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1900000007

第7章 回族思想理论解读(6)

从历时发展分析了回族的心灵之道后,我们就不难看出回族心性中的两大亮点特征了,第一是“忍辱负重”,第二是“自尊自强”。

“忍辱负重”是回族心灵之道中的基础美德,信仰伊斯兰教的所有回族都深知,真主是喜爱坚韧者的,“真主是与坚忍者同在的。”(2:249)“唯坚忍者,获此美德;唯有大福分者,获此美德。”(41:35)而且在《古兰经》里,宽容也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难怪回族的民间对联中有“心为良田,百世耕则有余”的名联。也就是说,《古兰经》称精神状态的源泉为安静的心灵,为了求心灵的安静,纯净,所谓的“心灵泉涌”即心灵的容量要博大,而博大就要宽容,修炼心性,锻炼博大为怀的心胸。这种空间上的宽大容量,也要有时间上甚至长达百世的不断修行。在全国许多回族清真寺或回族家里的对联上,忍让宽容成为主要内容。例如:

各地回族的这些民间对联,几乎是回族为人处事的座右铭,从中能代表整个回族的心理审美。“寡欲”“忍事”“忍人”“让人”也好,“涵容”“谥退”也好,都是为了“清心”“平心”“养心”以便“心心向真主。”

回族的“忍辱负重”不仅仅是为了在异国他乡大民族夹缝中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他们信仰真主,按照《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而做,同时,也是学习儒家思想伦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修身之需要。千百年来,回族对同伴谅解宽大,忍让和蔼,恩不求报,德不沽名的优良品德历来为人称道。信仰真主的真理的力量和“忍辱负重”建功立业的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成为打开回族心灵之窗后的首要内容。

但是,回族的“忍辱”也不是无限度的,他们深知《古兰经》是非常重视适度的,过度,他们就不会再忍。这个“度”就是对精神信仰的尊严之维护。回族可以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尤其像在“贫穷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回民,“这种可以活在穷乡僻壤可以一贫如洗却坚持一个心灵世界的人道精神,造成了一种如一片岩石森林般的人民”。这种艰苦和这样的民族,“只有犹太人的分散和受难才能和中国回民的境遇近似,或许犹太才是中国回民的参考”。

千百年来,他们无不是从最底层的民房、最贫瘠的土地上开始艰苦奋斗,忍受物质生活上的艰苦,社会关系上的歧视,都可以算作“度”内。可是如果侮辱他们的精神信仰那就会突破“忍”的界限,忍无可忍之后便是强力爆发,而且一旦爆发,回族就会以高度的凝聚力(“回回心齐”往往表现在这种关头)和强烈的反弹力,“一发而不可收”地坚持斗争下去,并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战斗到底。正所谓“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又像回族对联的所写的那样:

不移不屈,可谓铁之铮铮;尽忠尽义,乃为人之佼佼。

回族这种“忍辱负重”后为精神信仰而自尊自强的斗争气概,特别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尊严而又弱不胜强却要拼死相争的撕心裂肺的心灵呼声,不仅能让世人怦然感动,也着实能在人间之外“惊天地,泣鬼神。”张承志在《心灵史》中描写的回族哲合忍耶命运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苦难、坚忍、不屈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他们为了保护精神信仰不受侵犯,为了心灵的纯净不被玷污而用鲜血与头颅铺就的历史震惊。同样,这种“忍辱”后的“亮剑”,是一种悲壮的美,是一种震撼心灵的颂歌。也正像《穆斯林的葬礼》是把心撕碎了给人看,是为人的心作传,为人的心谱曲,是一本任你在伤心之处却仍感幸福的作品一样。这种忍辱后的抗争,其实不在于物质实力的强与弱,即使“寡不敌众”,只要把心底里坚忍顽强的精神毕现出来,也就足以给强势方以巨大的精神威慑了。仔细回味起来,清代的西北回民起义,如果没有清朝地方贪官污吏过分的民族压迫,特别是对回族精神信仰的侮辱,是不会把起义的火焰烧得越来越旺的。直到最后,清朝派重兵镇压,还是未能彻底胜利(让白彦虎率领回族部众撤离了中国,在中亚偏安一隅)。仔细回顾历史,千百年来,回族从没有过分裂国家,闹过一方独立的野心,所谓的大小回民“闹事”,也多与别人嘲弄他们的精神信仰,甚至戏弄他们的心灵尊严有关。

总之,回族可以忍受生活苦难,可以忍受社会冷遇,但绝不能忍受精神信仰的受辱,尤其是不能忍受纯净的心灵之道的受侮。

四、心得

回族在千百年来形成和发展中所透悟的“忍辱负重,自尊自强”的心灵世界,所造就的笃信忠义,勤劳温厚的精神品格,不仅是回族本身生生不息,代代相袭的传家宝,而且也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在与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互动互学中,不断提炼和优化,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之一。比如回族“先忍后强”的民族品格,虽然没有大汉族“先礼后兵”那样的实力,但在精神层面和内涵情志上却是同一的,甚至因回族的历经磨难而使这种精神实力更显得“百炼成钢”。再如,回族在与其他民族相处中“内刚外活”“宽容让人”的心地容量,正好和汉族几千年来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境界不谋而合,两者甚或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重叠优化的程度。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凝聚如磐,众志成城,之所以能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与各民族所提供的精神财富分不开的,更是与各民族之间潜移默化地的相互影响分不开的。这也许就是研究回族心灵之道对当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启发。

(第四节)回族二元一体的道德律——由回族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所想到的

本节从“回族二元一体文化结构是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生发开去,重点从回族伊斯兰教精神信仰与儒家思想伦理的结合上阐释其道德律,分别从“内功与外功”“真理与伦理”“心法与宗法”三方面分析伊儒相通,德德相济的二元结构,最后论述到回族二元一体道德律对当前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启发。

一、回族二元一体文化结构是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

马启成、丁宏两位回族教授曾在20世纪90年代这样概括伊斯兰文化:“所谓伊斯兰文化就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长期的信仰实践和生产、生活实践中,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本原则,以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为原质特点,并取希腊、罗马、印度文化和犹太教、基督教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普遍为人们所效法和认可的各种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伊斯兰教只不过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对伊斯兰文化的总体概括,与此同时,他们又在论及中国10个少数民族的伊斯兰文化的亚文化形式时强调了中国汉族主体思想儒家文化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比如: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挖掘一些切近、适用的思想资料,作为自己注释、理解伊斯兰文化的思想基础;将中国儒家哲学的内省认识和宋明理学中的推理方法纳入伊斯兰文化的认主学结构中,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宗教哲学体系;把儒家的纲常伦理纳入宗教信仰实践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信主命、重三纲、守忠孝、以“五常”(五典)诠“五功”为内容的社会伦理观。

进入21世纪的第六年,回族史专家杨怀中先生在“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文明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了《回回民族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论文,创新性地阐述了中华民族养育了回回民族,也使回族的文化具有了儒学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特点,这种二元文化结构,构建了回回民族的精神世界。二元文化结构说不仅科学地定位了回族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存和生命的智慧以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原因,而且也昭示了回族对发展伊斯兰文化的巨大贡献。正像汉传佛教是佛教在异地发展的榜样即“生于印度,昌于华夏”一样,中国伊斯兰文化也是伊斯兰文化在异地发展的典型之一。

本节想在分析回族把伊斯兰教精神信仰与儒家思想伦理有机结合后所形成的“道德律”上,作一集中论述,让人们了解到回族的“道德律”在今天全国人民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借鉴作用。

二、内功与外功

回族是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使节、工匠等定居中国与汉族妇女通婚后的后代。但他们在全中国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异国他乡带来的精神文化传统,即以真主降示《古兰经》和穆罕默德圣训为精神支柱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各地的回族对联上都写着:“宣扬古兰真理,恪守圣训道路。”这种信仰是回族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心灵源泉,也是他们在荣辱曲折,跌宕沧桑的发展道路上的精神支柱。甚至是在历史上有时遭到灭族之灾的危难时刻,回族靠着这种内心的信仰而挺过流血牺牲,顽强生活下来,发展壮大。伊斯兰教成为回族精神上和心灵中须臾不离,挥之不去的内功。信仰对于回族来说,就像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前言中所说的穆斯林葬礼上的祈求辞那样:“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也像张承志在《心灵史》中描写的那样:“信仰是唯一能抓得住的,信仰至少可能帮助度过死亡。”“为着心灵的信仰流过血,死过人,被逼迫得走遍了中国一切角落。”

信仰伊斯兰教是回族的内功,这个内功是他们最过硬的民族文化特征。具体地说,他们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信天使、信后世、信前定,并用五功来落实六信,即身有礼功、心有念功,性有斋功,财有课功、命有朝功。这是近主之法,也是通过苦修行善止恶,追求灵魂洁净的内功。每日在清真寺里做礼拜前和入睡前,回族的大小净,也不仅仅是为了洁净身体,更主要的是要洗掉心里不清洁的污秽,洁净心灵,使内心至善。《古兰经》讲:“行善者,将在主那里享受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没有忧愁。”(2:112)真主的意旨彻底地影响人的心灵,“完成真主的意旨成为人生的真正目的。”回族把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具体到自责、自制,使行善止恶的规范宗教化,即作为遵行安拉之命的宗教责任。

由于回族千百年来苦练这种内功,使他们具有了“爱国爱教,劝人行善,宽以待人,追求知识,重视灵魂清净,鼓励清廉”等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道德。杨怀中先生称之为回族的“内在基本条件”。

杨怀中:《回回民族二元一体和文化结构》,《回族研究》,2006年第1期。

回族是带着这种精神内向的文化特性来到异国他乡、汉文化的海洋——中国的。穆罕默德说:“你们应该到遥远的中国去求学”,“要学习新知识,哪怕是在遥远的中国”的圣训,给了来到中国的伊斯兰信徒以极大的获取新知识的鼓舞,加上适者生存,入乡随俗以及与汉族妇女结婚生子的定居需要,回族及其后裔又把代表中国主体文化体系的儒家思想作为第二个做人伦理规范来学习。他们“以儒为正”,认同儒学,学习儒学。唐人陈黯曾作《华心》一文,说大食人李彦升等“生于异域,而行合手礼仪,是形异而心华也。”杨怀中先生解释说:“华心者,人非华而心则华也。”他又举数例介绍历史上的回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情结。“大食、波斯人入居中国,深怀中华情节,仰慕中华文化,努力学习之,确有出类拔萃者,文质彬彬、俨然君子。”元代的“诗人戴良说来自西域的少数民族‘淋浴休光,被龙泽,与京国内臣无异。积之既久,文轨日昌,而子若孙遂舍弓马而事诗书”。“明清时代全国各地有大量的回族读书人参加科举,取得功名,展示出明清以来回族与儒家的紧密关系。儒家思想文化对回回民族精神世界的熏陶,悠久而深邃。”

可见,回族学习儒学思想可以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习惯,可以改变自己的心灵取向,可以改变自己的民族情结,可以改变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他们为人处事,建功立业的外功上。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尤其“仁者爱人”的思想强烈地影响了回族的道德伦理。“仁”又可分“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为天下为仁矣”。恭即庄重,自尊;宽即宽厚,对他人宽厚对自己严格;信则诚实,讲信用不说假话;敏即勤快,认真;惠即帮助他人。这五条都做到了,就是真正实践了“爱人”的信条。回族把儒学思想作为自己与外族和谐相处,在汉族等多民族大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伦理之所。他们把孔子的“仁爱”,把儒家的“五常”,经过千百年的学习、消化,吸收,并与自己信仰的伊斯兰教的内功相结合,产生了回族自己的“五典”做人之则,即爱主仁,公全义,敬全礼,学全智,交全信。如果说“六信”是回族的精神信仰,“五功”是具体行为,“五典”就是伦理规范了。因此儒家为人做人的伦理道德也就成了回族的外功。

作者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访谈回族(2006.12)

回族坚定伊斯兰教信仰并能到创造性地运用《古兰经》中的优秀思想,练就了精神富足和心灵洁净的内功,又在此基础上吸收儒家文化的纲常伦理,练就了与人相爱的外功,即伊斯兰信仰的坚信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坚守。从最初的伊斯兰教传承和儒学思想的学习并行不悖到后来的两种文化的重叠交汇,优化为一体,精神内向,为人外向,形成了一种集内功与外功为一身的守伊通儒的复合型人格。因此,回族从历史到今天,既能有坚定的伊斯兰教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心灵慰藉更加充实,更加超脱,又能在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无论是为国家立功还是为生意奔忙),既能忠主又能忠君,既能在清真大殿里摆放皇帝牌位,又能在清真寺外房角雕刻有汉文化的吉兽。既能在内为伊斯兰教尽心,又能在外为国家效力。内刚外活的处世技巧,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使得回族成为中华各民族中最能把爱国爱教又爱族爱业高度统一起来的民族,因此,回族不断出现为保家卫国,为中华民族精神而献身的历史人物,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真理与伦理

回族的内功与外功的结合,细致分析起来,是回族把伊斯兰教的真理与儒家思想的伦理结合的结果。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理”。伊本·巴哲认为:“肉体的行为使他成为一个人,部分的精神行为使他成为更完备的人,完全的理智行为使他成为至高的,神的实体。”《古兰经》作为真主的真理,对穆斯林来说不仅是一种信仰制度,还是一种心理上必须遵守的社会制度,它要求所有穆斯林都要在精神上服从这种“理”。中国的回族也没有例外,他们也按照伊斯兰教的真理行善止歹,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内练功修,切不可阳奉阴违,而且贯穿生命始终。正如杨捷生博士所说:“与规则、制度的中原文化相比,信仰作为深层文化,除它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以外,它的一个作用就是以它为基础而形成了伦理空间。”

李振中,王家瑛主编:《阿拉伯哲学史》,第322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5年。

同类推荐
  • 玛雅千年预测书

    玛雅千年预测书

    玛雅文明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风格、体制、结构和发展史,它们自成一格,自足而圆满。即使仅仅是对玛雅文明作本书这样一次简单的考察,也已经有助于改善我们对我们自己和其他文化的理解。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古道西风,驼铃频响,漫漫的陆路丝绸之路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连接起来。多少次危险之旅,中国人步履维艰送去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内心充满走进神秘阿拉伯的激动与幸福。多少个沙漠之夜,阿拉伯人仰望星空,讲述着比一千零一夜还多的故事,其中不乏对中国文化的憧憬与梦想。宝船浩荡,海风长空,茫茫的海上陶瓷之路又在中国和阿拉伯之间增加了新的交流渠道。中阿两地的船队满载着中阿人民的希望,克服了比郑和下西洋、比辛伯达七次航海救灾要多的困难,驶向对方之港。在这种文化交流的大潮里,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就像丝路花雨,润物细无声的浸滋着阿拉伯文学的沃土。
  • 体育文化论

    体育文化论

    体育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友谊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
  • 真实的梦幻下

    真实的梦幻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热门推荐
  • 女配修仙指南

    女配修仙指南

    古良玉穿越了大半年才知道自己是闺蜜修仙文中的女配,偏偏闺蜜也穿成了一号女配,还硬想做个逆袭女配……她只想安安静静的修个仙,奈何不敌天道轮回,当书中种种剧情照常进行,是不是就意味着:她们这两个女配还是难逃被炮灰的命运?若是这样,躲得远远的,倒不如潇洒逆袭一回!
  • tfboys源瑀的夏

    tfboys源瑀的夏

    她有美丽的样貌,魅力的眼睛,活泼开朗的性格。笑起来的时候有两个小酒窝。她碰上了他,会有什么事发生。而当他遇到了他们三个。会有什么后续。他的女友回来了。她会怎么做。
  • 既见君子

    既见君子

    第二卷简介:叶慕轻佻的挑起萧沉的下巴一字一句的说道:“你好,我叫叶慕。落叶萧萧的叶,爱慕你的慕。”萧沉眼里盛满笑意:“小姐,公共场合请不要动手动脚好么?”……叶慕拿着房产证傲娇的往萧沉面前一扔:“萧老师,你今天不嫁也得嫁!”“叶慕同学,你竟敢抢我的台词!看来老师必须得好好教育教育你。”
  • 破道吞天

    破道吞天

    好好的宅男,却被一巴掌拍到了异界!这也就算了。50斤的干柴身板竟然还让我重生在蛮族!这也就算了。各式飞禽走兽天材地宝,居然不让我吃!这个绝对不能忍。且看我身怀异宝,吃遍荒古,纵横两界,破道吞天!
  • 爱你没商量

    爱你没商量

    她以为自己是孤身一人。找到亲人的同时也失去了亲人。她答应她的双胞胎姐姐照顾她的丈夫和五岁的儿子。她有自己喜欢的人,他不想看到和妻子同一张脸的女人。两个根本不相爱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他看着她只能想起妻子,她照顾他的感情,付出自己的一切……
  • 名媛重生娱乐圈

    名媛重生娱乐圈

    她是民国的上流名媛,留洋西欧,出身高贵。心脏病的原因而早逝,再次醒来却发现物是人非。一场重生,使她从纸醉金迷的民国名媛变成了孤儿,有了青春,美貌和演技,这辈子她的目标就是:称霸娱乐圈!从三流艺人到三栖天后,从一介孤女到总裁夫人,有了金手指,就是这么任性!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格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格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疯狂的鸡蛋

    疯狂的鸡蛋

    疯狂的鸡蛋由作者於全军近五年创作的精彩故事组成,其中既有中篇,也有微型小品,时代跨古至今,地域有中有外。故事不但情节曲折,引人人胜,而且颇具教育意义,能让人于会心一笑中得到启迪,在拍案怒骂中得到舒张。
  • 宠奴

    宠奴

    一个女子遭遇背叛意外重生到一个戴罪之身的公主身上,成为众人奴役的奴婢,身心遭遇双重打击的她要如何生存下去?她用自己的力量赢得清白,也将自己暴露在他深思的目光之下。为了自由,她选择逃离,终将他惹怒。哪怕再爱再宠再痴,也不做你的奴!如果没有那场刻骨铭心的背叛,是否还会遇到真爱?这个锁,是为了和谁相遇。这个绊,是为了和谁相系。穿越时间的海,去承受你给的伤害,用心痛存下这份爱。
  • 天下至尊

    天下至尊

    古往今来,无数人成仙成佛,却为何只留下无尽传说,从不见这些人再现人间呢?苍茫天际之上,真有一处永生天界?少年重生,发现体内重重封印,危机、仇恨迫使,他不断变强,解开封印。入神界,傲九天,斩诸神,成就至尊神位,与天地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