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辽沙奥之歌
《米辽沙奥之歌》是阿尔巴尼亚作家耶洛尼姆·戴·拉塔发表于1836的一篇叙事诗。
作品的故事梗概如下:
15世纪时,阿尔巴尼亚北方重镇斯库台有个小伙子名叫米辽沙奥。有一年,米辽沙奥从邻国希腊学习回来,在村边的小河旁,遇上了卡洛格莱的漂亮女儿丽娜,一见钟情。小伙子日夜想念着她,丽娜与女友们到田野与河谷里劳动,他就到那里散步;丽娜去河边洗衣服,他便装模作样去河里喝水,想方设法和姑娘见面。一个星期日的早晨,米辽沙奥甚至大胆地来到丽娜的家里。小伙子一进门,恰巧碰上丽娜正在梳发辫,姑娘对米辽沙奥的到来,不仅不感到发窘,紧张,反而向他报以温情的微笑。然后,还把两个专门为他收藏的甜苹果塞进米辽沙奥的手里,以此表达了纯真坚定的爱恋之情。
晴空骤然卷起风暴,土耳其侵犯阿尔巴尼亚,米辽沙奥要去打仗。出发之前,他多么想与心爱的姑娘见一面以表忠诚!在遥远的地方,米辽沙奥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的心在丽娜的身旁。他为这桩不是门当户对的婚事而烦恼,因为社会习俗不允许他这样一个名门子弟与一个贫穷的姑娘结婚。米辽沙奥下定决心,宁可变成一个穷汉,也要与丽娜结为恩爱的伴侣。正当他为未来描绘着美好而幸福的蓝图时,突然得到一个不祥的消息:丽娜忘记了未婚情人,居然要和一个外国人结为夫妻。米辽沙奥的母亲也不愿意儿子和一个贫家女成婚,即使她是举世无双的美人,也决不答应儿子的要求。与此同时,种种流言蜚语也使两个情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不久,勇士米辽沙奥从前线回到家乡,对丽娜非常恼火,瞧不起她,把她看作一个朝三暮四的坏姑娘。后来,误会终于解除,原来所传丽娜要与外国人结婚的流言,完全是无稽之谈,她是毫无罪过的,于是两个年轻人的心里顿时又重新燃起爱情的烈焰。不过,要想结婚,仍然是件难办的事情。
美事良缘感大地,苍天不负有情人,一次强烈的地震使斯库台遭到极大的破坏。米辽沙奥失去了财产,两个原来家境不同的青年都成了同命相连的穷人。尽管米辽沙奥的母亲仍然百般阻拦,但是,米辽沙奥还是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与心爱的姑娘结成良缘。
新婚夫妇的日子过得挺幸福,男耕女织,欢欢乐乐,不久,他们还生了一个漂亮儿子。甜蜜的爱情宛如又浓又醇的美酒,令人心醉。可是,好景不长,儿子突然病死,丽娜因过分悲伤,不久也离开了人间。米辽沙奥悲痛欲绝,多亏妹妹热心地照顾他,体贴他,不然真不知他还会发生怎样的不幸。米辽沙奥不仅为失去妻子和儿子而悲痛,更为自己因爱情遗忘国家大事,没能象母亲所希望的那样同土耳其侵略者进行斗争而感到惭愧。
米辽沙奥又重返前线,英勇作战。最后,米辽沙奥为国战死,告别了故乡斯库台。
斯坎德培的故事
《斯坎德培的故事》是阿尔巴尼亚作家弗拉舍里发表于1898年的叙事诗。
诗中描述了发生在500多年前的故事。
大约在1405年,吉昂·卡斯特里奥特的小儿子乔治生于阿尔巴尼亚。在这里,他同父母一起度过了童年。后来,根据苏丹穆拉特二世的要求,需要将乔治同哥哥一起送到土耳其作人质,在穆拉特二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苏丹和阿尔巴尼亚之间建立和平。国王吉昂·卡斯特里奥特与阿尔巴尼亚公爵们共商大计,年轻的卡曼提出,不应当把孩子送给苏丹穆拉特,他认为,对土耳其人只能用战斗来回答。可是,彼普·都萨尼老人却有相反的想法,他主张将孩子送到土耳其人那里作人质,因为这样做,阿尔巴尼亚可以赢得时间,做好同土耳其人交战的准备,老人的意见说服了同僚。小乔治被送到土耳其的阿得里雅诺波雅。在异国的土地上,小乔治长大成人,表现得非常勇敢,得到“培”的军衔,人们尊敬地称他斯坎德培,年轻的小伙子成了土耳其军队的着名将领。
不久,吉昂·卡斯特里奥特去世了,苏丹往阿尔巴尼亚派遣了一名土耳其统治者,以便代替吉昂·卡斯特里奥特的儿子。正在叙利亚作战的斯坎德培闻讯非常愤慨,穆拉特二世派他去攻打匈牙利雅诺什·胡尼雅迪的军队,斯坎德培拒不执行这一命令,毅然率兵去解放祖国。斯坎德培作为一个大救星,受到阿尔巴尼亚人民和公爵们的热烈欢迎。
斯坎德培非常激动地会见了自己的姊妹及许多爱国志士,公爵们一致拥立他当国王。勇敢善战的斯坎德培不负众望,在阿尔巴尼亚的玛蒂首战阿里巴夏指挥的土耳其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土耳其又出兵毁灭了波兰的要城乌拉迪斯拉夫。斯坎德培挥师北上,竭力想援助波兰。但是,进军途中却遭到塞尔维亚国王的阻挠。这样他不得不调军转回祖国。在归国的路上,骁勇的斯坎德培军队,又击败两股土耳其部队。
没过多久,丹麦国王拉克·札卡里亚去世,他的土地归斯坎德培所有,不巧,威尼斯却趁机抢占了这片土地。于是,斯坎德培立刻对丹麦作战,再次击败土耳其军队,并活捉该军首领穆斯塔发巴夏。在阿尔巴尼亚战场上,土耳其军队出其不意地抢占了迪布拉的斯菲迪格拉德堡垒。紧接着,穆拉特二世又率兵进攻阿尔巴尼亚中部要塞克鲁雅。但是,在斯坎德培军队的英勇抗击面前,土军大败,作恶多端的穆拉特二世在阿得里雅诺波雅郁闷而死。克鲁雅之战的伟大胜利,鼓舞了阿尔巴尼亚军民的士气,举国上下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转战南北,屡建奇功的斯坎德培与阿拉尼特·戈莱姆·道比的女儿结了婚,新婚的斯坎德培带着妻子游历了全国。不过,英雄并没有沉浸在个人的幸福中,忘记保卫祖国的重任,相反,他准备同土耳其人进行更激烈的战斗。
不久,他又领兵与土耳其侵略者交战,战斗中,斯坎德培的妹夫穆札卡受了重伤。祸事接连发生:国王的外甥哈姆札依变节投敌;匈牙利朋友胡尼雅迪和那不勒斯朋友阿尔冯斯相继死去。那不勒斯的新国王斐迪南呼吁斯坎德培予以援助。斯坎德培率兵越海,击败了劲敌。然后,斯坎德培又率领队伍回到祖国,连续打垮几股土耳其军队。苏丹不甘心失败,最后竟把卡拉查巴夏也派到阿尔巴尼亚,骄横的卡拉查巴夏大肆吹嘘,扬言不久即可打败斯坎德培的军队。可是,这个不可一世的巴夏比先前的部队败得更惨,在这以后,阿尔巴尼亚同土耳其两年之内无战事。
罗马教皇试图与斯坎德培共同建立一支欧洲十字军,并请他任统帅,可是,教皇的过早去世使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后来,苏丹穆拉特把一个阿尔巴尼亚叛徒巴拉班·巴夏派回阿尔巴尼亚,进行反阿尔巴尼亚的罪恶活动。机智的斯坎德培立刻识破、战胜了这一叛徒。在激烈的战斗中,七、八名着名的阿尔巴尼亚将领英勇牺牲,同伴的阵亡更加激起英雄复仇的意志。斯坎德培又同叛徒巴拉班激战两次,最后终于打败了他,另外,阿尔巴尼亚军队还击败了另一股由雅库普巴夏率领的土耳其军队,斯坎德培亲手将雅库普打死。
顽固的苏丹穆哈默德仍然贼心不死,最后又和巴拉班一起率领25万大军包围了克鲁雅,英勇不屈的斯坎德培军队果敢迎战,土军再次大败,狼狈逃窜,叛徒巴拉班也被打死。苏丹没有在战斗中打败斯坎德培,妄图使用阴谋诡计达到卑鄙的目的。一次,他亲自出马,率兵包围了都拉斯和克鲁雅,但仍然以失败而告终。苏丹走投无路,被迫与斯坎德培讲和。不过,这里面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暗地里他仍在加紧准备新的战争,不幸这时斯坎德培患了重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斯坎德培死后,女王领着儿子前往意大利,在阿尔巴尼亚国内,公爵们继续坚持斗争,但未能取得胜利。
斯坎德培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浴血奋战25年,虽然暂时失败了,然而,斯坎德培的英灵却永远鼓舞阿尔巴尼亚人民为祖国的解放而斗争。
巴拉最后的歌
《巴拉最后的歌》是阿尔巴尼亚作家达拉发表于1906年的一篇叙事诗。其故事梗概如下:
15世纪斯坎德培时代参加过战斗的士兵巴拉,在民族英雄斯坎德培逝世、土耳其侵占阿尔巴尼亚之后,越过大海,来到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在异国的土地上,巴拉年岁渐老,他因不能为祖国出力而难过。一天,他回忆起以往的功业和光荣,激动地讲述起拉勒女儿的故事。
巴拉年轻时,在阿尔巴尼亚有一个叫尼克·巴塔的勇士,一天,这位勇士出发到别的国家去打仗,路上遇到了另一位叫巴尔·戈莱姆的勇士。恰巧这位勇士也要到别国去作战,两人一同来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在拉勒城海边的一个花园里,两位勇士遇上了卡乌尔亲王的独生女玛拉。玛拉对他们说:“你们手中的利剑不应当在这儿的姑娘中间闪光,而应当在战场上,在我们的勇士与土耳其人作战的疆场上闪光才对。”尼克回答:“明天土耳其人和拉勒城人就将晓得阿尔勃利人的厉害。”尼克彻夜未眠,想念玛拉姑娘。
第二天,两位勇士果然打败了土耳其人,卡乌尔亲王设宴款待他们。席间,尼克提出要卡乌尔把女儿嫁给他,这激怒了巴尔,他也提出非与玛拉成婚不可,尼克不肯让步,立刻拔刀出鞘。卡乌尔批评了他们,说他翌日将作出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们当中的一人。实际上卡乌尔想在当天夜里杀死两名勇士,玛拉得知后赶忙唤醒两位勇士,使他们脱险。尼克和玛拉临别立下彼此永不变心的誓言,尼克说,3年以后他一定回到她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