]刘宝军:《悲越天山》,宁夏出版社,2004年4月。

(第二节)吉尔吉斯回族(俄语称“东干”)考察日记——2007年2月至3月

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

早上从国泰饭店冒雨再驱车到乌鲁木齐地窝铺机场国际厅,办登机手续,去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

刚刚经过一系列检查要登机时说是大雪,能见度低,等了40分钟,就登机出发了。CZ6005班机向西南行驶,过了天山西脉,可看出吉尔吉斯这边的山比较矮些,但仍险峻,到了首都比什凯克附近进入平地,机场在吉国玛纳斯县,也是白雪皑皑,但不太冷,晴空万里。附近的民房村是大屋脊,粉白色的装饰,村子周围被树包围着,到了海关排队等候出关,发现90%是中国人,据说今天是春节后第一班由中国来吉尔吉斯国的飞机,所以做生意的、支援吉国的、工作的、留学的,都是今天来。我比较顺利过关,一路上用俄语说给吉国海关人员和警察zdlasje“你好”和sibasiba“谢谢”,他们都听懂了。在出关前就在窗子大玻璃里见到了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的拉希德·尤素波夫教授(回族),出关后他笑脸迎上来,全然是中国回族那种热情好客的神态,然后我们走到机场广场与大使馆的薛主任夫妇合影,又接上几个留学生及朋友。尤素波夫开车经35公里到了比什凯克市。一路上我看见笔直的路,路旁有白杨高耸入天,路旁不时有吉国吉尔吉斯族和俄罗斯族的小学生招手要车,因为到机场的大巴车少。路面还可以,不如中国的高速公路,路旁的村庄也是大屋脊的。到了市——2007年2月至3月区,可看到许多有明显区别的吉尔吉斯人和俄罗斯人,但人口不如中国城市密集。路旁和商店门牌也全写的是斯拉夫字母,据尤素波夫说,这些字母多数是俄语,也有少数吉尔吉斯语,尤素波夫把几个留学生送到民房。她们是新疆来的中国留学生,住在比大学校园稍微贵一点的民房里。

同类推荐
  •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总要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不对?所以想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想看世界的年轻人。它将缓缓向你描绘一个中国体系之外的世界。美国,离我们很近,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美国的新闻,但美国却实实在在离我们很远,能够亲自体验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的人在13亿中国人中,只有那么一小撮,而这么一小撮人中,更少有人能够提起笔,给中国人写写真实的美国。17岁时,逅逅曾去美国体验高中教育,并出了一本《体验美国中学教育》,19岁时她成功进入美国前十名的顶尖文理学院HaverfordCollege,现在她每天阅读将近两百页的书,品读中美两种体系在教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
  • 最美国

    最美国

    本书以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的近距离观察为基础,深入生活的细节,还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 松溉古镇

    松溉古镇

    松溉古镇是重庆市居于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底,人选了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松溉古镇历史上因“水码头”的物资转换而得到规模发展。其独特的山水和城镇的构成关系,形成“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的人居环境特色。松溉建镇历史悠久,镇史辉煌,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奠定了古镇的历史价值和今天的旅游发展地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介绍了松溉古镇名字的由来、区域、沿革、经济、人口以及其城镇体系的基本概况,从山水格局、空间布局、街巷肌理及环境景观等方面来解析古镇形态,在建筑特色.
  •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风吹哪页读哪页:原野短语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热门推荐
  • 魔法开传
  • 待你出嫁我必盛装出席

    待你出嫁我必盛装出席

    陌路,待你出嫁我一定会盛装出席.好,如你所愿,你一定会是我的伴郎.深夜里,他闭上眼,不愿再回忆他们过往美好的青春.他们是否会流年陌路?
  • 伏魔

    伏魔

    富家子弟墨浞因为发现了村子中的秘密,在良心与亲情的折磨下,逃到了边境小城。因为一个香-艳而又恐怖的梦,墨浞经历了一些诡异的事,从而得知自己的前世与今生的使命。踏上藏地,历经磨难,克服了自己的心魔,战胜了邪魔外道,使得人间重返祥和安乐。前世不了情,今生再续缘……人之心,佛魔居之!善念生则佛现,恶念生则魔出!墨浞历经诱惑,各种考验,终成正道!
  • 相遇:让我来收服你吧

    相遇:让我来收服你吧

    “喂,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当然我妈了!”“那我和你爸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肯定我爸!”“那我和你家大白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肯定是大白啊!”“在你心里,我还比不上一只狗吗?”“当然啦!因为你是无价的!我不救你,是因为有我在你身边,我怎么会让你掉入水中呢?”
  • 我们的青春不曾忧伤

    我们的青春不曾忧伤

    哪个青春不不曾忧伤?可曾有过那么一个人惊艳了你的青春年华。而有那么一个他滋润了你的余生。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是否如梦如幻?还是不可磨灭的伤痕。她是世家千金,人称“赛玉环”。她是孤独的代名词,她慷慨的用金钱孕育一朵白莲花。她执着追求着所谓的初恋,不死不休。他如谪仙一般,不食人间烟火,却对她情有独钟。所谓余笙念倾城!!!
  • 七日婚礼:裴少的甜心宠儿

    七日婚礼:裴少的甜心宠儿

    未婚夫举办婚礼,新娘不是她!他犹如天神一般出现,拯救狼狈不堪的她:“结婚吧,我孩子缺个妈!”传闻,裴景浩是个神秘而专情的男人!本以为只是一场当保姆的婚姻,谁知道婚后……她瞪着夜夜耕耘的男人:“他们都说你对前情人一往情深。”他挑眉一笑:“你给我生个前世情人,我必定一往情深!”
  • 鸳错嫁:风华大小姐

    鸳错嫁:风华大小姐

    被鬼族害得去了异世,虽然去了异世,但还是留了后手,现在的冥幽只是一缕元神,而错嫁可不愿,当她归来时又是怎么一翻景象………………
  • 楚材秦用:李斯

    楚材秦用:李斯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李斯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李斯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盛世甜宠:Hello,国民老公

    盛世甜宠:Hello,国民老公

    当着记者的面,他宣布她是他的女人!纳尼?他们根本不熟好吗!我自己有腿,自己会走路!可是他就是喜欢对她公主抱啊!不仅喜欢抱抱,还喜欢亲亲。啊!她为什么这么倒霉遇到无赖的他?好吧,遇到他,她认栽!
  • 敦煌学导论

    敦煌学导论

    《敦煌学导论》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阐述敦煌学性质、内容、价值意义、敦煌艺术、敦煌遗书、学科结构、研究简史、各分支学科研究概况、敦煌学工具书及敦煌学研究法等的敦煌学入门读物,也是一部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学术集成。附录之《敦煌遗书选讲》,引导读者怎样去读懂敦煌社会文书,从而把握其价值意义。此书探赜发微,广闻博识,时出新见;既是敦煌学专业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同时也是古代文化研究者和古代文化爱好者的优选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