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8600000018

第18章 关于我区新时期戏剧文学创作的几点思考(1)

近十年来,我区戏剧创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不仅出现了一批优秀剧目,而且也涌现了不少有才华、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剧作者。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创作剧目无论从数量还是思想艺术质量上看,都远远超过过去同时期,仅《宁夏戏剧》,包括改刊为《宁夏艺术》后发表大中小型各类题材(体裁)剧本近70个,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新时期十年的宁夏戏剧,与我区其它文学艺术门类一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很大的转折。和全国同行们一样,我区戏剧创作由过去长期的专一的政治视角,转向开阔的社会视角;由对戏剧比较单一的教化功能的要求,转向多样的审美功能的需求;由对领导意图的依赖型的创作方式转向独立思考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我区戏剧的这一变化是整体性的,是戏剧自身的一大进步,是宁夏戏剧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我区戏剧创作,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方面,也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部分创作剧目,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获得戏剧界和观众的好评。其中花儿歌舞剧《曼苏尔》(编剧:张宗灿)、越剧《康熙访宁夏》(编剧:牛复奎)、京剧《人鬼鉴》(编剧:赵孟祥)、儿童舞剧《三毛要上学》(编剧:庞玉瑛、曹景同)、舞剧《西夏女》(编剧:华方佐、葛华等)、话剧《这样的庄稼人》(编剧:刘文惠)等剧目,堪称佳作。特别是话剧《这样的庄稼人》,在去年(注:1988年)12月进京演出中引起北京戏剧界的重视,被誉为新时期话剧优秀之作,并被列为参加建国四十周年献礼作品。这些剧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区广阔的现实生活和历史生活,为宣传宁夏,宣传改革,推动我区四化建设,活跃我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随着近年我国现实生活的迅速变化,随着人们思想艺术观念的改变以及随之而兴起的各种现代艺术(如电视、录像、流行歌曲等)的冲击,我区戏剧同样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即面临着新的更加严重的“戏剧危机”。不可讳言,戏剧发展处于“低谷”之中。这一情况虽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但在我区尤为突出。

面对当前戏剧不景气的状况,我区戏剧界许多有识之士,感到非常优虑,都在苦苦地寻找和探索戏剧摆脱危机的出路,有的还力图通过实践来解决。笔者认为,当前我区的戏剧危机,固然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艺术管理、艺术表现方面的不足,但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与戏剧创作有直接关系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因此,要振兴戏剧,必然先从戏剧文学创作抓起。

从我区目前剧本创作的现状看,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在创作剧目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成正比,缺乏优秀之作和拳头作品,大多属平庸之作,发表、上演后反映平平,犹如昙花一现。据不完全统计,《宁夏戏剧》(包括改刊后的《宁夏艺术》)从1980年至今共发表各类剧本近70个,仅占投稿率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上演的剧目则只占发表的三分之一不到。与当前某些文学作品一样,戏剧作品中也存在故事情节(细节)类同化、结构模式化、人物概念化的毛病。很多剧目,既缺乏文学性、时代感,又缺乏剧场性,很难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兴趣共鸣。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看,题材狭窄,观念落后,缺乏开拓,特别是缺乏表现现实生活的力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要求戏剧艺术关注时代,真实地表现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创造性的生活,反映时代的风貌和生活发展的趋向,表现当代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鞭挞丑恶,揭露腐败现象,歌颂美好的事物。然而,我们的剧作者却大都照搬旧的创作模式,以及图解政策、图解概念的简单说教,仍然相当普遍。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的人情世相,处在新时期中的人们的复杂嬗变的内心世界,一旦进入戏剧创作,往往呈现为僵化和单一。由于缺乏表现现实生活的力作,从而引起观众的失望并转向欣赏小说、电影、电视等其它文学艺术。而大多数剧团,为了上座率,宁愿抱残守缺上演“老戏”,也不愿排演本区作者创作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或改编的传统戏。再者,戏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形式的独特性和独创性受到忽视,也减弱了戏剧争夺观众的优势。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广大观众对戏剧积淀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思维定势有了很大改变,要求戏剧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对戏剧的表现形式进行突破创新,否则,固守定式,将会从另一方面形成审美阻隔。而我区绝大多数创作剧目却在同一风格的轨道上鱼贯而行,呈现出一种形式上倾斜,在传达当代艺术信息,体现剧作者的艺术个性、追求,满足当代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方面差距很大。

二是重表演、轻剧作,是我区戏剧创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包括某些主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往往认为,看戏主要是看演员,演员好,戏就能演好。因此,在培养演员方面,或许能舍得拿出一点钱来,愿意花费些精力去做点工作,但在扶植新创作剧目、培养剧作者方面,就不那么痛快了,要点钱很难。因此造成创作剧目难上演,剧作者没人过问,工作、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水土流失”很严重。目前,全区共有自治区、地市、县级艺术表演团体二十多个,除了自治区属五个艺术表演团体有少数(约十几个)专业剧作者外,其它大都没有编剧,只能照搬照演传统戏,或者学演外面成功的戏。时间长了,老是那么几个戏翻来覆去上演,演员没有表演激情,观众也倒了胃口。但既使有编剧,要上演本团(包括本区)作者的作品却很难很难,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气和毅力。往往写剧本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没有发表或上演时用的多。而且一经发表、上演,再想做修改也很难。因而导致一些很有基础、有修改价值的作品,得不到进一步的加工、提高,成为永远的“半成品”。部分有苗头、有创作潜力、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剧作者,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扶植,又缺少实践的机会,因而创作水平得不到迅速提高。剧作者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社会承认,劳动报酬与所付出的劳动量也不能成正比,因此创作情绪大受影响。有些剧作者只好改行,或写小说、电影、电视,或改行当导演、演员,或下海经商做生意去了。本来就十分可怜的编剧队伍,更显薄弱。没有编剧,何谈创作?没有创作,怎么繁荣戏剧?

三是剧本发表、上演渠道不通畅,影响剧本生产。剧作者的劳动一般为个体劳动,只有变成铅字,更重要的是变为舞台艺术形象,他们的劳动成果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剧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够尽快发表、上演,并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自从1985年《宁夏戏剧》改刊为《宁夏艺术》,今年又改刊为《民族艺林》后,主要发表学术理论文章,剧本园地相对减少。再由于,近年剧团都实行经费包干,演出收入直接影响本团的各项开支,要排演本区本团作者的剧本,所需经费本团拿不出,向上又要不来,既使排出来,上座不上座也心中无数。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只好学演现成的戏,本区剧作者,只能做壁上观。为了使自己的剧本能够上演,有些剧作者只好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揣摸领导意图,拉关系、走后门上,或者积极配合政治任务而写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当然没有多少生命力。

四是对本区创作新剧目和剧作者的宣传、评论不够。客观讲,我区由于地处西北边睡,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戏剧创作的整体水平比较低。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好戏,没有高水平的剧作者。我区有的创作剧目在全国也获得了较高的奖项。何况,正因为水平低,才有一个如何尽快提高的问题。而戏剧评论,就是帮助剧作者提高创作水平的最好的途径。然而,过去我区文艺评论界和报刊对此重视不够,往往一个新戏出来,要么横加指责、干涉,要么象征性地组织发表上一两篇小文章,轻描淡写地评介一番,很少有深入独到地分析评论和中肯批评,对剧作者的创作起不了多大作用。近年,我区有的中青年剧作者创作欲望很强烈,热情很高,连续发表、上演了好几部戏(不包括电视剧),有的还在全国获得好评,如刘文惠创作的现代戏《月难圆》,被自治区秦腔剧团和中宁县秦腔剧团同时搬上舞台,获得1986年“全区创作剧目调演优秀剧本奖”。该剧充满浓厚的现代生活气息,风格清新、质朴,充分发挥了戏曲特长,非常引人入入胜。他创作的另一出话剧《这样的庄稼人》,经过反复修改,被宁夏话剧团搬上舞台后,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尤其是在农村用宁夏方言演出,深受观众欢迎,被广大农民热情誉为“我们的戏”。该剧通过一个农村青年如何从向政府伸手要救济到转变为自尊、自强、自立的故事,较为深刻地反映了近年经过农村改革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发生的可喜变化,透射出了强烈的现代意识。但是由于宣传、评论不够,这两出戏、包括剧作者没有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五是剧作者缺乏管理,队伍青黄不接。目前,全区仅有的十几个专业剧作者大都年近五十岁,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除此,分布在全区各地经常写作、投稿的业余剧作者有三、四十人,虽然大部分是中青年,但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受文化素养、创作技能的局限,创作水平比较低,作品很少能发表、上演,即使发现个别有创作潜力和发展前途的青年业余作者,也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充实到专业剧作者中来。专业剧作者也由于分布在各团,受本团剧种、经费包括人事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其作品也很少能够被本团以外的剧团上演。另一方面,由于剧作者的劳动为个体脑力劳动,需要特殊对待,而本团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致使剧作者要么是创作才能得不到发挥而造成浪费,要么是被接连不断的任务(大都是为配合政策、形势宣传)压得疲于奔命。剧作者正当的要求得不到理解和满足,怨气很大,如有的提出到下面深入生活,团里借口没有经费而推脱;有的作者加班写剧本,团里却不给报夜餐费,等等。另外,专业剧作者分布在各团,也不利于相互交流,协同创作。

笔者认为,要振兴和繁荣我区戏剧创作,达到出人出戏的目的,首先要更新戏剧观念,增强现代意识。

要提高戏剧文学创作水平,必须先从戏剧文学的观念更新入手。如果剧作者缺乏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缺乏透过历史和现实表象去剖析整个民族文化心态的力度,缺乏主体意识,没有深刻的内涵和新奇的高度,整个戏剧就没有生命力。我们必须承认戏剧文学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中国戏曲从形成到成熟,从发展到繁荣,始终与戏剧文学的兴起和完善有关;而每次戏曲舞台的沉闷或活跃,也都与剧本创作的衰落或创新相连。当代戏剧艺术要继承传统,但更要有所发展。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所创新。戏剧艺术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获得新生。反之,如果总是在现有的旧的传统里兜圈子,把它当作固定不变的横式,让新的思想内容削足适履地服从于旧的表现形式,那么,艺术发展的空气就会被窒息。因此,我们在剧本创作上,要强调从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审美情趣变化出发,从艺术事业发展的规律出发,对戏剧艺术进行改革,不断创新。清代的李渔说:“世道迁移,人心非旧,当日有当日之情态,今日有今日之情态”,故“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可见,唯有创新,才是解决当前戏剧危机的最好出路。

近年,国内戏曲界的实践家就戏曲的革新创造问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结合。纵向继承是指要保持戏曲基本形态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其中也包括戏曲的艺术经验、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有选择的继承。横向借鉴是指要吸收、融合各种姐妹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的一切有用的成分,使戏曲基本特征的外部感性表现更加多样化,更富时代感。纵观近年来在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的创作剧目,无论是现代戏还是新编、改编的历史剧和传统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充满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审美意向,具有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则按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做了大胆的创新、突破,因而受到现代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譬如,有的戏曲不但向话剧吸收,也向交响乐吸收,向现代民歌和通俗歌曲吸收,向芭蕾舞吸收,向新的民族民间舞蹈吸收,向西方现代派戏剧吸收,向现代艺术体操、现代武术吸收,广采搏采,兼收并蓄,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丰富和拓展了戏曲的表现领域。而许多创新的话剧,则与歌剧、舞剧、戏曲以及电影出现了强烈的交叉、渗透现象。如沈阳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故事剧《搭错车》、《走出死谷》等,打破传统话剧的叙事结构和舞台表现方式,熔歌、舞、话、音、美、电影、戏曲等方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当代观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审美要求。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萧红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萧红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叫一声老乡好沉重

    叫一声老乡好沉重

    《经典中国书系·新世纪散文随笔精品文库·乡土卷:叫一声老乡好沉重》主要内容包括:卖白菜、父亲的树、土地、莱山之夜、家在瓦窑堡、那些天,吃饭不要钱、空中农家院、一块土地、村庄笔记、返乡记、农具的眼睛、老水车旁的风景、逛巴扎、磨坊目击记、我的大年我的洞房等。
  • 下洋涂上

    下洋涂上

    本书以宁海县下洋涂围垦这样一个缚沧海造桑田的民心工程为对象,讴歌了下洋涂围垦工程的规划者、设计者、管理者、建设者们严谨的科学理念、忘我的无私奉献和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之美。作者满怀深情地揭示了这项工程既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位一体的文明工程,也是一项凝聚着人与人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工程。
  • 兵点沙场

    兵点沙场

    兵点的心中一直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兵一是写作。每个生命都需要燃烧,所以他立志从军;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所以他热爱写作。他的军旅文章清新自然,质朴阳光,真情实感跃然纸上。他用他充满乡土气息的生花妙笔,写田间地头,写家长里短,写青山秀水 ,写乡里乡亲。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热门推荐
  • 嫡女毒妻:邪王狂宠妃

    嫡女毒妻:邪王狂宠妃

    身为二十四世纪第一杀手兼金牌毒医,在一次任务中被人暗算穿越成为这个身为将军府嫡女居然连下人都不如的女子,再一睁眼,曾经的痴傻已然变成了凌厉,曾经的丑颜已然变成了倾国倾城之姿,看她斗庶女,惩毒母,高傲未婚夫?一脚踢开,冷漠亲爹?恩断义绝,可是,谁来告诉我这个腹黑王爷为什么一直缠着我?
  • 重生回明

    重生回明

    失恋后,悲痛欲绝的他掉进轮回天坑,来到了明朝,成了神秘乞丐于“一半人间”的试验品。隐皇帝朱允文是他的师父,七下西洋的郑和对他唯唯诺诺,明朝三代皇帝拿他没有办法,更有瞻基当他为哥们儿。白莲教、晦朔盟、东瀛绿居、移动风月阁、漠北鞑靼、落英涧天堂部落……均被他征服。朝廷江湖唯他独尊。他是一代剑帝,用至高武学“意杀”征服世界;他只是一个和尚,却能征服所有女人。
  • 网游之毒草

    网游之毒草

    讲一个曾经的游戏高手玩脱破产后再度翻身的故事……
  • 重生之差劲爱情

    重生之差劲爱情

    没有比现在更差劲的爱情,没有比朴晔磊更无聊的恋人。十八岁的羽阳奈曾经喜欢过朴晔磊,二十六岁的羽阳奈,对这个男人却只觉得厌倦。无论做什么,都像钟表一样准时、毫无悬念的男人,每天不厌其烦地把垃圾按环保、节能、再生资源仔细分类,走路遇到颤巍巍的老奶奶会扶过马路,碰到流浪的猫狗会热心地跑去买牛奶,春节一定要回家陪伴父母,情人节必然送几朵贵得吓死人的玫瑰花,请她吃宰死人不偿命的西餐,附赠一盒中看不中吃的巧克力。愚人节群发搞怪短信,唯一会上当的人只有他,明明被骗了一次又一次,可他似乎总是学不会总结经验教训……羽阳奈不止一次地幻想,如果能够回到十八岁,如果能够重新来过,绝对绝对不要再爱上朴晔磊……
  • 50种掌握现金的手段

    50种掌握现金的手段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本书从生血:扩大现金收入;养血:高效现金运用;活血:加速现金周转方面,传授对企业现金流中管帐细节、促销的盈利模式、工资支付的技巧、巧妙运用金浮游量、税收筹划的小诀窍等50种掌控企业现金流的手段。
  • 快穿之创世宸皇的小蛮妻

    快穿之创世宸皇的小蛮妻

    杀手死亡,却绑定系统,开始穿越之旅,哼,男主,男配,手到擒来;渣男贱女,报应不爽;修复漏洞,完成原主心愿,攻略男主男配……可是这个创世神是什么时候就缠上她的?还多次变成她的攻略对象?!“大神求放过”洛云陌可怜兮兮求饶。某腹黑创世神奸诈一笑,“晚了!”某女欲哭无泪,狠狠瞪向系统,你坑我!系统可怜兮兮蹲一旁画圈圈。妖孽奸笑着一把抱起洛云陌,“你注定是我的。”亿年前失去了你,今后,我不会再将你弄丢。
  • 总裁学长求放过

    总裁学长求放过

    “学长,你别耍流氓”!四年后的重遇杀了李沐晴一个措手不及,学长变总裁也就算了,闺蜜竟然变学长妹妹,学长啊,当初追你是我的不对,都怪我年轻不懂事,眼瞎,求你放过我吧。
  • 衔恨为月

    衔恨为月

    千年前的浩劫让彼此关心的几人伤痕累累,面对千年后的转世轮回,记忆的苏醒,结局又会如何?相爱的人能否在一起?仇恨是越来越剧烈还是烟消云散,从此云淡风轻?他们之间的故事,让你是否有共鸣?究竟谁会和谁走在一起?你会如何选择?推荐作品:
  • 梦境背后的秘密

    梦境背后的秘密

    郑洋讨厌茉莉花的味道对他来说这是个不祥的味道。一场梦境把自己卷入一个巨大的阴谋,秘密背后的背叛。人心难测.当自己是把开启马家村“钥匙”的秘密被泄露出去的时候自己最信任的那些人一夜之间都想要设法解决掉自己带走最后的宝物。郑洋最后不知道应该信任谁还是应该圆了大多数人的心愿毁掉自己来成全别人。
  • 小心,惹到刁蛮公主

    小心,惹到刁蛮公主

    她们是他们修罗,他们是却是恶魔,当她们(他)相遇时,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喂,说了别跑”“你他妈的真是头猪,就知道吃”“好了,什么都按你说的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