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8600000001

第1章 序 荆竹

秦发生先生打电话给我说,他要出一本文艺评论集,嘱我给他写个序。我不假思索,就满口答应下来。为何?因为几十年来,我觉得像发生这样的人,简直就就是一头老黄牛,他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务实苦干,不计利益。日日忙于工作,常常忽略自己。像他这样正正派派做人,兢兢业业实干的人,我们的社会和有关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才是。否则,我们这个时代衡量一个优秀者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就不好说了。所以,我为发生这位老朋友写个序,自然也就成为理所应当的事了。

读过书稿,掩卷回味,我的眼前掠过的是一幅幅人生的画卷。书中每篇文章,或论或评,皆是反映30年来宁夏的文艺现象、文艺思潮、作家、诗人与戏剧艺术的发展态势。我们过来人对此都很熟悉。在这部书里,每一篇文章,皆能勾起我们对所经历过的非凡时代的人生记忆与澒蒙畅想。文本之优劣,我们且先不作价值重估,但它给我们带来的时代记忆与人生经历实在是太丰厚了。一如世间的每一个人,当他们以婴啼之声来到这个世界,便开始了各自人生的漫漫旅程。年年岁岁,留在身后的,是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也许,只有到了某一个命定的时日,或许是刻意的,或许是不经意间,蓦然回首,看看走过的路,看看那一幕幕往事,里面隐藏着多少欢乐,多少泪水,却竟又无从查寻,无法说情。其实,人生这幅图画,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徐徐疾疾编织出来的。当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领略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之时,生命这幅图画便已经开始涂上了色彩。人生毕竟匆匆,对匆匆涂抹的图画还未来得及欣赏,眼前便又开始出现新的一片天空。故人们常说,往事不堪回首。是的,岁月带走的是无知,留下的便是思考。如若能常常不时回头去看一看,以一种观赏者的心态,凝视一下自己曾经描绘的人生图画,就像徐志摩所说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也是很惬意的吗?试想,自己的人生图画还在不断延伸变幻,他日再回眸时,看到的又将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

当时间销蚀着生命的同时,往往总要凭借记忆的力量,竭力对抗,挣脱光阴的裹挟,让自己的些许痕迹沉淀下来,留存下来,使逝水忘川在现实的河床中折射出粼粼波光。当然,回忆流逝之岁月,过往之人生历程,常会因人而异:有辛稼轩“壮岁旌旗拥万夫”之豪放壮烈,也有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之愤懑与执著;有李义山“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怅恨与伤感,也有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酒,惟有杜康”之大彻大悟。那么,具体到秦发生这个人呢?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宣传文化部门工作,或行政事务,或文艺研究,但大多是兼而有之。我们能否问一下有的文艺工作者:自己对新时期以来宁夏的文学艺术发展概况,以及宁夏当代文学艺术领域之现状,知道多少?对近在我们身边的默默耕耘者,勇于实践者,善于创新者,取得成功者,又知道多少?或许,你可以通过这本书,发现秦发生——他曾经或正在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生活着,走过了或正在走着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尤其是你会发现,不管他在什么岗位,不管他曾经经历过什么样的幸福与苦恼,但对于脚下这片热土,他总是那样深情地亲近,他总能从这片土地中吮吸到一种生命的冲击力与创造力,从而使他对于生命,对于生活,对于艺术,对于理想,对于社会的思考,真正上升到了一种新的境界。他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且无怨无悔。由此,他成为宁夏艺苑文坛当之无愧之佼佼者。他为宁夏艺苑文坛绘制了一幅幅多采多姿之图画,他自己也成为这幅图画中最耀眼的一章。他的文章充满才气和灵气,他的为人有古典情怀,他性格开朗,他有亲合力,他善于体谅和理解别人,与他多年的接触与对他的了解,他那独特的人生品质与人格魅力成为我最敬重的东西。

秦发生的经历与供职环境,对他认识世界的角度、方法和为人,皆有或隐或现之影响。在每一代人身上,相同的东西会随着时间之流失而有所改变,或换句话说,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之过成,不同的是,有的人保留了矿渣,有的人保留了金属。其实,在日常语境中,每个人的观点皆是次要的,因为我们共同作为社会的主体,感受是一致的,倒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据我所知,秦发生在供职环境中很受同仁之欢迎,一方面是他的严谨与达观,一方面是他的好学与深思,——那种在生活中举重若轻,风趣严谨,给人没有留下所谓的“发好施令、指点江山”的印象,把同仁当作朋友的出世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许多所谓“权威者”总喜欢把自己变成“真理批发部主任”之做法完全不同。人与人之间的相逢有时就像命运的游戏,你还没有料到将要发生什么,就已经发生。等多年以后,你回过头去看一看,回忆当初之印象,哪里还能找得到?只好把它归于古人说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了。我与发生30年的交往已经记不清初识相见之时间、地点与说话内容了。但这正是悠久朋友的特点,此特点本身就是边缘不清,首足朦胧。其实,这些早就化作为一团温馨之气氛。因为朋友间是一片舒适而浑然之感受,即便是唇齿相依,亦双双不察。

古人云:“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不是指它的故事本身,我想用它来形容秦发生的文艺批评。秦发生虽然栖身于文化行政部门,但其个人气质与批评风格,却与整个文坛学者、批评家一脉相承。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珍贵的精神成果,我感兴趣的是他的批评才力与风格。秦发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自己批评理论的建构,批评文本的外在形式如类别,语言,结构,诗律等,较早就成为他文本中浑然一体的内容;对形式的驾轻就熟,为以后的文化与精神属性之控制作了很有成效之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皆与秦发生的学思、趣味相适应。他的理论眼光往往让人倾慕和敬佩,在较早的作家创作论中,他从多种接受之角度与阐释之途径,运用美学属性和作家主体视角分析的方法,对作家的小说创作进行了非常有趣之解读。他的有关新时期作家创作论的理论建构,对后来他的批评风格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秦发生以后的文本中,看到这两种批评要素皆得到了非常好的发挥,他的批评方式以此为基础,在叙述之背后与隐语中准确地抵达。多年的文艺批评实践,让他明白,批评必须永远地创新。他的批评,包括小说批评,诗歌批评,戏剧批评,和文化市场批评,有时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有时运用婉转的方式,但皆能道出人生和世界的真切感受,使他的批评文字有时就是真正的写作。但他在骨子里是一个诗人,是一个诗意与诗性的人。

秦发生这部文艺评论集主要分为作品论,文艺论文,文化工作探索,灯下偶感四类。我根据内容又将其概括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对宁夏当代文学艺术比较完备而准确的扫描与解读,在这方面,他是颇具功力的。他对宁夏当代小说、诗歌与戏剧创作的发展了如指掌,甚至对一些普通作者的作品他也很稔熟,对许多小说、诗歌与戏剧等的解读皆很独到。与此相应的是,被文坛长期忽略了的通俗文学,他也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阐释。他对宁夏当代小说的论析,以及对戏剧文学创作的判断之准确,皆来源于他对艺术的深度鉴赏与敏锐洞察。他在面对文本,面对故事时,能够以相当独特之角度进入对象世界,进行游刃有余之分析,这一部分在他的批评文本中有相当之分量。

一种好的文艺批评对文艺的发展是有益的,而僵化的文艺批评只能是对文艺的扼杀。在当下文艺批评语境中,这样轻逸、灵动之文字是阅读者的眼福,这已是文字本身之福分。在发生的这部文艺评论集中,他以特有之言说方式,以轻松明白之语言,对文艺作品,艺术范畴,文艺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与实证之方法,从一个侧面表征了秦发生批评之风格和特征。

另一类文本是他对当下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市场工作的批评文字,他的文化批评在商业语境中的街巷胡同里,常常能一针见血,同时又充满学理与通达之分析效果。这一方面,体现了他的日常语境中犀利智趣之转用,一方面体现了他对当下文化与大众审美之关注。在一个浮肿的时代里,日常审美虽然也能带来趣味和智慧,但秦发生的关注是基于特定之人文情怀和现实语境的。在现实语境中,我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世界的大众日常生活往往缺乏应有的重视与承诺。因此,对秦发生关于文化工作探索的文本阅读,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文化研究不存在一个充当“大叙述”的理论纲领,种种个案分析并非某一个理论体系之派生物。文化研究仿佛显示,具体的深刻的理论分析远比一个自足的理论体系重要,这也暗示了理论趣味之重大转换。黑格尔式的理论体系不再是一个输出各种理论命题之中心结构,整体化之理论图景已经破裂。人们生活在每一个历史的局部,不要用形而上学之大范畴掩盖各个历史局部之特征,并且强行虚构一个统一之逻辑,一个和谐之理论场。文化研究描述每一个文学艺术个案之理论形象,描述它们的独特理论精神以及相互之间之矛盾。许多时候,这些毫不雷同的理论形象恰恰对于整体化理论图式形成了抵制。

其实,秦发生的文艺评论不用我多说什么。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文艺评论这条路上坚定地走着,不管文坛艺苑如何风雨变幻,也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的步伐总是那样的坚实,沉稳,不媚俗,不浮躁。他阅读面的广泛和思考问题的深入,在文艺界皆是公认的。他的许多论文被选入各种选本,并多次获奖。这是他的第一部文艺评论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批评风格与

功底。他是非常认真与严谨的人,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之解读,每一个理论问题之探讨,在他从来皆是一本正经,认认真真的。这些文章是他人生轨迹之记录,无疑堪称摇曳缤纷,丰富多彩,真实地传递着他的生命律动与心路里程,解读着一种鲜活之生命真实,描绘着一番生灭流转之人生画卷。于从容余裕之中,求索人生之要旨,品尝人生之真味,总结人生之经验,进而构成了淡远而又内敛的一种对艺术精神之执着、守望和讴歌。这其中渗入之人生况味,却浓郁而绵长。当你打开这部书,不仅阅读的是秦发生所记录的时代之华章,而且阅读的是秦发生本人之人生图画。在我看来,如此之阅读,实在会让你受益匪浅;也许,由此你会明白,从今以后,你也应该做点什么了。这样,你的人生也许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沉实,凝重,美丽而精彩。

是为序。

荆竹2008年8月8日于塞上风声楼

(作者为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文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

同类推荐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一个人的时候,无所谓孤独,细思下来,那是上帝赐予的一个人的安静时光。享受这份清静,体味这一个人的好天气,原来这寂寞也是能打动人的。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经历多了,这条道理才体味地越发深刻。如今不在犹豫,也不在徘徊,拿出直面真相的勇气,奋力经营人生这座孤岛,终于下定决心,过好这一生。
  • 我的N种生活

    我的N种生活

    我崇拜痛苦和不公,生活深处的隐痛,它们唤起了我以及我的语言,让我的休闲有痛的感觉。我的隐痛是无限的,语言对于我来说是阶梯,经过攀登,我希望尽头是一扇门,打开它我就可以看到那些痛楚和不公了。这种感觉比做爱、喝酒、游荡、读书更重要,它来自语言,语言深处居住着的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灭掉自己的冲动和愿望。
  •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

    他是相声界里的北大才子;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以说相声为生,直至成为京城名角;他是德云社的创始人,德云社的舞台曾经萦绕着他带来的笑声,他最终选择离开德云社,然而他并没有离开相声;他爱猫、爱演出、爱网络,更热爱写作和做学问,反“三俗”。
  • 遛脑

    遛脑

    本书是一部微博形态的获奖散文集,它文本简短、智慧、锋利,对当下生活进行了入木三分的介入,几乎撕开了生活的各个层面、现象,生动而令人吃惊。独特的视角,极具概括性的语言,让阅读者快速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进行真正“用脑”的阅读和思考。这本书将有可能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开启走心微阅读的时代。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热门推荐
  • 读禅学管理

    读禅学管理

    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禅学以见心明性,管人至心为本,它既是管理者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更是教化下属,管人管到心的法宝。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禅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学。本书精选九九八十一篇禅林小故事,主要是千百年来禅宗最经典的禅话、语录、公案,通俗易懂,极富代表性。
  • 易烊千玺笔尖上的盛夏

    易烊千玺笔尖上的盛夏

    就算我们离得再近,也只是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莫名的心酸,为你扬起的嘴角和掉过的眼泪你都不会知道
  • 前世之旅——皇妃不爱皇帝独爱君
  • 镜中月水中花

    镜中月水中花

    此文已弃。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碾,我把萧再叹。错误的年华开出斑斓的紫薇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
  • 修真归来

    修真归来

    十年前,女友被抢,带着耻辱意外身亡。十年后,他从不可思议的修真世界归来。本想过平静的生活,然而太善良总会受到欺压,唯有重新绽放光芒,化身恶魔!翻云覆雨,从现在改写历史,开始逆袭之路!
  • 离索

    离索

    恋爱三周年纪念日遭遇渣男劈腿大胸女,女主决定隆胸让渣男靠边站,谁知道整形医生竟然说什么也不给她做手术,夸大其词说隆胸有风险,要隆需谨慎,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朝穿越,再与故人,是原谅还是转身拥抱幸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穿越时空也爱你

    TFboys之穿越时空也爱你

    “兄弟!”“相公!”“凯哥哥!”撒子玩意?三位古代美女?我认识你们吗?----tfboys呜呜,忘了我们吗?--------蕊穿越过后,你还会爱我的,yesorno?本文纯属虚构,不符实际请别见怪!还有:本人文笔不是很好,不喜勿喷!谢谢!
  • 迷失的御魔者

    迷失的御魔者

    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颗名为桑格拉的神秘星球。那里所有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地球上都已成为传说。姬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是命运挑中了他,让他不可思议的穿越了亿万光年的星空来到神秘的桑格拉。这里有地球上传说中的精灵,还有神奇的魔法,恐怖的魔兽……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然而姬羽却不得不在这里生活下去,背负着对于一切过往的思念,在这里成长。璀璨的魔纹在他身上点亮,力量在他身上蔓延。总有一天,他要勘破桑格拉的所有神秘,找到回家的路。“我只是一个迷失了归途的人……”
  • 卖身皇子

    卖身皇子

    骆卡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中土皇帝问也不问便“命令”他迎娶六公主苏水滟,婚后还得定居京城,否则便要出兵攻打西拉瓦国?这也未免欺人太甚!难不成是把他堂堂一个皇子当成货品,说买就买?为了人民,他再有不甘,也不能拒绝这无理的要求,但这该死的六公主,就永远别想看得到他的好脸色!
  • 最上乘论

    最上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