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8600000019

第19章 关于我区新时期戏剧文学创作的几点思考(2)

笔者认为,现代话剧出现强化歌舞的趋势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因为,歌舞本身做为戏曲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美感及其手段的优越性,对构成戏剧的舞台画面而言,是很可取的。戏剧为了赢得观众,与之共同体验一种情感,歌舞化正是所能取得这样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古典戏曲之所以今天仍在不断上演,这与形式上的重视创造与深化,融会歌舞成份分不开。就目前戏剧观众而言,还有相当多的观众文化层次较底,必须更多的考虑戏剧的通俗性和娱乐性,处理好娱乐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三者的关系,把健康、积极、美好的思想内容寓于娱乐之中,使观众从戏剧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受到启迪、感染和鼓舞,才能从中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既使反映改革,政治性比较强的作品,也要注意“寓教于乐”,考虑观众接受不接受的何题。据有关专家推测,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中国戏剧将会出现新的“综合性”,即戏剧文学、戏剧音乐、戏剧舞蹈以及其它能够融合到戏剧之中的艺术在现代意义上的结合。戏剧文学将更大程度地借助和依赖于戏剧其它艺术手段,包括导表演的二度创造才能获得艺术生命。这种结合体戏剧不同于古典戏曲。因为古典戏曲的文学大多是用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类型化的艺术形象。音乐和动作如果表现不好,往往就会被程式所束缚,脸谱和行当也是为类型化服务的,因而它在表现现代生活时缺乏应变能力和艺术生命。如果对戏曲进行全面改造,那就不是古典意义上的戏曲了。歌剧的确是现代意义上的综合体,但从我国歌剧的实践看,其文学也往往是古典主义的,在舞蹈(动作)方面缺乏“有意味”的形式,各项艺术的结合还没有找到最佳方式,因而不能体观综合艺术的魅力。新歌剧仍然需要改造和发展。

综合体戏剧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独特的民族土壤培养了中国民众对综合体戏剧的特殊兴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古代人早就懂得情与艺术的关系,为了充分表达情感,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它。而只有延续和强化人的情感的长度和力度,才能使艺术有强烈的感染力。戏曲,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综合性艺术。戏曲采用的唱念做打的表现手段,正是为了充分表现人物的情感,并给人以多方面的艺术享受。随着现代理性思潮的冲击,话剧的引进,西方人的艺术欣赏趣味只是起了丰富和充实的作用,并没有改变中国民族的审美心理。相反,话剧却被中国化了。戏曲至今不肯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它仍有市场。当代青年人不是也喜欢歌舞、电影、电视等综合性艺术吗?当人们指责民族欣赏习惯的保守性时,其实问题不在于欣赏综合性艺术,而是综合性艺术及其组合方式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它所表现的内容及其所用的方式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新的综合体戏剧只有克服古典戏曲的封闭性和古典主义,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要看到,我国现代戏剧样式的综合体趋势,是与世界戏剧样式同步发展的。西方戏剧并不是我们以往看到是以单一体戏剧(诗剧、歌剧、话剧、舞蹈)为主流的,现代西方戏剧发展的趋势是:逐步由单向艺术向总体艺术,即综合体艺术发展,也就是音乐、舞蹈、话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合流。在美国,一种融歌唱、舞蹈、道白、表演和戏剧文学于一炉的音乐喜剧非常盛行。在东南亚和欧洲,近几十年来,“聪明的戏剧家已不再要求体裁和样式的纯洁”,出现了向综合戏剧发展的倾向。特别是近几年,轻歌舞剧大受欢迎。一种名叫“卡巴莱特”的戏剧流行于整个东南亚和欧洲,它是一种四人乐队伴奏,载歌载舞,有念有唱的小型多样的戏剧形式。戏剧家们力图在观众面前展示一个把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和行动融为一体的舞台。近年我国有的创作剧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赞赏,除了它具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揭示和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某些生活本质方面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顺应了世界现代戏剧艺术发展的潮流,传达出了当代艺术信息。德国著名诗人、戏剧家歌德曾预言过:未来的文化将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向来自西方的现代派戏剧艺术及其它现代艺术吸收有益的营养,正是近年我国戏剧艺术的一大特点。一些优秀创作剧目(包括话剧)既保留继承了我国传统戏剧时空自由、写意手法等精华,也吸收西方现代派戏剧的某些表现手法,吸收当代姊妹艺术之长,吸收体育、杂技,甚至讲就灯光效果,从而增强了戏剧清新、健康的美感,也增强了艺术效果,达到了一种新的艺术和谐,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应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未来戏剧一方面趋向高度综合,但另一方面又在此新的基础上产生和分理出新的、单一的艺术品种,以满足现代观众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这样,必将促使戏剧艺术走向更加多元化。在现代,艺术的多元化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这是艺术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戏曲也不例外。我们的头脑要反映和适应这个客观现实、客观趋势,就必须确立“多元并存”的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只把某种倾向、某种形态、某种风格当作方向,定于一尊的狭隘的旧观念。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又是包含着对立倾向的,因此,“多元并存”也不是一种静止的观念,而是一种能动的、辩证的观念。任何一门艺术,如果只是单向性发展,其路子必然狭窄,很容易走向单一化和僵化。只有双向逆反,即各种对立倾向都在发展,拉开了距离,才真正会有多样化的广阔空间。而多样化的产生,除了包括对立的两极之外,还有对立的不拘一格的互相渗透。这就是说,“多元并存”结果,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戏剧形态的多样化,也有助于新老观众通过不同类型的比较,以拓宽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第二、热切关注现实,努力表现和反映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是时代和人民对戏剧创作者的重托,也是每个戏剧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一场触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它反映了十亿人民的共同心声,也反映了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又是一场触及人的灵魂的大革命,它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行为规范从传统的固有的模式中跳出来,来适应这个形势。而当前新的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不能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反而成了束缚生产力发展和改革的桎梏(如小农经济意识、保守落后的管理方法、官僚主义、封建特权思想、婚丧嫁娶方面的封建习俗、封建迷信等等)。天时,既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在经济和其它领域存在着自由竞争、广泛交往和优胜劣汰,必然会在思想内涵上趋于深刻,而且要求题材、风格多样,人物更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戏剧创作大有用武之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因此产生不同层面的人群、行业、集团,他们各自的生活道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奏鸣曲。改革,无疑将会触及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人们对改革的承受力将是不同的,有兴奋,有矛盾,也有疑虑,有改革新人的脱颖而出,也有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和阻挠,这种种因素,构成了当今我国错综复杂的生活画面,也为戏剧创作提供和展现了广阔的天地。正如杜杨在《当代戏剧》(1988年2期)发表的文章《认识国情、深化改革》中说的:“这一时期的戏剧表述为戏剧文化的群落化,内容等形式的多样化,戏剧将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相互渗透;写社会、写文化、写人道彼此融合,正剧、悲剧、喜剧、传统手法、现代技巧高度结合,这也要求剧作家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把握现实、反映现实。”

还应该指出的是,我们提倡反映改革,并不是说可以不按艺术观律办事。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尊重作者的创作自由,让作者写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写他所见、所闻、所感、所信的东西。艺术创作是一种艰苦、独立、复杂脑力劳动,是自由、自觉的精神活动,来不得半点的勉强和做作。事实证明:无论是出题作文还是耳提面命,或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是模式化、一刀切,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会适得其反。但是,我们应该时刻想到,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戏剧工作者,面对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我们有责任去熟悉不曾熟悉、但又必须熟悉的生活,重新认识我们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感受新时代脉搏的跳动,才有可能把时代精神溶化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之中。

第三,写戏要写人。

虽然这是老生常谈,但它却是几乎所有的戏剧创作成功标志。因为,人是生活的主体,也是戏剧创作的主体。近年许多剧作家普遍重视了对人物的深入开掘,出现了一批勇于探索的作品和塑造人物的多种方法、多种风格。他们不是单纯的追求形式的新,不是只借鉴西方现代派手法或光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而忘记了对剧中人物的刻划,而是将各种手法和风格统一在塑造人物的基础上,构造出新时期的多姿多彩的戏剧人物画廊。这方面成功的剧目很多,恕不一一例举。

近年戏剧塑造人物最主要和和最成功的一个特点是,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充分表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理矛盾冲突,并从历史与观实生活结合的高度,深刻揭示人物所涵盖的历史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使人物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感和厚重的历史感。这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当代人的审美要的。也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因为,一部戏剧最有戏剧性的是人物的心理矛盾冲突,或者说,由人物心灵撞击出来的火花最有戏剧性。这就要求剧作家把笔墨集中在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上。要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内心矛盾,捕捉人物感情共震点。同时,要注意表观人物的历史。困为,每个人物个性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经历。作家如果头脑中没有人物的历史,人物就很难“立”起来。人物的性格,往往也不是单纯的个人品质表现,而且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如果我们刻划人物只是满足于真实生活的细节、活泼俏皮的语言和某些表面化的东西,就缺乏更深的内涵和审美意义上的典型性。我区新时期戏剧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之所以比较观念,比较浅薄,就是犯了这个毛病。

第四、理顺剧节目生产关系,开放剧本市场。

长期以来,传统的小生产观念,由国家统包,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置专业文艺团队的旧模式,形成了艺术人才和单位的封闭化,如作者与剧团困的太死,限制了剧作者才能的发挥。同时,由于剧团的体制不合理,缺乏业务自主权,在创作剧目生产上多是被动的接受上级指派,或遵循长官意志,而缺乏自主意识,再加上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以及经费上原因,限制了创作剧目的生产。正如苏联戏剧导演叶弗列莫夫曾说的:“已形成的戏剧组织形式为平庸艺术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决定剧本是否上演的不是艺术和观众,而是要看上司是否赞成。”看起来,这种情况在苏联也是相同的。为此,进一步理顺剧目生产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表演团体和创作人员的自主性、积极性,是繁荣我区戏剧创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理顺剧目生产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剧目生产要充分面向最广大的观众市场,要同时考虑剧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使人们不敢正视艺术产品的商品性,文化部门虽然也提倡创作演出要面向观众,面向基层,但是主要靠调演、评奖或配合某项政治任务等社会选择机制来刺激剧目生产,使许多剧团和编剧人员两眼向上,片面地把进银川、进北京演出,作为创作剧目生产的最终目标和指标。或者说是作为向上级汇报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很少考虑创作剧目的观众面和上座率,因而经济效益不大。创作的新剧目往往是领导说好,但是观众反映十分冷淡,基本没有什么市场效应。因此,必须要正视戏剧艺术的商品属性,树立市场观念,引入竞争机制,从单一的“计划生产”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生产”的轨道,是理顺剧目生产的关键。从文化部门的角度讲,既要改善宏观计划指导办法,更需要通过调节演出市场对剧目生产加以引导。

二是开放剧本市场,创造作者和剧团相互选择的机会。

今后剧团将作为一个独立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文化团体,除了完成上级领导和上级行政部门下达的一部分指令性的创作、演出任务外,将主要面向市场,自主选择适合本团上演的剧本。在选择剧本上要打破门户之见,面向社会优选。近年我区宁夏话剧团取得创作、演出双丰收,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就是采取了“剧本洽谈”、“看样订货”、“招标投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剧作者为其投稿,从中选择优秀剧本投入排演,从而为剧作者和剧团建立了相互沟通、协作的关系。我们应该看到,今后剧本市场一开放,势必会带来竞争,不管是剧团还是剧作者,都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找好剧本,写好剧本,否则将很难生存下去。而对业余作者来说,将会有更多的与专业剧作者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第五、加强剧作者队伍管理,注重人才培养。

创作要上去,人才是关键。未来艺术竞争,说到底是艺术人才竞争。要提高我区戏剧创作水平,必须着眼于努力提高创作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创作技能。首先,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认真、深刻地领会和理解党在现阶段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刻领会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真按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办事,按文艺规律办事,给剧作者以充分的创作自由,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努力保持和创造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和气氛,使其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创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是创作出成果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也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学习、提高的机会,如安排组织剧作者深入生活,建立生活基地;组织出外观摩、交流,感受时代气息,开阔眼界;经常举办讲座、笔会、改稿会、剧本讨论会、评奖、调演等活动,帮助作者提高专业创作水平。另外,要注意加强对本区作者作品的评论、研究、介绍,特别是对于创作上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剧作者,要给以重点宣传、研究、评论,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还应注意保护他们的权益,积极设法为其解决工作、生活困难,如职称、住房、家属子女工作安排、上学等问题,努力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并能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戏剧创作中来。这样,我区的戏剧创作事业一定能够繁荣起来。

建议成立一个“戏剧作者管理中心”或者叫做“剧本公司”也好,把专业剧作者们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安排选题进行创作。创作出的剧本,由组织出面联系,作为艺术商品与区内外剧团洽谈,看样订货,按质论价。其稿费和上演报酬,有剧作者和创作集体合理分成。剧作者的待遇,包括职称评定,应与专业作家同等对待。

对剧作者实行聘任制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既有利于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有利于促进创作人才合理流动,也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整体创作水平。

(发表于《宁夏文学十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89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同类推荐
  • 诗词赏析七讲

    诗词赏析七讲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指南性读物。本书作者在本社出版有《诗词创作日谈》,本书是其姊妹篇,创作与赏析兼备,对读者更好地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书稿包括七个部分: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从赏析一首诗需要了解掌握的七个层面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感悟一首诗,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享受人生的快乐。
  • 风吹树响

    风吹树响

    面对世界与人,作者放弃一味抒情,而是固执地追寻事物的真相。让其中的人自己说话,或是让其中的一棵树,他的帽子自己说话,一点也没有夸张的风景描写和人物描写,却小处着眼,大出落笔,折射出一个作家,对于人类的悲悯与关怀,从而把作品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文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想知道知道吗?想了解吗?赶快买本来看看看吧,给自己增长一些见识。
  • 中华文化书系——宋词三百首

    中华文化书系——宋词三百首

    本书主要包括:晁补之、晁端礼、陈人杰、陈与义、戴复古、范仲淹等。
  • 都市新职业

    都市新职业

    本书是都市新职业的集中展现,是读者了解都市新生活的极佳窗口,也是年轻人求职创业的极好借鉴。本书涉及77种职业,这里面有专门为人测试婚姻的时髦女郎、有推销化妆品的美丽小姐、有时尚漂亮的新婚秘书、有令人遐想的试床模特……在这里你能发现新职业是那样丰富多彩、稀奇古怪而又妙趣横生.也能看到新职业给人带来的困惑和无奈……
热门推荐
  • 花雨落尘

    花雨落尘

    神王,“疏引魔念,天下皆乱,无妄之祸,苍生如何负?当年之誓,此般尽毁于你手。”魔尊,“世间疾苦,可有耳闻?诸多怨念,皆由不平,高高在上的神王殿下,可有知不平则鸣的道理?与其说是我的过错,不如平一平世间的不平,当初我们一起开辟这个世界,可不是想要这样。”神魔祭坛观天台天地之眼,魔尊神王目睹时间的开始,见证宇宙的终结,苍生之苦,皆在眼中。神王身化为雨,立誓拯救苍生。水镜合,观天台上,只留下一滴金色眼泪。魔尊摇头,叹道执拗。至此,神魔殿上再无神王。
  • 卡耐基成功学:人性的优点

    卡耐基成功学:人性的优点

    本书分为克服忧虑、学会控制情绪、让快乐的阳光照耀自己、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智慧地胜任工作五部分,通过一个个故事阐述成功心理。
  • 青树

    青树

    沙漠和大河之间有个美丽的女人叫青树。她常常会带一把猎枪,到胡杨林中去转。那里有她丈夫的坟墓。在乱着大风的那一天,他死在了林中。青树发誓要为丈夫复仇……沈从文之后难得一见的乡土美丽。西部实力派作家董立勃倾情力作,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全国放映。
  • 高冷男神心尖宠:甜宠呆萌小妻

    高冷男神心尖宠:甜宠呆萌小妻

    婚前,洛欢每天粘着君斯臣总是在君斯臣面前耍流氓。婚后,洛欢天天躲着君斯臣坚决不要和他在一个房间同一张床上。无论君斯臣怎么哄骗洛欢就是不上钩,那罢了,霸王硬上弓吧,谁料这丫头在她身下哭着叫妈妈!君总裁满头黑线,叫他威严何在?他定要重振夫纲,于是每晚君总裁都来强的,用实力证明她其实还可以叫点别的。
  • 恶魔校草:妖娆女王快躺好

    恶魔校草:妖娆女王快躺好

    她是一个乡下来的小姑娘,衣着朴素,心地善良。他是高高在上的校草,风流倜傥,玩世不恭。在她身边上演了一场王子与灰姑娘的真实故事。五年后,她坐在高级写字楼里,语言精炼,淡妆盘发,与他幸福相拥。【PS:作者文笔不好,虐文不擅长,喜虐的宝宝可以提出建议,我会尽量写虐,谢谢。】
  • 我家女仆是只喵

    我家女仆是只喵

    宅男萧曚(xiāoméng)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他不爱学习,但却是个学霸。萧曚喜欢二次元、喜欢小说。在那一天晚上,他正在网上看番。正当萧曚洗漱完回房间准备睡觉的时候,他却发现床上多了一只干干净净的小黑猫……
  • 穿越长崎当小姐

    穿越长崎当小姐

    雪是事业成功,情场失意的现代女性。她穿越到江户时代末依然未改强悍的作风,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逆流而上。在一众男人中经商种田的她,这次誓要爱情事业都取得美满成绩。
  • 饿狼传说

    饿狼传说

    拥有九世冤死宿命的端木俊,有一条永远不死的命,更有一种鬼神莫测的玉女嫁衣神功,他既是正义的化身,也是恶魔的重生。九世冤死的宿命换取今生的永恒,精彩的人生将从此绽放,看他如何玩转现代都市。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 落仙青丘

    落仙青丘

    飘渺仙途,红尘万道,苍茫争渡,青丘绝巅谁可笑?一个大世的到来,又是一场成仙的较量……可万古未有的仙,真的会在这一世出现么……或许,那个少年,那一柄竹剑,会登临绝巅。