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8600000018

第18章 关于我区新时期戏剧文学创作的几点思考(1)

近十年来,我区戏剧创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不仅出现了一批优秀剧目,而且也涌现了不少有才华、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剧作者。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创作剧目无论从数量还是思想艺术质量上看,都远远超过过去同时期,仅《宁夏戏剧》,包括改刊为《宁夏艺术》后发表大中小型各类题材(体裁)剧本近70个,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新时期十年的宁夏戏剧,与我区其它文学艺术门类一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很大的转折。和全国同行们一样,我区戏剧创作由过去长期的专一的政治视角,转向开阔的社会视角;由对戏剧比较单一的教化功能的要求,转向多样的审美功能的需求;由对领导意图的依赖型的创作方式转向独立思考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我区戏剧的这一变化是整体性的,是戏剧自身的一大进步,是宁夏戏剧进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我区戏剧创作,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方面,也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部分创作剧目,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获得戏剧界和观众的好评。其中花儿歌舞剧《曼苏尔》(编剧:张宗灿)、越剧《康熙访宁夏》(编剧:牛复奎)、京剧《人鬼鉴》(编剧:赵孟祥)、儿童舞剧《三毛要上学》(编剧:庞玉瑛、曹景同)、舞剧《西夏女》(编剧:华方佐、葛华等)、话剧《这样的庄稼人》(编剧:刘文惠)等剧目,堪称佳作。特别是话剧《这样的庄稼人》,在去年(注:1988年)12月进京演出中引起北京戏剧界的重视,被誉为新时期话剧优秀之作,并被列为参加建国四十周年献礼作品。这些剧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区广阔的现实生活和历史生活,为宣传宁夏,宣传改革,推动我区四化建设,活跃我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随着近年我国现实生活的迅速变化,随着人们思想艺术观念的改变以及随之而兴起的各种现代艺术(如电视、录像、流行歌曲等)的冲击,我区戏剧同样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即面临着新的更加严重的“戏剧危机”。不可讳言,戏剧发展处于“低谷”之中。这一情况虽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但在我区尤为突出。

面对当前戏剧不景气的状况,我区戏剧界许多有识之士,感到非常优虑,都在苦苦地寻找和探索戏剧摆脱危机的出路,有的还力图通过实践来解决。笔者认为,当前我区的戏剧危机,固然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艺术管理、艺术表现方面的不足,但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与戏剧创作有直接关系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因此,要振兴戏剧,必然先从戏剧文学创作抓起。

从我区目前剧本创作的现状看,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在创作剧目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成正比,缺乏优秀之作和拳头作品,大多属平庸之作,发表、上演后反映平平,犹如昙花一现。据不完全统计,《宁夏戏剧》(包括改刊后的《宁夏艺术》)从1980年至今共发表各类剧本近70个,仅占投稿率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上演的剧目则只占发表的三分之一不到。与当前某些文学作品一样,戏剧作品中也存在故事情节(细节)类同化、结构模式化、人物概念化的毛病。很多剧目,既缺乏文学性、时代感,又缺乏剧场性,很难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兴趣共鸣。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看,题材狭窄,观念落后,缺乏开拓,特别是缺乏表现现实生活的力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要求戏剧艺术关注时代,真实地表现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创造性的生活,反映时代的风貌和生活发展的趋向,表现当代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鞭挞丑恶,揭露腐败现象,歌颂美好的事物。然而,我们的剧作者却大都照搬旧的创作模式,以及图解政策、图解概念的简单说教,仍然相当普遍。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的人情世相,处在新时期中的人们的复杂嬗变的内心世界,一旦进入戏剧创作,往往呈现为僵化和单一。由于缺乏表现现实生活的力作,从而引起观众的失望并转向欣赏小说、电影、电视等其它文学艺术。而大多数剧团,为了上座率,宁愿抱残守缺上演“老戏”,也不愿排演本区作者创作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或改编的传统戏。再者,戏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形式的独特性和独创性受到忽视,也减弱了戏剧争夺观众的优势。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广大观众对戏剧积淀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思维定势有了很大改变,要求戏剧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对戏剧的表现形式进行突破创新,否则,固守定式,将会从另一方面形成审美阻隔。而我区绝大多数创作剧目却在同一风格的轨道上鱼贯而行,呈现出一种形式上倾斜,在传达当代艺术信息,体现剧作者的艺术个性、追求,满足当代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方面差距很大。

二是重表演、轻剧作,是我区戏剧创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包括某些主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往往认为,看戏主要是看演员,演员好,戏就能演好。因此,在培养演员方面,或许能舍得拿出一点钱来,愿意花费些精力去做点工作,但在扶植新创作剧目、培养剧作者方面,就不那么痛快了,要点钱很难。因此造成创作剧目难上演,剧作者没人过问,工作、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水土流失”很严重。目前,全区共有自治区、地市、县级艺术表演团体二十多个,除了自治区属五个艺术表演团体有少数(约十几个)专业剧作者外,其它大都没有编剧,只能照搬照演传统戏,或者学演外面成功的戏。时间长了,老是那么几个戏翻来覆去上演,演员没有表演激情,观众也倒了胃口。但既使有编剧,要上演本团(包括本区)作者的作品却很难很难,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气和毅力。往往写剧本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没有发表或上演时用的多。而且一经发表、上演,再想做修改也很难。因而导致一些很有基础、有修改价值的作品,得不到进一步的加工、提高,成为永远的“半成品”。部分有苗头、有创作潜力、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剧作者,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扶植,又缺少实践的机会,因而创作水平得不到迅速提高。剧作者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社会承认,劳动报酬与所付出的劳动量也不能成正比,因此创作情绪大受影响。有些剧作者只好改行,或写小说、电影、电视,或改行当导演、演员,或下海经商做生意去了。本来就十分可怜的编剧队伍,更显薄弱。没有编剧,何谈创作?没有创作,怎么繁荣戏剧?

三是剧本发表、上演渠道不通畅,影响剧本生产。剧作者的劳动一般为个体劳动,只有变成铅字,更重要的是变为舞台艺术形象,他们的劳动成果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剧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够尽快发表、上演,并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自从1985年《宁夏戏剧》改刊为《宁夏艺术》,今年又改刊为《民族艺林》后,主要发表学术理论文章,剧本园地相对减少。再由于,近年剧团都实行经费包干,演出收入直接影响本团的各项开支,要排演本区本团作者的剧本,所需经费本团拿不出,向上又要不来,既使排出来,上座不上座也心中无数。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只好学演现成的戏,本区剧作者,只能做壁上观。为了使自己的剧本能够上演,有些剧作者只好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揣摸领导意图,拉关系、走后门上,或者积极配合政治任务而写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当然没有多少生命力。

四是对本区创作新剧目和剧作者的宣传、评论不够。客观讲,我区由于地处西北边睡,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戏剧创作的整体水平比较低。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好戏,没有高水平的剧作者。我区有的创作剧目在全国也获得了较高的奖项。何况,正因为水平低,才有一个如何尽快提高的问题。而戏剧评论,就是帮助剧作者提高创作水平的最好的途径。然而,过去我区文艺评论界和报刊对此重视不够,往往一个新戏出来,要么横加指责、干涉,要么象征性地组织发表上一两篇小文章,轻描淡写地评介一番,很少有深入独到地分析评论和中肯批评,对剧作者的创作起不了多大作用。近年,我区有的中青年剧作者创作欲望很强烈,热情很高,连续发表、上演了好几部戏(不包括电视剧),有的还在全国获得好评,如刘文惠创作的现代戏《月难圆》,被自治区秦腔剧团和中宁县秦腔剧团同时搬上舞台,获得1986年“全区创作剧目调演优秀剧本奖”。该剧充满浓厚的现代生活气息,风格清新、质朴,充分发挥了戏曲特长,非常引人入入胜。他创作的另一出话剧《这样的庄稼人》,经过反复修改,被宁夏话剧团搬上舞台后,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尤其是在农村用宁夏方言演出,深受观众欢迎,被广大农民热情誉为“我们的戏”。该剧通过一个农村青年如何从向政府伸手要救济到转变为自尊、自强、自立的故事,较为深刻地反映了近年经过农村改革后农民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发生的可喜变化,透射出了强烈的现代意识。但是由于宣传、评论不够,这两出戏、包括剧作者没有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五是剧作者缺乏管理,队伍青黄不接。目前,全区仅有的十几个专业剧作者大都年近五十岁,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除此,分布在全区各地经常写作、投稿的业余剧作者有三、四十人,虽然大部分是中青年,但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受文化素养、创作技能的局限,创作水平比较低,作品很少能发表、上演,即使发现个别有创作潜力和发展前途的青年业余作者,也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充实到专业剧作者中来。专业剧作者也由于分布在各团,受本团剧种、经费包括人事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其作品也很少能够被本团以外的剧团上演。另一方面,由于剧作者的劳动为个体脑力劳动,需要特殊对待,而本团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致使剧作者要么是创作才能得不到发挥而造成浪费,要么是被接连不断的任务(大都是为配合政策、形势宣传)压得疲于奔命。剧作者正当的要求得不到理解和满足,怨气很大,如有的提出到下面深入生活,团里借口没有经费而推脱;有的作者加班写剧本,团里却不给报夜餐费,等等。另外,专业剧作者分布在各团,也不利于相互交流,协同创作。

笔者认为,要振兴和繁荣我区戏剧创作,达到出人出戏的目的,首先要更新戏剧观念,增强现代意识。

要提高戏剧文学创作水平,必须先从戏剧文学的观念更新入手。如果剧作者缺乏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缺乏透过历史和现实表象去剖析整个民族文化心态的力度,缺乏主体意识,没有深刻的内涵和新奇的高度,整个戏剧就没有生命力。我们必须承认戏剧文学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中国戏曲从形成到成熟,从发展到繁荣,始终与戏剧文学的兴起和完善有关;而每次戏曲舞台的沉闷或活跃,也都与剧本创作的衰落或创新相连。当代戏剧艺术要继承传统,但更要有所发展。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所创新。戏剧艺术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获得新生。反之,如果总是在现有的旧的传统里兜圈子,把它当作固定不变的横式,让新的思想内容削足适履地服从于旧的表现形式,那么,艺术发展的空气就会被窒息。因此,我们在剧本创作上,要强调从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审美情趣变化出发,从艺术事业发展的规律出发,对戏剧艺术进行改革,不断创新。清代的李渔说:“世道迁移,人心非旧,当日有当日之情态,今日有今日之情态”,故“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可见,唯有创新,才是解决当前戏剧危机的最好出路。

近年,国内戏曲界的实践家就戏曲的革新创造问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结合。纵向继承是指要保持戏曲基本形态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其中也包括戏曲的艺术经验、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有选择的继承。横向借鉴是指要吸收、融合各种姐妹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的一切有用的成分,使戏曲基本特征的外部感性表现更加多样化,更富时代感。纵观近年来在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的创作剧目,无论是现代戏还是新编、改编的历史剧和传统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充满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审美意向,具有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则按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做了大胆的创新、突破,因而受到现代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譬如,有的戏曲不但向话剧吸收,也向交响乐吸收,向现代民歌和通俗歌曲吸收,向芭蕾舞吸收,向新的民族民间舞蹈吸收,向西方现代派戏剧吸收,向现代艺术体操、现代武术吸收,广采搏采,兼收并蓄,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丰富和拓展了戏曲的表现领域。而许多创新的话剧,则与歌剧、舞剧、戏曲以及电影出现了强烈的交叉、渗透现象。如沈阳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故事剧《搭错车》、《走出死谷》等,打破传统话剧的叙事结构和舞台表现方式,熔歌、舞、话、音、美、电影、戏曲等方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当代观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审美要求。

同类推荐
  • 心之书

    心之书

    一个人只能书写自己的人生,却无法书写你个人以外的人生。应该说,书写好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关键在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归根结底又是一个潮流中的独行者。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

    13个先锋小说家、43个先锋诗人、11个先锋评论家——共278篇各种题材的先锋作品凝结成这吓人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读本。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翻开杨黎主编的《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今生今世张爱玲

    今生今世张爱玲

    张爱玲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话题。本书是海派作家陶方宣在出版了六部有关张爱玲的专著之后,又推出的一部厚重之作。全书以16万言的篇幅,从绝句、华服、芳踪、红颜、电影、摩登、美食、素描等八个方面切入张爱玲的传奇人生,不仅以生动、流畅的文风营造出唯美的意境,而且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张爱玲,是一部令张迷们无法拒绝的苍凉之书。
  • 杜甫文集3

    杜甫文集3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是多项文学奖获得者、海外实力派作家曾晓文最新力作。是一部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生与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并突出友情、亲情和爱情的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叙述流畅。
热门推荐
  • 净源大陆

    净源大陆

    不要~不要……啊-_-||这是一个很正经的故事(滑稽)?▂?
  • 对不起,现在才爱你

    对不起,现在才爱你

    那时、那刻,遇见!命中注定,却相见恨晚!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对不起,现在才爱你!
  • Beauty and The Beast

    Beauty and The Bea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护你今身

    护你今身

    为她不惜与世界为敌与亲情背离换来的却是一句“对不起”她愿意不惜生命暗自保护他上天却给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在一起又分离撕心裂肺的痛。
  • 乡野小医神

    乡野小医神

    山村少年偶获上古传承,医术炼丹符箓阵法修道驭兽,从此装逼泡妞吊打各路强敌,一路走在人生之巅。
  • 悟真篇注释

    悟真篇注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镜天择

    镜天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方然杀出一条血路,回首前尘时,才恍然发现却原来天道有情。
  • 六界大道

    六界大道

    他,从弱者一步一步成为强者,经历了太多,从弱者,涿迈向大道巅峰。
  • 霄末

    霄末

    风吹崖,杯酒过,一日无酒风穿肠。乌音落,萧声作,刹那无血霜留过。
  • 婚以温情

    婚以温情

    苏沐是谁,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个低颜值,低情商的大龄剩女罢了。当逗比的苏沐遇到外表高冷内心腹黑的大BOSS……和高大帅气温柔的偶像,两个“有钱的男人”围绕着她,她的事业从此开始转运,还被大BOSS莫名其妙的逼婚领证……总而言之,就是一路火花带闪电的故事。却不知这一切都是大BOSS精心制造的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